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食飄香~大墩食農Follow米 文/郭珮淳
「大墩食農Follow米」跨領域配合國語第四課「米食飄香」,不只認識臺灣早期農村生活,更是為了加深瞭解「米」對於臺灣,不論是禮俗文化還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老師和學生利用雙手或食品模具,自己動手做的飯糰、壽司,一層飯、一層料、再一層飯,小朋友直呼:「太美味啦!」好像有魔法一般,變得特別好吃!從「糧食自給率」開始認識種植稻米的重要性,打破營養迷思,藉由食農教育,讓愛米惜食成為大墩孩子的日常好習慣。
米食飄香~大墩食農Follow米 文/郭珮淳
「大墩食農Follow米」跨領域配合國語第四課「米食飄香」,不只認識臺灣早期農村生活,更是為了加深瞭解「米」對於臺灣,不論是禮俗文化還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老師和學生利用雙手或食品模具,自己動手做的飯糰、壽司,一層飯、一層料、再一層飯,小朋友直呼:「太美味啦!」好像有魔法一般,變得特別好吃!從「糧食自給率」開始認識種植稻米的重要性,打破營養迷思,藉由食農教育,讓愛米惜食成為大墩孩子的日常好習慣。
環境暨食農教育——「我們的土地、稻田、文化」教師增能研習
你知道每天吃的「米」是怎麼來的嗎?在現代都市化的社會,也許對某些人來說,稻田是兒時的回憶,對於某些人而言,稻田是出遊時沿路欣賞的風景,但是對湯英華和曾盈婷,那是他們的日常,那是他們用汗水灌溉的寶貝。
本次食農教育教師增能研習,邀請堅持友善農法、食安環保的傑出農友——湯英華、曾盈婷夫妻,來與大家分享他們如何以無毒的方式使傳統稻米產業精緻化,利用「稻田嚇鳥線」、「鴨間稻」打擊農害,兼顧土地永續經營,不論是農田快樂生活的分享,還是飯糰的實作課程,都讓大墩的老師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