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新住民語文課程規劃如下:
A.本土語文包含閩南語文、客語文、原住民族語文、閩東語文、其他具有傳承危機之 國家語言。具地區特性之族群語文(如平
埔族群語言),由學校調查學生實際需求 與意願,於本土語文開設課程供學生選修。
B.新住民語文課程的開設內容以東南亞地區的新住民語文為主。
C.國民小學階段本土語文/臺灣手語/新住民語文列為部定課程,每週一節課,學生選擇其中一項語別進行學習,並由學校調查
學生實際需求與意願開課。
(二)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開設本土語言選修課程應注意事項【103年3月18日國教國署國字第1030009967B號令修正】。
(三)101年發布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推動臺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要點}為主【教育部101年11月1日臺語字第1010196705C號令修正】。
(四)國民教育法第十一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師應為專任。但必要時,得依法聘請兼任教師,或聘請具有特定科目、領域專長人員,以部分時間擔任教學支援工作。」
(一)培養學生熱愛本土文化及主動學習本土語言的興趣和習慣。
(二)培養學生具備本土語言基本的聽、說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表情達意,進而發展出讀、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三)培養學生兼用本土語言和本國語的習慣,發展出特有的文化視野,開創出新的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應用本土語言學習本土文化和其他知識的能力,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學習領域、認識本國多元文化,且在面對國際思潮與現代化社會之變遷中,體認全球化和在地化共同發展的必要性。
(五)學習利用工具書及結合資訊網路,擴展本土語言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培養學生獨立、自動學習的能力。
(六)激發學生廣泛學習本土語言的興趣,並提升其欣賞本土文學作品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多利用本土語言做為與人互動溝通的工具。
(二)增進學生對本土語言聆聽、說話、閱讀、寫作等能力。
(三)提升教師專業化、適性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本土語言教學知能。
(一)生活化: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結合,以生活實用、簡單有趣為原則。
(二)適性化:教學實施兼顧學生程度差異,以聽、說為基本目標,實施適性教學。
(三)統整化:課程規劃及教材內容注重前後年級之銜接,及其他領域之統整。
(四)多元化:教學方法以溝通式為原則,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法;教學評量採用多元方式,並兼顧形成性、總結性評量。
(五)彈性化:教學時間自九十學年度起,每週一節為正式課程,並得自主彈性安排上課時間實施本土語言教學。
(一)辦理親職教育活動時,加強宣導家長使用本土語言正確的價值觀。
(二)辦理本土語言相關研習,增進教師教學經驗與共識。
(三)鼓勵教師參加校外本土語言教學研討會,探討本土語言教學策略與方針。
(四)除了每週乙節正式本土語言教學外,並融入各領域教學中實施。
1.依課程綱要、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開設本土語言選修課程應注意事項,訂定合宜、可行的本土語言教學實施計畫。
2.成立本土語言推行推動小組(由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兼任之)。
5.師資安排以本校具備本土語言教學專長之教師擔任教學。◎必要時得外聘本土語言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協助教學。
6.教材內容採用送審通過版本之本土語言教材為主,加深加廣部分由任課老師自行編選補充之。
(1)配合班級學習角或班級教室佈置,提供本土語言學習機會。
(2)配合語文競賽週辦理各項本土語言相關之競賽活動。
(3)衡酌學校經費,適度購買本土語言教學之教材與設備。
(4)重要場所,布置母語情境布置(客家語、閩語、原住民族語)。
(5)文化走廊,設置母語專欄,張貼閩語(客家語)俚語俗諺。
1鼓勵教師參加全市性或區域性本土語言教師相關研習活動。
2利用週三進修或各種教學研討,配合本土語言不同學年教材需求,辦理教材實務研討,增進教學知能。
3針對學區與學校特性,辦理本土文化研習或進行田野調查訪視工作,並配合本土語言教學實施,充實教師本土教學知能。
4提供或鼓勵教師針對本土文學、童詩、俚語、俗諺、故事……等,以教學檔案方式採行動研究方法,作系統的蒐集、研究、研討。
5有計畫的彙整本土語言資料,提供教師自我進修機會。
(1)建製本土教材資料庫:蒐集本土語言諺語、歌謠、童詩、俚語、故事……。
(2)編輯本土教材:編輯以學校為本位之相關本土教材,包含地理、歷史、自然、藝術等資料,並與本土語言結合製作。
(3)自製教材編撰:蒐集或自行編輯本土語言之相聲、話劇、戲劇、演講等腳本。
(1)生活教育時間的利用:利用晨光時間、午餐時間、下課時間……等,鼓勵學生以母語交談。
(2)親職教育活動宣導:善用各種機會與管道,宣導家長親子以母語為日常生活對話工具。
(3)台灣母語日教學:每週五母語日當天下課時間及日常生活對話打招呼、接待訪客,以母語對應為原則,升旗典禮、朝會報告,可以較活潑之母語方式呈現。
(4)本土諺語公播教學:每週四公播放閩南語教師指導學生錄制的每週一句,安排進行每週俗諺俚語大家說教學活動。
(1)配合校慶、運動會、才藝發表等活動,辦理本土文化系列活動。
(2)本土文化知性之旅:配合校外教學,辦理本土知性之旅,配合本土語言實施。
(3)校內母語藝文競賽:每年舉行閩語演說、閩語/客語朗讀等藝文活動。
˙語文競賽:每年參加臺中市語文競賽-客語、閩語、原住民朗讀或演說競賽初複賽。
˙各項母語語文比賽:一至六年級各班積極參與校外舉辦之本土母語說故事及演說比賽。
(1)依課程綱要實施內容:依實施綱要之規定安排本土語言課程,除固定課程外,並善用彈性學習及各種機會落實本土語言教學。
(2)依課程綱要安排教學時數:一到六年級本土語言教學時數為每週一節,含於語文領域內,由認證之科任教師擔任。
(2)創新教學:活用發表、討論、表演……等教學方法,提昇本土語言教學成效。
(3)多元評量: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評量方式,如︰發表、表演……等活動式評量,並兼採作業評量、檔案評量,以增進學生本土語言能力的成長。
1. 由本校教科書評選小組,依教育局訂頒教科書選用注意事項,選擇適用的本土語言教材。
2. 以生活化的聽說能力訓練為主,上課教師再依需要設計補充資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