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
• 113 年原為 2 次輔導, 114 年轉變為 1 次輔導與2次線上共備社群
📚目的
•入校輔導:針對學校實際推動狀況或公開觀課教案等進行討論
•線上共備社群:跨校交流學校數位教學預定已實施之成果
📚原則說明
•經輔導團隊媒合, 4 所受輔導學校之種子教師成為一組共備社群
•114 年度內,該組共備社群需進行2次線上共備
•4 校種子教師須於其中一次線上共備時段進行分享 (1 所學校種子教師僅報告 1 次)
•如目的,共備社群運作時間與入校輔導、公開觀課皆不衝突
📚組成成員
•輔導教授: 由輔導團指派
•專長教師: 由輔導團指派
•學校種子教師 = 受輔導學校推派教師參與
📚共備社群分享議題
•擬定實施之教學活動草案或細流
•實際入班實施課程活動分享
•兩議題皆分享學習載具、數位學習平臺、學習單與四學的運用
📚經費說明
•共備社群為受輔導學校 「教學輔導」 工作項目之 一
•原2次入校輔導費,其中 1 次用於共備社群,支應輔導教授或專長教師
📚詳細支應說明
•每次線上共備社群,有兩所學校 例: A 、 B 校 種子教師進行分享
•每次線上共備社群,輔導教授與專長教師皆會給予回饋
•由 AB 兩校協調, A 校支應輔導教授, B 校支應專長教師
•參與教師若參與會議需排代,由學校同意。
📚時間說明
•每次線上共備總時間為 1 小時
•報告順序由社群成員自行安排
📚社群開放說明
•社群實際運作時間,將於計畫網站中公告
•若學校對該共備社群或其他共備社群有興趣,皆歡迎於時間內參與
•請注意線上會議禮節,非必要時,請關閉麥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