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連結12年國教

培根計畫

計畫內容概述

自101年起,新莊社區大學倡議「小小社大跨代共學教育行動」,努力地想將社大學習資源與體制學校(高國中小)對接,希望把新莊泰山視為我們的生活博物館,自發互動共好的大教室。

110年起啟動「在地壯遊-社區大學與12年國教」培根計畫,計畫主要目標如下:

1. 為孩子找到學伴。不一定是同齡,而是跨齡的共學學伴,但以10歲~15歲高國中小學為主要對象。

2. 同心圓的生活學習內容,從自己生活圈出發往外伸展到大台北地區、台灣甚至整個多元世界的認識。

3. 找到一群關心教育的家長,和社區大學一起思考「同村協力‧跨代共學」的可能性,甚至進一步與12年國教共備社群共同發展核心素養教學方案。

「同村協力‧跨代共學」課程設計方向:

1. 「職人業師引路─開發我的超潛力」:透過不同的職人訪談、親臨業師工作現場,實地真人理解各行各業的甘苦,一方面是擴展國高中生的興趣探索的廣度,另一方面也是打開百工職業/工作的多元想像—可能是NGO創辦人、一人公司/工作室經營者、自由接案工作者、黑手頭家、木工師傅、咖啡店老闆、北管藝師、花店老闆、麵包店師傅、畫家、音樂創作者、作家......。

2. 「在地壯遊─在有故事的地方移動」:透過現地走讀與速寫、書寫...等多元媒介,以生活場域為同心圓,把地方知識視為一種統整性跨領域的學習,不僅僅是地方歷史地理資訊上的理解、而是企圖設計與真實環境密切關連的學習內容,讓學習不是真空狀態,共學對象的跨距很大,從中學生到有意願進一步認識土地紋理的大人都有可能當同學。

3. 「人文底蘊─核心素養多元表達」:這是最混沌、最難以說明白講清楚的課程目標,卻也是身而為人最重要的基底。我們將安排各種表達性創作等元素,以閱讀和書寫為主軸,同時也玩創意,厚植生命感受與享受生命的能力。

4. 「廚房裡的科學課」:科學研究起步的重要能力,包括觀察、合作、操作、記錄、安全等等,而廚房更是最貼近生活的實驗室,就從一道道料理、食材、原料展開科學探究之旅


怎麼加入第二季「同村協力‧跨代共學團」?

1. 10~15歲青少年,跨齡共學。

2. 從「跨代共學團」課表中,至少選修12-16堂課,繳交學費3000元。 *如持中低收入證明的家庭保證金1000元。

3. 出席率需達12堂課,並完成一份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參加2022/7/3(暫定)學習歷程分享會,即獲學習獎金1000元。

*經調查結果,家長們普遍認為青少年可以加入跨代共學團的時間是周末假日,但很有可能青少年的學習時間平日晚上已經被補習班排滿,周末假日是他們難得喘息放空的時間。請依照孩子的真實意願協助組課,調配學習比重


第一季跨代共學團課表

人文底蘊─核心素養多元表達(必選修)

釋放心中的說故事怪獸

俗話說「人不癡狂枉少年」,在生命這趟英雄之旅中,請帶著一顆好奇、探索的心來認識和尋找獨一無二的自己,並且也在伙伴的陪伴中,感受共鳴的喜悅。

● 帶領講師:鄭美里 (讀書會&寫作團體帶領人、生命教育工作者)

職人業師引路─開發我的超潛力(必選修)

真人圖書館

透過不同的職人訪談、親臨業師工作現場,實地真人理解各行各業的甘苦,一方面是擴展國高中生的興趣探索的廣度,另一方面也是打開百工職業/工作的多元想像.。

● 職人業師:3/13范凱婷Niki圖像IP授權管理/多媒體策展創業家 4/10 黃衿蘋 Eliza保險業務/彩妝講師 5/15蕭芸安 音樂創作人/聲音藝術家/心理學實踐者 6/5 羅書薫 Ula服裝設計師/人類圖諮詢師/圖文創作者


在地壯遊─在有故事的地方移動

旅行.寫作與手繪

旅行讓世界變寬,寫作讓感動留存,手繪則放大觀察視角;我們在有故事的地方落腳,尋找故事,探問歷史,判讀風土及紋理。

帶領講師:陳健一(新莊社大地方學顧問、社會領域課發委員)

在地壯遊─在有故事的地方移動

Soundwalking 新莊「走聽」

聲音漫遊+聲音採集練習

清耳練習:聆聽與覺察的活動 / 聲音地景概念介紹 / 新莊周邊走聽/ 聲音探索、感受與描繪的習作 /新莊聲音的種種面貌

帶領講師:蕭芸安(音樂創作人/聲音藝術家/心理學實踐者 )

人文底蘊-核心素養多元表達

魔法師的哲學世界

藉由魔法師的課堂,開啟每一位魔法師身上神奇又獨一無二的魔力。透過彼此的相互交流與學習,期待將愛與希望的魔法向下扎根至每一個家庭與學校,每一個新的世代,甚至延伸到我們所生活的社區及其整個魔法世界。並嘗試經由一點點思考刺激、一點點驚奇體驗一點點施法的行動累積,使我們有能力一同創作一個充滿愛的魔法世界。

4/24週六晚7點【我是誰?魔法師是誰?我會成為什麼樣的魔法師?】

5/22週六下午2點【魔法世界與生活世界,哪一個世界真實?】

6/26週六下午2點【為什麼要做一位良善的魔法師?】

7/4週日下午2點【讓魔法的力量茁壯:四種愛】



第二季跨代共學團課表

一、廚房裡的科學課∣方芝喬老師

「廚房裡的科學課」:選擇的科學主題本身都是國小四年級以上的孩子可以理解的原理,但探究操作的課題有很多變化與發揮的空間,歡迎國中生也一起加入挑戰。


2021/12/12(周日)14:00~17:00科學實驗101‧分子料理101

科學研究起步的重要能力,包括觀察、合作、操作、記錄、安全等等,在系列課程開始的第一堂課,先來闖關暖暖身吧! 然後,廚房裡的科學課當然要有吃的東西囉~ 超高級的分子料理其實正是廚房裡的科學展現! 入門的第一堂課就來做又好吃又好玩的爆爆珍珠特調飲料慰勞一下自己吧!

2022/1/9(周日)14:00~17:00火腿和綠蛋,還有一些紫紫的東西

不需要去購買酸鹼試紙,彩虹般美麗色彩的pH指示劑,廚房裡就做得出來! 先檢驗看看它的準確度吧! 接著再利用這種變色的特性來上菜:綠色的蛋? 粉紅色的花椰菜? 顛覆色彩經驗的巫婆食物嚐起來如何呢?

2022/2/13(周日)14:00~17:00彩虹天梯疊疊樂

液體可以分層堆疊,這太簡單了吧? 幼兒科學就玩過了! 但是你真的熟悉它的原理嗎? 給你一堆看起來質感一模一樣又沒有標示的彩色液體,你知道它們在彩虹天梯上會是怎麼排列的嗎? 一起來精熟彩虹天梯的秘技,還可能成為調酒大師喔!

2022/3/13(周日)14:00~17:00 透明飲料的秘密

無色透明的紅茶、甚至是透明奶茶,大家喝過嗎?有人說那只是加了人工香料的水,但是廠商卻說那是最純淨最健康的飲料並且大方公開了作法。就讓我們親手操作來試試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吧!


二、職人業師引路─開發我的超潛力

「職人業師引路─開發我的超潛力」:透過不同的職人訪談、親臨業師工作現場,實地真人理解各行各業的甘苦,一方面是擴展國高中生的興趣探索的廣度,另一方面也是打開百工職業/工作的多元想像。


2022/1/8(周六)14:00~17:00,楊偉苹 |資深內容行銷與品牌傳播工作者|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主理人|IN貓頭鷹圖書館

擔任「職人業師引路─開發我的超潛力」的生活導師

好好文薈、Better Life好感生活研究所發起人,資深內容行銷及品牌傳播工作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文學碩士。曾任雜誌總編、品牌行銷公關及數位內容營運管理等職務,並於社區大學教授自由書寫及大人的繪本時光等課程。取得日本JALO生活規劃規劃顧問MLO二級師資認證資格。文章散見Cheers快樂工作人、女人迷、媽媽經等媒體平台,期望將文化、創意融入生活,藉由各種有趣的課程講座、合作提案及內容型態,串連起人們對於家與日常美好的想像,整理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2/2/19(周六)14:00~17:00,周憶伶|影像工作者|[JC]CREATIVE攝影總監@TBC貓頭鷹圖書館+新莊老街

專業平面影像工作者、影像自癒工作坊創始人兼課程引導者、她渴望(SHEASPIRE)專欄作者,畢業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攝影系,生於香港,2007年定居台灣。攝影信念以「人」為本,致力透過影像傳遞內在最真誠的情感,連結人與社會之間平等自由與博愛精神。

「用生命按下快門,用眼睛為你說故事」,對JC來說,攝影是生活,是工作,更是感悟生命本質的媒介。期望透過越趨樸素卻真實的影像,撩動「拍攝者」及「被攝者」刻銘在心的感動,進而淬鍊出更深更廣的存在價值。

2022/3/5(周六)14:00~17:00,日星鑄字行|活版印刷與鑄字文化工作者@日星鑄字行(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9713號)*限定名額16人。

日星鑄字行是臺灣最後一家鑄字行,現與臺灣活版印刷文化保存協會合作,致力於保護及活化臺灣的活版印刷。四十餘年不間斷,以火鑄造鉛字,在光與電的現代社會中,守護屬於臺灣的世界遺產。現在,有一群為日星所吸引的志工,成立了臺灣活版印刷文化保存協會。兩者合作,致力於活化臺灣的活版印刷,為印刷歷史及漢字文化的發展留下見證。

2022/4/9(周六)* 9:00~12:00,茜茜|獨立書店工作者|逃逸線書室主理人@逃逸線書室(新北市三重區朝陽街31號)

「我們或許都在逃逸,但在逃逸中尋找武器,一起喘息,一起儲備能量對抗現實。」以「生活不必在他方」為發想,期待為三重讀者留下一個在地生活的可能性與想像空間。從「常日書房」到「逃逸線書室」,透過閱讀、咖啡與新鮮的在地食材,你將有機會體驗生活中更多的美好發現。

三、在有故事的地方移動系列 旅行寫作與手繪∣陳健一老師

「在有故事的地方移動-旅行、手繪與寫作」:透過現地走讀與速寫、書寫...等多元媒介,以生活場域為同心圓,把地方知識視為一種統整性跨領域的學習,不僅僅是地方歷史地理資訊上的理解、而是企圖設計與真實環境密切關連的學習內共學對象的跨距很大,從中學生到有意願進一步認識土地紋理的大人都有可能當同學。


2021/12/26 (週日)10:00~16:00枋橋城的故事

2022/3/27 (週日)10:00~16:00山仔腳與大漢溪網流故事

2022/4/24 (週日)10:30~16:00金瓜石的前世今生

2022/5/29 (週日)10:00~16:00平等古圳尋奇

2022/6/26(週日)10:00~16:00大龍峒與陳悅記古厝


四、「人文底蘊─核心素養多元表達」

安排各種表達性創作等元素,以閱讀書寫和口語表達為主軸,同時也玩創意,厚植生命感受與享受生命的能力。目前第二季安排「釋放心中的說故事怪獸」和「孩子的表達課」。


A. 釋放心中的說故事怪獸∣鄭美里老師,周日14:00~17:008堂課

將以讀寫和遊戲,帶領大家分享、體驗說故事,從而探索自我、思考學習和生命的意義。

〔單元1:物與情—童少時光〕〔單元2: 吃貨須知〕〔單元3:大自然之愛〕

2021/12/5、□2021/12/19、□2022/1/16、□2022/1/23

2022/2/20 2022/3/6 、□2022/3/20、□2022/4/10


B. 屬於孩子的說話基地-思考表達力∣周妍妍老師,周六14:00~17:00,6堂課

敢說也能說:不再害怕說話,學習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勇敢自信表達。

有意識的說:鍛鍊思考、覺察感受,學習呈現思考過程及情緒處理方法。

邊思考邊說:透過觀察、傾聽,捕捉想法、體會感受,有系統的完整表達,並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互動與合作。

4/16、□4/30、□5/14、□5/28、□6/11、□6/18

選課Q&A


參加跨代共學團的條件?

1. 10~15歲青少年。

2. 每一季預設6個月,預計安排約25堂課從「跨代共學團」課表中,選修12-16堂課,繳交學費3000元(另收新生報名費200元保險費200元)。

3. 出席率需達12堂課,完成一份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並參加2022年7月(預定7/3)學習歷程成果發表會,即獲學習獎金1000元。

4. 無故缺席(未事先請假)3堂課,出席率低於12堂課,無法獲得學習獎金。

5. 選修至少16堂課,沒有上限。

6. 自主選課如無法達12堂,無法加入「跨代共學團」學習方案,請以一般選課1堂課收費300元方式計。

7. 每堂課未達6人即取消。若造成部分同學必選修堂數不足,會個案處理加換選課。

其他Q&A

1. 如何請假?

→最晚3天前告知。如果臨時有事,請至少在跨代共學團群組告知。

2. 可以退/換課嗎?

→可以。退換課請最晚上課日前10天告知。

3. 可以加選課嗎?

→原則上只要非額滿課程都歡迎加選。加選請最晚一周前告知。

→未來新莊社大開放給社區民眾或親子的活動/工作坊/講座,也會在共學團群組上公告,提供給共學團學生加選或換課。

第一季共學團 在有故事的地方移

今年將「在有故事的地方移動:旅行、寫作與手繪」納入跨代共學團「在地壯遊」課程設計裡,陳健一老師為親子共學調整走讀節奏,不時地與家長說明他數十年教學心得-走讀旅行、手繪與寫作的方式有助於學習者定心當下,可以練習觀察、思辨、布局、保持對環境素樸的好奇心,涵養高度思辨的能力。五、六月兩場移動遇到疫情影響延至八月、九月,無論是親歷清法戰爭歷史現場-基隆大砂灣、二砂灣,登高海門天險鳥瞰基隆港,或是來到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口、社子島-葫蘆島形兩百多年的滄海桑田,一整天的移動行程對城市小孩和大人來說不僅是體力的挑戰,但是,如果這種在有故事的地方移動、手繪、寫作和聽故事,那麼歷史不再是躺在課本上冰冷的白紙黑字,親自在紙上或寫或畫的歷史地景因身體力行而鮮活立體了起來。健一老師感慨地說,這種認識地方的方法,對大人和小孩都一樣,尤其是現代不常走動的小孩猶為重要,只要慢慢形成一種調性或態度-習慣走路,用雙腳去遭遇一個遠方。我們對世界的長相應該會長出一種內在的好奇心,我們正在練習用雙腳把好奇心走出來。

課程安排簡述如下:

2021/3/28大坪林圳與新店

2021/4/25 大河出山-鶯歌老街傳奇

2021/8/29 基隆與清法戰爭, 導讀清法戰爭現場

2021/9/26 社子島水文特色與願景空間


第一季共學團 soundwalking新莊走聽漫遊

「soundwalking新莊走聽漫遊」是以在地壯遊系列刻意安排蕭芸安老師設計,在不同時段用耳朵「走聽」新莊老街。前兩場除了一定要先從「清耳練習」開始,讓參與者練習靜心、聆聽和覺察環境的聲響之外,還簡單教授用簡便的錄音設備-手機或專業麥克風收音技巧,再把簡易的聲音採集方法直接運用於現場-第一場以廣福宮、慈祐宮和新莊公有市場為主要場域,下午場則從武聖廟集合,再次來到慈祐宮,走入廟埕前的利濟門、再沿著大漢溪畔的碧江街、文昌祠一路到保元宮,有許多親子是參加過上午場和下午場,正好可以比較不同時段的新莊老街。而八月疫情趨緩後的星光場,除了嘗試將視覺閱讀的慣習放一邊,練習唯一感官可以360度環景接收的「耳朵」作為引導,又加入了「走聽」更基進的反思與實踐的行動:我們在在慈祐宮側門停車場集合說明何謂「噪音」,並在中正路上捷運新莊站二號出口親身體驗中正路的噪音襲擊,然後大家新建大樓的人行道上練習提出關於「噪音」,新莊聲音面貌的未來可能方案,大家的提案可分三大類: 降低(改善汽機車引擎、樓房往內縮或增闢小公園或帶狀的綠帶)、隔絕(種樹、隔音牆)、轉換(引擎改為有旋律的音符、斑馬線紅綠燈指示改為有音階的音樂) …。

連續參加三場的親子紛紛表示感動,正面回饋蕭芸安老師的活動設計,這三場走聽課也反映了芸安老師多年聲景教學上進化,第一次上午場,當我們提及不久的將來,第一公有市場及將要重建,郡役所武德殿也會拆除蓋大樓,有同學詢問如何採集「稍縱即逝的聲音」,芸安老師回答,「前幾年的我也會急急忙忙地想把握任何錄音的機會,現在的我會把握當下,就讓耳朵和心好好感受。」到了第三場,除了以走聽形式作為一種「邀請「與「喚起」,也不只是單純地展示聲音的紀實或掌握聲音採集的技巧,而是一種觀察、實踐與行動後的反思或體會。


第一季共學團 釋放心中的說故事怪獸

邀請社大生命書寫資深老師鄭美里特別為青少年規畫的八堂課。第一堂課孩子們因為陌生而顯得相當拘謹安靜,他們從練習寫自己五個喜歡和不喜歡,運用 blob tree為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未來的我塗顏色並給一句話形容。一起觀看疊杯冠軍林夢欣短講;一起讀許常德的短文〈教女兒的作文〉,「寫,重要是表達。寫作,最終是去發現,自己獨樹一格的敘述方式和堅持;也就是找到內在的自由。」

第二堂課意外也順勢地觀看為地球請命、為未來罷課的瑞典15歲小女孩Greta Thunberg的事蹟。孩子們比較能放膽地批評現實世界大人們的虛偽,也有的小孩說他會迎合大人的口味而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美里老師堅定對孩子們說:「存在的事情,不一定是對的。」、「你們的感覺情緒,你們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不要表裡不一,做假的人,要做一個真實有情緒有感覺的人」。

第三堂一起親子一起去欣賞文學音樂會「卡夫卡變形記」,第四堂則設計故事改編學習單,邀請孩子們試著捕捉《變形記》裡格里高爾的內心世界和他悲慘不幸的處境,只是孩子們顯得不習慣深入探詢文學作品背後的奧義,沒有標準答案的提問讓有些孩子顯得不知所措。美里老師引用兒福聯盟公布的2019年兒童福祉調查報告,做為故事改編的背景。經過一陣高昂的情緒宣洩學校生活的種種不快,進入第三階段為自己的角色設定,發生了甚麼是讓這個角色不想再當人了?或感覺根本不是人?如果不是人,想變成甚麼?為什麼?如果你是編劇,可以加入甚麼劇情讓他變回人形?學習單最難的一個問題是,「你覺得身為一個人,意味著甚麼?」雖然小孩的表述語彙比大人有限,但直覺力卻比大人強而有力,跨代共學過程中,對成人而言最大的收穫或許練習找回直覺力。

第五堂「妙語說書人」桌遊發揮奇效,有一位極其害羞的小女生原來是充滿想像力擅長說故事的孩子,到遊戲的尾聲我們突然發現她可以自信有力地說出她的一串故事關鍵字。而美里老師也善用「妙語說書人」桌遊圖卡,邀請小孩自選與自己有共鳴的圖卡,再小組合力說出一個有起承轉合的故事。

接下來遇到嚴峻疫情中斷了越漸熟稔熱絡的上課節奏,等到八月中旬復課最後三堂課,美里老師以更開放的自由創作釋放孩子心中的說故事能力:撕貼雜誌的圖片自我完成三張屬於自己的靈真卡、夢想卡和暗黑卡。下一堂課要孩子「把自己當成碎紙機⋯⋯」將上一堂剩下的零碎紙片變成紙花,瞬間喚醒孩子內心的小野獸,當狂野得到充分釋放後,他們自動迅速協助場地復原,滿足地進入彩繪曼陀羅,每個人都立刻安靜、專注投入。最後一堂已是9月初了,我們已經有默契地進行詞語接龍、聯想接龍做為暖身活動、聽流行歌、讀童詩進入詞語世界。最後一堂課我們共讀了一篇日記體極短篇小說,還要寫一封信給文本中的主角和給未來的自己,孩子們投入的狀況相較於。〈卡夫卡變形記〉,我看見閱讀-創作表達緩慢醞釀涵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