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參與教育部、教育局議題子計畫
(1)參與桃園市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輔導團子計畫。
(2)教育部105年度防災校園建置計畫學校。
(3)106-107年度校園在地化環境教育教學設計評選暨工作坊。
(4)106在地化環境課程課程榮獲特優。
2.課程發展
(1)桃園市境內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環境教育教學,利用社區在地資源發展教學路線圖。
(2)成立環境教育課程工作坊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3)成立小綠芽工作坊,參加全國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KDP國際認證獎榮獲佳作。
(4)藝文領域社群參加全國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KDP國際認證獎榮獲特優,主題:透刻窗貼-獻給母校的公共藝術、你可能不會愛上偶。
(5)成立教師環境專業發展社群,編寫屬於校內的在地化課程,啟發師生對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的認同。
(6)設計商∞道課程,融入環保議題,榮獲桃園市教學卓越金桃獎(第一名)。
3.資源整合與運用
(1)學校教育事務基金會、家長會編列年度預算挹注校園綠美化及環境營造。
(2)成立校園綠美化志工隊,定期到校服務,整理庭園花木。
(3)親師生共同參與,並與社區鄰里組織共同規劃執行人行道植栽及美化活動。
4.清查校內植物,並在每棵植物下立標示牌。
5.申請111年食農教育,共3個班參與參訪活動。
6.在各學年班級進行海廢圖鑑、海洋教育、環境知識競賽等課程。
7.透過校務會議宣導鼓勵教師加入綠色學校伙伴網。
8.繪製中原國小校園防災地圖。
9.以教師社群方式辦理教師專業成長閱讀研習活動,融入環境教育議題。
10.申請里海學堂到校宣導。
11.其他
(1)與商圈發展協會整合,將商圈成為學生學習在地誠信消費及空間美學的學習情境。歷經三年,全校教師共同研發「商∞道,潮視界、探世界」課程模組,讓商圈的各式文化素材及在地與異國特色,均為孩子探索的生活教材,團隊並編寫四套手冊,讓學習系統化,並充分理解「需要及想要」的辨識,以及相關食安及剩食問題等。
(2)將商圈消費文化納入課程,兒童節規劃「商圈翻轉日」,讓學習情境在生活脈絡中,透過商圈踏查也認識異國文化的差異,體驗多元文化的美好,而能夠接納與欣賞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