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過關與證果:西遊五聖的出身修行傳

講者:李豐楙院士 中央研究院

講座時間:2023年12月14

演講地點:國立中正大學共同教室大樓 106 階梯教室


主題簡介:

浦安迪教授(Andrew H. Plaks)在《中國敘事學》中,試圖以四、六大奇書的「奇書文體」為據,對於明清小說作多角度的探討,在思想史部分特別關注「宋明理學」,惜乎未曾觸及三教關係中的道教,亦即忽略了道教神話及其原型,故亟需由此切入理解其敘述結構。在敘事學中起與結最為關鍵,明清小說與三教的關係中,宗教人物、尤道教神仙關聯「出身、修行」志傳體,此一文體雖較晚出,卻方便從「謫凡與證果」切入。在六大奇書中既佔四部:西遊記既活用了謫凡、下凡神話。此一敘述模式非僅關乎敘述框架,實則關聯諸多要角如何歷練人生,而大小事件的試煉結構,則是本土化的「過關」原理,此即吸納了當時全真教的十二字戒:酒色財氣、攀緣愛戀等;由此解讀主人翁唐僧及其他四聖,即徹底改造了原本的西遊故事,虛構其「出身」,從而「非常化」其命運。奇傳體與志傳的區別,在通過諸多關卡中,並非「理學」家的儒家思想可解,而涉及一個關鍵的宗教課題:「罪與解罪」,在神話敘述中涉及因罪而謫/降,結局必因罪解而後圓滿證果。故敘述主體在人間的修行,所有事件聚焦於解罪的過程。這種修證神話雖不脫三教,卻比較適合置於道教的義理脈絡:罪的自我消解,既關乎他力而尤屬自力,即將其置於冥冥的鉅力中,關注個別修行的細節。在宗教文學的「救贖」觀中,道教既有本色化的義理,敘述藝術也相與配合,既隱藏其哲理,而可詮釋其中的寓意。故由此參透「文學與宗教」的旨意,將其寓於敘述技巧中,此即明清小說的一種宗教讀法。


延伸閱讀:

1.2018年4月 〈鬼律與故縱:《西遊記》中的召喚土地〉。陳偉強主編《道教修煉與科儀的文學體驗》。頁100-150。

2.2019年6月 〈魔、精把關:《西遊記》的過關敘述及其諷喻〉。《政大中文學報》。31期。頁77-128。

3.2020    〈監護之眼—《西遊記》中在佛、道護法下的過關〉,《漢學研究》37-4(總99),頁115-158。




直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