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各級每週皆設有備課節,讓老師檢討教學內容,調適進度,交流教學經驗,藉以提升教學效能。
除了學業成績,本科亦重視學生課外活動發展,定期為學生舉辦各項校內活動,如中國文化周、燈謎競猜、寫春聯、微型小說工作坊,以及書法、寫作、班際問答比賽,加上過往參加的多個學習交流團(如山東、四川、西安等),務求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提昇其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及興趣。
而透過參與不同校外活動及比賽,如朗誦節、各項徵文、閱讀、書法、口號及標語比賽等,更能拓闊學生眼界,增加成功經歷,提昇個人自尊及學習自信。
《記憶中的故鄉》
鄉下的爺爺寄來賀卡,告訴我們堂哥結婚,於是我們一家人決定回鄉,親自祝福他們。
回鄉的車程只需要兩個小時,我們坐上旅遊巴後,開啟回鄉之旅。還記得小時候,回鄉途中,我經常透過玻璃窗,看見一隻隻牛被綁上犁,在草地上頂着大太陽辛勞地耕田,而農夫便牽着繩子跟在後面,這畫面猶如爺爺拖着孫子的手悠閒地去散步,當時哪知農夫的艱辛。放眼遠眺,遠處亦可以看見一間間簡陋的屋子,門前有一、兩隻雞在空地上散步。而在另一塊田地,農夫亦用他們的心血種下了各種瓜果蔬菜。
如今,我環視四周,以前的人和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取代他們的是一座座的高樓。只是十多年的時間,為何環境變化這麼大?那些青翠的樹木和泥濘的土地呢?我正想得入神,媽媽連叫了我幾聲要下車,我卻毫無反應,她差點被我嚇死。
從車站出來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華麗的私人住所,我抬頭往上看,有人正在露台上晾衣服。「嗶——嗶——嗶——」我下意識退後一步,一架架風馳電掣的汽車在我面前飛過,塵埃隨風而起,弄得我鼻敏感發作。
這是我回憶中的家鄉?昔日,每家每戶都居住在用青磚頭搭建的小屋,在窗邊放上盆栽更是家家戶戶的慣性,路過的人看見茂盛的小花就會向主人請教養花心得,繼而成為朋友。雖然家居裝修並不華麗,但卻十分溫馨。街邊,有一、兩輛單車在行駛,它們經過時我還聞到一陣花香味。這些香氣去了哪裏?古樸的青磚屋呢?我努力平定我起伏的心跳,戴上耳機。面對華麗的大樓,我還是較喜歡青磚屋,既簡樸又溫馨,而且有它的存在價值。
街巷的盡頭便是塵封已久的家。往日,每家每戶都會開着大門,午後大家搬張小凳子出來,在大樹下乘涼,一起聊趣事、八卦一番。小孩子便會在空地上嬉戲,更時不時傳來他們的笑聲。每逢傍晚,我放學經過,他們都會向我噓寒問暖,每次我都聞到飯香味,令肚餓的我垂涎三尺。現在街道上卻冷冷清清,行人寥寥可數,突然,有水滴落我頭上,抬頭一看,原來大家都在享受空調的舒服,就連經過的人也不再問候我。我假裝要去商場買東西撇下家人,獨自在這條熟悉,又面目全非的街道上徘徊,這街道的冷清與我的心情正好相襯。
晚飯過後我們出來散步。憶起舊時和外婆出來散步時,我經常被滿天銀河所吸引,雙眼只顧向上望,要捉緊外婆,讓外婆當我的眼睛,我才能走路。無論多夜,我們甚至不用手電筒亦可以清晰看見路上的一切,猶如清早時分的景象。我現在抬頭望向天空,憑肉眼可見的星星寥寥可數,取代它的是一盞盞街燈。我不禁問自己,為何當初不多東.西望呢?可惜我現在再也沒機會看見滿天銀河,亦再也沒機會牽起外婆的手再去散步。
我不想再有遺憾,我應該更珍惜當下。看見媽媽快將滿頭的白髮,而我們雖然同住一屋簷下,其實大家只不過晚飯過後,各自回到房間各自娛樂。我不想等到媽媽老去時才與她有母女時光。我牽起媽媽的手,媽媽看了我一眼後,不知為何,亦用力捉緊我的手。
雖然時代巨輪不斷向前,科技的日新月異亦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令人人皆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但我卻願故鄉可以落後,這樣子它就依然可保留人情味,保留大自然的一絲一毫,亦可保留我童年的完整片段,是在你身心疲憊時帶給你溫暖的故鄉。
《蛻》
不可否認的,我確實是塊懶讀書的料——在面對一眾長輩乃至同輩時,我收到的評價便是如此。「懶散」、「不勤勉」、「不上進」等一系列批判性的詞語自我讀書起便在我耳邊環繞,催促與諸類心靈雞湯推動着時間,卻難以推動書上筆的行動與朗讀的聲音。我並不吃這一套,許是仗着年少時孩童的頑皮勁兒,亦或是逞它個對着幹、唱反調的快活,催歸催急歸急,我充耳不聞天下事,就是無動於衷。
「孫猴子也有如來降」,在目睹了我那絲毫不輸城牆厚的臉皮後,我的母親毅然決定去尋個老師來治治我這懶蟲上身的傢伙。那老師瞧着文文弱弱,一股子書卷氣,架着副細框眼鏡,儼然一個斯文模樣。初來時見我翹着二郎腿在家裏頭鬥蛐蛐玩,卻也只是將那一摞子書攤在台上,直直盯着我看。我被她瞧得極不舒服,又奇怪她那區別於我那些八姑二舅要活吞了我般的唬人氣勢,便也停下了手中的動作,轉頭回看她。
「請問可以開始了嗎?同學。」她柔聲細氣地詢問我,我竟也鬼使神差地應了下來,同她渾渾噩噩坐在那,上罷一堂。我母親見似乎頗有成效,就叫這老師日日來。自此以後,我便飽受着知識的薰陶——雖然於我而言,那與催眠咒別無二樣,但她總在我將要睡着的時候拍醒我,讓我接着聽講,又給我些平日在家不能吃的零食來提神。她看上去斯文,教育模式卻意外地嚴格:坐姿端正等禮儀問題暫且擱置不講,在給課業方面,仿若永遠樂此不疲,我則全然反着來,招架着。對我而言,多得不行的課業,可謂是疲而不樂。若是交不了課業,就要挨抄書之痛。故此,我對她可謂是又愛又恨,只能乖乖一改萬事敷衍的常態,兢兢業業。
時光飛逝,長時間的「地獄級」訓練讓我猶如脫胎換骨,習慣性地預習、溫書也逐漸並非建立在有抄書懲罰的前提下,像是自然而發的事一樣。而我也踏入了中學的校園,除開了幼時對學習的牴觸,取而代之的則是困頓。困頓於未來發展的方向,困頓於目前的學業,種種未知昭示着成熟的變化正邁向我。而這位老師、我的私人老師,也因並不教中學的內容,和我少有聯繫。我繼續着我那為學而學的生活,保留了自她那養成的習慣,旁人說我不上進的聲音也逐漸小了。我仍保持着困惑與迷惘,卻也在無意識之下對自己要求變高,追求更好的成績。
我本以為我與她再難相見,直至中三時候,我路過街角,碰巧遇到我未見多年的恩師。相比記憶中的模樣,她已然蒼老憔悴了許多,仍是那副細框眼鏡,可她懷中的文件袋露出的一角,我看得格外清楚。
是病歷表。她笑着和我說,她得了癌症,在接受治療。
在聽聞這個消息後,我百感交集,隨着眼淚不受控制地奪眶而出,心中諸多酸甜苦辣,那些曾經歷過的,我不以為然的,也紛紛席捲我的大腦。她只是趁我怔愣時,牽着我的手進了咖啡廳坐下,喊我回神。
「好久不見」,她說,「你長高了,變得成熟了。縱使你不與我交談,我也是能夠感受得到的。你沒有了先前頑皮的模樣,很少笑了。」她頓了頓,望向我,神情認真。
「我並不認為減少了笑容便意味着成熟,成熟雖然意味着新的蛻變,而這過程必定會是艱苦的。為甚麼不試着去為你的生活找點甜呢?」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就該嘗到多少甜頭,因為這是你應得的,但不能將它作為懈怠的資本。
是啊,她與病魔抗衡的時候,也能夠保持樂觀,我又有甚麼理由不認真生活呢?此刻的她,並非只是我的老師,而更像是一位朋友,一位與我分享經歷、激勵我的朋友。懶惰、消極絲毫無益於我們的人生與發展,努力與成就往往是成正比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曾經的我趨而避之,現在的我渴望尋求的。她教會了我太多太多,不無只是學習方面的良好習慣,更是人生路上的拐角處,一盞鮮明熾熱的明燈。
毛筆書法
硬筆書法比賽
電子學習公開課片段 (中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