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雙管齊下 琴動心弦》前金國中藝術才能班聯合音樂會演奏「司馬庫斯夜空、巨木群」及「馬卡道狂想曲」
「司馬庫斯夜空、巨木群」-司馬庫斯是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部落,裡面住的都是泰雅族原住民。台灣作曲家任重:
「在司馬庫斯的時候,對於二件事非常深刻,第一件事是在晚上抬頭一看,有數以萬計的星星在眼前閃爍;另一
個最深刻的是巨木群的故事,泰雅族原住民在日治時期為了躲避日軍追殺而藏身在巨木群裏,保護著他們。」
「馬卡道狂想曲」-《馬卡道狂想曲》於1999 年完成,創作取材自台灣平埔族的兩段傳統旋律,分別是用於祈禱
及祭祀,在作曲手法上除了保留原有的旋律美感並加以管弦樂化之外,更加入世界音樂的節奏,具有鮮明的畫面
感與溫暖的筆觸。最初的創作是為國樂團而作,於 2007年改編為管弦樂演奏曲,2008年改編為管樂團演奏曲。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國家國樂團、長榮交響樂團等演藝團體皆曾選演。2017年,南投縣親愛愛樂樂團演奏此曲於
維也納國際少年音樂節獲世界冠軍。
20250225《聲聲不息樂響春韻》前金國中藝術才能班聯合音樂會演奏「《Countryside》庄稼」
「《Countryside》庄稼」-庄稼為閩南語“鄉下”庄跤tsng-kha,有一個在後龍大庄出生的鄉下,女孩小時候總想快快長大,
這樣就可以離開家鄉到城市生活。才明白城市到農村之間的距離,有如童年跑跳的鄉野小路般蜿蜒。她藉由音樂寫出農村生活
的印記,並以此曲獻給所有在尋找自己過程落葉歸根的人。庄頭裡有鳥兒群飛下的秧苗有夏夜田邊的晚風吹拂 田間廟宇是農民
與天地的對話也是對大自然的敬畏更是作田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秘密基地他們在夕陽餘暉中度過美麗與哀愁的日子,活出屬於「庄稼人」的果敢堅毅!
111學年前金國中本土語podcast
前金國中藝文領域校慶活動:藝才班演奏本土音樂"騎馬弄弄來"
午間午餐約會廣播
2.教師參加本土語言相關研習或進行本土語言相關研究
113學年度莊哲勳&蘇彥君老師本土語研習
112學年俊彥客語研習
本校客語俊彥老師的研習及研究證書
3.鼓勵教師自編本土教材,將本土教育融入各領域課程或結合在地特色發展校訂課程
A.20240911蔣依珍歷史老師帶學生去歷史博物館參觀「匯流的形狀」愛河記憶特展
高雄的城市之河─愛河,貫穿了城市發展的起源與歷程。潮汐孕育愛河豐富的生態資源,史前時代起即是先民賴以維生的漁獲地。鄭氏時期與清代, 漁鹽和港渡呈現鳳山八景「丹渡晴帆」的風情;曹公圳闢成後,愛河成為圳道尾閭,圳水上善,高雄平原聚落得以安身立命。日治時期,高雄實施築港工程, 河道與港灣被梳理成今日樣貌,河與港一體成為運輸通道,河的下游成為政經中心、繁華鬧區。1930-80年代,各式工業在港灣及河畔快速成長,帶來就業、 也帶來汙染,愛河逐漸失色甚至惡臭。歷時40餘年的整治,重生後的愛河,功能逐漸轉向防洪、觀光休憩,更成為凝聚城市認同的重要景觀。對高雄市民而言, 愛河是跨世代的,也是日常的。多數高雄人的生命歷程,皆能與愛河相映出一段段生活情感記憶,並將記憶化約成一個個的形容詞,刻劃著某種性質、狀態、屬性等意涵。 因此,本展試圖以各式各樣的形容詞,召喚愛河的每個小單位,勾勒出歷史記憶中的愛河多元面貌。 蔣老師還特別準備愛河和客從何處來學習單,讓孩子知道愛河的文化與客家人與高雄的歷史關係!
B.20250106~17莊老師帶全校七年級學生寫春聯書法
https://youtube.com/shorts/Lk9q92Mng7M?si=cl4uQep7t0zrrSQS
C.20250217~21謝瑋翎老師表演課帶七八年級孩子故事劇場「魯凱族_巴冷公主故事」
魯凱族-神話傳說巴冷公主
魯凱族住在屏東的霧台,山很高,森林很茂密,據說深山中,有雲豹和黑熊出沒!所以魯凱族人自稱雲豹子民。 美麗的巴冷,生在頭目的家庭,織布的手藝巧,巴冷常在夕陽斜照時,看著頭上頂著竹籃的婦女,唱著歌走回家,巴冷學他們的歌聲,迴音充滿雲霧迷濛的山谷中。 有一天巴冷想跟婦女們上山,卻在林子迷路了,忽然聽見遠方傳來鼻笛聲,巴冷發現一位英俊青年,青年說:「我是蛇族的青年,因祖先犯了戒條,而受到詛咒,被貶為蛇族,你看得到我的原形,你將是我的妻子」。巴冷之後常到山裡會蛇郎,他們的歌聲。連鳥兒都沈醉,蘭花也微笑。 有一天,巴冷的門外,來了一群人,高唱求婚的歌,英挺青年家族,巴冷家族怎麼看都是一條條的百步蛇,因為巴冷一定要嫁給蛇族,巴冷的父母傷心極了,巴冷依依不捨,哭倒在母親的懷裡。 迎娶的日子到了,蛇族浩浩蕩蕩的家門口,長老高唱迎親,聘禮一樣也不少,巴冷的家族也一一點收聘禮,母親流著眼淚,將巴冷裝扮的像天仙一樣美麗,他的姊妹和兒時玩伴,全都集合為她送嫁,她的親妹妹為她洗足,她的親姊姊為她插上百合花,母親為她掛上家傳的琉璃珠,父親高聲叮嚀:『記著,我們家族自古正直、誠懇,你不要辱沒了我們的祖訓…..』父親將巴冷的手交給蛇郎。 黃昏時刻,夜幕逐漸籠罩大地,巴冷家族護送巴冷來到深山的鬼湖邊,巴冷拜別父母:『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會守護這個地方,你來這兒打獵,一定會有獵物,但是如果獵物是冰冷的,請不要帶回去……』巴冷隨著蛇郎走入湖中,幾天後,湖邊岸上,長滿了百合花。 今天魯凱族人,仍都喜歡在頭上,插上一朵百合花,紀念他們心中難忘的巴冷。 百步蛇 盛裝的魯凱族人,不論男女,都可以在他們的衣服上找到百步蛇的紋樣,進到他們的部落,視野所及,也處處可見百步蛇的形象,他們的舞蹈「四步舞」,大家聯手緩緩蠕動,遠看時也極似百步蛇蜿蜒蛇行。到目前為止,魯凱族人對百步蛇仍然十分敬畏,視為頭目的祖先,以祭祀和尊敬的態度對待,這一點則與排灣族極為相似。
D.20250221_28吳方葵老師_六何法
吳方葵老師將0221國際母語日活動的海報,帶入國文課程當中,利用六何法6W提問深入探討問題,更瞭解文涵意!
113學年東排灣族李品辰學生作業成品
113學年馬蘭阿美族陳田心學生期末作業
112學年吳方葵老師帶九年級生歷史博物館走讀
112學年蔣依珍老師帶七年級生愛河及歷史博物館走讀
中日合作計畫~校園植物碳排調查
2024藍天白雲特輯~風雲幻變
前金大氣觀測團
愛戀前金
愛戀前金:愛河採水與採訪
#探究!體驗!實作!
「愛河」是前金國中最主要的生活場域,課前我們的授課團隊到愛河畔場勘,恰巧遇到七賢截流站的大哥正在工作,分享愛河整治的歷史故事。
在建設截流站之前,愛河沿岸的民生廢水都是直接排放入愛河的,造成愛河臭氣熏天,沒有人敢靠近。後來政府開始整治愛河,沿線建立了截流站,截流站有2個閘門,讓市區水溝的水不會直接排入愛河,先導向截流站的撈污機,再導入馬路下方的涵管,直通旗津污水處理廠處理之後,再放流入海。這樣的設計,終於讓愛河的水質有機會漸漸改善,不再是惡臭四溢。
今日下午學生們跟著師長帶著學習單,親身走到愛河邊用雙眼觀察愛河的水質,邊用雙語記錄下自己的觀察。下週檢驗儀器介紹,下下週再次前往愛河水質檢測(酸鹼值,溶氧量,濁度)精彩的課程。
Everybody ~讓人期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前金國中自然領域雙語課程 「Green Roof綠屋頂踏查與綠屋頂模型製作」
采坪老師及Caleb外師帶領學生至本校屋頂上認識綠化達到建築隔熱降溫、減緩暴雨逕流、淨化空氣汙染及生物跳島等改善都巿生態環境之目的。另結合實作讓孩子認識能經由提供綠蔭及凝結與蒸發蒸散(水經由植物毛孔逐漸釋放至四週空氣中)來減少都市熱島效應,
過濾(利用植物根部系統之細菌與菌類之生物與植物生物矯正的自然程序,瓦解並去毒化氮、磷等非點源污染物,
且隨著植物根部系統日益成熟此程序會漸次增強)、吸收或滯留雨水,以幫忙減輕都市化對水質的衝擊!
愛戀前金-蔣老師帶領孩子走讀前金在地文化與歷史
拈花惹草
學生能夠認識學校周遭校園的花草名稱及分布位置,同時能夠條列各植物構造的差異,具備解剖植物的能力,享用資訊媒體紀錄,互相分享討論。
閱前讀金課程
A.20240528《雙管齊下 琴動心弦》前金國中藝術才能班聯合音樂會演奏「司馬庫斯夜空、巨木群」及「馬卡道狂想曲」
「司馬庫斯夜空、巨木群」-司馬庫斯是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部落,裡面住的都是泰雅族原住民。台灣作曲家任重:
「在司馬庫斯的時候,對於二件事非常深刻,第一件事是在晚上抬頭一看,有數以萬計的星星在眼前閃爍;另一
個最深刻的是巨木群的故事,泰雅族原住民在日治時期為了躲避日軍追殺而藏身在巨木群裏,保護著他們。」
「馬卡道狂想曲」-《馬卡道狂想曲》於1999 年完成,創作取材自台灣平埔族的兩段傳統旋律,分別是用於祈禱
及祭祀,在作曲手法上除了保留原有的旋律美感並加以管弦樂化之外,更加入世界音樂的節奏,具有鮮明的畫面
感與溫暖的筆觸。最初的創作是為國樂團而作,於 2007年改編為管弦樂演奏曲,2008年改編為管樂團演奏曲。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國家國樂團、長榮交響樂團等演藝團體皆曾選演。2017年,南投縣親愛愛樂樂團演奏此曲於
維也納國際少年音樂節獲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