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執行規劃

一、循序漸進的課程規劃

本計畫規劃完整的古今文學應用之整合學程,首先從核心課程中奠定閱讀與書寫的基礎語文能力,由於中文系與非中文系學生的語文出發點並不對等,我們分別開設兩門基礎核心課程,中文系為「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非中文系為「大一國文」課程,兩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活動方式、作業設計也有所不同;在核心課程的基礎之上,進而深入進階課程,包括「現代詩選及創作」、「現代散文選及創作」、「現代小說選及創作」以及「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深入古今文學的生活應用、古典文化的創新活用。

二、豐富的閱讀與書寫活動

本計畫課程設計豐富充實的閱讀與書寫活動:(1)閱讀部分,例如:基礎核心課程將搭配本計畫團隊編輯的共同教材《西灣樂讀──航向生命之海》,每個單元均精選切合單元主題的古今文本,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閱讀與問題討論,不只是理解與彙整,更重要的是透過文本連結個人生命經驗而進行深刻的省思與辨析;再如「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課程,乃配合古典文化中各領域主題單元,從古典文本的閱讀中討論、思辨能和現代生活接軌的事例或議題。(2)書寫部分擺脫命題式作文的窠臼,引導學生真實且清楚地書寫自己的情感或想法,例如:基礎核心課程每個單元均規劃相應的書寫創作活動,尤其重視貼近生命的真實書寫,希望學生在書寫中獲得心靈的療癒、成長的力量;而現代文學的創作課程則是將書寫導向未來就業的實際運用上,帶領學生從經典文本的閱讀與分析中學習具有創意及感染力的書寫技能。

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實作討論

本計畫希望透過上述豐富充實的閱讀與書寫活動,取代傳統單向式「講授」、「考試」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而且是「從做中學」。因此,閱讀文本不是只有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而是學生必須先行閱讀、思考、提問,課堂上透過問題討論來深入文本核心,教師則是適時引導討論的方向與補充更精細的觀點;而書寫活動也不是只有學生在課堂上勉強應題寫作,而是透過實際的走踏、採訪、觀察、記錄來搜集素材,並且經過整理、分析、思辨、評判後,再以文字、圖像、影像或語言進行書寫創作。除了個人的閱讀與書寫,更需要小組互動討論、互助學習、分工合作,也藉此訓練表達與溝通的重要能力。

四、教師合作教學與團隊經營

本計畫的教師團隊經過五年半共同執行教育部計畫的工作過程,已經形成極具效率的合作模式,並且累積深厚的默契;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繼續以團隊進行創新教學的構思與討論,這兩年的計畫課程更進一步嘗試協同合授一門課程,從不同專長領域提出各單元教案,透過互動交流、相互補充,使課程架構與內容更加完備。本團隊教師社群的經營運作,不僅僅是定期召開教學會議,也藉由一系列工作坊、走踏等實作活動相互磨合、交流情思,並且延伸舉辦樂活分享活動,由每位老師輪流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帶領大家一起進行生活美學體驗活動、交流所思所感。

五、教學助理(TA)的運用與社群經營

本計畫預計每班課程安排一位教學助理(TA),我們將教學助理(TA)定位在既是引導者也是學習者的雙面角色,一方面以自己的學習經驗、生命經驗協助帶領學生進行閱讀與書寫,另一方面藉由深刻的課程參與也獲得知能與心靈的成長,而不再只是輔助課程的工具人。我們預計每學年徵募對文學與文化具有熱忱的研究生或大學生,尤其是曾經選習過本計畫基礎核心課程「大一國文」或「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的高年級學生,並以有經驗的資深TA為核心,建立團隊意識、共享經驗、合作辦理學期活動。TA 在「教」與「學」之間扮演不可或缺的溝通橋梁,一方面協助教師有效執行教學計畫,另一方面也積極與學生交流互動,不僅引導學生有效學習,並能從學生的角度提供教師調整教學方式的意見,促使「教」與「學」均大幅進步。

六、外界專家業師的講演、授課、工作坊

本計畫在教學團隊上雖以中文系教師為主體,進行不同專長領域(文學、思想、語言、文化)的對話與合作;我們也預計邀請校內跨院教師、校外專家學者或業師,透過單元講座或工作坊的方式,注入更多元領域的閱讀、觀察、思考及書寫方式,例如:「大一國文」每學期均配合課程單元邀請講者舉辦生命講座;「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則邀請專家業師以工作坊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書寫實作或實境訪查;現代文學課程也邀請各類文體的作家現身說法,分享其創作經驗與具體技巧;「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若干單元(政治經濟、建築空間、身體醫學、音樂文化等)預計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單元講座,以補足中文系教師較不擅長但也相當重要的文化思維。本計畫希望透過豐富的外界交流帶來更多的刺激與啟發。

七、在地走踏、社區關懷

本計畫不僅培養學生對文學、文化的閱讀與書寫能力,更著重將教學內容落實於對在地文化的關注與推動,因此教學的場域除了課室,我們還將空間擴展至教室以外的自然風光、人文社區。例如:海洋相關課程單元,帶學生到西灣海岸深刻感受海洋的開闊與變化多端,也藉由接觸現場環境來具體討論土地與汙染的重要議題;鄉土相關課程單元,規劃在地走踏活動,邀請專業導覽帶領學生走踏旗鼓鹽以至高雄其他在地社區,並且藉由初步的田野調查與觀察訪談,進入在地脈絡、反映在地心聲。我們也將課程中對於在地社區的關懷與書寫落實為主題式報導文學網頁、西灣故事微電影,以多媒體的展現方式傳遞在地關懷的溫暖。

八、課程成果展與班際交流活動

本計畫預計每學期期末舉辦課程成果展,包括各課程的靜態成果展示與動態成果展演,並且配合動態成果展演進行跨班交流活動,例如:「大一國文」期末將舉辦跨班的報導文學簡報大會或微電影觀影大會,讓不同班級可以相互學習;並將之與「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以及「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學期成果相互觀摩,以促進中文系及非中文系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現代文學課程期末也將舉辦出版企畫、小說發表會等成果活動。除了各課程的成果展,我們希望更進一步也能在各課程的基礎之上,共同舉辦計畫成果交流,讓不同課程之間也有互相觀摩、一同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