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當代哲學視野下的想像與意象
第二場、當代日本媒介文化中的意象與想像
第三場、元宇宙的美學民族誌
第四場、創意的經濟與觀看的技術 – 日本動畫在這個時代的「讀法」及其意義
第五場、災害、惡托邦、廢墟中的困難未來
第六場、在舞池邊搖擺—臺灣戰後爵士樂手與其樂譜的相生相依
第七場、從榮格意象心理學談圖文創作的療癒空間—以幾米作品為例
第八場、美學推想成為人文研究方法:一項芻議
第九場、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DxS知識實作計畫:實驗室開放與分享
第一場、「閒」就喝:當代屏東萬金男性天主教徒日常飲酒聚會中的性別
第二場、邊緣親屬、親屬邊緣:外籍看護和家庭親密
第三場、孩子生命啟航、母親生命靠岸:彩虹媽媽的主體化過程
第四場、虔敬美的另類技藝:初探清真化妝品
第五場、姊妹、朋友與陌生人:工廠女移工的社會互動與性別角色變遷
第一場、分裂、團結、與內部政治:從香港「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的幾點初步觀察
第二場、年輕世代的地方實踐
第三場、台灣另類食物運動的消費行動配置
第四場、主婦的進擊人生
第五場、守護狼煙的女人:莫拉克風災抗爭中的原住民族女性主體
第六場、跟著老人一起生活:撒固兒部落文化主權的解殖歷程
第七場、歸去來兮,田園將蕪?!:台東卑南鄉美農高台歸農運動個案初探
第八場、交織歧視下原住民同志的現身與抵抗
第九場、地方性的共同生產:當代日本地域營造中的國家、市場與主體
第一場、精神分析的人觀:關係心理經濟的多重拓樸
第二場、照顧主體性的倡議 :世代生命時間與家庭個人主義
第三場、自我的「將成未成」之刻:論防衛機轉的脆弱性與倫理關係的基礎
第四場、難捨之身:遺體捐贈涉及的多重身體
第五場、從「我是……」到「……是我」:自我與他者的話語
第六場、靈恩運動中的多重自我:台灣基督新教三個原住民社群之比較
第七場、孤單與愛欲的苦惱:當代魯凱多重人觀的民族誌探究
第八場、情緒、慾望與多重自我:屏東萬金天主教四旬期的苦與愛
第九場、天命難違?當代乩童身體經驗、情感與靈媒實踐所體現的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