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蟻的名稱的來由,是被它叮咬後如同火燒般疼痛,而且會出現灼燒般的水泡,是危及生態的物種之一。
【火蟻的威脅】
入侵紅火蟻的威脅
雜食性的入侵紅火蟻除了對生態環境中土棲性動物造成傷害,破壞土壤微棲地外,在危害 嚴重的地區往往造成土壤中的蚯蚓被捕食殆盡;紅火蟻也會取食農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 嫩莖與根系,影響農作物的成長與收成造成經濟上極大的損失。
入侵紅火蟻(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 Solenopsis invicta)原分布於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在二十世紀初入侵美國南方。這原本不起眼的入侵紅火蟻,造成美國農業與環境衛生上非常嚴重的問題,也造成經濟上極大損失。目前美國南方13個州以上超過1百萬公頃的土地被入侵紅火蟻所盤據,受侵害地區經濟損失每年估計約50億美元以上,單是農業上的損失即超過7億5千萬美元以上,受害地區包括農業、都會區、住宅區、學校、公共設施、醫療、產業設施、機場、園藝場、墓地、高爾夫球場、電器與電訊設備等。
近來因商業活動與農業運輸全球化的影響,入侵紅火蟻危害的問題不再只是美國或美洲國家重視的問題,全世界各國皆極力防範入侵紅火蟻的侵入,但終究百密一疏,入侵紅火蟻於1975~1984年間入侵波多黎各,1998年入侵南加州,更於2001年於紐西蘭與澳洲建立了新族群,並且已造成農業與環境上的危害。
亞洲地區過去一直未有發現入侵紅火蟻的報告發表,在2003年9~10月於桃園與嘉義地區發現疑似入侵紅火蟻危害農地案例,經台灣大學採樣鑑定後確定是入侵紅火蟻,且陸續有農民與民眾被叮咬而送醫的案例通報。
【火蟻鑑定】
火蟻為家蟻亞科(Myrmiciane)、火蟻族(Solenopsidini)、火家蟻屬(Solenopsis) 種類的俗稱。分類上螞蟻隸屬於胡蜂總科(Vespoidea)蟻科(Formicidae),目前全世界 已知的螞蟻種類超過1萬種;火家蟻屬目前有181種被命名,主要分佈於新熱帶區(90種)、 新北區(18種)及舊北區(45種)三個動物地理區。該屬有些種類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或人 為的農業生態環境,而成為重要的衛生與農業害蟲,加上牠們特殊的族群結構容易隨人類的 經濟活動,分散至全世界各地成為流浪種(Tramp species),往往造成入侵地區重要的危 害。
【台灣入侵火蟻種類的鑑定】
【生態環境】
入侵紅火蟻在生態上極具優勢,大量捕食無脊椎動物,造成無脊椎動物在生物量、數量與 多樣性上的銳減,許多原生的螞蟻還可能因為入侵紅火蟻的入侵而滅絕。入侵紅火蟻在取得食 物來源方面比其他物種具有優勢,有報告指出入侵紅火蟻會攻擊地棲性脊椎動物,如地棲性鳥 類的蛋與雛鳥、蜥蜴的卵與幼體及小型哺乳動物和嚙齒類等。入侵紅火蟻極有可能衝擊自然生 態系,牠們會去搬運及取食植物的種子,造成不同種類植物種子之比例與分布的改變,相較於 比其他動物,入侵紅火蟻對於植物群聚組成的影響更為重要。
【公共設施】
公共設施或電器相關的設備如電表、變電箱、電話總機箱、交通號誌機箱、電纜線箱、機 場跑道燈箱等也會遭到入侵紅火蟻的危害,造成電線短路或設施故障,據統計在美國德州光是 在這方面的損失每年就高達上千萬美元。
【公共衛生】
火蟻的名稱就是在描述被叮咬後如火灼傷般疼痛感,之後還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 入侵 紅火蟻成熟蟻巢的個體數約可達到20萬至50萬隻,當蟻巢受到外力干擾時,入侵紅火 蟻會迅速 同時出巢攻擊,工蟻會以大顎緊咬著皮膚,利用無倒鉤的螫針連續刺7~8次,將 毒囊中的毒液 注入皮膚,毒液中因含有大量蟻酸及多種毒蛋白,立即引發劇烈的灼熱感, 此種灼熱與癢的感 覺將持續1小時以上,4小時後在被螫處會形成白色膿皰,若膿皰破掉, 容易引起細菌性的二次 感染,甚至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一些體質敏感的人則會因入侵紅火蟻的毒液中的水溶性毒蛋白,而產生過敏性反應,嚴重 者甚至會引發過敏性休克而造成死亡。
對入侵紅火蟻毒蛋白過敏者常會有以下反應, 如臉部燥 紅,一般性的蕁麻疹,臉部、眼睛與喉嚨腫脹,胸痛,呼吸停止,說話困難模糊 ,麻痺及心臟 病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於1998年所做的調查,當年約有33000人因被入侵紅 火蟻叮咬而需要就 醫,其中有15%的人會產生局部嚴重的過敏反應,2%的人會產生嚴重過 敏反應而造成過敏性休克 ,而當年有2件受入侵紅火蟻叮咬而死亡案例。
【財政經濟】
美國德州因入侵紅火蟻危害造成財政上的損失估計每年就高達3億美元,其中包括家畜 、作 物、公共衛生、環境生態上的傷害。入侵紅火蟻對於美國南部受侵害地區所造成經濟上 的損失, 每年估計高於50億美元,農業上的損失則約為7億5千萬美元。
在台灣目前所發現約270種螞蟻中,有些種類的螞蟻的外型、族群數量、生態習性與入 侵紅火蟻極為相似。如同屬於家蟻亞科的單家蟻屬(Monomorium)、大頭家蟻屬(Pheidole) 及擬大頭家蟻屬(Pheidologeton),在分類鑑定上往往容易和外型相似的火蟻種類搞混,需 由觸角節數與錘節節數加以分辨。台灣舊紀錄中有3種火家蟻屬種類,獵食火蟻(Solenopsis indagatrix)與知本火蟻(S.tipuna)兩種,為本土火蟻種類,但這兩種的體型比入侵紅火 蟻小,族群個體較少,無兵蟻亞階級,對人類、動物或環境不具威脅性。另一種熱帶火蟻 (S.geminata)是十多年前便已進入台灣的外來種類,體型大小與入侵紅火蟻相似,有兵蟻 亞階級,具明顯攻擊性,但族群數量相對於入侵紅火蟻則較少,威脅也較小,比較不會引起 系統性過敏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