親愛的閱讀組同學們:
「閱讀科技專題製作」這門課是學程的總結性評量課程,也就是這個專題製作要能展現出過去在學程中所學的成效。過去的總結性評量是「專題研究」,不免與實務工作或是之前的學習成果脫勾。由於是首屆實施,大家並沒有學長姐的作品可以參考,卻仍能在沒有範例的情況下完成任務,實在令人敬佩。也誠摯感謝各位同學在過程中對我們老師各項要求的配合與回應。
在閱讀組的製作過程中,同學們從過去課程中的一份作業出發,進行更深入的探究與修正。你們不是僅僅修改,而是從教學現場的困境切入,發展出具問題意識的主題。有些同學好奇自己設計的教案與桌遊是否真能應用於學生;有些則早已察覺自己原先的作品尚不成熟,但當時因時間所限未能完善。如今,這些初衷與思考化為實際的修正與實作,其間的挑戰可想而知。畢竟我們的學習內容過去往往是片段式的,要將其轉化為系統性、有理論基礎的實踐方案,需要付出相當努力。
我很感謝各位堅持下來了,在過程中面對我給大家的挑戰,不斷嘗試精進。你們的成品讓我感到非常驕傲,也相信你們在這段旅程中,已將過往所學重新梳理、整合,內化為屬於自己的理解與實力。也希望你們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整理了自己過去的學習,把它們整合起來。這些經驗,未來都可以成為你們教學上的養分,也會成為你們思考事情時的底蘊。
— 意雪老師 2025.06
林子軒
子軒的專題以課文《最勇敢的女孩──馬拉拉》為出發點,設計了一份由閱讀延伸到寫作的教案。由於馬拉拉的故事與多數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距甚遠,學生在閱讀後可能會因覺得自己不夠勇敢而難以下筆。子軒察覺到這個困難,嘗試了幾個不同的教學版本,最後設計出一系列鷹架,引導孩子回到自身生活經驗,書寫屬於自己的「勇敢故事」。子軒有一種實事求是的風格,和他一起討論與合作的過程中,不會感受到他的壓力或抗拒,反而讓人感到自在而願意深入思考。期待他未來能繼續在這樣的基礎上精進,讓自己的讀寫教學設計更加成熟與專業。
林宜蓁
宜蓁在與學生共讀繪本的過程中,發現現代孩子已習慣聲光效果豐富的媒體,對紙本書的閱讀專注力顯得不足。她從這個觀察出發,延伸「科學傳播與網路應用」這門課中的「筆」這個主題,設計了一本立體互動的紙本書,試圖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引導學生投入紙本閱讀。最後的成品不僅是一冊趣味十足、富有創意的互動書,她更進一步將不同的互動形式與其適用的知識類型加以歸納整理,作為教學策略的參考資源。這樣的成果不僅實用,也為其他希望以互動方式推廣紙本閱讀的教學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靈感。
曾雨昕
過去與雨昕的互動大多是在大班教學的情境下,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這麼近距離地了解雨昕怎麼思考、怎麼工作。雨昕對自己的教案掌握得很清楚,知道哪些部分需要修改,也能理解之前在課堂上的試教回饋,因為對象是大學生,跟實際面對小學生時會有很不一樣的效果。在我提出建議之後,雨昕不只是接受,更會再進一步補充一些有趣又實用的點子,讓整份教案變得更完整,也更貼近教學現場的實際需求。這樣的反應力與實作力,讓人印象深刻。
黃郁婷
郁婷的專題原本是希望將自己過去設計的桌遊,應用在一位中文非母語的學生身上。但她很快就察覺到,直接套用原有設計可能會遇到困難,於是轉而從生活化、具體的形容詞出發,嘗試引導學生理解與運用。這樣的調整不僅更貼近學生的語言經驗,也在教學過程中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她並進一步改良原本的桌遊,使其更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和郁婷討論教學,總能快速推進,她總是帶著一種「想幫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在教學設計與調整上都非常主
楊宇蘋
宇蘋的專題發想,源自於她在培力共讀時觀察到學生在學習結合韻時遇到的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學者常會陷入兩難:究竟該不該跳過注音、直接進入認字階段,是否會對學生反而更有幫助?宇蘋所提出的解方,是將結合韻的學習與圖片結合,幫助學生熟記發音,同時透過常見的同音字,延伸學生對字音與認字的理解與應用。在過程中,她難免因為教學經驗尚淺而感到挫折,但她總是願意認真思考、仔細消化收到的建議,並一步步轉化為實際且有效的教學做法,展現出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
廖富好
富好在教學現場遇到的學生,在注音拼寫方面出現了一些困難。為了協助學生更快辨識注音組成,她設計了一套運用「瞬認字」的教學策略,藉以提升學生的心理詞彙與聽覺詞彙。在邊教學邊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她展現出極佳的觀察力與條理性,能細緻地分析學生表現,並透過反覆比較來釐清學習上的困難。她也成功將研究方法應用於教學現場,仔細追蹤教學對學生在朗讀流暢度、識字正確率、閱讀理解與學習動機等多層面的影響,最終彙整出一份內容扎實且架構清晰的分析報告。這樣的耐心與持續投入,令人非常敬佩。可見她的耐心和恆毅力,非常值得肯定。
劉羽芹
羽芹嘗試將自己過去設計的桌遊結合記敘文寫作教學,設計出一份以「我的校園」為主題的課程。她先從寫景記敘文的結構切入,透過觀察與討論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再結合桌遊活動,引導學生熟悉並運用近義詞,最後引導進入實際寫作。她不僅在教學設計上安排有序,更精心製作了搭配的PPT教材,方便其他教學者直接使用。在提升教案的可實施性與教學便利性上,她投入了相當多心力。期待她未來能將自己在讀寫教學方面的經驗持續轉化為具體實踐,逐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朝成為一位具備策略與創意的讀寫教師邁進。
陳亭宇
亭宇從先前與同學合作設計的桌遊出發,嘗試發展出一套幫助學生進行寫作的教案。考量到家教學生與班級教學情境的不同,她發想出一個「單人寫作教練模組」,以PPT結合簡單的互動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寫作練習。她完成的內容涵蓋了主題的選擇、故事結構的安排,到修改階段中近義詞與連接詞的使用練習,設計得相當完整。亭宇在設計過程中展現出極大的耐心,當發現設計出現問題時,也願意從頭調整、重新設計。最終版本實際應用在學生身上,並透過教學驗證其可行性。這樣持續調整並重視實作驗證的做法,展現出他對教學結構與學習歷程的敏感度與掌握力。
鄭家佩
家佩一開始所想要做的專題並不是這個,但在發現原本的題目無法順利執行後,願意果斷放下、重新開始一個全新的方向。最後,這份議論文教案不僅實際應用在教學現場,還在過程中驚險中帶著穩定地完成了整個專題,而成果也令人非常滿意。家佩的思考節奏和老師的急性子完全相反,但她願意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耐心調整、反覆推敲,努力接近老師的要求。這樣的投入與堅持真的非常不容易,也讓人看見她對這份作品的認真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