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與回饋

TA心得回饋112-1

王楷傑佳倫老師班)

        說起來,通識國文助教還是我大學時期的第一份助理工作,到如今也是三年前的事情了。這幾年來,我從大學升上碩士班,也從純粹的學生轉為半工半讀的研究生。助理工作的種類也從一開始的通識國文助教,轉向系上的TA、RA及國科會計畫的研究或報帳助理。或許是因為從大學便擔任助教及計畫助理、也可能是大學和研究所都在西子灣度過的緣故,在心態上我對自己的身分轉變一直不太敏感,大學新鮮人的生活仍恍如隔夜。雖然大學同學們各赴前程時也免不了些許物是人非的感嘆,但幸師長、交好的學長姐們仍在,我在西灣的生活倒也談不上落寞。

        這學期是我時隔一年後,又一次擔任中文思辨與表達的課程助教。然而這學期和同學的相處,卻與過去擔任助教時有很大的差異。學期初時,本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沉默。不是目無旁人的吵鬧,也不是初來乍到的拘謹,而是幾近於冷漠的漫不經心。老師提出的問題罕見回應,小組討論時也分外安靜,有時甚至不清楚討論主題。所幸佳倫老師熱情、耐心地引導,同學的參與度逐漸提高,課程氛圍也有所好轉。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過去可能需要十年或更久才會形成的世代差異,已經悄然出現在我和同學間。陌生的詞彙及意識型態如暗語般,不必刻意提及,卻又眾所周知。而我和班上同學的關係,也從世界觀相近的同學,轉變成禮貌的大學長。我意識到過去作為助教和同學間無礙的溝通和理解似乎再也回不去了,那一刻這個我生活了六年的地方,突然變得好小好小。

        除了上文提到的感性體會外,本學期的助教經驗也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收穫。這是我第一次擔任佳倫老師的助理,老師的耐心與熱情在我們當初修習聲韻學時便有所體會,而這次助教的經驗也讓我有機會見識到老師處事明快、俐落的一面,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感謝給了我工作機會的佳倫老師和從中引介的嘉凡學長,沒有你們我也不會有這次的難得經驗。也謝謝行政助理麗婷、雅棠及計畫中的所有助教,有了各位的協助,才使得課程的一切圓滿成功。


陸正浩羽璿老師班)

        暑假時,收到羽璿老師在課程助教的訊息,確認沒有與自己的課衝堂後,我便與負責的計畫助理表示我可以協助老師。因為羽璿老師是大一國導課的老師,除了我之外,也還有其他同學對於擔任助教一職有興趣。但,很幸運地是,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

        一學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帶給了我從沒有想過的大學生活體驗!雖然面對的是自己認識的老師,可擔任助教與上課不同,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達到老師期待的狀態,再加上自己是第一次擔任助教,這份不確定也蒙上了更多的擔心。

        所幸,在一次又一次地跟課,我慢慢地找到擔任助教的步調。不管是課前的工作準備;課中與同學的互動;還是課後與老師的討論。更因為老師一旁的協助,讓我可以順利地完成我份內的工作,不論是班級社團的經營、學習單的批改、課堂帶討論……等。當然,修課同學的配合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面對只小自己一兩歲又是外系的大一學弟妹,心中不免有一些害怕。但從他們與我互動、反饋上,讓我了解彼此間是輕鬆自在、沒有隔閡的,這為第一次擔任助教的我帶來碩大的動力。

        此外,除了每週的跟課,在期中、期末跨班活動中,有機會與其他助教、行政助理合作,一起完成大型活動的舉辦,這樣的經驗實屬可貴。尤其是活動前的事前準備繁瑣,但有著大家有條不紊地梳理頭緒,一步一步將狀況解決、到位,使得活動可以順利進行。也藉此,學習到其他助教、行政助理他們應對事情的處理之道。

        當然,除謝謝老師的肯定與協助、修課同學的配合以及上午班其他助教的相助外,我還要特別感謝郁茹學姐。從開學前的工作交接,一直到開學後正式上工,即便學姐正繁忙於實習,但在我遇到問題時,她一定會快速地回覆、給我建議,讓我不因此而慌張、亂了自己的步調。

        最後,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可以在大二的一開始,有這個機會擔任助教,嘗試以往不曾有過的工作。而每次的跟課,我看見了老師授課時的用心、認真;學弟妹上課時的投入、積極,進而體悟何謂「教學相長」。

        總而言之,這一學期的助教之旅,已經畫下完美的句點。雖然事情繁瑣,常在工作與課業間游移,但在這趟旅程,我實在地滿載了處事的態度、人際的廣度、做人的溫度而歸,也為自己未來的職涯規劃累積經驗,更獲得心理上滿滿的成就感。


王雅芬佩暄老師班)

        哇,不知不覺學期已經要結束,告一個段落了,有別於以前,這學期回來擔任助教的心態跟之前有所不同,經歷過一年國外的生活後,再次回來課堂上,觀察現在大一新生新鮮人學弟妹們的想法是否跟我有代溝,笑,學弟妹們還是很可愛,回想起當初自己是否很嫩的模樣,實際上現在許多大一學弟妹都相當有想法與成熟呢!

        經過了學期中的作家駐校演講、期末報告呈現與跨班票選活動。還有與佩暄老師的合作,相當感謝佩暄老師,等我回台灣後還願意讓我擔任助教,現在想想其實我也滿喜歡這份工作的。在工作上因為已經有之前擔任的助教經驗,還有和老師的配合,讓我在這學期的工作內容上不至於那麼擔心,佩暄老師也是相當細心且認真、負責任、用心的好老闆兼老師,工作上很多事情都會吩咐好我每週該做什麼,每週的課前提醒、列印學習單和文本,甚至是期末TA考核的工作事項內容,也會詢問我哪些作業需要掃描上傳、一起準備,還有提醒我哪些工作內容該做,有她在真好!是個很靠得住的老師!也很好溝通,真希望之後職場上也能遇到像佩暄老師這樣的同事或老闆。

        這次期末的誇班活動主題是「Z世代」,透過學弟妹們報告的主題與內容,我也是領略許多,自我反思,想想我也還是Z世代的人呢,學生報告的時候也相當有共鳴,很有趣,我還年輕呢,笑。

        期初的教學助理培訓,請來了專業的講者幫教學助理們培訓,談文物的展示與詮釋,在吳淑華女士專業的知識背景與豐富的工作經驗下,我很慶幸幸好有參加培訓,講了一些平常所不會接觸到的相關領域與學識,讓我別有一番收穫,進而去思考其他可能性與似乎發覺了自己的一點興趣。

        一整學期下來,中文思辨與表達計畫班,系上教授與助理們真的花很多心力與心思在完成這個計畫上,自己擔任其中的工作人員,看到了許多一起為這個計畫盡心盡力的教授與學生們,大家都是為了讓這個計畫圓滿完成,甚至是看到期末學生們努力報告後,努力後果實甘來熟成快樂的模樣,還有和小組組員聚在一起開心的討論慶祝的模樣,自己看了都感到相當欣慰,有別於近幾年來爭議的議題是否要廢除大一國文,一直是時不時是會被翻出來爭論的決策,或許自己是樂在其中的人,才對於廢除大學國文課這個議題有相當的思考與關注。

        總之不管助教班的學生是否被看到,還是很感謝自己所遇到的學生與老師,有了他們的參與才能讓中文思辨與表達課堂激起創意的、活躍奔放的青春波浪在拍打在西灣課堂上,我的大學生活用此結尾也是完美的一筆。


林家琪秋宏老師班)

        很開心這學期擔任秋宏老師中文思辨的助教,自己從來沒上過中文思辨與表達,在接這份工作前也不知道現在外系國文在上什麼樣的內容,而這也我是第一次當助教,所以期初的時候有很多還不熟悉的地方,從開始的跟課、印講義、準備課上的道具等事情也隨著時間越來越熟悉,雖然在學期進行的過程還使遇到了很多難以預料的問題,最後也是順利解決了,但想起那些驚險的時刻還是令我心驚膽戰。

        除了本身的工作外,能和班上同學們的相處融洽也是讓我感到很開心的事。一開始他們和我的距離總感覺很遙遠,顯得幾分拘謹,然而到了期中之後,他們在我拍攝班級照片時已經會在鏡頭前偷偷擺好姿勢,也會在小組討論時除了讓我了解他們的進度之餘,也悄悄找我閒聊、玩笑幾句,這些細微的相處變化也讓我心中感到滿足。最後謝謝老師讓我當這學期思辨課的助教,讓我這學期過得相當充實,也謝謝這門課的前助教楷傑學長,總是迅速地回應我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甚至親自來協助我,真的非常感謝老師和學長的幫助。


張祐誠薇娜老師班)


擔任助教之緣起

        還記得2023年8月,當時正值酷暑的暑假時,行政助理麗婷私訊詢問我是否願意擔任助教一職,當時因上學年擔任中文思辨的學長姐多半已畢業,所以這學年助教缺額勢必較多,麗婷因較晚詢問我,因此當時剩下有助教缺額的兩位老師,當時,我猶豫了,不知所從,考慮再三過後,給予麗婷回覆,但此時一位老師助教人選已大抵底定,僅剩下薇娜老師尚有缺額,內心總覺得這難道是老天爺的安排?因為起初我考量著薇娜老師的中文思辨課助教的任務與自由程度,相較於其他老師還多一些,正因為我覺得在其中我有許多能力是欠缺的,像是帶領同學討論文本、講解同學之作業與口語表達的訓練,如何在短時間學習到這些能力的極致,正是我當時所考量的大重點。在最後的關頭,最後的時機點下,我索性向麗婷表達我願意擔任薇娜老師中文思辨班助教一職,在擔任了一個學期的助教後,果然有達到我當初所設定的目標。


師生的溝通

        在學期起初,薇娜老師有與我討論課程事宜,包含著課程大綱與評分標準等,大抵上可分為課堂與課後任務,以下分別說明。


課堂部分,個人認為需著重於老師與同學的溝通無礙。像是一開始老師向同學說明此學期課程大綱時,評分方式有著占學期成績20% 的「出席及課堂討論」,此部分為同學較注意之處,但老師在課堂上並未詳細說明,且當時並無任何一位同學舉手詢問,這時,為避免後續爭議,助教向老師舉手釐清實屬必然,當下我立即舉手向老師詢問,協助同學了解其中關於請假等之明確機制。


        課後部分,個人則認為需著重同學與老師的單向溝通。像是老師在課後會提醒我關於下週課程方向或需印製講義等,我會極力協助老師。當彙整下週課程方向後,我會公布於課程群組中,並製作簡報供該週課程一開始給予同學的提醒。


文本問題的設計

學期初與薇娜老師討論後,因老師教學與研究事務繁忙,故協助老師於課堂導讀與分析指定文本後,向同學提出文本的問題與引導同學思考的提示。文本問題我平常會於上課的前幾天進行設計,因為這關乎本課程的重點「思辨」,因此設計問題的責任乃是重中之重,而問題的難易取捨也顯得相當重要,故我採取「由淺至深」的方式設計問題,學期初採較為「基礎」與「開放式」引導同學思考,可參考圖片三,由圖片可見前兩題為針對文本內容的歸納問題,此題著重於學生在充分閱讀文本後,所需回答的問題,後兩題為「開放式」問題,目的即是在同學閱讀後的深刻思考,並且以「自身」觀點進行分析,進而思考「自我」在現實中的情況。在學期課程過一半之後,文本問題逐漸趨向進階式提問,可參考圖片四,此時更加著重學生於充分品讀文本後,仔細思考文本意涵並舉例,佐以自我的看法外,也逐漸請同學思考關於這篇文本的作文技巧與方式所帶出的效果與自我評價,目的即是同學思考此種作文技巧與方式並給予評價後,可間接影響同學的個人作文作業,有著一定的效果所在。

 

作業的批改與講評

       本學期共兩份個人作文作業,皆須於網大進行繳交。每當同學繳交完畢,我即開始進行批改作業,為求批改之嚴謹,在批改前,詳列「評分指引」,明確點明分數區間與扣分依據等,以求批改之穩定性與公平性。作業批改後,在作文檔案上,針對學生寫作優良處,給予評點,且依同學該次作業回答狀況,製作講評簡報,詳加於其中說明分數區間與扣分依據等外,也明確向學生說明「寫作指引」與「寫作建議」等,讓同學得知自我作業的成績的同時,也可確定自我分數所代表的作文狀況,甚至是寫作須注意與著重之處。

        綜整上述,此學期我於課程擔任助教一職大部分同學建議與評價皆為正面,但有部分仍須改善,如偶爾會與老師溝通未十分詳盡,而在轉達學生訊息時有轉達錯誤的冏境發生,抑或是在課程末尾向學生播放紀錄片時未多方吸取同學的意見與看法,這些都是在日後有機會擔任助教一職時,可以改善的地方,但慶幸的是,我在擔任助教一職時,漸趨佳境,諸如同學討論文本、講解同學之作業與口語表達的訓練等,皆有所進步,在此要相當感謝薇娜老師給自我的空間與同學的熱忱參與課堂下,方能造就出如此的結果,也期許自我未來若有機會擔任助教,能更加進步。


袁沛蓁永光老師班)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的助教,也很開心永光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有機會可以看看非中文系的中山學生是如何上國文課的。在這堂課中,我見到了同學們從一開始分組時,不敢跟旁邊同學說話的生澀,到最後成果發表時打成一片,甚至在台上和老師懺悔自己平時上課的態度不佳,都是非常特別的一個經驗,在見證同學成長的同時,感覺自己也跟著一起改變了。

        蠻有趣的地方是,「國文」這一門課長期以來都和古板、生硬難懂相關聯,但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同時又是最被輕視的科目。這學期的跨班活動不只讓同學,也讓我見識到了國文的彈性以及有趣之處,所謂「中文」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範文,更是我們每天賴以為生的工具。

謝謝永光老師,也謝謝大家一起合作,讓這學期可以順利又平安的度過。


陳信宇郁晴老師班)

       時序入冬,一學期白馬般地自窗前走過,歲末之際,聊以此文紀錄本學期所思所感。在暑假之際,收到了來自行政助理的邀請,衡量了自己的能力與時間後,選擇與郁晴老師聊聊助教事宜,老師二話不說地就聘僱了我,絲毫不擔心我是否有能力擔此大任,三個班的壓力與挑戰實讓我誠惶誠恐。與老師開學前的聊天讓我稍稍緩解了這份害怕能力不足而無法勝任的不安,老師的耐心與敦厚使我惶恐的情緒寬解幾分。

互相洩氣求進步(Hōo-siong làu-khuì, kiû tsìn-pōo.)

        在這學期的助教經驗裡,我深刻體察到「互相洩氣求進步」這句俗諺的意義,教學相長的前提在於與學生的和諧關係建立,要能「互虧」才能互相成長。從郁晴老師身上我學習到了「換位思考」、「同理學生」等,在課堂上,我是助教,亦是學生,也因為這雙重身份,才能以不同角度觀課,了解學生需求。我透過一次次地跟課、聽同學報告學習到更多跨領域的新知,在脫離舒適圈後,我獲致到一種跨領域刺激的快樂。感受他者中的自我,自我中的他者,也真正體驗到周樹人所謂的「打破鐵屋子」。

        從前我的生命經驗總囿限於文學而已,然透過這學期三個班同學自陳生命經驗,分享所思所感,我獲致一種突然醒覺的快樂,原來不同學院的思考脈絡是如此迥異;原來動漫、饒舌、韓團是如此深植我們Z世代的生活,影響是如此之鉅!這如何能使我不驚嘆?這學期我透過老師、同學的分享,重讀了內心柔軟而堅毅的詹家鑫;浪漫而又苦悶的赫曼赫塞;走過大江大海的唐君毅;淒冷而又通透人心的三島由紀夫。以文學為良朋,我重新回望/審視過往歲月,在不確定的未來;變動不居的未來;時間碎片化的未來,自我反思/反身,透過思辨的對話,重新塑造自我,也冀望這學期的中文思辨課能使修課同學獲致思辨的快樂!

良性競逐・相互砥礪・神思靈光

在期中高雄走踏報告、期末show me:z世代報告中,我看見有別於我一開始想像的報告景象。從期中提案初步構思,到期末正式展演,每一週同學的神思、靈光總能使我驚嘆不已,有同學說:「本來只是想隨便做做,但看到大家都卯起來做,自己也更加認真地去做了」我想這就是小組報告的真諦吧!透過每週的相互砥礪,最後每組都收穫了豐碩而甜美的成果。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我真的能夠看見學生每週的成長,或許這就是良性競逐的快樂吧!我也暗自覺得,如果是我來做,也不會比他們有創意。他們在文字中流露的情感之真摯、細膩莫不使人感動,絕非為文而造情而已。讀同學的文章、聽同學的分享,就如同讀一篇文筆樸實、情感動人的散文,在不知不覺中,我上了一學期的生命經驗散文課,這些文字的吉光片羽,變成我在生活忙碌之餘,不可或缺的調劑。

這學期,我修習了教育學程的「班級經營」、「輔導原理與實務」等課程,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也是訓練我的實務技巧的最好舞台,偶有同學在下課後與我長談轉系事宜,我從晤談中獲得的不僅有為人師的快樂,還有相互砥礪成長的快樂。透過助教身份,培力自身班經功力,身為助教的最大快樂莫過於此了!

        最後,我要再次感謝郁晴老師選擇了我,讓我的大二生活有了更多色彩,能透過生命經驗的分享,從而獲致共感,重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除此外,還要感謝麗婷無微不至的幫助,讓我們在跨班活動、日常庶務都能順利進行。


翁林憬明聖老師週二上午班)

        本學期非常幸運可以受邀至明聖老師的班級擔任助教的角色,大三的我第一次接助教的職位就是在中文課,好在明聖老師的全力支持,不論是在課程討論亦或是流程進行都給了我極大的空間及鼓勵,這不但讓我順順利利的幫助老師完成這學期的課程,也讓我在其中學習到許多如何當好一個好助教的經驗,尤其是在期末報告時,許多同學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我跟老師一一解決,但畢竟身為助教,同學們大多數會先尋求我的幫助,在幫助同學完成各組的期末報告中,也漸漸的體會到正解並不是唯一重要的,能讓同學們接受及發展出個人觀點的過程及方法尤其重要。

        兩年前上大學的第一門中文課,有幸可以選上明聖老師的課程,當時的我對大學充滿了不確定、對自我的不肯定,在中文課上老師不斷鼓勵大家上台講述自己的觀點,在大家漸漸勇於發表下,形成了一個讓所有人都能無忌憚展現心靈更深處的環境,相信這對大家來說意義遠大於所拿到的分數,當時也結交了許多知心好友,甚至如今也還會持續聯絡。兩年後的今天,我與老師也致力於將這份具有意義的事情持續往下傳遞,在課堂中看到了許多人不同的故事,有開心有難過,更令人欣慰的是,有一些還是無法在人多的環境下開口的同學,在生命線的作業裡非常的仔細寫下了他的所思所想,我想能讓所有修習中文課的同學帶走這份別有意義的禮物,是令我非常開心得一件事。

        大學的中文課有別於十二年國教,尤其是今年開始,所有中文課不再只是單單的背誦課文、繳交作業,更多的是讓同學能發展出創造力,這在這幾年的期末發表中都能看出,我很開心在今年能參與進其中,幫助更多學弟妹找尋他們心中的自己。


陳堂瑋(明聖老師週二午班)

本學期擔任明聖老師的助教讓我體驗到了許多,不論是改同學們的平時作業、還是配合助理及老師的規劃將事情辦好、又或者是期末時欣賞同學們各組帶來的報告以及展現各組特色的活動,這些都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課程,同時感受到了有別於電機系的期末考試的那種拼命練習考古或是製作嚴肅死板的報告的氛圍,這裡大多數的同學都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且以比較輕鬆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本門課會提供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來鼓勵同學們發言以及分享自己的經歷,這點也與理工的課程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在課程中也是鼓勵同學們發言,但大多數的同學都是在針對演算法在計算時的流程上的問題或是觀念及邏輯上的不理解問問題,同時絕大多數的問題都會有一個難以爭辯的標準答案,而這門課的問題有些雖然有大多數人都能直覺想到的答案,不過還是有些同學能夠提出些反駁這方面論點的想法,而且也能講述得有理有據。我想現實中的辯論也是這樣不同的人能以不同的觀點對一件事討論,從而得到不單單只是對或錯的結論,並能採取最為妥當的處理方法。

最後,在協助學生們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敬佩起那些願意投入到這份行業的師長們。


林昀蓁孜曄老師午班)

  坦白說我跟助教的業務內容整個都還超級不熟,一學期竟然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不敢說自己已經知道如何當一個好助教,但至少老師需要甚麼我知道要去哪裡、找誰要。這樣應該可以從助教新手村畢業吧?

  大一上完國文課後,我一直都很好奇外系修的中文思辨課是甚麼樣子,和我們一樣都是詩文詞賦嗎?若跟高中國文課如出一轍,那外系怎麼可能坐得住?修完課的室友也說明的不清不楚,還以為沒機會見識傳說中的中文必修課。沒想到竟然收到邀請,也很突然地成為助教,老師還是剛來中山任教的孜曄老師。記得暑假和老師通信時,因為不熟悉老師的個性,怕老師是位講究規矩的嚴肅學者,所以每封郵件我都再三斟酌用詞。見面後卻發現孜曄老師很好相處,有些靦腆但很樂於回答我的疑問,對學生的分享也都會予以回饋和鼓勵,讓我能放心協助老師處理課堂事務。

  孜曄老師給我很多自由發揮的時間與空間,讓我能更認真觀察老師的上課方式,進一步學習並加強我在教學方面的能力。孜曄老師在課堂上很常讓學生們有討論、自我表達的時刻,頻率多到我甚至曾一度擔心會延宕到教學進度,但後來發現,其實老師在意的不是學生到底有沒有讀懂文章、知道作者筆法,而是更希望他們能藉由文章去探索自己的內心。我想這才是中文思辨課程的真意,讓學生透過文字穿梭在作者與自己之間,挖掘那些說不出口的、曾經想永遠埋藏的怯懦。我在好多學生的期中作業裡看到,他們的傷痛、揮之不去的陰霾,都正在透過文字慢慢抒發出來並釋懷,也許是老師的選文和討論給予他們觸碰傷口的勇氣,文字力量漸漸治癒了學生們的悲傷。愈後來的周次,我愈能感覺到他們從心底油然而生的分享欲,在討論、發表上,都越來越多人樂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最後一堂課,老師不厭其煩地給予每位學生的作業回饋,這讓我很意外,我在登記成績時已經見到老師寫下的評語,但她還是一位一位學生慢慢說,毫無保留地讓他們知道老師真的有認真看過他們的文字,無論是情緒的抒發、還是趣事的分享,孜曄老師都用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們得到文字有被感受到的快樂;老師也說,她從學生的文字中亦接受到很多力量;所謂教學相長,我很高興在助教工作中能看見這四個字的真實展現。

  本學期助教工作在此告一段落,感謝孜曄老師、助教同事們、計畫助理的協助,無論未來是否要從事教職,這對我來說都是一段特別且深刻的工作體驗。


柏成(孜曄老師午班)

  這個學期是我第一次擔任中文思辨與表達的助教,嚴格來說也是我人生當中第一份兼職,非常感謝學校、孜曄老師給我這個工作機會。

        在這份工作當中,它不僅是金錢上的獲利、事務上的磨練,它更是心智與精神力的超越。因為不只需要達成學校以及老師指派的任務,在課堂上更要以身作則,千萬不能帶頭做亂。儘管老師並沒有要求我要聽課,但為了給班上同學樹立楷模,因此在課上會要求自己要認真跟課,不能昏沉。而在其他事務、考試報告與工作擠成一團時,要如何將所有事情圓滿,需要智慧,因此常常粗心大意,所幸有老師的幫忙與諒解,才沒有釀成大禍。

  而在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睡覺、滑手機、做別的事情,或者學習單隨便寫時,難免會覺得洩氣,以及為老師抱屈。但老師不論學生的表現如何,都是很積極地想要激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並且一直不斷地檢討教學方法,老師曾跟我說如果教學上有什麼需要改進或者有意見的話都可以跟她說,可見老師對於教育非常投入。而在最後一堂課老師也發現了學生其實也有認真投入這堂課,並且願意把自己的生命經驗寫出來,讓我跟老師都很感動。經過仔細觀察與思索後,發現原來學生們也有很多煩惱,他們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對很多事情不熟悉也不認同,有課業上的壓力,有很多不能掌控的事情。而也有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的人,這些學生處在自我批評與社會期望的悶鍋當中,人生地不熟,難免覺得苦悶與焦慮。因此這堂中文課就變成學生們抒發情感以及放鬆心情的地方了。老師能夠體察到他們的狀況,而不去計較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行為,反而給予他們鼓勵,這點是我必須要學習的。

  在這堂中文思辨與表達課中,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像是學姐帶領者學弟妹一起學習,兼顧學生們的感情與課業,老師能將自己的身分地位放下,把生硬的知識簡單化、活潑化,讓每位學生都有接觸文學之美的機會,讓我相當佩服。因此這堂課讓我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大而化之」感謝學校與孜曄老師讓我有這個學習的機會,也感謝課上的同學們,讓我有機會在教育現場服務與磨練。


陳鈞尉加南老師班)

  這次是我第一次擔任中文思辨計畫的TA,而在擔任時卻正好面對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情形,本班閱讀中華寶島的組成並非是單純都是使用中文的學生,因此我所面對的除了一般的中文學生以外,還有完全零中文能力的外籍生,這也產生了許多挑戰與困境。

  首先要面對的便是做任何事情時都需要雙語進行,中文講過一遍以後,仍需翻成英文講一遍,幸虧現在翻譯工具是非常方便的,所以這項困難還能夠透過工具來解決。

  再者則是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就像同學們上台所說的,他們來自法國、俄羅斯、斯洛伐克等不同國度,所以他們鮮少知曉有關東方的文化背景,承上段所述雖然現在翻譯工具相當方便,但有些詞彙並不是那麼直觀可以知道的,就像西方沒有任何一個詞彙是有關於「孝順」的,因此在與他們解釋時,除了單純的說「be kind to your parents」以外,還要解釋背景因素,東方會有「孝順」這個詞,是因為古中國思想中你不只是你,你還代表著你的家族,所以對其他人而言,交際並非只是個人之事,而是兩個家族間的交流,而會造成這種風俗的源頭便是因為古中國重視倫理,倫理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會非常重視與家族間的聯繫,也因此會有「孝順」這個詞。而這方面的敘述,我也非常幸運,除了努力用英文試著表達以外,莫老師給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他上課時講述的非常的精采!

  最後則是反思,因為這個班級是雙語授課,但普遍評分之後,我發現外國學生的學習情況比本地生還要好得多了。因為本地生會認為這些東西以前都學過了,為什麼現在還要學一次,而這樣的輕疏大意造成了他們的成績其實普遍比外籍同學的表現還要差。我認為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因為本地生在臺灣土生土長,而外籍生卻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兩者的起跑線已經不同,按理來說,本地生應較具有優勢,但本地生的表現卻較差,令人匪夷所思。

  總歸而言,我認為本堂課是非常有趣的,我會認為這正是臺灣的特殊之處,我們沒有經歷過文革,所以可以保有更純正的中華文化,而透過雙語授課,也能讓外籍生知曉中華文化的特殊之處與其為什麼可以在東方盛行。所謂教學相長,我雖然是這堂課的助教,但在重溫這些知識時,要想要將其以英文的方式重演,會促進我去思考怎麼去更完整的介紹一個文化脈絡,並且不能講得太複雜,將其以日常表現的方式說出,除了增進我的教學能力外,也讓我能以不同的視角來思考原本已知的知識。


TA心得回饋111-2

楊嘉凡(佳倫老師班)

        不知不覺擔任大一國文助教已經踏入第五個學期,算是個「老屁股」,在這裡很感謝給予這份工作機會的杜佳倫老師,每次看他風風火火的提供班上各種導讀、活動,而且即便面對學生的提問或形形色色的報告、作業都能表現出教學熱情與細心教導,杜老師的魄力是我在這份工作裡學到最寶貴的事情。另外,這些年來也很感謝各位行政助理,這份工作十分不容易。尤其這學年的筱涵同學,在跨班活動及各種繁瑣又無聊的事務中處理得不僅仔細,還遊刃有餘,儘心儘力地協各方助理、老師們,面對嘉凡的不解提問與疏漏也給予了很大的包容,我是很後來才得知筱涵是大學部同學,這個工作能力絕對不是嘉凡大學時能夠媲美的,相信筱涵日後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再次謝謝你。那麼接下來,嘉凡就本學年課堂上的狀況給予一點回饋。

        首先,面對大學大一國文課日漸限縮,感覺在同學的心目中本就不重要的國文課也越發變得可有可無。尤其觀察這些年來國文課學生到課的情形,同學們請假的次數與總數都有呈量級的趨增。據說學校現在有給予同學心理假的額度,而請假系統也越發方便。雖然,在我們班上明顯地看得出來有一些同學可能真的有心身的一些狀況需要調解,而我也不能確定這是國文專有的現象還是說大學普遍現象,總之由於這些情形,加上近年實制上課週數的縮減,這些多少都影響到課堂品質。故此作出說明。

        其次,我們計劃內的中文思達課程,每學期都安排一次作家跨班演講活動。我猜本意是讓學生能多元、親身地接觸文學與它們的「產地」。但是就本年兩次邀請作家演講的狀況,似乎未如理想,同學劃手機、睡覺、不到場、不反應等情形都比以往增加。這一來可能是作家作品同學很少接觸,又或者對議題不感興趣;二來雖邀請來的可能都是在業界或學術界上有一次價值的創作者,但由於接受者是來自各科系的大一同學,對於創作者的分享,尤其深入程度恐怕比較難消化。當然,計劃在邀請作家演講分享自有團隊內的考量,例如是否已經邀請過,又或者計劃內老師的推薦引介等。這些當是無可厚非的緣由。但是站在同學吸納新知,增進對文學或藝文領域的興趣方面,我不得不建議日後在邀請作家演講時,除了其本身學術或藝文價值外,也希望能多多考量演講者本身的對面對大規模來自各科系,甚至對人文毫無興趣的同學有更好的協調性(也就是希望可以找更能喚起同學樂趣的演講者)。而若過往有邀請過而反應不俗的創作者,其實再度邀請又何妨呢,對吧?又或者未必限制於文學創作,其餘如紀錄片、文史工作、文化工作等也可納入考量。

        回到班內情況,一般來說,班上都有分組活動或作業,這是組內共同完成的,以團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組之內的同學總不會每人都盡全力完成任務,總會有一些人更用力,有些人划水。但是對比以往,今年的每組划水的同學也明顯倍增,這我與其他教學助理也討論過,似乎也有別班出現這個狀況。以我們班為例,一共八組,而最終有來反映有組內同學划水的就至少佔了四組,更甚的是有些不止是划水,而是完全消失不見,組內安排的任務均未能完成,但又不願意退選,或和助教、老師反映與組內相處問題。這不知道是否與多年疫情以來,學生更習慣獨立完成課業,也更少機會與人接觸、相處有關。扣回到第一點的請教缺課問題上,我想我們或許要重新思考,或更關注同學的身心健康問題。

        最後是關於課程內容的問題,本年度就課程內容所規劃的鄉土、勞動、性別、親情、海洋等主題,有的同學依然會付出極大的熱情去探索、去思考。但是多數的同學則不然,並非說同學對文本所要探討的主題不熟悉,反而是過於「熟悉」,以至同學們很理所當然地回答出相應的討論方向。我也問過班上若干同學,他們指出這裡文本主題他們過去國高中就已經頻繁地接觸。可能受到108課綱的影響,以往到大學才更進一步探索的主題,反而成了過去的家常便飯。雖然我學校所出版的《西灣樂讀 : 航向生命之海》僅面世六年,但有同學指出類似的文本心得更是從小寫到大。最近台大經濟系發生學生政見涉嫌歧視問題。但是也有人指出本屆的同學是有史以來接觸性平、種族、人文議題最多的一批學生,也就是說對於那些關於社會、勞權、性別等題目,學生更容易將其變成制式化的作答與討論,就目前我所觀察到的情況學生很輕易地就把文本主題,跳過文本內容將其還原為文本形式。中文思達課程或大一國文,無論如何稱呼都算是大學通識教育的一環,而通識教育的初衷就是為了把學生從各系屬的生活圈拉出來,進行各種碰撞。像本班杜老師已分別在上下學期安排以《日常對話》與《做工的人》兩本書作,加上其影音作品進行較深化的閱讀。這或者是個不錯的碰撞,能更徹底地、親切地與對應作品進行交流。因此,或許我們在教導的文本選材方向或教學的深度上可以作出一類調整,希望中山的國文課能夠持續讓大學生在日常科系的學習之外,能接納一點人文靈光。

謹此   謝謝 大家讀完。

洪儷瑋孟謙老師班)

        擔任TA的第二個學期,在準備上更得心應手了一些,但課程縮減為十六週,期中、期末都變得更緊湊了,一學期眨眼就過去,我也要卸下助教的身分,要與中山道別。下學期相較於上學期都會更熟悉運作的模式,能更有餘裕地感受課堂和同學之間的氣氛,這學期也是徹頭徹尾地忙碌,但不再和上學期一樣,會有許多無法言喻的焦慮,變得更從容,我認為是收穫最多的部分。

疫情趨緩之後不再有遠距,跨班活動也變得更加頻繁,很高興能在畢業之前體會到實體跨班活動的互動效果。上學期培訓時學習到使用協作平台的技巧,也在這學期用上了,記得在與同學分享時有許多叮嚀,看到成果時其實很感動,他們都做出了相當精緻的網頁,完全不需要額外的提醒;另外也使用古地圖、古相片作為網頁美編的素材,讓網頁整體更加豐富,從各方面都深切地感受到同學們的用心。

雖然中文思辨與表達是必修通識課,常有學生交差了事,或是學習態度很低落,但這學期遇到許多很認真、努力、積極的學生們,讓我在這堂課感受到許多有別於以往的生命力。我很喜歡改作業和聽同學發表看法,可以藉此觀察到個人的思想態度或是生活細節,TA或作為一個介於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模糊存在,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引導,接收兩方的資訊,其實有著箇中妙趣。

最後很感謝孟謙老師給我很大的彈性,讓我能在課堂上很多兵荒馬亂之際,迅速冷靜下來,專心解決眼前的問題,而不是糾結於錯誤或是無謂的焦慮,還有多不足之處,也要謝謝老師的包容與諒解,不只在中文系的課堂上,我在中文課上也時常受到老師的啟發與鼓勵,能順利完成課堂的責任,有一部分也要歸功於最信任我的老師。

怯愷晴加南老師班)

        這個學期我非常榮幸承擔任莫加南老師的中文思辨課程的助教。相對於高中時期古板的中文教育,這門課程的經驗讓我更深入地了解國語文學教學的多種性和可能性。雖然莫老師的期中考試卷不容易,但他們努力回答國語文專業題,儘管他們只是大一個新生。我看到很多人第一次嘗試寫申論題,回答顯得有些生疏,但最寶貴的是他們用心回答和考試前的準備。我也非常佩服這群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能將自己專業領頭域的知識融合進入回答中,例如電機、大氣、物理和政治等等,甚至舉個例子以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和完整性。雖然有一些答案出乎我意料,充滿趣味,但這並不減少他們對中華的影響文明的認識。從他們的答案中,我可以觀察到現代學生思考的羅輯,這使我和莫老師更能與他們建立共鳴。雖然大學階段的學生都可以寫中文文章,但如何寫得出色、吸引人的關鍵在於學習技巧。在商業工作中,將吸引消費者元素融合入案是吸引眾人注意的關鍵,而讓孩子們創作屬於自己的故事是使他們的創作更貼近生活的起點。雖然這樣一種能力或暫時無法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但這是一種培養這種能力的初期方式,從高中時期的壓抑到大學後的發展。看著學生們在課堂中嘗試分組、發起創意,在思考一個又一個的作業的過程中,激發出意象不到的創意,作為學姐,我對他們無窮的創意感到驚訝,同時也為他們感到驕傲。

        在課堂上,我也從莫老師的教學方法中反思了許多。我修習教育課程,看到莫老師在課堂上全力以赴、熱情教學的樣子,我充滿了想參加教育工作中的憧憬,學習老師的上課方式和豐盛的教學內容。當然,我也知道莫老師為這些課程所付出的辛勞。但在小組工作的過程當中即使老師以及助教做得再好,也還是會有摩擦發生,近幾年觀察下來,學生對於參與學年活動的意願有逐步下降的趨勢存在,並且原本應該小組分工的工作,很常演變成工作分配不均、個人單獨行動…等困擾,思考原因,同學的反饋給我們感覺這學期製作期末報告的時間實在倉促,並且不是所有學生都有時間出去實地探查,對學生在學期間的學期產生額外的負擔。確實,比起上學期的活動,需要實地探查的小組報告會佔據同學較多的課外時間,甚至干擾到其他主科的課業。或許可以往減輕同學負擔的方向思考課程的設計。

        最後,我要感謝這個學期在這個計劃中的伙伴們。謝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的幫助,對於我在學期中做的不好的地方,你們一一包涵。在計劃中學生與老師、助教之間的友愛幫助和共同成長,我認為這是非常難得且必須持續經營的。

 彭郁茹羽璿老師班)

        大三之前十分陌生的電資大樓,在擔任助教之後,成為每週二上午例行的上課地點;除了地點之外,許多原先不熟悉的領域與工作內容,也在一次次的實際執行中,得以不斷地修正並改進,例如最基本的教室設備處置、課堂講義印製、出缺席紀錄彙整以及課堂討論互動。第三個學期的助教身分,對於細瑣的教學輔助項目,能更有條理地完成,也能依據經驗進行調整,找出最有效率的處理模式;不敢說自己能毫無闕漏而完美地處理所有經手的事務,畢竟短短十五週內的課務協助,仍是有許多能夠再求精進或再求周詳的做法,但單就自我成長的層面而言,這個學期比起前兩個學期,確實能夠在班務管理上更加得心應手,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稍稍地游刃有餘,就算僅是作為課程助教,仍是收獲了相當大的成就感與滿足。

  十分感謝班內同學們的配合,不論是討論或是作業繳交,都能準時且有效率的完成,不致造成課程的延誤或耽擱,也不必耗費額外的時間給予引導或輔助,同學們的回饋也都十分正向,能以助教這樣具有橋梁性質的角色與同學相處,於我而言是相當可貴的學習機會,因為透過這樣的互動,我能更加確立自己的職涯目標,很幸運地在大學階段能有檢證性向興趣發展的機會,並且更有動力地往既定的目標努力實踐,這是除了課程相關的管理技能之外,非常難得且珍貴的收穫。

  最後一次擔任助教,進行自我反省與回顧時,最想感謝的是羽璿老師,首先是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我才能從中學習,例如每週課前的討論,老師總是很樂意採用我提出的建議,讓我之於課堂不僅止於提供旁觀的協助,而是能一同參與課程進行的規劃,三個學期以來皆是如此,讓我在回收作業之外是個十分有存在感的助教(至少同學們在課餘時間認得我);此外,也謝謝羽璿老師的信任,願意將主要教學內容之外的部分事務交由我全權處理,例如班級社團的管理,讓我有很大的彈性用我自己的模式處理,從中我也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行事原則,並將之內化為未來仍是受用無窮的技能。

  三個學期約為大學生涯的一半,而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我都能以助教的身份,一邊跟著老師學習、一邊在課堂中「實習」,這些經驗與回憶是非常難忘的,不論是向老師學習、或是和同學們的互動,都讓我感到十分難得,也一再感到自己能有機會擔任羽璿老師的助教是非常幸運的。回顧關於大學生涯的成長,我想除了本科課業的知識學習,擔任中文思辨課程的助教絕對是我大學生涯之中,收穫最多、也最廣泛的一件事了!

  另外,也想感謝所有助教團隊的成員,這個學期相較而言,有較多的活動需要大家的協助與配合才能圓滿完成,能在辦理大型活動的過程中仍然保有樂趣與彈性,真的有賴大家的合作與配合才能達成。其中,最感謝的是行政助理的協助,作為助教團隊中發布消息的負責窗口,必定有許多繁瑣且複雜的事務要處理,同時還要與師長接洽,其中的壓力與辛苦可想而知,但卻總是能給予我即時的協助和困難排除,能夠細心且負責任的完成任務真的非常不容易!

張舒喻佩暄老師班)

        當初接下助教的原因很簡單,不過是因為佩暄老師開的課剛好撞上教育學程的必修,想趁著中文思辯課,能多聽一些老師分析現代文學的作品。沒想到一學期下來,除了文本上的理解吸收,更學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技能。

        由於是第一次接助教的工作,期待之餘也難免忐忑,如何面對學生的各式問題,及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都是我所不熟悉的,因此在開學前幾週,我總是會提早許多到教室,一遍遍複查還有哪些事項尚未完成,等到老師開始上 課,我才有完成階段性任務的踏實感。

        老師上課除了文本的分析及心得單的填寫外,我認為最有趣,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莫過於同學分組討論及發表了。針對文本內容及社會議題,老師列出的討論題目,皆並非能完全從文本中到答案,而是需要透過理解反思,再加上與組員的腦力激盪,才能得出較佳的答案。身為助教,在同學討論的期間,也需要適時的提醒過於安靜的組別,引導他們從哪些角度切入;但也有些組別的討論可謂熱火朝天,更甚出現正反雙方的激烈論戰,但所幸最終都能達成共識。

        且由於一個題目會有兩組以上的同學回復,出現相駁的意見時,老師也會先肯定雙方的立場,再讓同學一起思考屬於自身的解答,不僅僅是同學,我也從中受益良多。

        而在登記成績的時候,我也會順手翻閱同學心得單的內容,畢竟上台發表依賴台風,有些內向的同學不一定吃香,但「書寫」卻是最真實的表達,我也的確在心得單中看到許多不同角度的書寫。例如房慧珍散文〈白蘭回家〉,描述公娼生活,同學不僅看見社會表面上對於公娼的不友善,更思考現今號稱平等自由的社會上,是否仍有許多我們聽不見的聲音被埋沒;三毛〈娃娃新娘〉雖是旅遊主題,但學習單中,同學除抒發自身在旅途中吃過的美食、看過的美景外,更能向內探索,思考旅遊對於生命的意義為何。

        當然,助教工作也會有令人哭笑不得的地方。由於近期 AI 寫作議題逐漸被討論,老師所派的期中作業便是「先」以 Chat GPT 創作一篇文章,再分析其中優劣,並突出自身心得及反思。然而,有些同學可能誤解題意,連自身心得反思都交給 AI 發揮,生氣之餘也令人無奈。

        總歸是開心更多。除了能上一整天佩暄老師的課外(雖然每次下課老師看起來都超疲倦),和學生互動也很有趣。感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包容我許多粗心和出錯的地方,且不論是批改作業亦或活動皆事必躬親,值得我效法學習;也感謝演講及跨班活動時,互相幫助的夥伴們,讓活動順利圓滿!也特別感謝佩暄老師上學期的助教馨方,從學期初「指點迷津」到學期中、末,都還是會關心班上的狀況,也給我很多安慰及鼓勵!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學期,但助教的工作也讓我的大學生涯多添了一分色彩,期望我能在未來的生涯中活用所學。

李俊毅明聖老師班)

        從大二開始擔任明聖老師的TA到現在也帶了5個不同的班級,雖然同樣都是中文思辨與表達的課程,但每次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受,尤其這次參與了計畫班,加入更多活動元素,每個學期對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學習。

        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不同於一般國文課,希望帶給同學們批判思考能力,並闡述自己觀點與大家分享。在課堂中經由同學們的書寫及分享,我一次可以聽到很多個與眾不同的故事,但其中我也看出大一新生們離鄉背井的不安及對未來的迷茫,我也希望能以我過來人的心態幫助這些大一新生們,讓他們能在面對大學這個全新階段時能夠享受它。此外,老師還會詢問我對於上課的一些想法或是怎樣的方式更適合同學們,這些都有別於以往坐在台下聽課的我。這段期間我試著換位思考,試想如何才能帶給同學們幫助,在學習如何引導同學時,同時培養領導與管理能力。

        也很謝謝明聖老師邀請我來擔任TA,讓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明聖老師融入同學的帶班風格,讓同學們能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回想第一堂同學們還處於羞澀的狀態,但經過一學期的磨練後,同學們上台各個能夠滔滔不絕的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成功激發出同學們的思辨與表達能力,這也是我未來需要持續學習的目標。最後也很感謝這麼用心經營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計畫的老師與團隊們,不只是同學們很有收穫,對我來說也是獲益良多!

 林予曦(美智老師班)

        很慶幸在美智老師退休前還能擔任美智老師的助教,這次和上次比起來熟練了許多。而這次很特別的是在課堂活動的時候,遇到好勝心旺盛的同學,因為落選了而不甘的對我和老師發脾氣,過程中我一度覺得這同學不可理喻,但仍然是跟著老師學習同理他的憤怒,老師的處理方式讓我很佩服,面對情緒失控的同學,她一如既往地展現她的溫柔,沒有情緒上的起伏、沒有指責同學的行為,而是靜靜地聽他說,在同學不講理的時候不即時給予回應,讓場面有喘息的空檔,無論同學使用多激進的話在挑釁著老師,老師還時保持著冷靜,然後用不會激怒對方、但也不是向對方妥協的方式回應,老師的處理過程,真的讓我覺得原來談話的智慧是這麼一回事,與其一來一往的爭執,不如讓失控的人面對短暫的無回應,好讓氣氛稍微緩和下來,這是我這學期最大的收穫。

此外我更發現到,原來對於作業的書寫在同學心中真的是兩回事。有些同學認真又用心、有些同學真的很隨便,面對這些漫不經心的同學,有時都很替他們感到擔憂,會不經設想若他們的態度延續到往後,那四年大學生涯的學習究竟能讓他們得到什麼呢?但同時也很替那些認真的同學感到高興,有不少人在大一就有很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積極的追尋知識,總覺得看著他們便感受到對學習的熱情和理想,同時也會讓我警惕自己,學弟妹都如此努力了,身為學姊更是不可以怠惰!

這個班相比上學期的中文思辨班,班上多了更多的外籍生,在外籍生眾多的情況下,同學們都很願意幫助他們學習、教導作業,並沒有因為外籍生對中文不熟識而排擠他們,我覺得這個班的同學都是善良的好孩子,看到他們在google site作業中相互合作的溫暖表現,實在是令人感到很欣慰,同時也很感謝他們展現出友善的一面來包容這些來自異國的夥伴,所以我很慶幸能有這個機會成為這群暖心小孩的助教。

最後想說的是,看到同學們從起初完全不懂google site是什麼,到最後每個都很努力的做出成品,著實是讓人感動,心底因為同學進步而感到喜悅,希望他們透過這次的製作,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報告,也希望透過這次不一樣的學習,讓他們理解到原來學習新工具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容易。

很謝謝美智老師給予我這樣的機會,讓我的大學生活有不一樣的體驗。

王元宸冠雲老師班)

        本學期對我而言最具備挑戰性的工作,又是籌畫班內期末報告的事宜。

        冠雲老師將如此重責大任全權交給我處理,心中難免會忐忑不安。尤其在課程的時間安排上又出現了時間差錯,導致學生們準備的時間很短。但好在同學們都非常配合,並且溝通良好與按照時程安排回報進度,作品製作得也相當精采。而主持班內期末成果發表時,同學也都給予回應與掌聲,讓整個活動能平安下莊。在此我要特別謝謝班上同學,感恩大家能在短時間內產出精美的作品,也讓我們班能夠趕上計畫的綜合報告。

        學期結束了,也代表我的助教歷程暫時地落幕了。謝謝冠雲老師能夠給我這個機會擔任中文思辨的助教,也謝謝筱涵學姊能夠在我們班期末報告差點出事時,給予回覆與幫助!

黃心育薇娜老師班)

        本學期是我擔任助教的第三次,許多事情相較第一次都顯得更游刃有餘,在面對不同情況時,也能迅速反應並應對,這對我來說無疑是很有幫助的,今年除了擔任助教一職,我還在安親班當了老師,在助教工作學習到的東西在我的工作上也給了很大的幫助,例如協作平台的使用等等,雖然忙碌了許多,但我很熱愛我的工作,在做這些事時讓我感覺生活很充實,也給自己累積了不少社會經驗。

         另外,也要非常感謝薇娜教授給予繼續擔任的機會,在助教工作時,教授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還要特別感謝行政助理筱涵,在任何事情上都很盡心盡力,面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也能給與適當的意見及幫助,成熟負責的筱涵值得我學習。

高佳淇永光老師班)

  本學期是我第二次當永光老師「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的助教,雖然老師使用的課綱和文本沒有太大幅度的改動,但在同樣的篇章裡一樣能聽初步一樣的收穫。

  這學期跟客的次數不多,因此和學生的關係不是那麼緊密,學生數量變少了,但上課秩序的維持卻變得比較困難,是這次遇到的挑戰。也因為學生比較害羞,更需要花力氣鼓勵他們回答問題、發問,老師和我都下了不少工夫。

  不過即使有比較令人頭痛的部分,所幸孩子們在期末的跨班活動都有不錯的表現,好幾組同學都很用心地實地踏訪、拍下照片比對,也在課堂上有非常生動的故事講解,讓人很是欣慰。

  學期末即將卸下助教的工作,祝福永光老師、學生們都能繼續順順利利,希望每個人都有從中文思辨的課堂帶走受用的知識與能力。

林昱婷(郁晴老師班)

        這是我第五次擔任大一國文助教,也是最後一次擔任了。首先先感謝命運之神,讓我這個幸運的人能在就學期間一邊賺取工讀金,一邊累積教學經驗、觀摩現場教學。

再來要感謝一起合作的郁晴老師,這一學期在老師身旁真的學習到了很多。感謝老師給我機會和她一起構想課程如何進行、活動如何設計,明明助教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老師卻每每都會詢問我對課程設計的意見,甚至大多時候都會採用我的建議,真的很感謝老師這麼重視我的想法。這學期班上有兩次的辯論活動,其中一次是海洋文化的換位思考學習,老師給我很大的自由跟權力去設定故事、製作學習單、安排課程。星期五早上班試驗的時候發現背景設定不完善,導致活動沒有如預期般的順暢,但老師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在下午班進行修改後的版本。最後星期五下午班進行得很順利,後來我也收到同學的回饋,說他很喜歡期初的辯論活動,讓我很驚喜也很有成就感!這學期我有很多上台的機會,而且有時候同樣的課程要講三遍(因為有三個班級)覺得自己在這樣的嘗試跟挑戰下,越來越像個老師,也越來越喜歡當老師。在課程上的得到的成就感跟經驗,讓我更加堅定自己想成為一個老師的夢想,也從計畫端的設計、郁晴老師的教學得到很多可以用在未來設計教學及班級經營的小技巧,像是:繪本製作、網站架設、課堂辯論等等…讓我有很多未來可以運用於課堂上的想法,所以對我來說是收穫非常大的。

        除此之外,郁晴老師的身教也讓我學到了很多。記得期初的第一個活動是詢問同學們認為國文課有沒有必要性,當時有很多同學都覺得讀國文是很沒用的事情,對國文課也抱著很糟糕的刻板印象。但是學期末的時候,我看見那些說討厭上國文課的同學,很認真的在製作報告、跟老師討論,然後有一個同學跟老師說:「是因為老師您很認真的在付出,才讓我們覺得應該要認真的回報您。」我聽到這對話的時候,非常感動,我覺得這應該就是當一位老師的目標吧!以自己的身教去感動同學,對於每件事都全力以赴、對事物試著換位思考、對每個議題都嘗試以不同面向觀察,這些是我從老師身上學到的。

最後感謝計畫端用心規劃的課程們,從大二擔任助教到現在,我想我算是目前最資深的中文課助教了,所以應該有資格說:「我真的看見了這幾年中文課的改變,大一國文真的不一樣了!」謝謝老師們的付出,我想學生們一定也能感受到的!未來如果我成功地當上一個老師的話,也會試著在國高中階段像老師們這樣勇於改變、嘗試,試著扭轉國文課負面的印象。

TA心得回饋111-1

張清晏(芷瑩老師班)

提要:

        十五周的上課時間說長不長,卻也留下了厚厚的回憶。翻開手機相冊裡名為「TA 課記錄」的文件夾,驚訝地發現照片竟然已經攢到了 102張之多。我的助教生涯,開始於給我們班的 45位同學分組。老師還很貼心地備註要讓每個小組中盡可能有來自不同學院的、不同性別的同學。第一回當助教,我的緊張心情或許不亞於這些初來中山的小大一們。我們班上課的教室在海科院。如果不是這節課的契機,或許我大學四年都不會有機會踏入這棟樓吧。第一個禮拜來到海科院,第一印象是:「啊,好荒涼!」這樣說有些失禮,但是這邊的氛圍實在是和文院太不一樣了。等我從辦公室借來教室鑰匙和冷氣卡,已經有一些早到的同學等候在門外。走進教室,開啟多媒體設備,在黑板上寫上 FB 社團的名字。好像開始有作為助教的實感了。


助教心得-張清晏.pdf

楊嘉凡(佳倫老師班)

        是次擔任大一中文思達課程助教,不只是本人闊別多年再度擔任,也是杜老師兩年後重返大一中文課程。由於過去便曾任老師大一中文助教一年半時間,平常也有合作其他工作。所以工作上的磨合,我單方面認為是比較輕鬆的。多年後,老師掌握課程內容和教學仍然是親力親為,毫不含糊的精神,依然非常值得我們作為後輩──不論是工作,還是教育方面都十分值得學習。

        在課程內容方面,中文思達課程每次均變更期末活動的課題。也展示了改革大學中文課程的決心。唯校內指定課本出版已有一段時間,選文或已出現一定的內容局限或教學疲勞。幸好老師本就不泥於課本選文,首先允許學生自選篇章導讀,再者本學期老師引入黃惠偵《我和我的T媽媽》──一本作者生活紀錄散文,作為課上好幾個主題(性別、親情)的導讀,這樣仔細的幾乎整本導讀的形式。表面上偏離了以往大一,甚至中小學以來的中文課選文模式。但學生到大學階段,這樣的整本細膩,貼身的、貼合時世的閱讀方式,在打破既有課程框架下,反而更有助學生針對生命中一兩個課題去挖掘、探討。

        另外,有關課程計劃中有兩個跨班活動,分別是駐校作家演講以及期末活動。期末活動,一如以往,每次都有新的創意,讓教授、助教和學生重新面對時代的喜好,不斷為中文學門灌入活水。即便有時成果制作的形式快要把助教淹死掉。但這也是相當值得的。然而駐校作家演講的效果則不如以往,不少同學在現場展現了睡意。事實上過往找來的駐校作家或作家演講都非常能激發學生熱情。我個人觀察,這或可朝兩方面去考慮。一是駐校作家是新詩為主要課題,一般而言「詩」的欣賞門檻較高,而且各種風格相異非常大。學生未必可能一下子接受。建議可以以散文或小說創作、報導文學等作為講題,又或者事先與各班溝通。在演講前一禮拜安排詩歌的文本作為上課內容。其次是是次找來作家,其演講風格未必適合同學們的節奏,把握同學的目光或耳朵有一定的難度。作家是以文字創作為根本的工作者,此與「演講」、「口述」、「表演」等方式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在學生學習情況方面,即便以往便任職中文思達助教。本身亦有在中小學任教過,但本學期情況仍有新意。一是過去沒有疫情考量,學生上課人數差距並不會那麼大,常常一次上課就是請假了好幾位學生。亦沒有線上上課的經驗。幸好杜老師已駕輕就熟。可謂,助教工作比以往需要更多地注視在出缺勤,況且面臨學生因疫請假。雖不是學生本人所願,但還是一定程度有礙學習進度。助教更是要適當慰問學生健康情況。盡可能維持課程正常。其次,可能是學生中小學課綱已更改,本來大一中文課程一些「創新」的內容,如專論鄉土、性別、親情、自我等,可能在學生過去中小學課程上已有觸及,所以本學期課程效果感覺像是把他們已經學過的內涵再教一次。雖學生反應良好,但在深度挖掘上可能有待學程規劃、教師和助教的再努力。就以我為例,安排學生導讀,學生課前後反應都過份地應付自如,現在回想起來,正是課程內容低估了學生能耐。意識到這一點,老師和助教應該有得頭痛了。

        當暑假前,杜老師詢問是否願意再任大一中文助教時,其實我是高興的,大一中文一直以來都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可能在自身學門的基礎上,又可以不同於中小學課程的保守,可儘量發揮個人創意以及人文關懷。我想這是中山中文課程團隊的用心良苦,以及作為人文學科的自覺。不論是大一學生還是助教我,在這段時光之中,都是幸運的。

洪儷瑋(孟謙老師班)

        在學期開始前透過老師跟學姐交接了TA的工作,原本以為這麼瑣碎應該會很困難,我又常常忘東忘西的,不知道會不會比同學還迷糊。但隨著時間不斷推移,一週一週過去,我也跟著慢慢成長了,原本在自己的備忘錄裡總是寫著「很慌張」、「又忘了」,卻更換成了「上手」、「掌握」,我在軌道上穩定地成長著,逐漸找到這份工作的節奏,無論是老師交代的事項,還是每週都要做的基礎事項。原本也很容易慌亂、自責,但孟謙老師給我很大的彈性,讓我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不用擔心,只要趕快排除就好,很感謝老師。

和同學之間的互動也讓我學習到很多,從最基礎的應對,要如何給他們最適合的幫助,又不過度干涉,我也要參與課堂的內容,才能協助他們討論,要隨時觀察課堂的狀況給予同學或老師支援。改作業則是很療癒的時光,可以看同學們的想法,覺得很新鮮、很神奇,也會盡可能多說一些正向、鼓勵的話,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友善,還有我從他們各自的故事裡得到的養分。還有很多私下的互動,雖然不是每位同學都很有禮貌、很親切,但大多數的同學都很溫暖又可愛,有些同學甚至還會關心我的狀況,是很難得的體驗。

助教的身分和角色十分特別,介於同學與老師之間,我覺得更像老師多一些,當了四年的學生,可以有這個機會其實很榮幸,我也很珍惜這份工作,努力地想很好地幫助老師、同學,讓課程能更順利。在過程當中也學習到很多,無論是行政溝通方面、經營社群方面、文書輸出方面等等,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危機處理的能力,因此擔任助教也可以說是我這學期有些辛苦但收穫十分豐富的工作!

怯愷晴(加南老師班)

        這個學期很榮幸擔任莫加南老師中文思辨課程上的助教,相比高中時期古板的中文教育,擔任這一門課的助教使我更認識到國語文教學的多樣性以及可能性。這學期的期末活動:假如···的故事撰寫,比對於高中時期好比八股文般制式化的作文題目與內容,這次的活動更在訓練學生們的創意能力,激發腦中的創意,而這份創意正是文科學生在社會上生存應該需要具備的能力。中文文章其實到了大學的階段誰都可以寫出,但是如何寫得好、寫的引人入勝確實是一門需要學習的技術。在商業化的工作中加入吸引消費者的元素進入文案,吸引大眾眼光的注意力是其盈利的關鍵,而讓孩子們去創作屬於他的的故事是一種讓創意更貼近他們生活的入門,或許這份能力還不能替他們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初步的讓這份能力從高中的壓抑盡如到大學以後被開發出來。看著學生們嘗試分組、發揮創意寫出一個又一個有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時,身為學姊的我替學生無限的創意感到驚訝,也同時替他們感到驕傲。當然小組在撰寫故事的時候難免會有卡關的時候,但在經過討論他們克服了困難,最後在班級面前演出屬於他們的故事,每一個小組的表演都十分精彩,也實在很難選出一組代表全班參賽,在我心中他們都是第一名。莫老師的班級是活潑但是也很乖巧的,雖然莫老師的期中考試卷不是很容易,儘管他們也還是剛上大一的學生,他們也用他們所學所知盡力的在回答國語文專業的問題。看得出來有許多人是初次嘗試撰寫申論題,回答的很生疏,但是最可貴的是他們努力回答的心以及考試前的準備態度。我也很佩服這群來自於不同科系的學生能將他們的專業例如:電機、大氣、物理、政治等等科目的專業知識融入他的的回答,甚至以其舉例增加了內容的豐富以及完整度。雖然有些答案出乎我意料的充滿趣味,但不減其對於中華文化的認知,從答案裡可以觀察到現代學生的思考邏輯,讓我與老師更能貼近他們一些。我在課堂中也從莫加南老師的教學方法中反思許多,我有在修習教育學程,看到莫老師在課堂中賣力、熱情教學的樣子我感覺自己也躍躍欲試的想加入這份教育工作中,學習老師的上課模式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當然我也知道老師為了這些課堂花費了巨大的苦心,所以莫老師您真的辛苦了。最後感謝這學期在這份計畫裡的小夥伴們,謝謝你們一直幫助著我,我在學期中做不好的地方也不斷的在包容,我真的覺得這份計畫非常有價值,不管是學生之間、助理之間、學生與老師、助理之間互相的友愛幫助、共同成長,我認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且必要持續堅持持續的經營的,期許下學期自身在計畫中的成長。 

彭郁茹(羽璿老師班)

        很感謝老師的肯定,讓我續任中文思辨計畫課程的助教,有了上學期的經驗,這學期能更有效率地處理班級事宜以及交辦項目,同時也更清楚自己在課堂上的定位,不論是課程活動的隨堂協助、或是課前課後的事項宣布,都能處理得更加得心應手。每週課前與老師討論課程進度與活動時,都能感受到老師的真誠與親切,對於我所提出的建議也都會納入考慮,讓我與整個課程的關係不只是行政處理,而是能真正地參與整個計畫的進行,這個部分是擔任助教期間學習到最多的,對於未來的職涯規畫也非常有幫助。課堂上與學弟妹的互動比起上學期也更為自然,引導同學進行議題討論之餘,也能以學姊的身分給予其他協助,相處氛圍是輕鬆自在的,也很開心能得到學弟妹的正向回饋。雖然工作內容和上學期並無太大的差別,但在實質能力與心境態度兩個層面都有相當程度的提升與改變。

  另外,很謝謝羽璿老師的信任,讓我有機會擔任助教研習的講師,與所有計畫課程的助教分享協作平台的操作心得。由於過去完全沒有擔任講者的相關經驗,為了能更順暢地說明網頁功能、基礎頁面設置及編輯排版技巧,投注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準備研習內容,一面設置範例網頁、一面預想說明順序。所幸研習當日在老師及行政助理的協助之下進行得很順利,同時也給予我非常多的鼓勵;此外也十分感謝參與的同學,過程中都非常專心地投注於研習內容,結束後給出的正向回饋更是讓我感受到耗時近一個月的事前準備是相當值得的。總體而言,初次擔任研習講師的體驗是非常正面的,從中學習到如何掌握講綱進度、如何選取適當輔助工具(報告簡報、展示網頁)以及如何和在場的老師同學互動,並確保觀眾都能清楚接收所述內容。短短兩個小時的分享,我的收穫卻十分豐富,雖然僅是網頁操作教學,但有機會在大學階段擔任講師完全是出乎意料的,單就這個機遇,於我而言是非常可貴的學習經驗。

  擔任助教一職,協助各式各樣的工作項目,有時也是種挑戰,因為過程中必定會有全然陌生的領域,然而能以助教這樣具有中間過渡性質的身分學習是很難得的,因為既能理解老師視角對於課程安排的考量,也能以學生的立場體會對於課堂活動的感受,這樣的身分能促使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不被單一考量基準過度限制,從而能在反覆思量後做出較佳的決定。擔任助教能學習到的,遠比表面上看到的行政事項還要多出非常多。

許馨方(佩暄老師班)

提要:

        時間過得飛快,於我而言,第一次在管院4078上工就好似還在昨日。很多時候對於生活我總會有種「遲鈍的敏銳」感,這是對於某種經驗的感受需經一段時日後才會有非常真切的實感。正是這樣的我才會經常陷於往日與今朝的混亂情緒之中;但也因為如此,我總能在特殊時刻於腦海中捕捉到值得留戀的畫面。

佩暄老師班助教心得(上、下午班合寫).pdf

林昱婷郁晴老師班)

        這學期因為大任老師不在的原因,所以原本的我是失業狀態,但幸運地接替畢業的學長,成為郁晴老師的助教。這是第一次和郁晴老師合作,而我也從中學習到很多,這些對於未來我要成為一個老師,有很大的幫助跟啟發。

  首先是關於老師的授課:

(1)演講

老師這學期在上下午班都有針對學生有興趣的主題,請講者來校演講,分別是繪本演講及基金會演講。兩場的演講都讓學生有所反思跟互動,看到學生熱烈地討論、認真的神情,我非常的開心,也明白授課並不是一定要自己親力親為每個單元,請講者演講,也能帶給學生更多不同的啟發。

(2)活動設計

           1.電影放映

這學期兩班的主題選擇都有「自我探索」,於是老師於課堂上放映了

《哪啊哪啊~神去村》,讓學生透過觀賞有趣的影片,去反思自我對於未來的探索。老師也有針對這個影片出學習單,但學習單的內容,並不只有要同學寫觀影心得,而是融入了其他的題目,舉凡:用限定的字數書寫電影大意、以「行銷文案」方式介紹電影、討論出三個可以延伸討論的話題,並試著擬訂三個討論標題…等等。我覺得這些題目都融合了其他技能,不單單只是文學上的,也讓學生練習抓重點、行銷、書寫。我覺得這些都很實用,也幫助其他非中文系的學生在往後的報告上,有更佳的抓重點、書寫能力。

           2.工人調酒

這學期班上有特別的活動「工人調酒」,老師準備了威士比及保力達,請同學帶飲料,自由的體驗工人調酒。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趣,而且學生也在實際體驗中,明白了所謂的工人調酒,再透過老師的分享,更明白工人階級的生活。

(3)作業設計

  除了剛剛提及的電影學習單,老師這學期出的作業,我覺得對學生都很有幫助。像是請同學回顧高中生活或展望未來,為自己訂一個關鍵字。學生藉此回顧自身,達到自我的探索,老師也藉此瞭解同學。小組討論「中山的味道」,這是一份簡單的作業,但是也讓學生觀察中山校園,並且發揮想像力,像有學生寫「女宿門口情侶愛情的酸臭味」。期中結合「飲食文化」主題,請小組走踏高雄,並且品嘗美食,除了聯繫小組的感情以外,也讓同學更了解高雄及高雄美食。

        再來是關於老師。老師在授課的時候很尊重學生們的意見,也很關心同學,像是同學的關鍵字大多書寫過去總覺得迷惘,老師很關心這個現象,也很願意跟學生聊聊;班上有外籍學生,老師會在課堂上,分享外籍學生家鄉的美食,也很關心外籍生的適應等等。因為老師很真誠的對待學生,所以每節下課總會有學生留下來和老師聊天,聊創作、生活瑣事…。中山的味道看到有同學寫「國文課有種溫暖的味道」、期末最後一節課有同學告訴老師下學期還要修老師開的課……。這些都讓我很嚮往,希望之後自己也能成為像老師一樣的老師。除此之外,老師也很體貼,關於這點我有很大的體會跟感觸。

  有一次遲到了幾分鐘,所以延遲開教室的門(平時是九點開門),那時老師已在教室外等候,但她看到我,並沒有責怪我太晚到,也沒有說「沒事」、「沒關係」之類的話,而是說「抱歉,我今天比較早到。」還有,我在整理代表班上參加跨班活動作品時,發現學生的作品未滿六分鐘,和老師討論後,決定要改以班上第二名代表參賽。老師請我發一篇公告的文,我想了很久措辭,想要委婉且溫柔的傳遞這個消息,希望第一名的學生不要太失望。在我發完文後,老師在下方留言呼應貼文。我發現老師的留言比我更貼心也更溫柔。老師總是很為別人著想,這也完全體現在她說的話跟行為之上。希望我以後也能成為像老師這樣的人。

  最後我想說,這學期跟老師的合作真的讓我學習到很多。這是除了薪水以外,在合作過程中最好也最珍貴的收穫。希望我也可以朝著這樣的模範邁進,之後成為一個好老師。感謝老師給我機會讓我在她身邊學習;感謝計畫端的每個人的付出跟發想,這學期的成果很是有趣;感謝筱涵辛苦的統籌事務;感謝郁茹教會我們使用google site。(雖然最後沒用到期末成果上,但用在我的專題上了。)

予曦美智老師班)

        首先很謝謝美智老師願意邀請我擔任這次中文思辨課程的助教,先前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一開始非常緊張,很擔心自己做不好會拖累到老師,幸好美智老師在一路上都給我很大的幫助,總是會給我鼓勵和支持,老師不論是在課程上或作業上都安排得相當好,擔任助教後我更認識到老師工作的不容易,了解到一位認真盡責的老師在備課時究竟花了多大心力,因此我對於自己能身為美智老師的助教和學生,感到非常幸運和幸福。在美智老師身上學習到很多表達和解決方法,很多令我感到困擾的狀況,美智老師都能輕易地解決,不論是在傳達意見或通知資訊上,美智老師的方式都處理得很棒,讓我很是敬佩。

再來是課堂的進行過程,我相當幸運,老師幾乎都不需要我進班,所以相較其他助教,我的事務就沒那麼繁重,因此我有很多時間可以自主管理其他課程及公告事項,很謝謝老師的幫助。而在偶爾進班的情況下,有時會遇上學生詢問問題,當同學很有禮的詢問時,我都會感到有些緊張,因為我很害怕我的能力沒辦法給予同學解答,憂慮同學會得不到答案而失望,也怕我的答案不盡理想而誤導同學,從這過程中我認為我還有很大的空間要進步,以後才能給予身旁的人更好的幫助,而我也藉此深深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意義,這個經驗讓我覺得非常難得,大學以來不曾有站在跟學生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互動的機會,所以這是本學期擔任TA最大的收穫。

再來我也很謝謝筱涵學姊和其他助教們,在公告行程時都很清楚,不會讓人感到一頭霧水,所以在安排上就能很明確進行活動,此外,每當我有問題時,學姊都會很熱心地給予我答覆,讓我感到安心不少,雖然仍會有一些小小偶發狀況讓我感到很抱歉,實在是太擔心自己沒有顧好班上的表單、簽名的進度,導致影響學姊們的後續作業,因為我是個很不喜歡受到拖累的人,所以這學期活動進行總會將心比心,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不願意自己當TA群裡的害群之馬。

最後要說的仍然是感謝,謝謝老師的鼓勵和信任,謝謝其他學姊的幫忙,也許我在這過程中仍有許多地方都需要再精進,但因為有大家的協助,讓我不曾感到手足無措過,很幸運能有這樣的經驗,讓我更認識教學環境建立和推動的不易!

吳俐臻志偉老師班)

        大學生涯第一次擔任助教,謝謝志偉老師願意給我嘗試的機會,要和新手合作總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幸好最後能在期末讓老師說出:「一開始的擔心似乎是多餘的。」

  由於沒有上過中文思辨的課程,雖然志偉老師在開學前就已經和我說過課程安排,以及讓我進行文本閱讀,但沒有實際經歷過就只能限於想像之中,很多事情都是等遇上以後,才會真的知道該怎麼辦。在期初時,對那些未知的事項感到焦慮外,其實第一次擔任助教,每件事都很新奇,第一次到影印部簽帳本、第一次批改同學的作業、第一次每週回信回訊息、第一次以助教的身分發言……,即使是再怎麼細碎的小事,只要是第一次,都值得重視,很開心志偉老師給我很大的空間對同學的作業進行回覆,也可以接受與討論我對任何事項的提案。

  在擔任助教的同時,其實也上了一次志偉老師的中文思辨,而學習的對象除了老師,還有修課的同學們。志偉老師的課程很重視表達,很幸運的,在我第一次擔任助教的這學期,修習這門課的同學們雖然還是害羞佔大多數,但如果麥克風遞到他們手上,他們總是可以說出許多有趣的回覆,或者架構出奇完整的發言,無論是西灣景物拍賣會、《我的母親手記》的觀影心得、五感覺察練習,我從他們身上學到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觀點的轉換。除了課程進行外,還有批改作業時,總是可以獲得驚喜,或許是我總是預設大家對於必修通識可能會帶有一絲厭煩,所以沒有太多期望,但也因此,學生的用心總會變得更溫暖、更炙手,像是在嚴冬碰見熱水。期初的西灣瑰寶,有同學很用心地在上面將他所見的景色畫上;自我探索的寫作中,他們都盡力坦率、盡力誠實,把一些埋藏在心裡的事件分享給我們;團體書寫的美食探索,雖然時間上稍微緊湊,仍然端出許多出乎意料的表現;高史博探訪,甚至有同學雖當天無法參與,仍在之後向組員索取格式,將探訪學習心得補上。雖然對他們來說,助教可能稍嫌囉嗦,每週大大小小的提醒,但學生都盡力配合、用心對待這門課,這件事情總是讓我獲得無比的成就感,也從他們的行為舉止知道,有些事情可以換一種做法。

  這學期擔任助教十分充實,謝謝志偉老師;謝謝筱涵在助教與老師之間的協調、協助,以及活動的舉行非常用心;謝謝品昀處理報帳大小事、活動協助;謝謝所有在我有問題詢問時,熱心回覆的其他助教;謝謝修習志偉老師班的天使同學們。很開心能擔任中文思辨的助教,我學到的事情,或許可以說比付出的更多了一點點。

王元宸冠雲老師班)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大學課程的助教,首先謝謝冠雲老師與西灣樂讀團隊能夠給予我如此寶貴的經驗與機會。

        回想起當初接下中文思辨助教的任務,實在是又開心但又害怕。開心的是能夠以助教的身分,去觀摩與學習老師在教授學問時的方式,以及班務的協助籌畫,這對未來想要當老師的我無非是個絕佳的學習機會。但同時又擔心自己能否勝任助教這份工作,因為我的個性有時候會有點「脫線」。冠雲老師給了我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讓我能夠在面對工作內容時不會以緊繃的心態去處理。而與同學們之間的相處,也讓我學到如何在師生關係中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學期對我而言最具備挑戰性的工作,莫過於籌畫班內期末報告的事宜。

        冠雲老師將如此重責大任全權交給我處理,心中難免會忐忑不安。但好在同學們都有按照時程安排回報進度,作品製作得也相當精采。而主持班內期末成果發表時,同學也都給予回應與掌聲,讓整個活動能平安下莊。

        學期結束了,也代表我的助教歷程暫時地落幕了。再次感謝冠雲老師能夠給我這個機會擔任中文思辨的助教,也感謝佳倫老師時常關心近況並給予建議。謝謝筱涵學姊能夠在我有問題的時候,及時的給予回覆與幫助!

黃心育薇娜老師班)

        經過上學期的訓練,本學期已得心應手,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很感謝薇娜老師的信任,也特別感謝筱涵助理及其他助教的幫忙,這學期也順便學會了有聲書的製作,這邊要特別感謝郁茹老師的用心。

        另外對於自己也有所反省,若下學期還有機會能當助教,我將會調整自己之於班上學生的帶班方法,以避免各式複雜的情況,使得自己得不償失。

高佳淇永光老師班)

  這學期是我第一次當助教,也是第一次和永光老師搭檔。老實說在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大一國文」或說現在的「中文思辨與表達」的課程內容是什麼。

  永光老師沒有直接使用西灣閱讀當課本,還另外依照各個單元挑選了自己喜歡的散文數篇,其中有香港當代的、有強烈的憤怒的、無助痛苦的、也有國高中時台灣學生會讀的經典作品。這讓我覺得老師非常用心,而且也讓身為助教的我多接觸了很多自己沒有讀過的作家、散文。

  在課堂上時,一開始被同學們的沉默壓得喘不過去,覺得氣氛太尷尬了吧!但一兩週過去之後發現他們其實只是比較害羞,分組討論時仍然都有交出不錯的答案,心理釋懷許多。

  批改作業也是,雖然一定會有打混摸魚、敷衍了事的學生,但大部分的同學都按照題意,認真地給出自己的答覆,讓我備感欣慰,即使是閱讀了近五十篇散文還是不敢到厭煩。

  對非本科系的同學來說,國文卻時就只是一堂必修的通識課,也許也是因為這樣我沒有太多庶務與「教學」的工作,相對輕鬆,不過這學期下來對於擔任助教一職仍然充滿新奇,也很高興能幫助永光老師完成許多雜事與課堂事務,跟完一學期的中文思辨與表達,我自己也吸收到許多新東西、新想法,不論是從老師身上、同學身上。

TA心得回饋110-2

王玟心芷瑩老師班):

         這學期的同學讓我印象深刻,他們的活力跟熱情讓整間教室都染上歡樂的色彩,芷瑩老師這次的課程安排也相當豐富有趣,我最期待的就是鄉土情懷單元的旅遊體驗,老師採納同學的意見,讓同學有實地踏查的機會,但當天我因為身體不適,無法參與,讓我覺得相當可惜,同學開始製作期末成果的時候我原先有些擔憂,也覺得初步的網站架設教學自己似乎教得沒有很好,但當他們交出成品時,都是精采絕倫的報告,內容飽滿又能看出設計巧思,相信他們都在踏查時獲得不少靈感,能感受到每一組的用心程度都不在話下,因為疫情的關係,後來的課程改成線上同步遠距,沒能再見到大家也有些感慨,在大學的最後一學期,我很慶幸能夠繼續當芷瑩老師的助教,相當感謝老師處處體恤與諒解,讓我在處理自身問題時多了許多彈性空間,在中文思辨與表達的課程中,有上下學期都在班上的同學跟許多新面孔,其中有一位是整學年都選了芷瑩老師中文思達課程的同學,我一直記得每次試圖關心他們小組討論進度時,他都會用不耐煩的語氣說我在旁邊他們就會不自在,討論不下去,當時對於造成他的壓力感到抱歉,也不知道該怎麼調整問法才不會讓同學不舒服,然而這學期過去詢問他們小組進度時,感受到他的態度不似從前的嫌棄,甚至會代替整組主動分享他們這組的規劃,我當下心裡非常感動,內心激動又澎湃,這時候就更加覺得,很謝謝同學們願意給予回饋,也願意用心參與這堂課程,我覺得從他們身上看到不同的人格特質,因為每一位同學都是獨立的個體,應對方式也不盡相同,這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收穫,面對不同人調整不同表達方式,最後還是謝謝芷瑩老師,一直因為老師的直言不諱感到很坦然自在,能夠當芷瑩老師的助教,我覺得很幸福也很開心,也跟著老師學習到許多經驗,從各領域同學身上也增廣不少見聞,跟大家相處的時光我會好好珍藏在心的。

怯愷晴加南老師班):

         接續上個學期,這個學期的中文思辨課程在各位老師共同合作下更加的活潑生動,比起上學期,這學期的活動更需要學生將文學與日常生活做出結合。活動中更是需要實地訪查做出屬於他們的成果,但是很不幸的在這個學期四月、五月開始,台灣的新冠疫情情況惡化飛速、傳播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像。我們的課程面臨病毒的威脅,莫老師與我非常擔心課程的安排以及學生們的健康。很感謝課程的行政團隊與老師們在疫情的情形下都有很彈性的應對方式,例如期中演講活動舉行線下、線上課程,並且將期末活動調整為線上,雖然整個過程倉促、慌亂,但很謝謝本班同學的配合,讓我們安全結束這一個學期。

         雖然儘管老師想要盡善盡美,但是總會有美中不足的情形,例如:在製作期末成果時,因為中山大學的遠距模擬課程,許多同學不是被隔離,就是已經回到了其他縣市的家,導致實體勘查無法進行。又因為無法面對面的溝通,小組普遍出現溝通不良的狀況,甚至有組員半路「神隱」,讓其他組員ㄧ手扛下報告的重擔。我很佩服代表我們班級出賽的第八組,第八組的成果由一位同學負責,而這位同學的不但沒有因為是一個人製作就擺爛,而是好到能代表我們班級出賽,而身為助教我認為原本同學上大學的課,就是要為了自己的分數負責,每個人都應該積極的去了解狀況、配合工作、完成任務。這不是一個人或者一位組長需要去承擔責任。或許同學們從高中到大學的大一階段,有很多人是被動的,但以我的經驗來說,主動放棄學習機會的人,畢業後帶不走任何東西離開。能說更往後他們一直用這樣的態度面對課業的話,會失去很多與人結交、拓展人脈甚至是工作的機會。我覺得對於那位一肩承擔所有的同學,他非常棒、非常負責而且很有能力。但會擔心同學會承受太多壓力,也希望在之後的過程當中,經歷了這謝狀況後,我與莫老師能想出更完善的課程回饋機制,讓同學遇到這種事情時可以直接當下跟授課老師或助教反應,而不是默默地承擔一切。

        最後感謝這學期在這份計畫裡的小夥伴們,謝謝你們一直幫助著我,我在學期中做不好的地方也不斷的在包容,我真的覺得這份計畫非常有價值,不管是學生之間、助理之間、學生與老師、助理之間互相的友愛幫助、共同成長,我認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且必須要持續堅持持續的經營的,期許下學期自身在計畫中的成長。

許家羚佩暄老師班):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助教這份工作,雖然只有短短一學期卻收穫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很謝謝佩暄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自己能藉由助教這份工作磨練自己。一開始懵懂無知,很多事都不得要領,還總是出現差池,很感謝佩暄老師始終很有耐心的提醒我,也很謝謝同學們的配合,有問題時很主動的提問,還以為會有許多腥風血雨的麻煩發生,還好同學們大部分都是經過提醒就會主動詢問或是交作業的好寶寶。

         最初知道作為助教要向學生演示如何使用協作平台,一開始很緊張,擔心自己無法好好的用簡單的方式教導同學,很感謝學校還特意安排宗豪學長事前教學,不會讓我們還要花時間從零開始學起,只能說深耕計畫的這項活動設計的真的很用心,利用文學與旅遊的結合,再以創新的方式呈現,不僅能身歷其境體會文學所感,在事後產出成果時能夠培養美感,訓練寫作、編輯的的能力,在看到同學的成品時,很感動的事大部分的同學都做的很好,讓我不禁懷疑「當時我是這樣教的嗎?」雖然我與同學們的年齡差距不過兩三歲,但是要我在一個月的時間去實地踏查,拍照編輯文章與製作網站,還要做得美輪美奐,我自知天資不足,未必可以跟同學們作品相比擬,自愧不如同時也讚嘆同學們實在是才華洋溢!不僅是期末成果,在平日上課時,佩暄老師平常上課用心,講解生動外還常跟學生互動,就連遠距也沒有少了跟同學互動的時間,學生平時雖看來有些靦腆,寫的學習單大部分都可以看出平常一定很用心的在聽課,寫的內容身為中文系的我看了,只覺得中文好手原來都藏在各系之中,深藏不露。

         雖然一個學期的時間很快就過了,卻非常充實,真的很感謝,也很慶幸自己能成為深耕計畫班的助教。

許馨方冠雲老師班):

         回想寒假班級群組的詢問訊息,總覺得還似在昨日。當時的我因為剛好星期二上午沒排課,因而接下冠雲老師班TA這份工作,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山擔任TA,雖然之前曾於補教業擔任過助理,但接觸到的都是國中小的學生,並沒有年紀與我相仿的人群;且嚴格來說,這是一份完全不同的工作,需要學習與努力的地方有很多,是自我成長的歷練場。

         工作之初,冠雲老師曾寄信言及佩暄老師要與我們開會,當下的我其實有些擔憂,擔心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而後來也證明很多事情需要我自己獨立、細心去注意與完成,是以我很感謝那次會議,讓我鬆脫的發條再次上緊。猶記初跟班之時,我緊張、無所適從到常常與佳鈴學姊提問有關班級的問題,也會不時地寄信件向冠雲老師詢問相關安排,那時的我就像隻無頭蒼蠅般,完全沒有將心安放的一刻;但到了後來,我漸漸熟悉班上同學與工作逐漸步上軌道後,我能自己處理的事情變多了,也因此更加有成就感。

         這學期我收穫最多的方面在於「額外技能的獲得」與「交流」這兩件事上。「額外技能的獲得」為「Google Sites」平台製作,因為這項製作能力的習得為從零到有,且需教導同學們操作,要知道自己學會與教會別人是不同層次上的事,而後者往往更困難一些;再加上我希望留給老師更多的授課時間,故與老師協調後只利用不到半小時就完成教學,是一個較為困難的操作,好在同學們都沒有問題且懂得舉一反三。第二件收穫良多的事項為「交流」,作為班級助教難免會有上台傳達訊息的時候,但對於我來說,這往往是最為難熬的時刻。個性使然,我上台容易緊張,且難以克服,因此為了不在同學們面前流露出我怯懦、緊張的一面,我常常需要在腦海中排練劇本多時才能站上講台。

         接下來想要談談班上同學與冠雲老師。其實一個人喜歡我與否,我還滿容易體認到的,因此敏感地感受到一開始同學們眼神的不信任、無感覺時,讓我有點受傷;但到後來與同學們漸漸熟悉後,我竟能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專注與支持,這令我相當開心。不過這樣的過程是需要經過時間與事件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某種與同學們培養感情的快樂,這些快樂來自於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完成作業或者給予他們一些建議;如此的雙向交流是一件在相處過程中令人感到舒服、溫馨的形式。

         冠雲老師是一個很隨性的老師,老師自己也曾經說過,他不喜歡太多框架的束縛,因此也給予同學們很多的發揮空間;其實擔任冠雲老師的中文班TA應當是一件最輕鬆的事,至少會像當初我寫信詢問冠雲老師工作內容時,老師回覆的那樣,只需幫忙列印講義等。而這個部分就是我個人問題所在,我無法只是完成老師交代的事項(TA本人很不受控喔),因為我總會想到那些曾經遺漏而未被撿起的重要訊息,那些訊息在在顯示了可能對於班上的運作更好、對於深耕計畫的執行會更加流暢,而那些訊息與工作量往往是我的壓力來源;不過我知道那些未竟之事都是我能努力的方向,因而盡力做到合格(希望有)。感謝那些努力的日子沒有白費,在看到班上同學們的期末呈現我就知道了,雖然將全班的報告放在全部中文班中可能並不顯眼,但我知道我們班的同學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一路走來有太多需要感謝的人,因為他們接住我、給我力量,讓我能在躓踣後能奮力躍起,再次勇往直前。首先是佳鈴學姊,學姊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我解答與忍受我偶爾的小迷糊,在我眼裡,她是最認真且非常盡責的學姊,讓我感到很安心;再來是郁茹,她總是在我可能錯過某些應盡之責時提點我,讓我能夠不懊惱;還有羽璿老師與佩暄老師,因為他們的鼓勵,才讓我能順利完成深耕計畫的工作。最後,要表達感謝的對象為冠雲老師與我們班的同學們,感謝冠雲老師對我的包容,我知道我很多時候是煩人的,因為我總想著讓班上更好、運作更為順利,是以常常寄信與傳訊息詢問老師相關安排;也感謝班上同學們的付出、努力與合作,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系所,但好在最後我們都一同完成了這一學期的習題。雖然與同學們的相聚只有短暫一學期的緣分,但在這一學期中我所獲得的無形回饋是我從未想過的饋贈,而這份名為「回憶」的禮物我將會放在心中的某一處,妥貼珍藏。

彭郁茹羽璿老師班):

         寒假時看到班級通訊群組有助教職缺的徵人訊息,一確認沒有和必修課表衝突便立刻傳送應徵信件給老師。班上同學對於擔任助教一職相當踴躍,老師還透過行政助理轉達先關閉信件接收的訊息,當下雖已送出履歷,但不免心生憂慮,競爭很是激烈,也無從判斷自己的長處是否符合老師對於助教錄用的標準。線上面試當日是首次和老師對談,老師的形象和信件中的語句幾乎相同,但更多了一分親切,面談過程中大致問了應徵動機及學習經歷,正式問答之餘也有部分生活閒聊,能感受到老師不希望氣氛過度嚴肅,影響面試者因緊繃而無法完整表達。結束前老師告知若是隔日中午有收到回覆信件即為錄取,若無也不必過於喪志;隔日中午很幸運地收到了錄取通知,正式開始擔任老師的課堂助教。

  每周二課後都會和老師討論當日的上課情形,老師除了自行安排課程進度活動之外,也都會徵詢我的意見做為課程調整參考,希望我在課堂上也有參與感,進而能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我也能以助教這樣介於老師和同學之間的獨特身分,觀察老師的授課技巧及學生的思考反饋。非常感謝老師能在授課內容排程之餘,讓我能以助教身分盡力協助我所能完成的事項,如期末協作平台的教學演示、課堂討論的導引、部份學習單的批閱、遠距教學重要事項的宣達以及平時的出缺席加分紀錄,於我而言是非常難得可貴的學習經驗,同時能訓練與師長接洽的能力,也能熟悉向同學宣達事項時應注意的細節。

  除了班級課程的協助,跨班活動的支援也讓我獲益良多,如擔任期中演講和期末線上分享的工作人員,雖說並不是很困難的工作項目,但能有機會協助大型活動的學習經驗是非常難得的,其中尤其佩服行政助教學姊的條理處事,能在如此繁雜瑣碎的事項中理出頭緒,是我最想學習的部分,不論是流程整理、相關提醒項目或是重點事項宣達,無一缺漏,如有任何疑問,儘管隨時提出都能得到學姊既快速又親切的回覆,讓我在首次擔任助教時不那麼緊張,所有代辦事項皆有具體標準可供參考。

  三年級下學期有這個機會擔任課程助教,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在那麼多競爭者中被老師挑選,並且感受到老師非常用心的讓我融入班級;學弟妹給我的回饋也都十分正向,平時在課堂中的對談也都很禮貌且自在;同樣擔任助教的同學也會互相幫助,真正的體會教學相長的道理。

  總述以上,我認為自己在這個學期學到了非常多,處理所有事項也盡可能達到明快準確,能擔任這一學期的中文思辨助教,我的收穫不只有實質上的教學管理技巧,心理層面的成就感更是非常滿足,對於我未來的職涯規劃也是一種經驗累積,雖然作為助教需要處理自己本課以外的事務,但這樣的付出和收穫是相當值得的。

謝明軒郁晴老師班):

         這學期是我最後一次擔任郁晴老師的助教,從郁晴老師剛來中山任教,開始負責中文思辨的課程,直到現在,經過了四個學期,和郁晴老師不論在課業討論、跨班活動、事項交代上都越來越有默契,只可惜我就要畢業了,對於助教工作還是有點感到不捨。這學期很遺憾的是疫情再次升溫,最後的幾週仍然不得不轉為遠距教學,總感覺有點空虛。

         再次的遠距,不僅衝擊了普通課程,就連深耕計畫的許多安排也因此要被重新討論,幸好有去年的經驗,一切轉換都很順暢,也比去年更有底氣,不會那麼慌亂失措。然而即便如此,連和老師轉交作業都有些許擔憂與不便,這學期的期末活動更是讓我擔心,擔憂同學們的網頁製作是否順利,如果遇到困難處該怎麼協助他們呢?但想必是我多慮了!一直等到決選代表組別時,我看到各組同學用心的成品時,真的覺得很開心跟感動!甚至老師之前偶然一提的「宣傳小短片」,當時反應不太好還以為各組不願意試試看,最終沒想到幾乎每組都產出了很棒的影片!真的覺得很驚喜!仔細想想,這或許是我四學期以來,最不需要擔心、很積極、成果也很好的一班!開心之餘,也在心裡默默感謝同學們讓我兩年的助教生涯有個好的結尾。

         最後,即便大學的日子對我而言已走至終點,但這兩年的經驗,不論是與老師討論課程、與其他助教一同協辦活動,甚至是參加助教培訓教學......等等,都像是一個小型社會、小型公司一樣,雖然我不敢說我學到很多很有助益的能力和經驗,但這兩年仍然是大學生活中訓練我做事能力的重要一環!當然,我也很開心能夠和郁晴老師搭擋,老師總是很開朗很有耐心的帶領同學、帶領我,與老師共事真的非常快樂!

杜承濬明聖老師班):

         我是承濬,這學期是我第二次擔任中文思辨與表達的助教,一樣是深耕計畫班。這次有了上學期的經驗後,擔任得比較得心應手!雖然到了期中考後還是因為疫情被迫改成遠距,害我不能跟班上學生實體見面,俗話說見面三分情,我覺得人與人的連結靠網路還是不足夠啊!不過遠距之後,我覺得自己還是很用心地和老師一起經營班上,讓班上同學盡量還是用心參與課程,並且用心在我們的期末成果!

         特別說一下這學期得特別之處在於,我們有在遠距前帶著班上同學到鹽埕、哈瑪星實地走踏,把學生們帶出教室,實際用雙腳認識自己大學所在的地區,加上鹽埕區的歷史真的很精采、故事很多,值得剛進入中山大學沒多久的大一學生好好認識,而且這次期末成果的主題是要透過文學實地走踏,許多文學作品其實也都和鹽埕區很有關係,高雄歷史博物館其實也就在鹽埕,所以這趟走踏很有意義。學生們在走踏心得作業中也都表示,平時吃飯都只會用摩托車咻咻經過,這次用走的反而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景致,透過導覽員的介紹,可以即使了解走踏過程中看到的建築和人文故事!也謝謝學校深耕計畫讓我們班可以有這樣子的機會到戶外進行教學!

         再來,這次班上同學的期末成果表現,超乎陳明聖老師和我的預期表現,尤其這次要先閱讀過文本,再進行實地走踏,這對於整組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們是個挑戰,除了要安排時間,還要花很多時間去紀錄、整理資料並架設網站。我的心得是要一直提醒學生趕快約時間做這份期末作業,畢竟我也不希望他們拖到期限前一周才在趕工,這樣作業的品質會不好,然後助教網站架設教學很重要,學生們會比較有概念,知道網站可以如何有變化。我們班這次有同學利用這次機會到美濃,也用心認識了和靠海的城市不一樣的高雄,還有同學畫出了旅行社傳單,非常逼真,好像真的要開一間旅行社了!另外同學的網站都蠻好看的,有掌握住美感!

         最後,感謝佳鈴還有品昀對於計劃班的付出,真的很用心在安排計畫、講師、核銷這些,還有安排宗豪學長回來分享,真的讓我們其他助教少了許多負擔。最後當然要謝謝陳明聖老師這學期再次給我機會擔任計畫班助教,相信我這學期有全力以赴吧!哈!而且計畫班的課程安排和規劃也比較好玩、比較適合我!老師也給我很大的自由一起安排其他課程,包含疫情改成遠距之後的一些應變措施,包含期末禮卷要選那些學生得獎。非常謝謝老師!另外,我想建議學校,大一中文思辨表達課我認為是讓學生彼此認識其他科系同學的好機會,跨領域人才互相溝通相信也是學校希望學生能夠學會的能力,透過這次期末成果讓我更加認同這樣的理念,不應該直接讓全班都是同意科系的學生!

王楷傑秋宏老師班):

         在本學期的中後段,我們再次遭遇了疫情。課程改為線上,許多原定的計畫也受到影響。對於身為助教的我而言,又是一項挑戰。公告訊息往往收效甚微,而在作業繳交、報告的前夕,我的私訊又會充斥充斥著大量的提問。作業、報告檔案的收繳更是更是一大挑戰。出於對同學權益的保護,我們希望能確實通知到每位缺交同學,然而部分過去回應迅速的同學,卻變得難以聯繫,種種情況令人很難不感到沮喪。所幸在期末的回饋單中,多數同學對這門課都有很正向的回應。這很是令人振奮,原來我們付出,同學們都看得見。

         回想起了一年來與同學們的相處,我想我很幸運能遇到這麼一群友善的同學。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將我拒之門外,討論時總能很自然地讓我聆聽或加入討論,甚至讓我做為他們報告的樁腳。久而久之,我們的關係雖與一般朋友有所區別,但也不再純粹是助教與同學。他們開始好奇我的年紀、家鄉、感情狀況及未來規劃,甚至還關心起我作為助教的薪資待遇。他們的友善讓初為助教的我有了除薪資以外,繼續下去的動力。也感謝老師一年來的指教與包容,在這裡的所有難處與經驗,都將成為我繼續進步的基礎。

         如今,我將離開大學、進入研究所。對我來說,助教的旅程也許還沒走到終點。

黃千芳志偉老師班):

         這個學期是我擔任助教的第二個學期,相較於上學期,我得心應手許多,也珍惜可以與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們進行許多交流的機會。整體上,同學們這學期都很配合課程的活動,在課堂的討論過程中,同學們藉由不同的思考方式剖析議題,讓我看見思辨力與想像力都是能夠創造無限可能的能力。

  本學期帶領同學們著重思考社會上的議題,看見社會中不起眼的角落,認識自己腳下這塊土地的人文故事,從文學中展露人與土地的情感。學期中安排了許多有趣的活動,例如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訪高雄歷史博物館,讓大家可以更為深入地認識高雄,並透過課後的回饋書寫讓走踏更有意義。本學期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期末活動利用Google Site來編輯旅遊指南,助教並非置身事外的角色,而是擔任替同學排憂解難與協助架設統合網站的工作,我想我自己收穫頗豐,又增加了一項可貴的技能。  

         很可惜,後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班從四月底便開始進行遠距教學後,課程的互動性受到限制,很多互動環節與思辨性的議題只能透過線上討論,缺少人與人之間在實體課堂上的熱情交流,難免影響原先課程安排的步調,身為助教的我與同學們沒辦法透過實體上課中面對面的交流來更熟悉彼此。

  但是,即便如此,在跨班活動的挑戰上,同學們仍然順利的完成各種任務,我覺得所有同學都值得鼓勵,因為這個學期的期末團體活動需要考驗團隊合作能力與實地考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希望透過實地走踏的方式幫助大家認識腳下這塊土地,在期末成果發表中,同學們的成果也相當用心。

  如今的我即將畢業,很慶幸能夠在大學的最後一年裡獲得擔任教學助理的寶貴經驗,不僅開展了視野,也學習了溝通合作與處理問題的能力,與同學們共同成長,這段時間來的經驗帶給我的能力也將伴隨我面對未來的職場。

莊昕耘孟謙老師班):

         很開心這學期可以繼續擔任計劃班的TA,剛好是我大四的最後一學期,也遇到了令老師、助教們聞風喪膽的遠距教學。以下分點列出我的收穫:

          1.把事情當成最後一次,就能做得更好

          恰逢大四的尾端,令我對於所有事都感覺特別珍惜,就連到影印部印講義,都想好好體會,常常抱著「這應該是最後一次」的心情,反而可以將事情做得更認真。

          2.適當的揭露可以帶來理解

  這學期禮拜二的早上在高師大修課,回來學校時大概都已經12點40分了,沒辦法像之前一樣十二點多就開教室,總覺得有點抱歉,沒能盡到自己的責任,想了很久後決定和同學說明此事,結果大家都很願意體諒,也會自行調整到達課堂的時間,甚至還有同學主動詢問要不要幫忙拿鑰匙,讓我不用太趕,我覺得很窩心。

         3.沒有人不喜歡被重視

  儘管這學期的書寫作業內容比較偏向關懷社會,較少自我認識或闡發,我仍然可以從中看見同學的用心,特別是愛護地球實踐日誌的反思,有好多同學都深有體會,我也盡我所能回覆同學的書寫內容。我發現儘管有些同學總是酷酷的,不會特別和我搭話,但每次收到作業都會認真看老師和我回饋的內容,在遠距無法見面的期間,還特別傳訊息請我拍回饋內容。這讓我體會到所有人都喜歡被重視的感覺。

         4.過往的經驗會成為養分

  期末活動使用的協作平台,我在大一上課時學習過,也在大二擔任TA時教導過同學,這次是第三度使用,讓我對協作平台操作熟悉許多,也可以更及時的幫助同學解決問題、給予意見,同時理解製作的複雜與困難。過去的我肯定沒想到,這些經驗可以成為往後的資本與養分。

         5.真誠的鼓勵很有效

  因為疫情肆虐,課堂改為線上,其實我很擔心同學們不方便製作期末作業,也知道實地探訪的費力與麻煩,所以在課程社團的提醒中會盡可能鼓勵同學,刻意多說一些「加油」和「辛苦了」,希望減緩同學的壓力,而在期末回饋時,就有許多同學提到助教的社團提醒很用心,謝謝助教總是努力提升同學的信心、更喜歡助教總是正面、愉快、帶著笑臉面對大家。

          6.用心都會被看見

  最後一堂課結束後,一位和我比較沒有交集的同學私訊我,告訴我他每次都會提早在教室外等待,是因為他非常喜歡這堂課,總是覺得很期待,所以才想要第一個到教室;期末回饋時也有許多提到課堂是否用心,同學都感覺得出來,因為老師和助教很認真,所以同學們也同樣想認真對待。我想我的用心只是來自自己的性格與責任感,但同學真誠的回饋讓我很感動,感謝他們看見了並同等回應,也感謝自己的認真,可以不愧於心。

  經過幾次擔任TA的經驗,不只訓練了我完成任務的效率,更讓我看待事情的價值觀有所成長,從各種細節中看見老師和同學的投入,才能共同創造正向、積極、能容納各種聲音、能引發許多思考的課堂。我相信即使未來我忘記曾經發生過的事,得到的種種都已經成為我的一部份了。超級榮幸自己能參與在這些美好的事情當中,帶了無數寶貴的收穫走!

黃心育薇娜老師班):

         本學期很榮幸能擔任謝薇娜教授的助教,經過本學期的磨練,覺得自己獲益良多,例如與師長的進退應對、與同學的交流等等。

         這學期跟謝薇娜教授的配合非常順利,從教授那邊我開拓了自己的視野,還記得自己大一時就對住教的工作非常感興趣,很榮幸能得到這次的機會;本來我是個對負責任感到麻煩的人,但經過一個學期的洗禮,我認為充實的感覺很好,生活不再乏味,且能提早體驗出社會後可能發生的各項狀況,學校就是小型社會,說得一點都沒錯。

         除了教授,本學期我也很謝謝其他助教的幫助,最感謝的人是張佳鈴助教,對於第一次當助教,我有很多事情不熟悉,佳鈴學姊非常用心的教我該如何做,也很耐心的回答我的問題,期許自己日後也能像學姊一樣優秀。

         本學期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例如網站的架設、如何做課前準備等等,都是對工作很有幫助的,如果說大學有四年,那我想我的大學生活可能從大三才開始,因為成為助教,讓我不再渾渾噩噩,而是有了努力的目標,希望自己接下來也能繼續累積實力。

TA心得回饋110-1

王玟心芷瑩老師班):

         這學期上課也同過往一樣,面對來自各個科系的同學,偶有令我意想不到的發言,也正是因為同學橫跨各個領域,才能從不同的思維去看待事情。

         每一個學期都能感受到老師耗費很多心力備課,試圖帶活課堂討論氣氛。芷瑩老師用心地準備教材,即便是同一個單元,老師也試圖玩出新意,用不同形式讓教學更有趣,自我介紹一直是我覺得最好記住同學的單元,聽同學的自我揭露與生命歷程總是能讓我有很多感受,無論是他們所遭遇的徬徨或是來自各方面的苦惱,我或多或少都能有點共鳴,老師在報告前的課程引導讓我想著,若是我大一時也有人如此引領我思索該有多好,希望這學期認真上課的同學也覺得有所收穫,老師的課或許不能稱得上「給分甜的涼課」,但絕對能感受到當中蘊含老師想傳遞的,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有更寬廣、更包容的心思。

          芷瑩老師也會隨著不同學期調整教材,這學期課程結束回家後我重看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面「茉莉的最後一天」這個片段,在家中看著這集,心中被勾起的回憶也許不一定是美好幸福的,卻是相當打動我的環節,很喜歡老師每次分享不同影視片段之後讓同學回饋的學習單,我總會被在上頭花很多心思的同學驚艷到,老師也會給予回應或建議,整學期的課程都有著發燙的溫度。

          這次期末活動的「What if 實驗室」對我來說是很新穎的題目,聽著同學天馬行空的故事,參與跨班活動的交流,看每班同學發揮創造力,用不受拘束的形式表達自己,看得很盡興,也想謝謝老師一直很暖心,願意花時間聆聽每個同學的話語,讓他們知道在需要幫忙的時候有人可以伸出援手,至少我就是被拯救的其中一個,在芷瑩老師的國文課裡,除了課堂上的學習,與人情感上建立的連結是我更珍惜的,真心期待每次跟課的時光,也感謝在課堂相遇的每位同學,最喜歡的還是芷瑩老師。

怯愷晴加南老師班):

         這個學期很榮幸擔任莫加南老師中文思辨課程上的助教,相比高中時期古板的中文教育,擔任這一門課的助教使我更認識到國語文教學的多樣性以及可能性。這學期的期末活動:假如···的故事撰寫,比對於高中時期好比八股文般制式化的作文題目與內容,這次的活動更在訓練學生們的創意能力,激發腦中的創意,而這份創意正是文科學生在社會上生存應該需要具備的能力。中文文章其實到了大學的階段誰都可以寫出,但是如何寫得好、寫的引人入勝確實是一門需要學習的技術。在商業化的工作中加入吸引消費者的元素進入文案,吸引大眾眼光的注意力是其盈利的關鍵,而讓孩子們去創作屬於他的的故事是一種讓創意更貼近他們生活的入門,或許這份能力還不能替他們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初步的讓這份能力從高中的壓抑盡如到大學以後被開發出來。看著學生們嘗試分組、發揮創意寫出一個又一個有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時,身為學姊的我替學生無限的創意感到驚訝,也同時替他們感到驕傲。當然小組在撰寫故事的時候難免會有卡關的時候,但在經過討論他們克服了困難,最後在班級面前演出屬於他們的故事,每一個小組的表演都十分精彩,也實在很難選出一組代表全班參賽,在我心中他們都是第一名。也非常的高興我們班關於中山大學猴子的故事得到了大家的認同與喜愛,榮獲活動裡的第一名,我知道我與老師都是非常雀躍地在知道名次以後,看著他們上去領獎,我感覺我也同樣分享了這份榮耀,儘管我是在活動中演講台下方幫忙拍照的助理。

         莫老師的班級是活潑但是也很乖巧的,雖然莫老師的期中考試卷不是很容易,儘管他們也還是剛上大一的學生,他們也用他們所學所知盡力的在回答國語文專業的問題。看得出來有許多人是初次嘗試撰寫申論題,回答的很生疏,但是最可貴的是他們努力回答的心以及考試前的準備態度。我也很佩服這群來自於不同科系的學生能將他們的專業例如:電機、大氣、物理、政治等等科目的專業知識融入他的的回答,甚至以其舉例增加了內容的豐富以及完整度。雖然有些答案出乎我意料的充滿趣味,但不減其對於中華文化的認知,從答案裡可以觀察到現代學生的思考邏輯,讓我與老師更能貼近他們一些。我在課堂中也從莫加南老師的教學方法中反思許多,我有在修習教育學程,看到莫老師在課堂中賣力、熱情教學的樣子我感覺自己也躍躍欲試的想加入這份教育工作中,學習老師的上課模式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當然我也知道老師為了這些課堂花費了巨大的苦心,所以莫老師您真的辛苦了。最後感謝這學期在這份計畫裡的小夥伴們,謝謝你們一直幫助著我,我在學期中做不好的地方也不斷的在包容,我真的覺得這份計畫非常有價值,不管是學生之間、助理之間、學生與老師、助理之間互相的友愛幫助、共同成長,我認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且必須要持續堅持持續的經營的,期許下學期自身在計畫中的成長。

林昱婷大任老師班):

         首先,要先感謝周大任老師給我這個機會成為他的助教,這是我第二次當國文課的助教,也是第一次當B計畫的助教。當時老師就有告訴我,B計畫的助教會比較辛苦,當了一學期,相比起非B計畫,真的是挺辛苦的呢!不過也覺得這個計畫的課程很有趣,相比起自己在中文系修的大一國文,課程比較多元也融入較多的現代議題,更增加許多跨班交流、團體合作的活動,如果我是學生的話,我想我應該會很喜歡這個計畫的課程內容。

  接著要感謝佳鈴學姊,學姊幫了許多忙,有問題詢問她時總是能很快地得到回覆,也把兩次的跨班活動規劃的很縝密,讓活動都順利的完成。

  針對自己的部分呢,我真的覺得當助教是一個很棒的工作,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事情,舉凡操作電腦、投影(一開始真的非常不擅長電腦方面的操作,前一兩堂課總是麻煩資工系的工讀生幫忙處理操作,在此也十分感謝他們的幫助。)整理資料、回覆問題…這些經驗都讓我收穫很多。也因為當助教,讓我得到工作、教程時數等等相關經驗,在上課的時候,也能以一個旁觀者去觀察老師的備課、課程設計、師生間的互動,以及班級經營的方法,這些對有修教程的我有非常大的幫助。也期許自己,在當助教的過程中,能夠吸收到老師備課、上課時的優點,並且好好的學習,有一天也可以用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

  因為這堂課都是非中文系的學生,也讓我接觸到許許多多來自不同系級的學生,且老師分組時要求大家同系的不可以超過兩位,每一組要有男有女,所以在課堂討論及聽他們分享報告時,會感受到不同學科之間思想的碰撞跟差異,也會有不同的創新,對我來說是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觀察。不過,有時候也會覺得比來比去還是中文系的同學們比較有禮貌一些,觀察中文系的大家跟助教聯繫時,總是會寫上「助教您好」、「麻煩您了」、「謝謝助教」…等等有禮貌的詞,但是我在當助教的時候,時常要收學生繳交的作業,很多人都直接傳檔案給我,沒有打個招呼,說個主旨就算了,就連姓名系級,都不願告訴我,我還要時常翻陌生訊息才能找到他們的作業。最奇怪的便是,明明是我幫忙收作業的,竟然還要回復他們「收到了,謝謝!」接著就被他們無情已讀。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這種困擾,還是其他班的學生也會這樣呢?不過即使他們如此對待我,我自認對他們滿用心的,不希望大家因為遲交作業被老師扣分,於是會在繳交期限截止前統計完未繳交的名單提醒他們記得繳交、提醒請假的同學,有甚麼作業需要繳交、未請假的同學記得請假……其實自己也不太清楚身為一個助教應該做到哪些便好,只是覺得如果可以幫上一點就盡量地去幫忙。

  總而言之,我可能不是最好的助教,但也覺得自己對這份工作是很用心的也問心無愧的。最後還是再次由衷感謝老師給我這個很棒的機會,我在其中真的學習到了許多,我很榮幸,也很高興。萬分的感謝。

謝明軒郁晴老師班):

  這是我第三個學期擔任大一國文課程助教,不論是與郁晴老師討論課程內容、上課時面對同學們,抑或是處理同學們的作業與準備期末跨班活動,都相比之前兩個學期更得心應手一些了,不知道是不是升上大四的緣故(打完心得後大四生活甚至過一半了⋯⋯(淚)),總覺得待在學校的時間越來越寶貴,畢業以後也可能根本不會有機會再像這樣,能夠看著剛進中山的大一孩子們,真誠地給他們報告上的意見,認真地聽他們每一次上台發表,甚至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才能仔細地看過班上40位同學的作業並給予回饋,這對目前的我而言都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總感覺這學期時間過得挺快,一轉眼連期末跨班活動都已結束,大家就快要放寒假了呢!

  說到這學期的期末跨班活動,我其實是非常喜歡的!不論是What If這個主題,或是同學們產出的作品等等,這個主題使得同學們產出的每一件作品幾乎都是原創性高的作品,從內容及呈現方式也可以看出同學們對作品的細膩程度、組內討論氣氛,甚至是每個人的性格!例如:我們班有的同學會拍影片,有的同學做出紙片人,有的同學用音樂及歌聲演出,甚至有同學直接畫出繪本(我最喜歡繪本那組)!老實說,起初郁晴老師和我還蠻擔心大家都只上網抓抓圖片,簡單做成投影片就這樣講故事⋯⋯,這其實也是一個好方法,而且如果今天換成我的話,我也未必想得到、做得到更好的呈現方式,但這仍然不是我和老師認為的第一首選;然而,逐漸到了期末,隨著每一週都在課堂上讓同學們發表進度,才發覺同學們其實都比我和老師原先預期的更好、更積極、更有想法!而我也越來越期待他們的成果!因此到了班級初選的那天,看到所有成品的我真的是驚呆了(浮誇)!這個主題真的激發出蠻多同學在不同領域上的潛能,我猜想或許這就是計劃班最想看到的一個過程吧!

  最後則是再次感謝郁晴老師,她總是很用心地給予同學們很多「東西」,就連下課時間也都會關心學生的近況,即便這只是一堂全校大一都要修的國文課,連續三個學期看下來,老師似乎也都不曾因此在學生面前流露出疲憊的樣貌,我真的人為郁晴老師是一個很溫暖,又很專業的老師!能夠持續地擔任老師的助教,我真的學到很多,也很快樂!

王雅芬佩暄老師班):

        這學期的助教工作不知不覺告一個段落了,時間過得很快,從一開始的不熟悉於助教行政上的摸索,到最後熟練得心應手完成交辦事項。

        菜鳥助教奔波了一個學期,每週的課堂學習單列印、管CM0052借鑰匙、成績登記,課堂討論與紀錄,與老師的溝通,完成老師的交代事項,有別於之前疫情的關係採用線上教學,這學期課程回歸實體的教學教室,也很幸運地能人與人實體的交流與討論,更能加深印象,也謝謝佩暄老師給予我機會,讓我站在助教的角色上給予同學建議與指點,老師稱讚我意見給得很好的時候,我相當開心。

        因為之前未修過佩暄老師的課,讓我在當初應徵助教這份工作後, 不熟識老闆的個性讓我相當擔心,再加上沒有助教經驗讓我一開始相當擔心自己的笨拙會不會出包,但是在見到佩暄老師後,沒想到的是很幸運地遇到年輕、開明的工作上司,整個工作過程相當愉快。比起說是老師,老師與我的相處我覺得更像是大姊姊,也許是因為年齡上沒有掛鉤,年輕教授給予我的發揮機會跟與之對談讓我感到相當舒適自在,老師給予的包容與指導也是我此份工作的收穫之一。

        其實當初會應徵是因為從未當過教學助理,想要有所體驗,在人生清單中建立一個新成就,現在看來是成就解鎖了,這份成就中的收獲是不僅是以上提到,也因為對課程內容相當有興趣共鳴,選文讀本的在地連結與生命交織,不同的生命經驗有不同的共鳴,修這門課的學生大多是大學一年級,儘管是大學新鮮人,課堂同學的發言讓已經大四的我不感到年齡上的差距,領略到年輕靈魂想法的交織,也見識到了同學的創意與表現。

        實際地在課堂中穿梭,領略到課堂的筒中滋味,點點滴滴另存新檔在我的經歷裡,很感謝自己當初看到了助教徵求的訊息,有所回應才能夠如此收穫。

        要不是因為個人規劃的緣故,實在是很想繼續當佩暄老師的助教,王助教下台一鞠躬。

楷傑秋宏老師班):

         本學期的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是我第一次擔任助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經驗。一開始,我對於工作內容並不熟悉,麗文、影印店掛帳、報帳等細節都要請教學長姊,學期初的遠距教學也使訂購課本、僑生的問題更加複雜。所幸隨著經驗的累積,這些日常事務逐漸變得游刃有餘,由於經常要到麗文書局購買海報等用品,更是逐漸認識書局負責報帳的人員,省去許多口舌。與同學們的相處亦是如此,期初我們班上有模擬面試中的自我介紹情境,助教要負責製作名牌,在書寫中對同學的名字有了模糊的印象。自我介紹當天,同學們的分享不僅讓彼此互相認識,也讓我對一些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後老師的課程也包含了大量互動討論的機會,同學們往往以小組為單位,攜帶海報及畫筆分散至文學院各處繪製。此時的我便要往返於各小組間,傳達老師交付的訊息或與同學針對主題進行討論。幾週後,我和同學逐漸熟悉,偶爾也會簡單聊幾句,彼此相處也越來越輕鬆。到期末時,我開始剪輯期末回顧的紀念影片,看著照片中的同學們從熟悉到陌生,我自己也感觸良多。經過一個學期的相處,我深刻地感受到大家對這門課的用心以及小組成員緊密的向心力。第十七週期末回顧時,同學們在台下暢所欲言,分享著這學期課程中所發生的趣事。更有同學一起跑來找我,問我下學期是否還會繼續擔任助教,得到肯定的答覆後,甚至還開玩笑地說要去網上刷負評,好讓下學期更好選上老師的課!當下我有些錯愕,但也十分感動,深覺得一學期辛苦都值得了!

杜承濬明聖老師班):

         我是杜承濬,來自材光系。在擔任助教的這段期間內,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尤其自己本身在工學院,一開始明聖老師透過臉書聯絡我的時候,其實蠻猶豫的,會覺得說自己是否能勝任中文系助教的工作?不過我相信老師在大一時當過老師的國文課學生,卻在大四時突然聯繫我,一定相信我是有能力完成中文課的助教工作,所以我就接下了這份工作。

最有趣的是,學生們在班上真的都非常吵,雖然我大一上課時已經體會過了,深耕計畫班基本上會一直在討論很多議題,不論是書本上的或是老師在課堂中補充的,而學生們的想法也非常多元,甚至有些讓我非常驚豔,讓我覺得他對於人生的體悟很深,不像是一位大一生。但他的分享確實也讓我學到很多,課堂中在學習的不只是學生,老師、助教也在學習!

最有印象的是,在期中演講結束後,老師請同學們繳交演講心得,身為助教的我也必須要給他們一些回饋。在給予回饋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場演講中,每個學生的心得都不一樣、能吸收到的精華也不同,有些人覺得無聊,但有些人覺得講者說的真好、觸動人心,這些學生們的回饋,也讓助教重新思索講者在演講過程中想要傳遞的消息,哪些是表面上的、哪些是他真正想要傳達的?這些都讓我對於演講有更深一層的思辨。我也在給予學生意見時,盡量讓學生能夠多多思考,畢竟大家來自不同學院、不同科系,有時候思維不夠廣。這時候助教的存在就顯得非常重要!

還有一位學生跟我反映,他們組的期末報告進度嚴重落後,怕會生不出來,而且他和另位四個女生是不同系的,不好融入,所以在LINE群組的討論效率不高。助教大學讀超過三年多了,剛好可以跟他好好分享團隊分組的一些經驗、心得,我也知道大一上,會有很多課需要分組期末報告的,所以這些溝通、協調能力對她們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未來進入職場,這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能力,而這堂課正是訓練此能力的大好機會!最後他們也順利在最後一周約出來討論期末報告,在課堂完成發表。這也讓我知道,助教真的能在關鍵時刻幫助學生,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尤其很多學生會不太敢直接面對教師。

最後,謝謝中文系還有明聖老師給予我這個機會擔任助教,也謝謝計畫班的助理,真的幫了我們很多,不論是薪水、計畫的事情、期中期末集會、期初吃飯,真的很多事情!辛苦了!謝謝大家!

黃千芳志偉老師班):

  這個學期,對於首次擔任課程助教的我是很驚奇的旅程,還好有志偉老師的細心引導,讓我能夠在摸索中找到方向。以往的我都是以學生的視角來看待助教的職責,覺得助教是老師與同學之間溝通的橋樑。此次我則以TA的身分來與同學們互動,了解到在工作中最需要學習應對的部分是如何回應同學們的疑問與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我認為這需要耐心聆聽,並懷著同理心去協助,使同學能夠心無旁鶩地學習。

  我也發現身為助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絕佳的自我成長機會,學習如何臨機應變解決問題。因為跳脫以往的學生身分,轉變成傾聽同學們的討論,也幫助我開啟其他思路,而同學天馬行空又充滿創意的點子賦予我全新的角度去理解議題。除此之外,原先的我屬於台風不算很穩健的人,但透過在課程中和同學之間的互動、分享、傳達諸多事項時的訓練,我有看到我自己的成長。

  課程中使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學期所進行的幾次書寫活動,同學繳交作業後,老師會讓我閱讀同學們的創作後進行回饋,剛開始對我是一個挑戰,我不知道如何回應才能契合同學的需求。但是我逐漸發覺書寫是一個良好的認識同學們的機會,尤其是在自我探索單元,讓同學們書寫生命中的象徵物件,好幾位同學真誠而勇敢地用文字描繪出他們的過往與內心世界,看似熱情洋溢、幽默愛笑的同學實際上有著細膩動人的文字,驗證了充滿情感的文字不需要華麗的言辭去修飾,因此我也很享受回饋的過程,並嘗試用同理的語言盡力去貼切地回應不同同學,有時是建議,有時則是我的內心所感,只希望能夠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泛的鼓勵。

     期末時,老師請同學們分享對本學期的課程心得回饋和建議,其中一個問題是說明最想感謝的對象,我原先想說大部分同學應該都會感謝辛苦講課的老師與身旁一同合作的組員們,沒想到有不少同學說感謝助教在這學期的協助,也有同學說我在書寫作業中的回饋是很真誠的,當下覺得他們真的很溫暖,雖然我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地方,但同學們仍對我加以鼓勵,使我知道我也做對了不少事情,支持我繼續努力,並時時檢視自己是否還有可以修正之處。

     回顧整個學期,很感謝老師包容我的不足之處,讓初出茅廬的我可以順利達成各項任務,也很謝謝同學們在課程中熱烈的討論與回應,我從中獲益良多,見證了教學相長的模樣,理解助教工作需要投入熱誠,從做中學,才能實踐課程設立宗旨。

莊昕耘孟謙老師班):

         這是我第二次擔任孟謙老師國文課的TA,很感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大四生的繁忙生活中有一個下午,可以輕鬆地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與相處。

  相對於兩年前的生疏,這學期我對於課堂操作比較熟悉,也更知道如何幫助老師與同學。這學期班上的同學很活潑,每次討論都非常熱烈,一講就停不下來,非常投入於交流之中,也能時常發揮創意,回覆出超乎平凡框架的想法與意見。跟課的過程中,我常常想起自己大一的時光,雖然有點不習慣新的步調與生活,卻有著初生之犢不怕虎的青澀勇氣,是我在這些同學身上看見很寶貴的特質,也很欣賞他們勇於表達想法、不怕他人眼光的自信和單純。

  此外,我在孟謙老師身上學習到如何營造好的班級氣氛:孟謙老師上課時總是溫柔而堅定,會鼓勵同學發言、認真聆聽他們所說的,並給予正向的回饋。有些一開始不願意說話的同學,漸漸地會主動舉手,甚至刻意搞笑,我認為都是歸因於讓人舒服、自在、安全的課堂氛圍。

  我很喜歡這堂異於傳統的國文課。在書寫作業中,許多同學提到過往的作文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寫的,根本沒有機會花一段時間安靜下來,回顧自己的過往、想想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或是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然而,透過不同單元的主題,全班同學、老師和我都再次直面了這些生命裡至關重要,卻時常被我們忽略的事情,一起練習坦承面對與接納。書寫作業搭起了我和同學們的橋樑,能從文字中認識不一樣的他們,再透過文字給予肯定、安慰或建議,讓我覺得很有意義,同學們不只擁有了情緒的出口,還能細細梳理這些複雜的感受,也幫助我用真實的同理心看待別人的議題。

  在最後一堂課,我給了同學們一些些的鼓勵,祝福他們在面對這些不適應時,可以嘗試挑戰新的事情,給自己多一些的機會,也表達了我小小的遺憾,因為班級人數多,上課節奏緊湊,疫情之下大家都戴著口罩,我好像沒有機會和每個人說上話,甚至偶爾會對不上同學的名字,覺得有點抱歉。但同學們卻透過回饋書寫單告訴我,我的用心他們都看得見,很期待每次收到的回饋,甚至從中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真的可以透過文字傳遞……這都是我完全沒想到的收穫,也覺得非常感恩,雖然每次寫回饋手都很痠,但能給予同學正面的支持與鼓勵,使我覺得自己做的事充滿價值!

  這學期感覺過得好快,儘管處於最為焦慮的大四時期,常常因為壓力覺得很煩,我仍然很喜歡這堂午後的國文課,孟謙老師總是溫和教導,同學們總是很可愛,能和這個班級的所有人一起成長,我覺得很榮幸也很喜歡!

王文彬崢勇老師班):

         很開心能夠有機會擔任中文思辨與表達計畫的助教TA,一般我們對於中文相關課程的印象為,傳統在教室隨著每個進度時段上課,通常為老師在教室課堂上授課單元內容,並進行考試,不會有太大變化或其它方式去討論課程。但中文思辨與表達計畫班,卻是以和傳統中文課程不同的方式,讓老師、學生和助教TA都能夠以不同生動活潑的方式去進行課程,打破了對傳統課程的印象。

         此次計畫班級的期末成果呈現方式,為一小組為單位,針對各組所選擇的單元,並以不限形式的方式,如戲劇、旁白、聲優和道具等等的有趣方式,去訴說中文的故事,讓同學們在過程當中,可以腦力激盪和創意的方式去表達文本相關的故事,期末展演當天,各班同學精彩的表演和不同表演的方式,讓大家學習許多,透過此次擔任計畫班級的TA,讓我學習到許多以往所不同的知識,我很開心能夠擔任計畫TA助教,希望未來能夠再繼續學習,謝謝。

TA心得回饋109-2

蔡維庭(景文老師班):

  本學期是我擔任景文老師國文課程助教的第二個學期,相較於上學期首次擔任時的緊張擔心,確實是減少了,但是回想起來這一整個學期的輔助工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改進、加強的地方。與上學期同樣對於和老師一起進行課堂時的感受一樣,能夠一邊在老師需要的時候進行輔助,另一方面還能和同學們一起聽老師所教的課程內容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因為這學期的課程內容雖然不如上學期更多的著重在個人成長、所遇關係這邊的貼近生活,但是這學期更多的打開了對於社會各個層面、職業的面貌,在我看來雖然同學們會覺得沒有上學期那麼有趣了,但其實是能夠讓同學們有更多自己未曾想過、踏足、理解的認識,況且,我覺得老師在設計課堂的討論活動也盡可能將主題進行了最大程度上的活躍化,不僅僅未脫離主題,還讓同學們在有趣的討論之中不知不覺更加深入的去瞭解、討論相關的主題,所以我覺得就課堂的內容、活動,這學期是更加豐富且深刻的!作為助教,從旁聽課且看見同學們豐富的討論都對於我來說是一件蠻有收穫的事情!

自學校宣布全面遠距以來,雖然無法繼續面對面進行課堂的討論,同學們缺少了臨場實際的上課過程,但是我覺得老師無論是對於遠距網頁的安排、時間的控制還是同學們的線上配合,都十分認真、出色,其中能夠利用Google Meet上的小白板進行討論與創意的編排,是一件讓我覺得既方便又能夠看見同學們哪怕是遠距期間,仍然能透過電腦畫面展現小組內的風格、討論的結果,是非常深刻的一個回憶,相信對於同學們來說一定也是如此。在期末的QA活動中,我也同樣感受到計畫班級對於活動的參與度,雖然只是線上自行進入網頁的問答,但是透過積分的實時跑動,緊張刺激感也比我預期來的效果要好,這也多虧了班級同學們的熱力參與以及認真閱讀文本下的結果,經由這次擔任助教的經驗,雖然不如預期的順利、理想,但是無論是看見老師們、助教們以及助理們對於因應措施的及時更正、同學們對於課程活動的努力參與以及最後期末活動的認真回答,都讓我覺得這次擔任助教的收穫頗豐,遠比我想像中能夠得到的要多,很高興可以和這麼好的老師、助教助理們以及班上優秀的同學們一起共度這學期的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大家都超級棒的!


王玟心(芷瑩老師班):

       下學期的中文思辨與表達,有新面孔也有熟面孔,不同的是,這學期的下半部,我們是在疫情下度過的,每個人都戴著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以往會努力記得大家臉孔的我也認不出大家的長相。

       之前在大學生的論壇看到有人問老師的課好不好過,底下同學的回應是「事情超多」、「給分不甜」等等,我截圖問老師,同學是不是覺得負擔太重了,老師笑笑說他才不要那種又涼又甜的評語,我心想,這回答真的很符合老師的作風,每堂課老師都非常用心地安排教材,認真上課的話絕對會有很多收穫,我們課堂上很重視討論,幾乎每堂課都有小組討論及作業要寫,作業內容從來都不是高中國文課那種制式化的作文書寫,更多的是個人的看法,可以暢所欲言、講出自己最真實的意見。

       透過同學的作業,好像更加了解同學了一些些,老師在最後一堂課時問了大家對這學期上課的看法,發現大家都滿喜歡走出課堂的,全班一起去的高雄歷史博物館、小組出遊、班際活動出題都令大家印象深刻,可惜的是,疫情在下半學期爆發了,有些小組雖然來不及出遊,卻也在臉書社團留言,相約等疫情過後再一同完成這趟旅行,可見有些小組的確在課程中變熟了,同學來自各科系,自我介紹時總是令我感到驚奇,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提供我不同視角,而這次班際活動因疫情關係改為線上,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方式。

       我覺得老師的課堂是很溫暖的,使很多同學也願意自我揭露,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看到有同學在最後一堂課的留言「這堂課一直是我抒發自己心情的重要管道」讓我也覺得有些欣慰,常聽到大家說現在的社會裡比以往少了一絲人情味,但我想,在這堂課裡,我找回了一點對人的關心、在意。

謝明軒(郁晴老師班):

    109學年第二學期,是我第二次擔任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的教學助理。還記得我上學期的心得都在反省自己做的不是很好,都依靠老師帶著我;但這學期不一樣了,多虧上學期的經驗,我不論是面對學生、老師或計畫團隊,明顯都安心了許多,也比較自在地且有效率地去完成老師與計畫團隊交代的工作事項。

  這學期郁晴老師每週都會與我討論下週的課程內容,我認為郁晴老師是非常在乎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所以希望課程規劃中不只有老師的視角,可以透過TA的角色加進一些學生的視角,這也是我覺得和上學期很不一樣的,上學期老師幾乎能做的都自己來,這學期我接到了比較多的交代事項,我一一處理完後都會有一種成就感(是服務性人格嗎)!我也再次感受到TA這個角色,其實不只是老師的小幫手而已,更像是連結學生跟老師一個很重要的轉驛站!從老師和我討論課程這點就能感受到。此外,老師這學期也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像同學們短講一個主題(類似小報告),我選擇的主題是「疫情下的媒體」,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壓力,但我覺得也是一個蠻好的機會,因為我從沒想過會在TA課程中對同學們短講,雖然礙於線上遠距教學,我沒辦法看見同學們是不是對於我講的內容有興趣,或有些回饋的想法,但就當作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吧!

  最後,這學期一樣也有跨班活動,我認為QA問答的形式很新穎,沒想過原來將近200多人也可以在一個空間內進行搶答活動,只可惜,五月中以來疫情大爆發,中山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以至於跨班活動也只能改為線上舉辦。能感受到計畫團隊和各班TA都在遠距後,為了跨班活動忙的焦頭爛額,雖然線上舉辦的效果一定不比現場來的好,但我們也把吃苦當作吃補(不是這個),但是我們也能當作是一次經驗啦!畢竟以前都沒有遇過這種情況,所幸整個計畫團隊馬上去開會應對,最終也很完善地把跨班活動舉辦好,感覺最後的成果大家都還算是滿意!

  這學期再次擔任TA,跟郁晴老師之間的默契感覺更多了一些,學習到的能力和經驗也都遠比上學期更多、更充實,雖然不怎麼輕鬆,但真的算是做的很有意義,這應該就是所謂地「累並快樂著」吧!(謝謝計畫團隊跟所有的TA夥伴們)

蕭宇呈(大任老師班):

這學期老師安排的課程也是相當豐富,在媒體反思的單元,老師深入淺出的帶領同學們了解現今媒體的各種面向,精確的點出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並且透過報紙比較的報告,讓同學們從篇幅、版面、字體大小和排版當中,仔細地比較市面上各家報社的不同,可以看見各個報紙針對不同的新聞會因為本身立場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報導方式,有些可能放在新聞頭版搭配聳動的標題,有些則以小版面草草帶過。由此可知新聞媒體是有操縱輿論的能力的,而身處於這樣時代的我們,更需要具有識讀媒體的自我意識。老師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同學們從中培養出對於新聞媒體的敏銳度而不被操控。另外老師也透過「白雪公主殺人事件」這部日本電影,更深入的了解媒體識讀的重要性,電影當中的媒體,在報導整個殺人件,進行一系列的採訪,將所有的罪證都導向主角,過程中都未經查證,然而最後真相卻是兇手另有其人。最後主角沒有得到應有的道歉,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而報導帶給主角的影響卻不會就這樣過去了。對於媒體,其自身也需擁有職業道德及原則,而身為閱聽人的我們也需具有自我判斷的能力。

後半學期由於疫情來得又兇又急,因此馬上調整了課程安排,必須全面採取遠距教學,原定期末勞動百態的單元要讓同學們分組採訪各個行業的人剪輯成影片,透過採訪的過程可以讓同學了解各行各業的專業及辛酸血淚,並且訓練同學自我表達及溝通技巧的能力。礙於疫情安全上的考量,很可惜的將這個活動取消了。改由遠距教學十分辛苦,我們都必須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和上課模式,原本擔心期末跨班活動,會因為遠距產生諸多問題而無法如期舉行,值得慶幸的是最後活動相當的完善。同學們閱讀文本經過思考設計問題,最後匯聚在起互相回答,十分有趣。雖然少了大家聚在一起時,當下所形成的興奮刺激感,但是換一種模式進行也有不同的有趣體驗,感謝所有在這個活動付出心力的老師、同學,讓這個活動順利進行下去。這學期也是非常充實的度過了。

江逸軒(明聖老師班):

我十分感謝我的老師讓我可以成為中文思辨與表達的助教,這堂課是設計給大一的學生,但是身為大四的我仍然從這堂課學習到很多。這堂十分注重學生的課程參與討論、合作及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依據不同的主題引導學生們分享自己的看法,同學的個性不同,也帶著不同的視角檢視同一個問題,讓我了解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從改學生的作業中,我也能從他們寫下的文字來體會他們的遭遇和想法,就好像讀一篇篇的報導,不但充實,有時還可以看到有趣的事物。

這學期因為疫情嚴峻,後半的課程和期未活動改成線上教學,藉助遠距軟體及線上合力編輯軟體,這堂課要教導的內容,要引導的反思,要傳達的分享都能完整實現,並沒被疫情影響而交效果不彰,由於口頭互動變少,手寫分享變多,讓學生更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思表達出更完整詳細的內容。

我想這堂課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讓學生學習到多少的國學知識,而是如何在這固定的時間內,增加人們彼此的理解,提供學業生活另一個反思和進步,這學期我見過幾名優秀的同學,我可以從他們的互動反思自己,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賴奕瑋(加南老師班):

從一開始以為是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在不錯的防疫效果下我們還可以在教室和學生互動,從而得知學生的一些想法,從老師發問後即時的遞送麥克風,同學對於課堂的議題也有不少的意見發表,從第一個報告開始,同學對於八十歲的自己總有不同的想像,我跟老師從這樣的想像出發,讓同學可以對未來有一些期許與人生規劃,發現許多學生進入大學的科系與職業並不相符,有遠大的理想,也有現世安穩的小確幸,但我們都鼓勵同學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到了學期中,因為疫情的加劇,使得課堂被迫改變為線上,使得原來營造的課堂氣氛需要再次重塑,然而在網路上的缺點就是無法完全得知所有同學的反應,效果也大打折扣,但在和老師合作下也試圖讓同學來進行意見表達與交流,從另一個報告請同學來報告周遭的問題並試圖找到解決的辦法,有人提到普悠馬、交通、疫情與房間等等真實的社會問題,許多同學也試圖從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問題,並設法提出問題的解決,問題本身與自身相關因此在課堂上有不少迴響。

因此,讓我理解到,課堂互動性的產生,固然在實體上有其優勢,同時也馬上知道同學的反應是什麼,但是線上教學可不可以做到?雖然有許多先天上的限制,但如果課堂的內容或討論是與同學切身相關是反而能夠引起討論的程度也不亞於實體授課,惟實體授課無法被取代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尤其是在立即接收反應上,同時線上偶爾也會因為網路問題和操作軟體不熟悉而使得課堂進行不順利,而可以跟學生直接互動、看到學生的表情,其實也是和學生建立關係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於此也深深體會了線上與實體教學間相互的可能與不可能,期待大家重返課堂的那天,必會使得課堂更加精彩。 

李楚妤(秋宏老師班):

這一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得不進入遠距教學模式,讓同學們利用遠距軟體分享畫面的功能進行報告。在測試階段時,同學們的配合度不高,我一直很擔心到正式遠距上課會有很多狀況發生,所以花了不少時間在督促同學們下載、登入軟體,也在課堂簡單示範如何操作。雖然正式開始遠距時也有發生一些小狀況,但整體而言大家的表現已經超出我的意料,覺得挺欣慰的。

這學期的期末跨班活動是QA遊戲,各班TA要彙整自己班的題目、審題、選題,還要與另一班TA互審,最後再開會討論爭議較大的題目,整體而言工作量增加了不少,這對我而言也算是比較大的考驗。 

王文彬(崢勇老師班):

很開心有機會榮幸可以擔任計畫的TA,計畫班的課程和一般傳統課程上課方式非常不同,一般傳統的上課方式為每週老師講解固定課程進度,並有平常測驗、期中測驗與期末測驗等等,比較沒有創意新穎的上課活動,但本計畫則有很大的不同,讓同學們可以彼此有更多的腦力激盪和思考機會,更重要的是讓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互動機會變多了,也會設計不同的單元,讓同學們可以透過閱讀文本和組別設計去針對不同領域的主題去思考、小組討論和設計題目,也就是期末活動的問題不再是由老師設計,而是同學們自己也可嘗試設計文本的相關問題,這樣生動活潑的上課學習方式讓同學可以自發性地去閱讀文本及進行討論,期末活動透過互動式遊戲讓同學回答文本問題,使得學習方式和傳統更加不一樣,活動結束後,同學們都很開心可以有這樣的學習體驗,本計畫證明了學習不只是傳統式的課堂式教學,可以透過更加不同的學習增進學習效率和翻轉空間。 

張絜貽(孟謙老師班):

  在大四的最後一個學期,很榮幸依舊能擔任孟謙老師班的助教,在這個學期當中,相較上學期更加熟悉老師的上課模式,此外,班上大約一半的同學也是來自上學期的熟面孔,因此在課堂的運作上,整體而言更加默契,許多同學也能清楚地知道老師要的是什麼,而我在批改學生作業與相處方面,也因為認識了學生的個性及風格有所不同,而給予每個人適合的回饋。對於畢業後要往教育界發展的我來說,我認為這可以當作我未來帶班的經驗,因為帶班便是要學習與學生的相處之道,利用第二個學期的助教經驗,可以更加掌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在本學期的課程方面,共分成地方敘事、環保意識、勞動百態及旅遊體驗單元,在每一個單元中,老師分別規劃創意活動,讓學生能夠對課堂激起學習的動機,並且更加熟悉文本,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地方敘事中的「鹽埕面面觀」活動,讓學生根據文本尋找鹽埕的在地特色,對初來中山的大一學生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適合他們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更快融入中山的周遭生活;此外,在環保意識單元中,「環保日誌」的活動也十分新穎、具有創意,同時也收到許多學生的回饋,認為這個活動十分難忘,透過具體寫下實際環保的行為,讓學生不只是知道環保的重要,更身體力行,知道其中的困難為何、該如何行動。在這些作業裡,我認為「實踐」是其中的重點,透過實際的走訪與行動,讓學生不再只從書本上、老師口中學習知識,而是能真正體會與領悟,把這些經驗化成未來帶著走的能力,同時我也注意到學生的作品當中,多會與自身的經歷做連結,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重新檢視自己的作為當中,也在用心、認真的過生活。

  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後半段的課程只能使用線上遠距教學的方式,但我認為這能考驗大家的應變能力,同時也能看出學生的個性及態度,從學生作品的呈現上便能明顯看出差別(順便祈禱疫情可以趕快結束,不然大家都好痛苦QQ),另外在期末的跨班競賽當中,老師和助教們一同合辦的流程都很順利,也感謝學生的配合才能完美的落幕,但如果之後的經費沒有被減少的話,我還是希望能夠有互動性多、創意度高的跨班活動,如同上學期的小刊製作與發表,才能讓他們有一份完整的作品,不只成為紀念,更可以當作未來他們職涯發展的一個呈現或履歷。

  感謝這份助教的經驗,成為了我大四難忘的回憶,希望未來能夠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上,把這些過程化為自己的能力,繼續努力! 

郭宇珊(志偉老師班):

這學期是我第二次擔任國文課的助教,相較於上學期,我更喜歡這學期的安排內容,無論是在媒體識讀或是勞工百態,能感覺得出來學生對於這類的主題較有興趣,所以在作業的執行上就看得出來比較有自己的想法,也比較生動活潑。

     其中印象深刻的活動是志偉老師帶著班上前往史博館的戶外教學,我個人認為這真的是一個值得納入國文課內容的行程,畢竟身為即將待在高雄四年的新鮮人(沒意外的話),能夠了解生活的這個城市的歷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而且實際走訪過後,發現裡面展覽非常有內容,對於高雄的歷史也有一定程度的介紹,並不會讓人覺得無聊,連我一個高雄人都覺得在史博館認識了不一樣的高雄。所以我覺得對於新生來說,是一個對於認識高雄很好的媒介,希望老師能夠繼續帶著新生前往史博館!

     至於期末活動,因為疫情關係只能改為線上進行,我個人是覺得蠻可惜的,但這樣的填答活動,其實也算是蠻有趣的XD。若下次還有要進行同樣的活動,我覺得要先熟悉遊戲平台會比較好,因為在審題的過程中,其實很多用心的同學們,在出題方面也很有巧思,無奈字數過多無法納入題庫,我個人覺得蠻可惜,若有先告知字數上的限制,或許會看到同樣質感且不一樣的作品!另外,也希望能給同學有「基本問題」跟「單元問題」的訓練,因為照上次的審題的結果,其實同學們普遍對於「單元問題」的掌握很弱,都會流於「基本問題」。不過我認為若是能夠先給予他們1-2次的練習及模擬,是有機會能夠進步的,就會有更多精彩的題目能夠互相切磋。

     希望之後的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能夠變得更加多元,且在對於鼓勵學生表達的部分可以增加,就如同我一貫對學弟妹的感言,我覺得像這樣的大學國文課,比起專業知識,更希望同學能夠從中得到有利於大學生存的技能,也就是表達及合作的能力,在大學期間,懂的表達自己的優點和想法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希望學弟妹有所收穫的領域,所以希望之後的中文思辨與表達能夠越來越好,持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最後,也必須對於合作一年的志偉老師表達感謝,這一年來和老師合作愉快,老師人很好相處,對於課堂事務也都會清楚地指示給我,讓我處理起來不會很焦急忙碌,且對於我給同學們的回饋也都會給予肯定,讓我有繼續回饋同學的動力。希望老師繼續保持熱忱,繼續尷尬下去(這個很有效果),一定要保重身體,期待疫情過去,能夠在西灣再次和老師相遇報上好消息。

        謝謝老師一年來的指導!能夠當老師的助教很開心! 

李宥澄(佩暄老師班):

     印象裡,那個十八歲來到港都的第一個面向山海的清晨,武嶺宿舍前的街衢,乾癟無聲。像個生鏽的水槽,裡頭還混亂的丟置著未洗的碗筷。人煙在那刻被壓碎,時間被擱淺在了當時朦朧的早晨,就像這個疫情突如造訪的五月後半一樣的空蕩。在那個逐漸成長的公路奔馳後,望著這片高雄城市早起的灰色與沈默,陌異感充斥胸口。

     這是讀完佩暄老師要求同學,在課堂上閱讀的補充教材—余華〈十八歲出門遠行〉後,又在那個山下的地下教室中,看向班上的小大一上課神情後,我與那個來時路彼端的少年,一次的談話,那次也是世界惡意造訪台灣前,最後一次實體在山海的課程。

     十八,該是怎麼樣的年少,而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在這樣特殊的感性的文學課堂中,面見自己呢?那杯錢包尚且負擔的起,性價比高的麥當勞可樂,冰塊與氣泡滋列作響,課堂上大口飲下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就似三毛〈娃娃新娘〉一樣,某個風月江水間,光陰嫁給了無奈的自我,只是這個自我,卻似一株不斷長出植被又覆蓋的故事。   

     臉書與點讚世代的我,亂雲翻白,踐行間,在昨夜的濡濕裡,增生長出了IGYT的小盒子與看和被看的植栽,甚至是如今國、高中生的孩子們,那沒有長長星河迆邐,沒有營火只剩螢光的抖音視頻童年—「更大的毀壞還要來」…嗎?時代洪水淹沒影子之際,在那片海上,我們是否會感到無怨而無悔呢?

     或者是,身體耽溺在那片未來,濕透的明天荒澤,也興許能視作浪漫的事情。

     十八之後,有十九、二十,但也可以是無數次的十八。   

     房慧真的〈身體〉、〈三陪小姐〉與〈白蘭回家〉,小大一們,能否從他者的身體裡,嫁接生長出屬於「文明荒野」中的意識?沿著這堂課的日子,在沒有草原的家鄉,欣羨他們能在明天到來之前,面見艷麗的水鳥,驚鴻一瞥窺探文學的間隙。

     貢布里西擁有那匹木馬,而我們都在城市和廢墟的樂園中,在底心的深處玩耍過。在木馬走過不屑裝腔作勢的天亮以後,我想這個過程間,佩暄老師透過拆解和重建迷離魚骨般的巷弄世界,在一層又一層的文學結構應用探析,與文學意象和文化脈絡的梳理之際,某個林中路就此展開。

我們讀海德格。海德格認為真理是被蒙蔽的。我們也讀楊雄。楊雄認為人是善惡混的。而唯有透過藝術作品的呼喚,才得以復返見日。所以,最後那個雜亂鐵鏽滋長的水槽,那個教室裡二十一位,從山海走至雲端的同學,應該能稍加掇拾乾淨吧。

     至於我,或許遺憾那年十八,沒能行走一趟這樣大感痛快的公路。

但慶幸,回歸故里,在相同即將成為挽救講台前芸芸眾生,偶爾渙散情思的師者,得以從旁學習到這些,在穿梭地下室的城,離去前,將風雨韶華摺成一紙書頁,真的很幸運,也很謝謝。

蔡宗豪(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課程):

這學期課程擔任助教的身分格外有意義,不僅是我畢業以前最後一次和老師們把中文系如此優質的課程體驗帶給大家;另一層意義也代表著我沒辦法再為這門合授課程努力和付出。對於中山中文系所培育出來的我而言,我一直以這個大家庭為榮,在這裡的四年歲月,我學會負責、勇敢、積極進取,以及保有一顆熾熱且溫柔的心;我也堅信從中文系專業所學以及文學帶給我的體悟,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動。正如同學們所言,文學與生命是密不可分的,唯有在浩瀚的文學世界裡,我們才能看見生命成為可貴的一面。期待身為中文人的學弟妹們,能在四年的旅程中,望見自己生命底層的「溫柔渴望」。最後,謝謝喜歡我的同學們,因為有大家的積極認真,「助教」這個身分才更具意義,也才有更多動力為課程灌注新鮮活力與協助。

在擔任助教的這兩年時光裡,有許多因感動而「回鍋」的同學,也謝謝喜愛老師們授課風格與內容教材而積極參與的同學們。 

TA心得回饋109-1

蔡維庭(景文老師班):

        這是第一次擔任助教的工作,起初自己其實非常的緊張,害怕沒辦法好好輔佐老師、處理好老師的事情,也擔心沒辦法好好與大一的同學們交代清楚老師所要傳達的事項,總而言之,尚未開始時總是會有好多的擔憂。雖然先前有許多擔憂、害怕,但是等到真正開始上任的時候卻發現其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困難,景文老師不僅非常有條理的交代我所有應該做的事情,同學們也非常能夠吸收我們的表達、配合達成任務,反而多了很多自己未曾想過的有趣體驗!也許是因為自己是中文系的原因,我們不曾上過這樣的「中文思辨與表達」,特別這次又是一個新的計劃,全新的名稱隨即而來也有一些不同的改變,雖然沒有體驗過從前的「大一國文」,但是這次在景文老師的課堂上確實看見了許多同學們的思辨過程以及表達的改變!這堂課中,並沒有什麼過硬的專業知識的輸出,反而是更多的關於生活、生命以及關係的議題,這些議題看似尋常,但是其實我們卻很少真正在此基礎上去思考、表達,景文老師的課堂中不光有文本的閱讀講解、課外資料的解說還有相關電影的欣賞,種種配合之下促使同學們不斷的進入議題引發問題的思考,雖然我只是課堂中的助教,但是時不時都會被課堂中的思考吸引,甚至會一度忘記自己其實是助教的身分,彷彿自己也是課堂中的學生一般,因為這些問題以及思考其實都與我們自身息息相關,所以這堂課不光是一堂關於「國文」的課,更多的其實是關於我們「自己」的一堂課,在過程中你會需要不斷的挖掘自己內心從未思考過的面向,在挖掘的過程中也會更加了解自己,而同學們在表達自己的時候也可以看出每個人的真實表達,從小組內的自我表達再到講台上面對全班的報告,都可以感受到同學們的真誠以及表達上欠缺,然而透過一個學期的歷練,也確實可以看出不同的同學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進步,試著學習如何整理自己的想法,再試著如何清楚表達,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同景文老師在課堂上所說,「表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光是在課堂上,在生活中同樣也是重要的,因此在這堂課上看見同學們逐漸的重視以及進步都是令人非常開心的事情。在同學們被專業科目追的團團轉的時候,我覺得這堂課的存在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它讓大家都從忙碌的生活中試著停下來反觀一下自己、看看生活中那些不曾被我們注意的小細節,稍微慢一點去思考、學著表達,其實有時候甚至比專業的知識來得更重要。

王玟心(芷瑩老師班):

        第一次當助教跟課的這學期,隨著芷瑩老師的課程安排,參與了同學的大一國文,不同於國高中坐在位置上聽課,單單學習知識卻時覺乏味,這裡的國文課相對活潑,聽了很多同學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感覺自己似乎稍微攪和進他們的人生歷程,一點點,可即便就只有一點點,我也感覺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裡面有著對課堂老師與同學的信任基礎,畢竟有些是較為私人的情感,同學願意開口講述,讓我相當感謝,也因為有了同學自身經驗的分享,使我得以在課堂收穫很多很棒的回憶,同時也有機會反思自己與家人的相處、飲食與人文的結合、中山大學的校園等等,看著同學分組討論的同時,自己也對於課堂提及的主題有更多思考。

        學期末的跨班活動很有趣,各種面向的議題經由同學的構思發想成新鮮的主題,從中看見大家的用心準備,有些同學上台呈現時不論是小刊的排版或是內容都讓我驚艷,也看到來自各種領域的同學分組合作呈現出意想不到的刊物,對於「教學相長」有了些許體悟。

謝明軒(郁晴老師班):

        事實上,我在大二的時候,就對這份工作蠻有興趣,一方面覺得能夠藉此機會去學習一些做事的技巧、技能,但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做事能力不夠好,會無法好好協助老師而造成困擾。於是我直到升上大三以後,才真正鼓起勇氣報名了這份職缺。報名之後過了好些日子,收到佳倫老師的訊息,得知自己將會協助系上一位新老師時,其實還蠻擔憂的(尷尬笑),畢竟大部分中文系老師都認識。所幸,郁晴老師是一位很開朗、很陽光的老師!學期開始之後,由於老師是第一次帶計畫班班級,我也是第一次當TA,所以其實很多次都有點迷茫,幸好後來都很好地帶領班上同學完成期末跨班分享的小刊!老師對於自己的課程已經有一定的規劃,後半段將近一個月也是帶領著同學一步步完成小刊,我覺得郁晴老師是一位很用心的老師!

  雖然是一份工作,但經過這學期的經驗,老師對我而言更像是朋友一樣,而且老師經常把自己能做的事都自己做完,不想給我太大壓力(雖然我每一次都很過意不去,依舊主動向老師說我可以做)。即便我並不如其他TA一樣,有協助老師很大部分,但有了這次的經驗,我仍然學到很多東西,也看見大一同學們很多的面向,跟當初剛進中山的我們都好像!有時候也覺得,剛上大一就要做一份小刊,其實也是蠻鍛鍊他們的(尷尬笑)。總括而言,這份工作我十分喜歡,也覺得並不如我原先想像地那般困難,非常感謝郁晴老師包容第一次當TA的我!

蕭宇呈(大任老師班):

       這學期第一次擔任中文思辨與表達的助教,感覺非常新鮮,因為從前大一的我們是無法體驗到這樣的課程的,身為助教的我同時也被課程的內容所吸引,課程的主題有西灣瑰寶、自我探索、親情價值、兩性角色、飲食記憶等等的。大任老師透過不同的文章、電影及作業報告讓同學們深入的了解主題中的內涵,我覺得對於大一新鮮人而言這些課程內容是相當受用無窮的,西灣瑰寶帶領同學們認識校園環境,老師也分享許多在大學時期的有趣回憶。許多同學背井離鄉的來到高雄讀書,這也可能是他們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因此透過親情價值的課程能讓同學們調適好離開家人的心情,也意識到家庭關係的重要性。大學的其中一項必修學分是戀愛,在大一的時候透過兩性角色的課程能讓同學們認知到交往過程中自我的價值及互相尊重。跟著同學們一起上課彷彿重新會到了大一,重新認識了整個校園。

       最後期末的小刊呈現令人非常驚豔,各個班級的學生都表現得相當出色,同學們從學期初到期末經歷了不少作業與報告,在小刊跨班交流的時候看到同學上台在上百人面前侃侃而談自己創作小刊的內容,可以感受到同學確實在表達方面進步了不少。不只是同學,包含我也在中文思辨與表達的課程中收穫不少。

江逸軒(明聖老師班):

        我很感謝老師願意給我當助教的機會,我曾是這位老師的學生,所以每次來上課,課程內容我都是略知一二,同樣的主題仍給我和當年不同的想法,現在的我比當時更有體會。當助教另一個樂趣是看學生的作業內容,特別是學生對自身的介紹和表態的部分,我本身喜歡聽故事,我可以藉這些同學的文章,去了解其它人的經歷,還有他們是用什麼態度和角度面對生活各個面向,對我自已所做所為多一份省思。這次的期未活動很特別,是做一個小刊物,原本我看班上前期沒有太大的準備,但是期未有組別製作出令人驚豔的作品,內容十分有深度。

賴奕瑋(加南老師班):

        這次接下的任務比較不同於以往,雖然過去曾經也擔任過此類型的助教,但遇到了許多問題都是與學生有關,其一是學生來自不同背景,不像中文系的課學生來源比較單一,同學來自各院混雜在一起,其二由於這門課屬於必修性質,即便,因此所有的同學都是被迫選擇這門課,所以課程同學參與度低落,也是想當然爾,同時也不是所有學生對於文學感興趣,所以一開始在和同學的磨合需要花費相當大的時間,由於時間在冬天的早上,偶爾也有出席率和即使透過信件通知課堂安排,還是不免有疏失。當然這也是中文系師生在面對全校同學所面對的困境,不過只要把自己當作神仙下凡修行,理解眾生苦痛,陪伴他們修習一堂不得不修的課,讓他們大學課堂的經驗至少可以有和不同領域互動的機會,也算是有收穫了。

黃偉翔明聖老師班)

        擔任國文助教的第三個學期,比起一年前剛成為助教的我,對老師的教學模式變得越來越熟悉,變得更有默契。在課堂中其實不只有大一的同學們在學習,我也跟著一起學習。重新看過以前所看的文章,認識新的文章。助教做為老師和同學間的橋梁,在這一學期裡,也不斷的在思考,同學是否有辦法吸收,不斷的回憶過去自己坐在教室裡聽老師上課的印象。

        跟上學期一樣這次來到班級的幾乎都是較活潑的同學,班級的討論氣氛相單活躍,每一組都有著不同的想法,不管是組內組外。來自不同的放、不同系所的同學,彼此激盪思考的花火。同一段文字,在不同人的人生經歷下會有不一樣的解讀,聽彼此的想法,說自己的心聲。

        很開心這學期又是明聖老師的助教,老師相當的親人,對同學、助教也都很好,很感謝老師非常重視助教及同學的想法,接納我們的意見。也很開心在這堂課裡不管是助教或是學生都能學到很多。

李楚妤(秋宏老師班)

        雖然已經有一個學期的經驗,但這學期擔任TA工作還是覺得非常壓力,由於時間管理不當,許多任務都有拖延的狀況,這讓我重新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很感恩老師給我這個學習的機會,讓我在擔任TA的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並思考如何改進。另外,這學期的學生也改變了我原先的一些刻板印象。期末跨班活動在籌備階段時,有些組別看起來很散漫,當別人積極討論、著手製作的時候,他們都在各做各的事,最後成果卻是全班票選第一名。這是因為他們一開始方向明確、分工也很明確,所以當別組都在討論的時候,他們可以只需要簡單討論,每個組員都做好自己的部分即可。我覺得這就是有效率的合作,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精力去進行溝通、討論的部分,只要擬定好小刊的方向和基調,負責內容的同學把內容做好、負責排版的同學把排版做好,成果也可以超越看起來很有「團魂」的組別。但也有其他組別採用這種「各自為陣」的合作方式,成果卻不如人意,我覺得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一開始就沒有明確具體的方向,小刊要如何呈現也沒有想清楚;二是組員沒把各自的工作做好,內容零散、排版不佳。我覺得這樣的對比讓我學到了很多,我非常欣賞這樣有效率的合作方式,但確實要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部分做好,才能輕鬆地完成一個出色的成果。 

王文彬(崢勇老師班):

        很開心可以跟大家分享我這學期擔任大一國文中文思辯與表達助教TA的心得,大家一般對於傳統國文課的印象,大都是根據課本教材上課並進行各種考試與測驗,但本學期的中文思辯與表達是和一般傳統國文課的方式不一樣的,雖然一樣是根據課本教材為基礎去上課,但本計畫增加了老師與同學、同學與文本和同學與主題之間的互動,本班之老師透過文本相關主題設計和分組活動,希望同學們可以透過小組團體合作和集思廣益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飲食記憶,透過品嘗在地美食和店家和辦報的方式,去呈現出美食、店家和店家之相關歷史故事等創造出屬於每組獨特充滿故事性的飲食記憶刊物,同學們透過計畫和老師設計之活動,在過程中學習到很多和樂於和大家分享他們的飲食記憶故事,我也透過同學們分享看到各個不同飲食記憶的故事,我認為本計畫為國文課帶來不同的影響和創意是很棒的計畫,希望未來能再與老師及同學們激盪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張絜貽孟謙老師班)

  本學期很榮幸能夠擔任孟謙老師的助教,這同時也是我第一次的助教機會,對於目前正在修習教育學程的我而言,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大一的學弟妹更貼近高中端的學生,無論在批改作業或是相處方面,都讓我更加明白需要保持以及待改善的之處為何,讓我能延用到未來的教學現場上。

  首先在課程方面,主題共分為六大項,包含親情價值、自我探索等,我認為這些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也符合大學生將來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不會有艱澀難懂的咬文嚼字,而是以文學閱讀的欣賞方式,讓學生運用自身的經驗去做賞析和連結,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動機,有朝一日能夠學以致用;此外,孟謙老師的教學方法包含問答、分組討論與實作課程,如同期末班際交流中學生所提到,這種方式和以前的高中國文課不一樣,不再只是應付考試的照本宣科(當然,108新課綱也不再適用照本宣科了),而是以啟發學生的角度去教學,其中令我感到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師的實作課程,有赤腳行走在中山的「足踏中山」,也有寫下自己負面情緒的「手工小書」,以及為自己開出一棵「生命樹」的自我探索活動,在這些作業中,我看到學生的創作和創意,學生運用自身的經驗和看事情的角度,因親自體驗而得出一番體悟,這其實就是最感動的地方,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會透過這些活動而獲得最適合自己的體會和結果。

  再者,上述提到的課程作業,老師都會先讓我看過並寫下正面回饋,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面對每個不同的經驗,要如何感同身受、如何妥善回應,才不會辜負學生所用心撰寫的成果,這其實是我很注重的方面,希望學生都能因為我的回覆而有所共鳴或啟發,尤其是聽到有學生說:「每次都很期待助教給的評語!」的當下,就有一股動力支持我繼續做下去。當然,這樣的結果就是,我會花大把的時間和心力在批改上,因而壓縮到老師打分數的時間,這裡也要跟老師說聲抱歉,下學期會改進的!

  最後,身為一個助教,其實就是擔任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因此我的工作多半是回覆學生的問題以及公告注意事項,但是這裡要另外感謝孟謙老師,因為知道我未來想當老師,偶爾會給我帶活動或是教學的機會,例如學期初的破冰遊戲就是由我規劃與主持,以及教導他們小刊製作的技巧與撇步,都是讓我模擬教學的現場,可以成為我寶貴的經驗!

    最後想跟自己說,這學期很棒!下學期是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了,要好好把握,繼續努力!

郭宇珊(志偉老師班)

這學期是我第一次在中山擔任助教的身份,雖然本身擔任高中輔師即將邁入四年,但經過實際和大一學弟妹們相處後,發現是一個全新的模式呢!所以以教學助理這塊領域的話,我還是得到了許多不同的收穫。

在期末成果分享那天時,蠻多同學都會說和高中國文課很不同,這點我很認同呢XD,我在期末做給班上同學的影片就有提到,我認為應該蠻多人認為大學國文課很沒意義,但經歷過老師在課堂上安排的活動時,若你認真體會,就會發現這堂課,不只是單方面的傳授中文知識給大家,更多的是你如何用確切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這對我來說才是這堂課最重要的,關於如何透過文學去做思考和抒發自己的情緒。所以當我每次在看大家的回家作業時,無論是關於親情,還是自我探索,都能發現同學們心思細膩之處和內心真摯的情感,在大學階段,很多時候都必須和自己相處,也很多時候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候,而透過中文思辨與表達這堂課,希望同學知道要怎麼去和自己的情緒相處,如何透過文學作品,甚至是最簡單的,透過身旁的風景,去到達內心平靜的那一方。可能短時間對同學們來說可能有點抽象,或者難以快速看到成效,不過我認為教師端就是擔任一個啟蒙的角色,我們給予管道和方法,提供給大一同學們一個選擇,要不要使用,就全看他們個人的造化了。

志偉老師的班很鼓勵同學們上台發言,看得出來有很多同學都很有想法,對於表達這塊感覺有達到一定的訓練,在最後一堂課,也有同學提供不同的交流方法給志偉老師和我,說不定能參考進下學期的上課方式XD。不過就像之前和志偉老師稍微聊天說到的,感覺我們這學期注重表達,卻比較少著墨在思辨這塊,就類似像激發同學的思考創意,互相答辯,行銷自己,或最直接類似打辯論的方式,去培養同學們的當下快速的思考邏輯。後來仔細想想,如果表達和思辨要全部塞在一個學期,其實好像也不是很容易XD(如果要和課內教材去做結合的話啦), 所以感覺可以一學期表達,一學期思辨,比較不會有時間不夠用的問題,畢竟我們有18週可以慢慢來做。

講回我自己,如果下學期有榮幸能夠繼續跟到志偉老師的班做助教,我想我應該會更積極的在上課的時候去關心同學哈哈哈哈,雖然我之前都會下去跟同學聊聊他們的想法,但我後來發現有些同學如果你稍微再多和他說幾句話,再去引導,他就會說比較多自己的看法,回來看我這學期,通常如果同學比較沒有想法,不知道該說什麼,我就比較不會給壓力,就直接去關心下一位,但這學期我打算再多多去引導他們,可能他們只是需要一個方向而已,不要錯過更多的表達機會RRRRRR

關於期末成果發表,感覺可以安排獲選的小組去自己的作品去跟別班的同學去介紹自己的發想,和其他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行銷,就不會只侷限大家都上台去分享自己的理念,但就好像有點少了當初「交流」的初衷?就是只有單方面的輸出,沒有一個雙方的回饋。

蔡宗豪(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課程

        是我第二年擔任中文系合授課程的助教,相較於去年度的陌生探索;這次的「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課程我已經熟能生巧,能完成並了解課堂及學生的需求。一直以來我擔任助教的理念便是「與學生共進學習」,我認為一個稱職的助教,除了必須完成老師們交代的功課與任務外,更多的是與學生的交流及共學。若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及助教的用心與品質,學生也會打從心底覺得這是一堂值得回味、收穫良多的課程。

從上學期「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課程的桌遊製作、空間設計,一直到本學期的飲食生命誌,都在挑戰中文系本身的限制,強調突破框架與思維,創造不一樣的「中文世界」。針對學生期末成果的展示,老師們都下足了功夫,找尋有趣且具深度的教材,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辨與分享。「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奠基於「文學生活化,生活文學化」的一貫方向,更著重於閱讀的深化與書寫的實化。本學期西灣瑰寶、飲食記憶、性別親情三個不同方向的單元,讓學生可以說是一堂課收穫了三份驚喜。而身為助教的我,也在課堂中從整理教材、規劃期末展、設計課堂遊戲等,與學生一同共進學習。除此之外,也透過自己的觀察與能力所及,為課程設計一個具學習成效的期末成果展。每學期安排成果展一直是讓我壓力最大的事情,做了許多本非自己職責的事情,例如編輯課程成果冊、剪輯回顧影片、策展等,但者些也都是本於我「與學生共進學習」的理念,讓學生能感受到課堂的品質與心意,不僅學生在學習;老師也透過備課與設計教材在學習;助教也透過規劃期末展、協助課堂事務在學習。學生與老師、助教形成的共同學習圈,才能打造一個真正互惠、有品質的課堂!

  而這次也要非常感謝陳秋宏、鍾志偉、杜佳倫三位非常認真的老師給予我很大的空間安排期末成果展,也幫助我在處理許多雜務上,有更好的思維。中文系江湖上謠傳「蔡宗豪當助教的課都很累」,這句話聽起來雖然是反面推力,但每每透過班上修課學生的闡述,可以知道課程雖然累,卻是有極大的成果與收穫。很感謝中文系上合授課程的六位老師,願意信任我,並都給予我很大的發揮空間,對於我而言,每一次的合作都是愉快且收穫良多的!

學生心得回饋108-2

1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應該是對國文課最好的註解吧。實地走訪的活動讓我親眼看見了高雄的歷史變遷,也因此我認識了許多原本不知道的地方,提升自己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力,加深我想更認識臺灣這片土地的動機。除此之外,個人書寫的部分讓我能夠在活動後自我反省,統整接收到的資訊,進而做出獨立判斷,是個訓練批判性思考的好時機與方法,也讓我距離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大人更近一步。

2

走踏導覽,跳脫制式化的課本實際上的走到充滿歷史文化的地方,在附近但卻又陌生的地方原來有如此的地方,更加讓人感受到這片土地也讓人難以忘懷,對所導覽的部分也更深刻的記在心中。

3

小組討論,有在思考 互相激盪出更多知識 ,了解自己的不足, 從不同觀點看事情,也能學習與人溝通、團隊合作 ,共同完成目標。

4

最喜歡小組學期創作,平常不會針對在地故事做深入了解,藉由這個期末創作讓我去了解報告主題,也激發我想知道更多在地故事。

5

我覺得這學期的國文課跟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我從一開始很排斥計劃班到最後越來越喜歡計劃班的上課模式,這不但要感謝小組員的熱情參與與討論,更要感謝老師的用心授課及帶活動,這學期的國文課雖然有些許的勞累,卻讓我收益良多。

6

小組討論讓不同科系的腦袋能一起思考,想出特別的主題或想法,小組分配的部分也分工合作得很好,讓國文課能上得有趣。

7

個人書寫:我從原本寫不出東西,寫作原本對我來說就是惡夢但現在我大概可以寫出兩三句話了,都歸功於這堂課。

8

教師講授讓人能學習到不同角度的觀點,加強了分析文學與探索文學的能力,而在小組討論中,透過互相表達意見,也能獲取更多元的想法,並同時增強溝通與自我表達的能力。

9

小組學習創作、走踏導覽:讓原本十分乏味的國文課,增添許多的樂趣,完全不會有高中國文課那種無聊想睡覺的感覺。

TA心得回饋108-2

吳佳薌:這學期因為學生變多,上課氣氛也變得比較活潑,也在這一年中學到不少,其中我覺得最有感的就是學到怎麼讓外系的同學接受國文課,大部分外系的學生對國課都還是蠻排斥的,但老師設計很多不同的活動,除了心智圖之外,有假設辯論會、媒體比報大賽、期末網頁製作,這些活動都很有趣,同學的作品也都很優秀,我們班有十組,十組地點都沒有重疊,還有許多我也沒想過的主題,真的很精彩,當然更棒的上課討論的時候偶爾可以趁空檔跟大家聊天,這也讓國文課變得很歡樂!很謝謝老師跟同學給我這個機會當助教,大一國文下課了!

莊昕耘:這是我第二個學期擔任國文課TA,和上學期只有二十幾位同學相比,這學期有三十八位同學,多分了幾組,作業也多改了一些。這學期的同學們普遍都非常認真,上課時儘管不常踴躍發言加分,但都會自己畫重點寫筆記,討論時也很用心。這學期的四個單元比較偏向與社會結合的主題,所以學習單的內容比較多關於議題的闡發,相比上學期比較看不見同學的生命故事和價值觀,這點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好像沒辦法很深入了解同學們心裡的想法,也無法知道他們過去的經歷。

然而,在每一個禮拜的相處中,我漸漸知道怎麼和他們溝通,說實話他們真的很乖,完全不需要管秩序,交代的事情都會做到,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可以認識這些同學,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我很喜歡他們不華麗卻很真心的書寫,也很高興能成為孟謙老師的助手,學習如何設計課程內容,並且沉著溫和的調整上課氛圍與步調。總體來說,我認為當國文課TA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不僅能和同學們建立關係,也可以練習溝通技巧,並且更了解教學狀態。

江逸軒 :我十分榮幸可以做擔認第二次國文課的助教,雖然是同一位老師,但上午班和下午班的狀況略有不同,人數比下午班多了10人,所以上課多了2組,我特別喜歡聽他們在臺上發表自已的想法,有些同學跟我生活圈差異甚多,可以增廣我的視野。這學期有幾個活動我十分喜歡,分別是鹽埕參訪和期末文案活動,我大一上過國文B計劃的學生,當時為了完成期末微電影去鹽埕數次,雖然過程是辛苦不順利,但是我也充分感受這片沒落的市區藏的故事和人情,現在我以助教的身份,配同學參訪鹽埕一次,在導遊專業的介紹下,再次認識我不知道的故事,要不是有這個工作,我想我也沒有什麼機會再踏入鹽埕吧,看同學寫的作業也是有趣的事,同一個參訪,每個人的心得卻有不同,有同學著重這裡的小吃,也有同學對這裡的歷史有所感觸。期未的文案對我來說也很新鮮,要用Google協作平臺來完成小組報告,主題是把高雄景點和健康活動連繫在一起,由於我是第一次操作協作平臺,過程費了不少功夫也不是順利,有出差錯,但是同學也很溫柔,最後終於完成了這次的任務,主題算是蠻新穎的,連我自已也難想到一個合適的主題,後來雖然把主題放寬,但還是有同學十分了不起,發揮創意來完成精採的報導。期未班際活動除了班上優秀作品,也可以看到別組的報告,這個活動和以後微電影的差別在於現場上臺發表,看同學要在短短6分鐘中表現自已的作品,不果文案的展現時間我覺得不足,因為排板和花邊也應該是本活動的重點,但不管如何,本學期的活動我都滿喜歡的。

黃湘晴:這是我第一次當大一國文的TA,因為剛好靖涵學姊這學期的課有衝堂,所以芷瑩老師才又問了她的導生,是否有人員願意當她的國文課TA。那時候看到老師詢問,就馬上跟老師聯絡了,因為我自己在未來也有想要當老師,所以才想說可以藉這次的機會,學習老師在上課時,都是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學習重點或深入思考。

因為是第一次當助教,所以學期初的時候挺緊張的,怕自己會沒辦法跟上老師的上課方式,也怕自己沒辦法幫上同學的忙,可能給他們扯後腿。後來經過佳倫老師的助教培訓,才知道這學期的中心主軸是甚麼,對於老師上課的習慣和方式也慢慢熟悉,也還好班上的學生不多!讓我不用記很多人的名字,也可以清楚知道每位學生的狀況,才漸漸地學習到當助教的任務。像是有時候,同學看完影片後要輪流發表感想,這時候大家一定都不會主動,然後老師就會點我發言,幫大家緩和一下氣氛,順便讓他們可以有再思考的時間。所以我在班上也有著氣氛調和劑的作用。

經過這一學期的課程,讓我收穫滿滿。平常在系上上課,大多都是中文系或文學院的同學,大家的思考模似也都相對相近。而這個大一國文,是專門給非中文系的學生上的課,所以就一定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和許許多多不一樣的想法,於我而言,是非常有趣且新奇的一件事。每次,當我和他們一起上課時,看到某些字句可能都會跟老師的想法較接近,但是,再當我從學生口中聽到另一種說法時,就會覺得:「哇!他這樣說好特別喔!雖然有點奇怪,但這樣想其實也可以ㄟ!」類似這樣的想法。因此,在這裡也讓我獲得了很多新鮮的世界。在這學期發現了很多我值得改進和學習的地方,所以希望有了這學期的經驗和熟悉,未來還可以做更好的改變。


李楚妤:因為是第一次當TA,很多工作並不熟悉,常常不在狀況內,偶爾會給老師和同學們添麻煩。但很感謝老師的包容,從來不會嚴厲地責罵我,也很用心提點我,促使我成長。在擔任TA一職的期間,壓力頗大,但以TA的身份陪著同學們度過一學期的課程是種很新鮮的體驗。尤其通過一學期的相處和觀察,漸漸發現每個人身上不一樣的性情和特質,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這段經歷會帶給我不少的養分,讓我學會如何去應對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各式各樣的意外。我非常感謝秋宏老師願意給我機會擔任他的國文TA,我也確實在壓力中收穫了不少。老師是一個很溫和的人,對學生和TA都沒發過脾氣,有再多不在預期範圍內的意外,都能氣定神閒地控制住場面,這種沉穩的作風非常值得容易焦躁的我學習。接近期末的時候,因為課業的壓力太大,我偶爾對學生也有些急躁,想起自己犯錯時老師也沒說過重話,頓時深感慚愧。這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很容易因為壓力大就遷怒旁人,未來應做好時間管理,盡量避免把任務都排在一起,減輕負擔,以減少遷怒的狀況。總體而言這學期擔任TA一職我真的學到了很多,不管是從老師身上還是同學們身上,都讓我更了解自己的缺失,以及未來可以改進的方向。 

趙姿婷:過一年當助教的經驗,學習到了很多小細節,從上學期到下學期也更熟能生巧,知道老師什麼時候需要幫忙,什麼時候需要給予學生輔助,這學期去登山街的走踏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探訪了很多平常不會去注意也不會走進去的地方,結合了在地文化,我覺得是非常棒的課程,期末的協作平台讓同學製作關於高雄在地的網頁,同學們也都給予很多正向的回饋跟肯定,謝謝景文老師的用心,以及對我的教導和照顧!

蔡宗豪:這學期又再次擔任「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課程的助教,一樣是從學習中成長,並且嘗試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這次跟隨三位不同專業領域的老師,讓我在這些領域當中收穫良多。從書法與篆刻專業中,學習到生活中的美學因子;從戲曲文化單元,領略了舞台燈光、聲音、服裝的美好與特色;也從廟宇建築中,體認到中國傳統文學故事與建築的特色。這些經驗讓我與修課同學是站在同一起跑線,除了支援老師們精心設計的課程外,也是與同學們一同學習、成長。期待「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這門課,帶給同學不僅止於專業領域的滋養,更能讓大家體會到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是多麼美好的!也非常感謝老師們願意給我這一次機會,學習更多有趣的事物,舉凡影印教材、籌辦期末成果展,都讓我在行政業務處理能力上更上一層樓。

學生心得回饋108-1

TA心得回饋108-1

蔡宗豪:擔任「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課程助教,首先要感謝佳倫、志偉、孟謙三位老師的肯定,讓修習教育學程的我,有這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在短短的一個學期,我體認到了何謂「溝通互動」的重要性。擔任助教,不僅要與老師們保持暢通的溝通與合作關係,也要和學生們一同學習與成長。尤其此次課程,以「設計桌遊」為主題,包含了語言流變、詩文經典、哲學思想三個單元,與現代生活環環緊扣。巧妙的將中文系專業融合現代生活,不失其專業性,又能突破傳統,創造一個新的「中文生活」。「桌遊」是現代生活易被轉化為教學的一個策略,也是目前教育學界廣為流傳「翻轉教育」。 身為一個桌遊咖及中文專業學生,期許自己能運用專業及熱情,幫助學生們解決在課堂的疑問,也和老師們一同合作,完成交辦事項與課程事務。很開心這次與老師們的快樂合作與交流,讓我有個美好的助教體驗。 

莊昕耘:擔任國文課助教是我第一次從事類似於助手的工作,也算是第一次打工,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也偶爾會因為自己的粗心而沒注意細節,更常常發現自己需要更進步的地方,很謝謝孟謙老師願意給我這個練習的機會,也時常包容我。經過了一個學期,覺得這份工作真的給了我很多經驗,也讓我對未來要從事什麼類型的工作有參考依據。課堂中我擔任一個輔助者,盡可能維持正向與友善,熱情的主動和同學們說話,鼓勵他們發言,保持不尷尬……這真的和平常與同輩相處的模樣大相逕庭,且需要練習,不容易,卻是很好的經驗,知道在適當位置上該做適當的行為。 看著同學們從最初的生疏,而後有人開口起了頭,氣氛慢慢熱絡起來,開始願意認真思考,討論時間變得吵鬧,我想這些對於同學們來說是很不簡單的進步。我很為他們感到高興,在進入大學不久就能有不同於高中課堂死板的國文課,能在溝通與統合意見之中更了解自己與對方,且認識不同科系的朋友。

洪靖涵:一開始無論是老師、學生、我,對於彼此都是陌生的,但從通過說書人桌遊了解彼此的活動開始,再到自我介紹,漸漸的,大家開始孰悉,同學也從羞於表達,到後來自發舉手回答問題;而我也開始習慣上課前準備好教室、課堂上隨時注意老師是否需要幫忙、下課將教室恢復等工作。而讓我收穫最大的則是學習到老師的上課方式,像是如何安排課程內容、如何抓住學生注意力、如何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等等。也非常感謝老師願意與我討論課程內容的安排,對於我提出的想法,也會適時採納與指正,使我受益良多。

山海宮走踏、微電影工作坊、親情單元書寫、性別單元書寫、飲食單元-食物的故事、跨班微電影分享,有別於傳統的國文課,多元的課程讓同學在實做中學習,有更真實的省思。看見一開始空蕩蕩的班級社團,一點一點豐富起來,很開心在過程中能給予同學需要的幫助、和同學一起一步步成長。也謝謝芷瑩老師給予非常多幫助,耐心地指導我,帶領我一起完成這學期的大一國文課程,真的讓我學習到很多。

吳佳薌:成為助教之前,我以為助教的工作室類似打雜之類,跟一般的工讀機會一樣,但老師跟我說,這門課是需要帶領學弟妹進行課堂討論的模式,也燃起了我的教學魂,決定應徵志偉老師的TA,也謝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將教育學程所學應用於課堂。不巧的是,這學期我們班只有十位同學,大家的個性也較為羞澀內向,所以一開始帶領班級時帶給我不少打擊,也覺得相當挫折,然而經過幾次上課後,我發現自己變得不那麼怕尷尬,帶領討論時也愈發能引導他們解讀文本了,也了解備課的重要,我們必須在上課前先將文本讀透,才有辦法解答學生的問題。同時我也驚訝於國文課形式的多元,無論是第九味的氣味辨別或是競標雜誌主題、哈瑪星探索等,都顛覆我們對於國文課的想像,在往後的教學路上,我也會融入所學,帶給我的學生的!

趙姿婷:這是第一次接大一國文的助教,經過了一整個學期的課程,我認為這是一份很有趣且讓我有所收穫的工作。從第一堂課小大一看起來害羞緊張,到後來課堂上一起製作心智圖、分組討論、山海宮走踏、學期末的微電影,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的進步,越來越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上台報告時也越來越有條理。且這堂國文課不僅限於課本上死板的文字,更多的是藉由多元討論、上台發表的方式,激發同學們的各種想法,回饋表上同學們也都表示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能夠跟他們一起參與課程並在一旁給予老師及同學協助,我從中學習了很多,也謝謝景文老師給了我很多的指導。

黃偉翔:上學期末的尾聲,手機跳出了一則訊息,來自於一個一年前認識的國文教授,偉翔,有興趣當助教嗎?在我甚至還不清楚助教該執行哪些工作時,就毫無猶豫接下任務,在我還是一個修習明聖老師國文課的學生時,我雖然每一節都坐第一排,但幾乎每堂都遲到的學生,所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會選我當助教,或許是上課的時候特別吵、很常上台發表心得吧。在當上助教最大的改變大概是不再遲到,因為有了責任換上一個不同身分的位置時,就不能再遲到了,還有更大的原因是,如果我遲到了,所有的人包含老師都會被關在教室外。在這一學期的課程裡,擔任助教可以學到很多,看著老師的教材跟兩年前教材的不同處,回憶這兩年前的自己坐在台下的感受,再去比較現在的自己和過去多了什麼少了什麼,失去了大一新鮮人的那些熱血以及那些對現在的我來說不切實際的空想,因為時間因為與人相處,變得更加社會化的同時,失去勇敢、稚氣,但得到成熟以及理性的判斷、獨立的思考能力。而課堂上的學生,在學期末的這刻也變得與學期初時不同,因為身在計畫班,課堂中會有大量的發演機會,起初是一個上台發言只能講三句話的同學,現在踏上台,都能侃侃而談,闡述自己的想法,甚至能分析以己身以外的另一個想法。很開心能與班上三十幾個同學相處,他們帶來許多笑容,也給老師和我更多的進步,也很幸運地遇到了兩個助理千淳和怡婷,在學期中不管是演講、期末活動或是有任何問題,她們都能快速地幫助我解決問題。

江逸軒:大一上國文課時,總是沒有留下特別的感覺,只有一起做微電影的記憶而已,但現在再上一次國文課,發現同樣的課程,同樣的道理,當時自已沒有好好記起來,經過了兩年,現在才發現自已虛度了不少時間,我大學兩年有多少課程如同國國文課般只是為了應付學分而修課,卻沒有體悟學習中的樂趣。我其實很感謝老師給我當助教的機會,因為當助教,我能再一次國文課,再一次閱讀西灣樂讀,當學生們在上書中探索人生的章節,我不斷思索我上大學的目地,想起當初我大一的那份熱情。另外,對冒失的我來說,當助教和學生雖然都是上同一門課,但是做的事有很大的不同,我不只上課,也要了解課程的進展,也要準備幕後的一些工作,在這裡,我特別想感謝兩位行政助理洪千淳女士和陳怡婷女士,由於我沒參加大型活動,有很多不會做的事,但她們都有耐心的教導我。經過了這一學期,我發現自已還是很害羞,仍然不太能和不熟悉的人侃侃而談,但感謝這學期的活動,我學會了很多做事的技 

李芸瑄:經過這學期的助教生活,發現要成為一名稱職而全能的助教真的非常不容易!當初會想要應徵助教的工作,有非常大的一部份原因是正在修習教育學程,希望藉由助教的身分,由不同角度理解課堂的準備與進行。例如之前以前以學生身分修習文學閱讀時,也有與大一國文課堂類似的課程規劃,都有到菩提樹下走讀,雖然實際的內容執行有點不同,但都還是有西灣八景的觀察攝影與海報繪製。當時我覺得到菩提樹走讀的課堂設計非常新穎,心裡默默地想,如果能更多機會到教室外的地方上課就好了,一定很好玩!不過以助教的角度看,可能就不只是好玩而已了。加上我們單上的同學有40人,困難程度也隨之提升。助教在上課前,需要準備上課用具,如:全開海報紙10張、麥克筆8盒、課本與麥克風等,但當這些東西要一個人從文院運到菩提樹就是個大工程了,在課堂上也要保持極高機動性,在課程進行當中要不斷準備下一環節的用具,並隨時記錄學生上課狀態,處理學生的提問與老師的其他要求等,這才發現,原來成為一名助教,可能要有三頭六臂才夠!(笑)雖然擔任助教的時光不算長,但也從中獲得許多養分與成長,例如班級氣氛的營造,班級制度的訂定,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等,清楚觀察到教程課本中的理論具象而動態的真實呈現。也感謝老師的教導,讓我能在這學期獲益良多,順利達成當初接下這份職務的目標!

學生心得回饋106-107

1

我覺得這門國文課最主要的戶外活動是很特別的課程,不是單純的要我們以課本的文章內容書寫心得之類的東西,而是讓我們走過那些在地文化所在之處,再親自書寫過程所感受到的一切,很像是作文的寫生

2

國文課真的比我一些必修還累阿,尤其遇上最認真規劃課程的教授。不過,這半年國文課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包括上台報告技巧、與人合作、嘗試接觸陌生的攤販或店家、美編技巧、影片處理、閱讀整合歸納;一路過來很累,但也很值得,慶幸自己當初有選這門課,也高興自己沒有中途放棄。以前曾經有上過類似現在國文課這樣「翻轉教育」的課程模式,但容易會剩下報告組學生在台上自HIGH,台下學生各做各的,難引起共鳴;關於這點我覺得老師拿捏得很好,而且會適時鼓勵學生。這門國文課我的確有學到一些不屬於課文文本的東西;我開始會想了解地方歷史跟人文背景、那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故事如何發展,處處充滿驚喜。最後,謝謝老師給我帶來這一年美好的課堂體驗,我過得很充實。

3

感謝老師充實的上課內容,讓我們能夠針對選文進行討論,而不是在課堂中聽聽就過了,也在緊湊的課間拉出時間讓我們有機會在導覽員的解說下瞭解我們所在哈瑪星。人們總好高鶩遠地期盼著太空船能飛多遠,卻終沒餘裕去探究自己腳下的土地。

4

雖然說在這樣的課程中要投入很多的心力,但也因為這樣才讓我們在過程中學到很多,像是構思、討論、剪片,也很謝謝老師給助教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忙和靈感,讓我們有了「介紹月老廟」這個想法,組員們都很認真一起努力,假日一起約出來拍片、事後的分工……現在完成了這部作品,也許還有一些地方沒有到很好,但我們都覺得很有成就感,謝謝你們、謝謝老師、助教

5

教師講授課程內容深入仔細會告訴我們作者所要表達的文學意義但不會侷限我們對文學作品的想法。我覺得個人書寫雖然沒有像上學期在上B計畫時增加自己文學寫法的能力,但每次的主題都契合所閱讀的文本,讓我們表達與自己有關的故事。與B計畫相同的是,讓我們有小組創作,讓我們可以學習團體合作與分工,有時候幸運不是一直眷顧組員不一定都自己喜歡,但這是我選深耕計畫最期待的課程之一,也是我上學期在B計畫學到最多的。

6

我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會帶入一些真實經驗,還有一些課堂上的小活動,相較於理工學院的繁重課業來說,老師的課是每週最讓我放鬆的一門課。我從來不知道上課也可以這麼輕鬆有趣,這令我大開眼界。我真的很喜歡老師上課氛圍,希望以後學弟妹也能親身體驗我所說的。

7

個人書寫,我覺得所挑選的內容主題很棒,讓人很深刻地體悟和勇敢地接觸「死亡」這個領域。平常因為風俗習慣或者是心裡的害怕總不會去講這塊,然而真正深入探討才會發覺死亡也不過是人生一個階段而已,死亡也是可以很豁然的。再來也覺得老師講授的內容很有趣,尤其是老師給我們讀的幾篇文章都讓人很有感觸,每次在看完文章最後幾句話時都會有種被震撼並留有餘韻之感,題材都會讓人省思人生。

8

因為這次的組員們都很活潑,每次的討論都很有效率也很有趣,總是很開心的達成共識,是可以一起學習又可以玩樂的好夥伴!還有老師也很用心的安排課程,有電影、走踏中山、議題討論等等,都是可以從中學習及體會到很多收穫,是單單看課本所得不到的,真的很喜歡國文課,謝謝老師及助教!

9

我覺得個人書寫的部分最有成效,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我練習到了閱讀文本和文本的結構分析,除了增進了我對文章的感受以外,寫作能力也因為學會更深入的思考和觀察而進步。

10

我認為個人書寫對我來說最具成效,在聽完教授講解課程過後,靜下心來好好反思,把自己與課程內容的連結挖掘出來,再把他用文字表達出來,能夠很好的引發我對於課程內容的共鳴!也真的能從中有所學習!

11

小組的學期創作讓我們更加了解原本早已被我們遺忘的過去,讓我們關心起了眷村、老城曾經的風華以及沒落,那些過去雖然我們無法經歷,但卻可以想辦法去了解。讓我們對自己身邊的那些長輩多一分的了解,少一分的爭執,因為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人們。

12

組員們都很盡責,每個任務大家都從容的完成。教師講解的部分,很喜歡聽老師上課,覺得透過討論問答深入文本相較於只聽台上老師講還要能夠有共鳴。覺得老師和助教都很負責,整體上很喜歡這堂課😀

13

我認為小組討論與創作讓我獲益良多! 不僅讓我學到了與組員的分工合作,更讓我透過這次的報導文學,學習如何使用協作平台與如何深入探討某一項主題,我相信這對我將來的生涯會十分有幫助。

14

小組學期創作我認為是最有成效的,它讓我認識新的環境,清楚瞭解當地的問題,體會到實地考察是很辛苦的事情,還有到最後的整理,我覺得學到很多,謝謝老師

15

走踏導覽,讓我們真正走出教室,踏著火熱的沙子以及清涼的海水,並做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明信片我覺得很有趣也不像一般國文課那樣的死板

16

走踏導覽 讓我更瞭了與我生命息息相關的三鳳中街 認識它的歷史 與我的家族在此地的發展 與耆老的互動中 我意識到了他們曾有過的地方記憶都會回歸於無 我們亦是 於是我更想記住我在家鄉的所聞所見 在日後傳述給後人 讓高雄的地方記憶一直傳承下去

17

老師在課堂中很常邀請我們分享自己的想法,或針對議題思考,並與同組組員討論、互相交流,還能聽到每組不同同學的想法,有時甚至能讓人深受啟發,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也因此培養自己向組員、向班級的表達能力!

18

表達能力,過去自己沒有這麼會說,但真的透過老師的引導下不斷的練習,讓自己在表達能更具體、更讓人聽得懂

19

在一系列的課程中我明顯感受到思考的重要性,並在這些課程中多次刺激運用我的思考,並運用討論激出更多想法。

20

我的思考力進步最多,這些課程讓我現在看到一件事情更想了解他背後的原因和故事,怎麼發展的。

TA心得回饋106-107

陳欣萍

擔任這學期的教學助理,讓我對於國文教學有更深刻的了解,國文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教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透過閱讀,連結到自我生命的省思。這門課程不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重視的是學生生命情感的省思,因此注重如何引導學生抒發情感。藉由閱讀文學作品,讓學生去體悟文字中蘊含的情感,再經由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最後進行討論及分享,每個人的意見,代表著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而這些往往牽涉到他們對生命的體悟。

游兆愷

我不是本科系的學生,很感謝佳倫老師給了我機會再一次體驗國文B計畫,去年我坐在台下和組員們一起完成許許多多的事,導讀報告、閱讀書寫、微電影拍攝……,今年換了不一樣的位置,一樣的課程,卻有了很不一樣的體會,學生們討論著導讀組所提出來的問題時,自己同時也跟著反思其中的道理;看著同學們發表自己期末的成果時,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創意,每一個都讓我非常驚嘆。我有記日記的習慣,有時會回頭翻翻過往上國文課的感觸,發現自己在這一年中轉變了不少,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有不同的感受,這學期最大的收穫或許就是這些吧!聽說B計畫只到這學期而已,其實還蠻令人不捨的,因為在這個計畫中,讓我重新拾回了對文學的愛好,也開啟了我對國文這門學問全新的學習方式,原來語文課可以這麼充實有趣,無論是我在台下當學生,還是在台上做協助老師的助教,我都很慶幸自己和大家參與了這樣難得的計畫。「用『心』感受文學;自己先被感動了,才能去感動別人」,這是我在這個課程中所學習到的道理。

許慈芳

很高興這學期能擔任國文B計畫的助教,在協助課程及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B計畫並不是一堂純粹傳授知識的國文課,而是多以活潑、彈性的方式讓學生更親近課程,如:配合西灣瑰寶單元到戶外走踏、心智圖海報繪製及味覺體驗等,相信這些活動對同學來說不僅成為美好的回憶,也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 經由分組報告及微電影製作,我也在過程中看見同學們不斷地成長,每個人都是從初澀的胚芽逐漸轉向成熟的模樣,陪伴他們一步步完成作品的心情是感動、豐腴的,期許下學期也能在班上激盪不一樣的火花。

李怡璇

本學期是國文B計畫的最後一學期,加入此計畫一年半,與慧君老師、班上同學一起經歷了許多活動,西灣小摺頁、旗鼓鹽紀錄片、行銷西灣微電影等等,班上同學們總是能帶來令人驚豔的成果,不自覺地與有榮焉!看著同學們的書寫、個人歷程的分享,每個人背後都有許多故事,在這堂課的各個單元,它有機會被用文字闡述出來,而看到這些故事的我默默地動容,他們都很認真努力地經營生活,熱愛生命。教學相長,大概就是這一回事,欣賞完他人的生命後,再反省、思考自身的不足,繼續描畫生命的下一張藍圖,很謝謝在計畫中遇見的每一位老師、同學,它都是成長的啟發與動力。

蘇靖雯

我覺得擔任助教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看著大一同學們從最一開始的害羞膽怯,到最後上台時的侃侃而談。看著他們這樣的成長,讓我也有著跟他們一同進步的感覺。除此之外,他們常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創意,為這堂課帶來新的脈絡與思維。同時,我很幸運能夠一同參與這堂課的課程規劃,我也了解到每個活動與文本的背後都有著期望,期望同學能夠在學習中往更好的方向邁進。很高興期末的跨班活動能夠聽到同學們對於大一國文這堂課的回饋,也謝謝大一國文B計畫,因為它讓我的大學生活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劉又綺

擔B計畫沒有考試,因此學生能將全部的心力都放在課堂討論上,比起單純的講授式,學生的專注度和參與度都更高。跟課過程跟著老師,發現原來上課也有這麼多元的方式。第一次和學生有互動,課堂上的交流,課後批改作業時彷彿在讀一本一本的生命故事,這是一種不一樣的連結。自己在跟著B計畫的流程一路下來,也自主學習到很多技能。 這是一次寶貴的教學助理經驗,這份感動將永存心中。

鍾哲玄

在這次國文課中,發現大家還滿認真在面對這堂課,可能因為是B計畫,比較多討論,在沒有考試的壓力下大家比較不會上課死氣沉沉。 而擔任這次的TA也很有趣,是最後一次的B計畫,看到大家這麼認真拍微電影,想起當年大一曾經國文課被當的我,真的覺得他們很厲害。除了從跟課中跟老師學到東西,也從同學那邊獲得很多收穫,希望日後還能繼續擔任明聖老師的TA。

劉丞恩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國文B計劃的助教,由於之前上的是非計劃的國文課,所以對我來說這是個新奇的體驗,整學期下來,總覺得自已不僅是在擔任助教而已,同時也是一個來上這堂課的同學。而在參與課堂的過程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原來國文課可以有如此不一樣的呈現方式,B計劃的課程並非過往古板的制式化教學,安排了豐富精彩的內容,藉由閱讀作品與多元討論的方式,從自我出發而去關懷周遭身邊的人事物,進而更擴展至探討社會環境議題等等,讓文學不單單只是存在書裡,更可與人和生命作一連結互動。另外也很喜歡同學們所創作的微電影,從一開始的討論製作到最後的成果發表,在在都展現了大一新生的創新與活力,有的作品使人會心一笑,有的則是令人感到驚豔,而更多的是將學校的生活環境融入在影片之中,讓大家倍覺貼近彼此,感觸油然而生。最後我想說的是,很高興有機會能夠擔任這堂國文課的助教,不但體認到了許多不同的生命故事,擴展了自我視野,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中,獲得了進步與成長。

歐佳柔

一開始成為國文班助教時其實有很多地方不懂,也很謝謝芷瑩老師一直默 默包容我的不足。這學期同學比較多,也活潑很多,熱烈參與活動,也積極表 達自己看法,甚至同學間會針對某一個問題自發性地互相討論。國文課助教的第一年對我而言是新鮮的,我忙著學習老師課堂的教學,如何連結主題、生活經驗、作業安排,對我而言這樣的閱讀、寫作教育方式是新鮮的,也讓我學到很多方法。去年暑假剛好有一些機會讓我到高中實踐這些教學活動,是收穫十分豐沛的一年。 這學期對我而言是回饋。對於聽過的課──當然老師還會加入新的內容或 重新調整,我可以適時提出想法,或協助老師設計討論單,除了能幫老師減輕 一些負擔,也讓我不斷思考面對文本或教學活動時,應該如何針對學生的問題 或教學目標給予測驗與作業。也很慶幸有一位師長能為我提出建議與修正方向,因此這也是實踐的一個學期。最後仍然要謝謝這學期的同學,他們熱情的參與與積極的態度,讓我為最後一次的助教生涯畫下完美句點,也讓我充了飽電,懷抱著積極與正向的心態 繼續投入未來的教學之中。

關子惠

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跟學生相處的過程,一開始是很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助教這個工作,也害怕跟學生不能好好相處,解決他們的問題,但看到他們一步一步的完成期末影片,他們都非常用心製作,而且很有創意,我真的覺得他們很厲害。由一開始學生們比內向,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到最後能夠暢所欲言,這個過程是最樂意見到的,而且學生們在課堂上都很投入的去做,希望他們也能夠愉快的學習。

TA 回顧影片107-1

TA圖文紀錄.wmv

 蘇靖雯 (鍾志偉老師國文班)

工作圖文日誌.mp4

劉丞恩 (羅景文老師國文班)

TA工作圖文紀錄-影片.mp4

游兆愷 (杜佳倫老師國文班)     

107上圖文紀錄.mp4

 劉又綺 (吳孟謙老師國文班)

720p.mov

 歐佳柔 (林芷瑩老師國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