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長教師所屬單位:桃園市立內壢高中/國文科/林晏如
★專長教師計畫主責:協助數位精進計畫共備會議相關任務,召開線上會議,
協助數位種子教師完善教案、給予回饋與輔導。
★專長教師相關經歷:
■ 教育部數位數位教學指引(B3)合格講師(教育部數位精進講師名單)
■ 教育部數位素養研習講師(A3)合格講師(陽明交大人社研字第1130049363號)
■ 教育部數位學習工作坊因材網(A2)合格講師(CBSH11351211412號)
■ 數位學習工作坊(A2) PaGamO 數位平台認證講師證書
■ 113年教育部資訊素養與倫理創意教案徵選特優網路世界的「意若思鏡」
■112年教育部數位學習優良教案徵選佳作薛西弗斯的冠冕:AIGS融入前導課程之設計
專長教師執行紀錄(114計畫舉隅)
✏️共備社群輔導教授資料
姓名:黃國豪 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產業科技學士學位學程)
✏️共備社群教師成員資料
成員:蘇老師 (台南市)、呂老師 (宜蘭縣)、劉老師 (屏東縣)、周老師(高雄市)
✏️共備時間 (114年):
第一次共備時間:114年06月27日
第二次共備時間:114年07月04日
專長教師會議記錄(舉隅)
劉老師分享了在高三下學期實施的易經大衍術課程,結合AI工具輔助學生進行卜卦計算與解讀,課程時間短但內容豐富,強調學生自主操作與小組討論。AI的引入有效解決學生計算與解釋困難,提升學習效率與興趣。課程結合國文與數學跨科學習,並透過網路籤詩服務延伸教學。劉老師也分享了參加基隆成果展示的經驗,並坦言內容較為簡單,仍在發展階段。
課程設計包含個人操作、大組討論與成果發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
AI輔助學生快速計算六十四卦,解決學生無法辨識卦象與解釋的問題。
利用網路籤詩服務讓學生體驗抽籤與解籤,並嘗試用AI創作籤詩。
課程結合國文與數學原理,進行跨科學習。
參加基隆成果展示,內容較其他學校簡單,反映升學學校的限制。
林晏如老師對劉老師課程的回饋與教學目標建議
林老師肯定劉老師在高三下無國文課本階段成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並讚賞AI融入教學的勇氣與創新。她建議課程可更明確界定教學目標,尤其是學生透過課程應達成的國文知識層面或易經內涵理解,期待課程能更深入發展AI工具的教學應用。
高三下無國文課本,學生多準備備審資料,課程能成功引起學習動機值得肯定。
建議明確界定教學目標,區分教學生使用AI工具與利用AI達成教學目的兩種方向。
鼓勵課程深化學生對易經內涵及國文知識的理解。
黃國豪教授對劉老師教案的建議與數位學習計畫要求
黃教授指出劉老師教案中缺少指定教學影片及其長度,建議明確指派影片並配合學習單,強化學生自學效果。建議區分自學與小組討論學習單,並強調自主學習規劃與反思單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後設認知。教授也提醒應設置單元測驗以確認學習成效,並建議錄製教學影片以因應學生學習差異,提升教學品質。
建議指定教學影片並配合學習單,避免學生自由探索導致學習效果不一。
自學學習單與小組討論學習單應有所區分。
強調自主學習規劃與反思單,培養學生後設認知能力。
建議設置單元測驗確認學習成效。
鼓勵錄製教學影片,讓學生可依個人節奏學習,減少落差。
提醒教案內容需更細緻描述,條列式呈現更易理解。
數位學習計畫要求至少兩個學習循環,包含目標設立與反思。
周老師國文課程與AI提問教學分享
周老師分享以《陌上桑》詩文為主題的國文課程,透過AI工具ChatGPT引導學生進行多回合提問,提升學生的判讀能力與學習遷移性。課程設計分為導入、建構與深化三階段,結合影音文本分析與文本題材與情感的連結,強調學生思辨與多元表達。教師即時觀察學生產出並調整教學策略,鼓勵學生透過AI提問深化文本理解。
教學目標明確,強調判讀能力與學習遷移性。
利用廣告素材導入,訓練學生觀察影音文本。
設計多回合提問,示範如何追問以深化理解。
透過雲端共享學生作品,促進同儕學習與教師即時調整。
學生能將題材與情感連結,展現一定的推論能力。
AI輔助提問提升學生思考層次,但提問能力仍待成熟。
教師關注學生多元表達,避免機械式教育。
林晏如老師對周老師課程的肯定與數位素養教學建議
林老師肯定周老師教案目標清晰,成功將學生判讀能力延伸至多元文本,並透過AI工具引導學生提問與反思。她強調數位素養教育中,老師應陪伴學生逐步理解AI工具的特性與限制,避免學生誤信AI結果。林老師也提醒種子教師需將教案結構化並填入標準格式表單,以利計畫管理與後續輔導。
肯定教案目標明確,成功提升學生判讀與學習遷移能力。
強調老師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理解其局限性。
鼓勵種子教師將教案內容結構化,填寫標準格式表單。
提醒教案格式多樣,需依計畫要求選擇合適版本。
希望老師持續自我增能,將數位工具融入教學深化學生反思。
黃國豪教授對整體計畫執行與教案撰寫的總體建議
黃教授提醒本次會議屬於數位學習經濟計畫,強調計畫中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的要求。教授指出部分老師教案細節不足,建議加強教案內容的條理性與完整性,並強調錄製教學影片的重要性以因應學生差異。教授認為老師普遍已接受基礎培訓,但仍需持續複訓與提升,並呼籲統一教案格式以利溝通與管理。
明確本次會議屬數位學習經濟計畫,含科技輔助內容。
建議教案內容更細緻、條理化,方便理解與執行。
強調錄製教學影片,讓學生可依個人節奏學習。
鼓勵老師持續複訓,避免忘記教案撰寫要點。
呼籲統一教案格式,避免溝通障礙。
指出教案中應包含自主學習規劃、反思與單元測驗。
後續提醒
教師需完成教案填寫,並利用群組平台隨時詢問問題,計畫承辦人提供持續支援與協助。
所有教師須完成教案填寫,並將教案內容依標準格式整理。
教師可利用LINE群組隨時提出教案填寫及教學相關問題。
專長負責持續提供教案填寫及教學上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