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 17日 (星期三)
是次的教師分享會 成為「世」心老師 在2021年11月17日舉行。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方麗玲老師及馬老師前來分享,為是次「世」老師計劃作一個完美總結。
是次分享會吸引了50多名參加者透過實體或網上會議參與,包括準教師、香港教育大學的系主任和職員等。
方老師首先與我們分享,校本課程如何能夠應對不同世代的學生需要。一方面,校本課程能夠為不同世代學生發展一系列的能力,以應對新的社會挑戰及機遇。另一方面,完善的課程亦可以幫助老師制訂跨學科的學習計劃,以減低各科因教學時間不足的壓力。
方老師作為一名超過二十年經驗的中文科的老師,特別感受到不同世代的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能力逐步提升。以往剛升中的少數族裔學生從未接觸中文,必須從零開始教授;到今天不少學生已經在小學經歷過完整六年的中文教育,有一定的中文根基。方老師強調:「當學校現存的課程已經不足夠應付學生需要時,我們更應該基於現時學生能力及需要完善課程。」
接着,方老師提供了一些課堂準備的心得予一眾準教師。透過以單元為單位去設計課程大綱,並以問題方式去設計各單元的學習目標,可以讓學生更了解自己在某時限內需要達到的能力。
馬老師則分享了他在教授少數族裔學生中文時,如何應對學生間的學習能力差異。馬老師一再強調,學習動機是教與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能夠逐步建立學生對中文的信心,從而引發學習動機。馬老師更介紹了幾種網上學習工具,讓老師可以提升教與學的成效。
是次分享會引起了參加者的思考,尤其對於學校加入多元文化共融在課程之中的重要性,以及師範教育中增加多元文化角度等。我們相信,平等的教育不單是為所有學生提供一樣的課程,而是需要視每位學生為獨立的個體,並提供相應的教學,從以發揮他們不同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