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水耕栽種成果填報
班級導師、科任教師、行政或其他人員:
魚菜共生水耕
種植班級(或群組):
潛能開發班,六年一班,六年二班。
參與人數:
70
志工協助方式說明(若無免填):
其他支援說明:
1.潛能開發班老師及學生協助餵魚,輔導主任巡視系統狀況。 2.六年級學生進行育苗、定植。 3.衛生組與環保小尖兵於午休時間進行水溫、pH值監測及濾材清洗。 4.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提供師資,進行教師研習與技術支援。
實施內容概要:
本校辦理水耕計畫,選定二樓校長室外既有的雨水回收設施-水撲滿,建置魚菜共生設備並逐步試行課程。本校採浮筏式與潮汐式兩種耕種方式。為了使系統充分利用並達最大效益,本校結合以下方式實施: 1.潛能開發班課程: 潛能開發班使用半土半水耕的福田板進行栽植,因不需育苗且可使用土壤,耕種方便且快速。潛能班老師及學生午休時間一轉眼,便完成了一百株的黑葉白菜定植,相當有成就感。而免澆水的水耕方式,也讓老師覺得相當方便而輕鬆。觀察過程中,發現黑葉白葉面上有蚜蟲,生活課黃老師帶著孩子翻開葉背,發現螞蟻跟蚜蟲互利共生的現象。而潛能班老師的獎勵制度中,因為多了餵魚的選項,小朋友上課變得更加認真了。 2.六年級水耕課程: 六年級使用種子及育苗綿育苗,並學習育苗、定植,上架,修剪及更換植株,到最後採收的歷程。六年級實施完畢後,將逐月按年級實施,使水耕設備持續使用,並培育系統維護的小幫手。 3.教師知能研習: 本校委託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理事長,於12月3日於教師早會時間,與老師分享魚菜共生的原理與實務經驗,使老師認識並結合融入相關領域。
成果照片:
說明:
老師和學生熟練的將黑葉白菜苗與培養土放入杯中,放上浮板準備定植。
說明:
午休時間一轉眼,老師和學生合力將一百株黑葉白菜苗快速定植完畢。
說明:
六年級學生專注地使用鑷子將青江菜種子放入育苗綿中。
說明:
一週過去,青江菜已長出可愛的綠葉與白色細根,學生小心翼翼將育好的青江菜苗放入定植板中。
說明:
六年級小朋友將育好的青江菜定植板放入系統中。
說明:
12月3日委託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理事長與教師進行魚菜共生增能研習。
特色:
1.水耕課程結合本校營養教育,採收的水耕蔬菜供期末炒飯比賽使用,提供無毒蔬菜並降低食物旅程。 2.結合自然課程,環境教育節水課程,使學生發現後山既有土耕課程,與水耕設備的差異與優缺點。 3.提升校內水資源回收效益,並有效改善水撲滿水質,提供師生課堂休息時間的紓壓、休憩場所。
反思與回饋:
1.福田板栽植歷程:兩次颱風於假日侵襲,浮板因重量較輕而四散飛走,導致高年級學生辛苦栽植成果毀於一旦,直到第三次才順利栽種。日後遭遇颱風來襲,將準備網子,於颱風前快速拉起並暫放於室內保存。 2.魚菜比例平衡:因池中魚的養殖數量不夠,種植葉菜營養不良,出現葉緣變黃的現象,藉由魚菜共生協會技術支援,已獲得改善。 3.病蟲害問題:種植過程中出現蚜蟲,不似土耕系統的完整生態,瓢蟲及其他天敵會抑制蟲害,病蟲害蔓延相當快速。但學生也從蚜蟲的病蟲害中發現土耕與水耕的差異與優缺點,並間接注意到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此外,營造水耕設備旁的周遭環境,如屋頂綠化,使系統建立小型生態平衡,是日後發展的重要工作。 4.水耕建置面積及費用:建置水耕設備的金額高並耗費能源,耕種面積及產量不如土耕方式,未來將朝高經濟作物如草莓,香草,以及易有病蟲害的十字花科葉菜優先種植。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