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一個讓人不得不重視的議題!
全球暖化效應影響
1.由於海洋溫度升高, 南極和格陵蘭的大陸冰川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例如大洋洲島國圖瓦魯已被水淹沒。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線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陸地面積縮小會極大地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甚至可能導致戰爭。河、海堤的建立,可降低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保護地勢低的地區。(要注意,廣為流傳的「海洋上漂浮的冰川的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的說法是錯誤的。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實際上,海洋上漂浮的冰川融化後海平面仍會保持不變。只有當陸地的冰川融化後流入海洋才會改變海平面的高度)
2.由於海洋溫度升高,水蒸發加快,大量水氣被輸送進入大氣,會導致局部地區短時間內降雨量突然升高,這樣暴雨天氣就會導致水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頻繁的發生,位於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於河流下游的廣大地區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脅,水災面積因為短時的強降水而迅速擴大,水土流失問題也比過去更加嚴峻。
3.由於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目前已有熱帶傳染病擴散的跡象。而過去在低溫下難以存活的病毒隨著冬季溫度上升,有全年活動的可能,最近一段時間的監控發現,過去已經得到控制的疾病如結核病等有再度爆發的可能。
4.由於大氣溫度升高,令蒸發量上升,在以往乾旱少雨的地區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而不正確的耕作方法很有可能讓以前植被覆蓋就不好的半乾旱地區失去保護成為半沙化地區,從而導致內陸地區沙漠化加速,沙漠有擴大的危險(實際上沙漠化問題已經困擾著東亞和中亞國家,在撒哈拉邊界地區更是情況堪憂)。
5.由於溫度升高,如果食物鏈中的上層和頂層生物如果不作出相應變動就會嚴重危機到種群的繁殖和發展,整個生物多樣性會受到威脅,許多物種會加速滅絕的步伐。
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暖化的第一號元兇,大多數人相信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減緩全球暖化的影響。但是,研究工業用氣體的科學家們認為,甲烷是全球氣候暖化的第二號元兇影響,也應該作適當的管制,以減低溫室效應。上星期二,為了顯示其支持減緩全球暖化的決心,美國與其他 13 個國家共同簽署一項管制甲烷排放量的協定。此項協定,將要求各國公司投資五千三百萬美元於甲烷排放量的管制。
美國國會環境品質委員會主席 James Connaughton 表示,我們正在執行的溫室效應氣體管制計劃,是要求美國與其他參與的成員國等能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減少比率與 2012 年經濟成長率 (18%) 相同,即每年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減少比率約為 1.5 %。
可能造成的危害:
學者專家預測,全球溫度的上升,將造成兩極氣溫增高,導致格陵蘭與南極冰帽融化,可能使得海平面上升0.2到1.4公尺左右,許多城市將因陸地變成茫茫大海而被淹沒,海岸線60公里以內約占全世界1/3的人口,將深受其害。中緯度地區可能因受到聖嬰現象而面臨旱災或沙塵暴的威脅,許多農業地區將不毛之地的沙漠。
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所有的地區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氣候變暖的不利影響。常鬧水荒的南方發展中國家地區將會遭遇更多的熱帶颱 風、乾旱和嚴重的沙漠化,農業產量下降,還可能出現飢荒和流行性疫病;更多如颶風、旱災等“畸形”氣候現象;受災嚴重地區將有大規模人口遷徙現象;亦可能導致大量人口死亡;蚊蚋活動範圍擴大,瘧疾等疾病的風險性將升高;棲息地毀滅後,許多物種將告滅絕。
格陵蘭的冰河加速注入大西洋(Photo by SLIM ALLAGUI/AFP/Getty Images)
棲地破壞物種滅絕,森林就在人類不知限制砍伐及破壞之下,森林生態系中生物也跟著快速的滅絕。尤其具有生物基因寶庫的熱帶雨林更是嚴重。素有「海上森林」之稱的紅樹林,也因海岸的不當開發以及海水入侵內陸等因素,面積正在大幅的縮減,影響所及,漁業資源重要的培育場所也跟著消失掉了。加速地球暖化,連帶造成溫室效應加劇,讓全球每年的溫度「破紀錄式」地增高,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森林則是解決此全球暖化問題的最佳利器,因為森林光合作用的效能高,可以消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替地球帶來新鮮充足的氧氣。所以,失去了森林,不僅危害到大氣的正常循環,並且讓溫室效應的問題更趨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