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欄二

輔導到底是在輔什麼?

專輔教師 江彥鋆

班級輔導 110.10.19

新世代在網路中成長,比過去更容易陷入孤獨的痛苦,「孤獨」某程度解釋也是一種,內心感受到和他人不一樣,你是這一邊、我是這一邊,形成了對立的痛苦。和他人的不一樣,讓我們忽略掉了共同的部分,比如說我們內心當中的需求,同樣都希望家園是安全美好的,我們就會為了這樣的美好而去努力,一起去保護家園,因此產生了「我們」。哈佛大學長達75年研究也顯示,「人與人的良好連結」是長久健康幸福的關鍵。專任輔導老師曾在班級輔導、小團體輔導中,安排了《踏進踏出同心圓》,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經驗是否符合老師的提問,如:曾經覺得寫作業很煩、曾經被大人誤會而難過、曾經被大人關心等題目,依據答案是或否來踏進踏出圓圈,接著讓學生觀察誰在圈內、誰在圈外,有沒有發現自己和他人有相似或是一樣的地方?因為我們都希望過得幸福、被善待,若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到為何我們要善待他人,因為對方和我們一樣,希望過得幸福而不是悲慘。

而良好的人與人之連結之根本,也就是人際關係最初的互動是來自於和父母的關係,雖然原生家庭並不能夠完全決定命運,但一定會影響命運,孔子曾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是仁的根本。輔導室也在慶生會暨宣導活動中,引導學生透過戲劇《媽媽的擔心》結合有獎徵答,去思考自身和照顧者的關係,照顧者可能會很嚴格、會很兇,那背後的心情會是什麼?可能是擔心及關注,也許我們會有煩躁的情緒,不過另一個角度,我們會發現其實是因為生命中有這些陪伴和關心的養分,我們才得以成長到現在的樣子,這個觀察及認知會讓我們產生幸福的感受,了解到媽媽的用心,行為上自然而然就會注意自身安全。

除了和他人的關係,也需要回歸和自己的關係,也就是認識自己、和自己相處也是重要的。在個別輔導時間中,其中之一是會去引導學生情緒覺察,如:今天搜集了哪些情緒寶石?快樂是幾顆?透由蒐集寶石數目來覺察自己的情緒強度;另一方面,在小團體輔導中融入生活素材如抖音歌曲,促發學生好奇心,能在信任安全的氛圍中,願意探索自己和認識他人,像是葬禮遊戲,很久很久之後我們終究會死亡,那自己的墓碑會是什麼樣的呢?是大型的溜滑梯型嗎?還是網美拍照打卡墓碑?那在葬禮中,引導成員去思考「有哪些重要他人會出席?」「他們會如何形容我?」等議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是怎樣的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輔導到底在輔什麼?透由個別輔導、小團體輔導、宣導活動,進而營造一個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機會。在疏離的時代,愛與連結是療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