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都市化的成長與興盛的大型連鎖店逐漸變多以及網路購物的方便,越來越多元購買方式進駐社會,民眾的消費習慣慢慢改變,五金行店也漸漸減少中。為了要避免傳統五金行日漸沒落,我們想要結合手作的方式去改良,讓五金不單單只是個工具或零件,賦予它第二價值,跳出框架。傳承五金文化。
建築物外觀設計成橫行階梯的樣子,左邊二樓的平台柱子用成大型螺絲當作支撐,二樓平台前半部分地板採用了透明玻璃,可以讓二樓客人走出來可以清楚看到一樓的手作教室,讓他們清楚知道手教室做在幹嘛,增加客人對於手做更有興趣的機會。建築物的右側我們用了樹的形狀設計的光影廊道,樹有著意味著傳承的含意,跟我們想要傳達理念相同。全部的窗戶我們採用了大型落地窗是為了讓客人可以清楚地從外面看到我們所販賣的東西與以及手做教室。內部我們讓商品櫃呈現斜放的狀態是為了讓一樓的客人可以看到手做區教室。
(一)五金文化的傳承
(二)新舊融合,文創結合提升價值
(三)改變傳統購物形式,與美互動
組長/葉佳豪
組員/吳欣峰、許柏彥、詹裴儀、袁芳誼、曹芷菱、許亞宸、方祺綸、林采潔、洪欣妤
指導老師/裴建傑
基地位置 :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基地總坪數 :約381坪
環境背景分析:
附近有忠孝新生捷運、有三創生活園區、光華商場。三創以各類電腦的旗艦店為主,而光華商場以電子商品、電子零件為主,剛好呼應五金類。本店到忠孝新生捷運站只需要步行五分鐘,周圍也有很多的五金相關店家,快速又方便。
建築物後方有樓梯連接一樓及二樓露臺。一樓左側的通道是用來運輸貨物。
建築物的右側我們用了樹的形狀設計的光影廊道,樹有著意味著傳承的含意,跟我們想要傳達理念相同。
二樓的露台是予二樓購買完畢的客人方便結完帳離開,並設有販賣機及椅子供休息,離開的路線是後方的樓梯。露台前半部分地板採用了透明玻璃,可以讓二樓客人走出來可以清楚看到一樓的手作教室,讓他們清楚知道手教室做在幹嘛,增加客人對於手做更有興趣的機會。柱子設計則是使用螺絲造型當作支撐呼應五金風格。
這部分是與手作區配合的小工廠,拋光打磨等動作都在這裡執行,而牆壁是採用清水模材質,更具工業風的設計。門外有洗手台供手作完畢的客人清洗。
主要是給手做區的顧客,用來加工他們自己所設計出的手做商品。
二樓主要販售日常五金,種類繁多,可以千挑細選。
二樓使用大面積落地窗,達到良好的採光效果。也設有櫃台及防盜門,方便結帳同時也做到防範偷竊。
一樓商品櫃呈現斜放的狀態是為了讓一樓的客人方便看到手做區教室,進而增加客人對於手做更有興趣的機會。
為了展現工業風的精神,我們在廁所的紅磁磚牆上設計一面齒輪裝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