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101生命教育主題課程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課程設計 / 專輔吳孟潔老師

熟悉的劇情,現實的縮影─你是大雄?胖虎?小夫?還是靜香?

         哆啦A,我又被胖虎欺負了,趕快給我寶物,我要反抗他……

眾所周知,哆啦A夢裡的主角大雄腦袋不好、功課很差、運動不行、膽小又懶惰,被胖虎欺負時,只會哭著向哆啦A求救,並不斷重複相同的經驗。胖虎有一位死忠的追隨者小夫,他會在胖虎欺負大雄時在一旁冷嘲熱諷、搖旗助威。小夫的家境優渥,他常主動貢獻好東西給胖虎因而免於被欺負的命運。靜香雖然正直又見義勇為,但只憑她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有效遏止胖虎的行為的。

        動畫中一幕幕熟悉的劇情,卻是現實的縮影,也是現今校園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不是每一次的被欺負,都能有百寶袋的解救、都能有任意門和竹蜻蜓協助你逃離。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管你是大雄(#被霸凌者)、是胖虎(#霸凌者)、是小夫(#旁觀者),還是靜香(#協助者),每一種角色都有各自需要面對的課題和學習。

二重知音第101期,輔導室的老師們要帶領同學探討霸凌事件中「旁觀者」這個角色。「旁觀者」的重要之處在於霸凌事件有可能因為「它」的出現而被削弱或甚至停止。透過課程,期待大家都能有足夠的同理心和界線感,讓校園霸凌事件不再傷害你和你身邊的朋友。

Something About Bully / 課程活動─霸凌類型說明與討論

(1)老師先準備五塊瓦愣板,每塊瓦楞板上都標示一種霸凌類型,分別為肢體霸凌、關係霸凌、言語霸凌、網路霸凌、反擊霸凌,我們也另外將性霸凌加入討論。

(2)發給每位同學一張便利貼(不具名),上半部寫下你曾經看過/遇到過/經歷過的霸凌行為,下半部則寫出該事件對當事人的影響。

(3)請同學依直覺將自己的那張便利貼貼在所屬類型的瓦楞板上。

(4)老師簡要分享大家寫的內容,並帶領同學討論各種霸凌行為對他人可能帶來的影響(課程參考影片如下),以初步建立同學的同理心。 

課程參考影片

課程進行實況

Were you a bystander? / What did you do?

認識心理學上的旁觀者效應/從眾效應

近期對霸凌的研究會開始更多地聚焦在「旁觀者」這個角色。然而,在霸凌事件中,知情者或目睹者一定要挺身而出嗎?如果袖手旁觀就一定是錯的嗎?讓我們先藉由右側兩段短片來了解「旁觀者效應」和「從眾效應!」

課程參考影片─旁觀者效應

課程參考影片─從眾效應

      「旁觀者效應」是一般人會有的無意識反應,當身旁越多人一起旁觀時,因為「責任分散」,就會越降低主動幫助別人的機率。

除了責任分散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從眾」。我們的潛意識很容易跟著群體走,且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影響。例如當很多人說某商品不錯時就大肆跟風、當大家都批評某人時會容易跟著罵他、當大家都不願意出面幫忙時就跟著一起漠視……。其實,大多數人不是不願意幫忙,而是在無形中被旁觀者效應」和「從眾」限制住自己而不去有所作為

       認識這個心理機制後,我們就可以更有意識的不被群眾帶著走,可以更有意識地思考與選擇自己的行為。接下來請再跟著老師閱讀以旁觀者視角創作的繪本─「怪胎女孩」,我們再來做下一階段的討論。

From Bystander to Upstander / 助人的多樣性

閱讀完怪胎女孩後,請各小組腦力激盪,共同討論並提出「旁觀者可以幫助怪胎女孩艾莉的三個『具體行動』」,更重要的是請各組依下列向度對該行動進行評估!我們希望旁觀者除了助人之外,更要照顧自己情緒與注意自己當下的安全!

        向度一:解決當下行為(眼前可見正在發生的霸凌行為)的成功率。

        向度引入資源(多一點資源來幫忙,引導他去用資源)

        向度情緒支持(對當事人的情緒支持)

        向度自身風險(旁觀者自己的安全)

同學們的分組討論成果如下:

知音結語:彙整同學們的討論結果之後,我們歸納出,旁觀者可能的具體作為中

解決當下行為最有效的方式有:

直接站出來阻止

試圖告知任何老師(直接告知、寫匿名紙條、請老師假裝經過等),交由學校處理

召集全班一起反抗霸凌者

下次再遇到時,找霸凌者去合作社或打球等等,中斷霸凌行為

引入資源最有效的方式有:

尋找師長/校方協助

邀請人品可靠的朋友一起陪同當事人

動用群眾關係讓大家不再害怕霸凌者

看到他們在聊天語言霸凌別人時,試著轉移話題

提供情緒支持最有效的方式有: 

傳訊息關心當事人

事後陪當事人一起收拾殘局

跟其他旁觀同學討論可以怎麼幫忙

自身風險最大的方式則為:

直接站出來阻止/將當事人直接帶走

試圖告知任何老師(直接告知、寫匿名紙條、請老師假裝經過等)

邀請人品可靠的朋友一起陪同當事人

因此,旁觀者可能的三類行為和原因如下:

       直接站出來阻止霸凌行為,因知我知道這個行為會帶來傷害。

       ※有察覺但選擇忽視,因為:害怕被報復或破壞現有人際關係 / 不知道該做或可以做什

          麼 / 覺得事件跟自己無關 / 怪罪在受害者身上(認為是受害者自己的問題)。

       ※根本沒察覺是霸凌事件,認為只是開玩笑,不了解嚴重性。

        感謝同學們的腦力激盪!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我們雖無法要求每位霸凌者都能對受害人感到抱歉或是感同身受,但至少可以選擇讓自己「拒絕成為霸凌者」或是「成為可助人的旁觀者」,將傷害減到最低。校園就像是個小型社會,每天都會上映不同的故事,請練習尊重彼此間的差異、尊重多元文化與多元想法的存在,營造一個無霸凌的友善校園。陪你勇敢,不再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