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年新學期的親師座談會有一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選出班級家長代表。每班選出一人,並依班級需要,再提名選出負責管理班費的財務一名。
新學年的開始,大家互不熟悉,通常老師會先詢問家長:
「有沒有人願意當家長代表?」
這時候,大家就會你看我、我看你的,看看誰會主動舉手,通常這時候都是一片靜默,沒人舉手,為什麼呢?大致有三個原因。
【一】認為擔任班級家長代表需要為班級或學校捐款,擔心自己財力不夠,沒有「能 力」擔當。或對於家長會這個組織有負面印象。
【二】班級家長代表需要定時參加學校的班級家長代表大會,擔心自己沒有時間出席會議。甚至對於班級事務無暇參與,也沒有餘力為班級服務。
【三】擔心自己無法勝任班級家長代表的職務,希望能選出更有能力的家長。
沒人主動舉手,老師就會點名詢問。
此時,大家也會狀似禱告的紛紛低頭:「主啊!不要點到我!」這種在一般家長印象中,既要出錢又要出力的職務,大家似乎都「敬謝不敏」。如果老師不點名,也可能以提名或圈選的方式選出該班級的班級代表。
擔任班級家長代表,要說忙,可以忙到班上大小事務都會扛起來替老師分擔。舉凡教室遮陽的窗簾需要送洗、班級活動安排、額外購買的班級用品、班級家長的聯誼活動,甚至有家長對班導師不滿的出面溝通‧‧‧‧‧‧太多太多的班級事務,要認真做起來,幾乎是忙不完的。
班級代表要有多忙?除了看個人願意付出的時間多寡有關之外,也和班導師的班級經營方式有關,如果班導師對班級有較多的想法,而他們希望班上家長也能全力支持的話,多數仍是需要透過家長代表來協助完成或溝通。
雖然家長代表可能會因為學校需要經費而捐款,但這並非代表班級只能選出有財力或有較高社經地位的人來擔當。
尤其現在校園中存在著各種問題,學生與老師之間、或學校與家長之間對立的關係日趨嚴重,這已非是經費問題所能輕易解決的。
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家長的投入,藉由班級家長代表維繫老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感情,並協助校務順利推展,幫助學校維護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
應具有獨立思考、判斷,理性,能站在學生、家長的立場維護學生權利,參與學校事務、發掘問題、並協助解決問題。
有義務參加家長會議、校務會議,適時轉達班級意見,並提供意見,為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管道,監督學校所做關乎學生權利的決策。
協助有關校慶、迎新、送舊、畢業典禮或其他慶典活動事宜。
協助維護校園安全,擔任友善、健康、校園安全大使,建立良好校園倫理與讀書風氣。
協助推展社會慈善及公共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