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國人近八成精緻糖攝取量超標,國內兒童與青少年平均過重或肥胖的比例將近3成 ,成為學童健康隱憂。
為了讓學生了解攝取過多精緻糖對身體有害,設計含糖飲料含糖量大公開學習單,讓六年級學生分組進行實際操作,市售含糖飲料添加的糖分多寡及口味品評。
再結合"我的餐盤"健康飲食達人工具書請學生紀錄一天之飲食紀錄,檢視自己飲食習慣是否落實六大類均衡飲食,最後由營養師介入飲食行為調整,希望能夠減少孩子精緻糖攝取,並且重視均衡飲食並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營養教育講座結合3年級健康課程,帶學生走進學校廚房,實際體驗午餐工作人員的辛勞,讓學生親自動手拿大鏟子炒菜、大湯勺打湯,學生看到比他們身高還高的鏟子都驚呼連連呢!
走進廚房之前,由營養師向學生介紹學校午餐供應原則及菜單設計概念,提供符合國小學齡階段之午餐菜單,並且帶領學生認識"三章一Q"國產溯源食材,結合健康營養、溯源追蹤、環境永續、低碳飲食及在地農特產品推廣,成就得來不易的一餐,也希望透過實際走進廚房的新奇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加珍惜碗裡的每一道飯菜。
搭配四年級的健康課程,先由健康老師上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成長變化,再由營養師入班宣導青春期該怎麼吃,如何應用的日常生活三餐及點心的補充,延續上學期的課程,衍伸複習"我的餐盤"概念,在均衡飲食的架構下針對青春期需要特別補充的營養素做介紹及運用。
利用簡單的"我的餐盤手指舞 10235"口訣以及小遊戲"食物拳大挑戰",提醒學生六大類食物分別所含的營養,以及青春期特別需要的"鐵質"、"鈣質"作為遊戲的一部分,讓學生能夠在遊戲中學習,簡單又好記!
結合學校的健康課程入班介紹"六大類營養素",再從課本內容延伸至日常生活飲食習慣的落實,介紹日常三餐如何實際運用到均衡飲食"我的餐盤"的概念。
每天吃飯首先要先認識米從哪裏來,營養師帶小朋友實際觀察白米、糙米、胚芽米、紫米、小米等學校常吃的全榖雜糧類。
最後透過簡單的小遊戲"命運輪盤"做有獎徵答的延伸,學生們都很開心跟積極參與。
學校提供的甜湯依據教育部"學校午餐每日食物內容目標值"設計,以低糖之全穀雜糧類為主(如:綠豆薏仁湯、紅豆湯、地瓜甜湯等等),且供應頻率 1 週不超過 1 次。
為增加甜湯之變化性,選用不含咖啡因的蕎麥煮成茶入菜。
"蕎麥"屬於全榖雜糧類,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可以促進腸胃道健康以及增強免疫系統對抗疾病。
營養師帶著煮熟的蕎麥和生蕎麥入班介紹,讓學生認識什麼是蕎麥,並且用手摸摸看蕎麥煮熟後的澱粉糊化作用,學生都很驚訝今天的甜湯竟然是用蕎麥煮出來的呢!
你知道嗎?在我們竹北市就有豐富的漁產資源,其中"烏魚"更稱之為"黑金",除了經濟效益大之外,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唷!
今天邀請到竹北市烏魚產銷班班長來幫小朋友介紹如何養殖烏魚以及認識烏魚。
每年的11月就是竹北市烏魚的主要產季,"烏魚"除了可以加工製成有名的烏魚子之外,其實烏魚肉本身富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EPA、DHA,能夠修復身體組織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幫助大腦發育。
今天學校午餐的烏魚正是由竹北市產銷班所提供的產銷履歷烏魚,不但營養價值高,吃在地同時還能夠環保愛地球,減少碳足跡。
今天學校午餐水果供應的是新竹縣在地水果-桶柑,營養師到班上跟學生進行宣導-每餐水果拳頭大,鼓勵學生在學校食用水果,以達到該餐水果攝取量。
柑橘類多產於中北部,桶柑尤其為新竹縣產量最多之柑橘類,在地當季營養價值高,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預防癌症及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另外維生素C具有幫助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以及增加鐵質的吸收,是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益處的水果喔!
柑橘類不只果肉可以吃,果皮中的精油也是很好的天然清潔劑。我們可以將果皮煮過之後加上醋,自製簡易的天然清潔劑;不想太麻煩的話,利用曬乾後的果皮用濾網或是不要的絲襪包起來,吊掛在室內或是廁所,還能具有驅蚊和芳香的效果,小朋友不妨在家裡動手做看看喔!
小提醒:柑橘類上面白白的粉末是農民為了防止水果曬傷果裂幫他們噴灑的"防曬粉",要吃之前先將表皮清洗乾淨後即可安心食用,圖片中黑黑的部分即是曬傷的地方,雖不影響營養價值但賣相欠佳。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廚房特地準備了「 在地風味教師節特餐」,替學生感謝老師平日辛苦的指導。
今日特餐:內灣野薑花葉油飯、五峰馬告滷豬棒腿、有機青江菜、青木瓜雞湯
營養師特別到班上跟小朋友介紹今天的特色食材,讓他們看看什麼是野薑花葉,聞聞看特殊的風味,小朋友都很好奇在內灣吃的野薑花粽子,原來粽葉是長這個樣子的,都大開眼界呢!
另外也特別介紹今天滷豬棒腿的特殊辛香料,小朋友看到說:哇!長得好像珍珠喔!一語點破接下來營養師要介紹的食材,就是有「山林裡的黑珍珠」美譽的「馬告」,原產地為本縣五峰鄉的原住民特色農產品,班上的原住民小朋友說:我只有聽過但沒有真的看過馬告! 沒想到學校午餐可以吃得到。
宣導對象:三年級學生
本次課程內容為認識全穀雜糧類,利用實體糙米寶寶搭配影片了解糙米如何變成白米,以及糙米所含有哪些豐富的營養素、為什麼鼓勵學生多吃全穀類食物,課堂中也讓學生看真實的穀物長什麼樣子,再透過小遊戲-命運輪盤跟同學一起互動,增加課程豐富性,最後以有獎徵答檢視學生吸收程度,多元的活動希望讓學生期待每一次的營養教育課程。
活動對象:全校學生
學校每年元宵節都會配合節慶供應各式各樣的湯圓,有煮過甜的也有鹹的口味,今年特地找到了以天然食物製作而成的「五行(色)湯圓」,讓學生腦力激盪,猜猜看這五種不同顏色的湯圓,是由哪五種天然食物製作的!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也非常有創意喔!
本次活動也結合了本土語言課程,搭配客家天穿日的民俗故事,由本土語老師傳授女媧利用五色石補天的傳說,結合學校午餐五色湯圓的猜燈謎活動,學生更加共襄盛舉。
聰明的你也可以試著猜看看,解答就在最後一張圖片唷!
宣導對象:五年級、四年級學生
本校配合新竹縣衛生局辦理「校園周邊健康飲食」集點活動,除了藉由導師的生活教育之外,另外辦理四場「健康早餐的聰明選擇」營養教育講座,宣導校園周邊的健康早餐店、介紹吃早餐的好處、如何正確選擇早餐還有挑選健康早餐的小秘訣,再搭配學生朝會的全校性宣導、班級月菜單營養專欄的介紹、營造學校支持性環境、、、等,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得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系列活動的最後由自治市市長及副市長抽出集點成功的學生,發放小獎品以資鼓勵!
註:此為疫情前拍攝之照片
宣導對象:四年級學生
帶領學生認識學校營養午餐如何從無到有,建立學童衛生安全及珍惜愛物的觀念。接著透過「跟著食物去旅行」介紹食物里程,教導孩子選用在地當季的食材,不但減碳足跡且營養價值高。再帶入學校午餐食材均使用國產四章一Q標章認證食材,在地追溯食在安心。
透過小小廚師體驗活動,利用學習單再加深孩子如何選用在地食材發想創意料理,另外將廚房用具從廚房帶出來讓孩子們真實體驗,了解廚工們的辛苦,教育孩子感恩的心。
註:此為疫情前拍攝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