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雙年展:造物線索

展現藝術與天文的互動

上網時間:2020年12月22日 撰稿:中研院天文所黃珞文

經過一番精心籌畫的2020年「大台北藝術雙年展10月30日在台藝大校園開幕。廣受媒體朋友們關注的「中研院天文所專區」安排在「九單藝術實踐空間」,首先需走過一組由宮廟提供的雕龍棟柱排設陣列,然後再走一小段迷宮式走道,拐過兩三個彎後,就來到別有洞天的天文展間了。映入眼簾的首先是王為豪天文影像作品陳科榮的極超新星爆炸模擬動態影像,日食紀錄照,最後再將視線轉彎90度,就能看到位在裡面獵戶座星雲取得的光譜訊號為素材創作的聲音藝術作品,是聲音藝術家徐嘉駿先生的作品。

來訪民眾或自行領略著天文的奧妙,或與同行友人討論著眼前的圖像到底在表達什麼。

照片提供:中研院天文所 黃珞文

「聲音藝術的創作」這區的主角是聲響,而聲響不具形體,於是展覽空間中有了一小片人造草皮,藝術家和民眾在這個約四坪大的角落中,以似乎能直達天聽的姿態,透過透天窗,展開與天空的對談。從上方則懸吊下一支木作的人造衛星飛船--據了解,策展者本來有意把天文所的「次毫米波陣列」以及「李遠哲陣列」等電波望遠鏡縮小版模型就直接放在這塊空間中展出,但原來的藍色木架和現場顏色不太搭,重新改製木架又趕工不及,最後只好捨棄這個部分,並未展出。

而或許因此,ALMA 展間的這片留白的草皮,便成了創作者與參觀者坐下來聊聊想法的一個空間。

創作者(左)與參觀者的對談,就地在展間現場進行。

圖像提供:台灣藝術大學 劉蓮粲攝影

策展執行莊哲瑋先生接待來訪的小朋友。

圖像提供:台灣藝術大學

策展執行兼導覽者陳彥伶研究員與來訪民眾互動。

圖像提供:台灣藝術大學

曲家徐嘉駿先生透過聲響反饋法,轉譯獵戶座星雲的分子電波訊號,將這些由 ALMA Sounds 所提供的元素重新編曲。 牆面上沒有任何圖說,但見一行字:Thanks to ALMA Sounds,藉以對提供素材的科學家和音樂家致意。

2.mp4

轉譯自 ALMA Sounds 的編曲,在草坪上展演

影像提供:中研院天文所 黃珞文
guide.mp4

作曲家徐嘉駿(中間面對鏡頭者)對參觀民眾解釋他怎樣對聲音做轉譯。唯一出現在現場的具象說明只有一行感謝辭:

Thanks to ALMA Sounds

影像提供:中研院天文所 黃珞文
1.mp4

本來參觀時的方向是從外朝內走,經過天文圖像區之後的更裡面的地方才是欣賞「ALMA聲響」的區塊,不過這個短片是小編走進去之後想起來該錄影,又從內往外拍的。

影像提供:中研院天文所 黃珞文
wei_hao.mp4

本所王為豪研究員的日食照片,由策展單位設計加入偏折效果,因此現場觀看時站在不同角度會看到不同的圖像。

影像提供:中研院天文所 黃珞文

這個展場由許多獨立的展間組成,清空之前本來是教職員宿舍,已有數十年的歲月痕跡,本身也相當有故事感。以下是開幕當天其他展場的情形,有的雖然主題不與天文相關,譬如「一隻蒼蠅飛入海洋無垠的吐納」,但卻似乎看到了星球(?)及物理還是數學的幾何圖形(?)。

另一處展出服裝設計作品的超級材質斗篷,據說在夜晚中以閃光燈對它拍攝的話,將會展現宇宙初始爆炸的景象(在藝術家的設計理念中,又其實是「時空入口的景象」!)

法國駐台代表、貝里斯大使等人共同剪綵,現場還有馬與舢舨船相關展演,搭配彩帶乾冰施放,2020年的大台北藝術雙年展依舊是熱鬧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