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典故

先入為主

「先入為主」這句成語出自漢代班固《漢書‧息夫躬傳》。意思是以先聽到的話為主。比喻抱有成見,不再聽後來的話。

董賢和息夫躬都是漢哀帝的寵臣,息夫躬看到董賢權勢日益擴大,深怕會取代他。於是哄騙哀帝說:「陛下,匈奴的單于今年沒有來朝見天子,恐怕要引兵侵擾邊境,陛下應當趕緊想退兵之計……」原來息夫躬事先已派人通知單于,不讓他入塞朝見天子。

大臣們不肯信息夫躬的話,王嘉說:「天子應該推誠行善,百姓萬民才能安居樂業,息夫躬的話分明是一派謊言,想藉天子出兵之際圖謀不軌。絕不能因為先聽到息夫躬的話,就以他的話為真(先入為主),做出錯誤的決定啊!」

最後,哀帝還是聽信了息夫躬的話,打算派軍隊出征,但因遭到董賢的反對,沒能實現。不久,息夫躬的計謀露了餡,結果被關進大牢,死在獄中。

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這句成語出自於宋代費樞《釣磯立讀》。原意是作畫不到關鍵處,不用重墨,正像不虛擲黃金一樣。後用來形容作畫、作文時不輕易下筆,力求精練。

李成,字咸熙,他的先世為唐的宗室,住在長安,後來遷住青州益都(今屬山東),人們稱他為李營丘。他是五代、宋初時的著名畫家。李成很愛讀書,讀了許多經史,喜歡寫詩,擅長彈琴、下棋,但最擅長的還是畫山水。他畫山水,初學於荊浩、關同,後來常摹寫真景而自成一家。

李成畫畫,善於描寫北方山野的寒林景色和風雨、明晦、煙雲、雪霧等自然景象。他的山水畫,特別講究畫的構圖和筆墨的運用。他的筆勢鋒利,墨法精微,好用淡墨,落筆簡練。所以後人讚揚他說:「李成作畫,不輕易落筆,先用淡墨,後用濃墨,愛惜筆墨就像愛惜金一樣。」李成畫的山石,就好像捲動的雲。後來這種表現技法為「捲雲皴」(國畫畫山石時,勾出輪廓後,為了顯示出山石的紋理和陰陽面,再用淡乾墨側筆而畫)。

他和關同、范寬形成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據說,當時學他畫法的人很多。


投桃報李

「投桃報李」這句成語出自《詩經‧大雅‧抑》。相傳是春秋時代衛武公所作,是自勉自勵之詩。

衛武公是周室元老,歷經厲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厲王流放,宣王中興,幽王覆滅,他都親眼目睹,平王在位時,他已八、九十歲,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性敗壞,政治黑暗,憂憤之下寫了這首〈抑〉詩。

衛武公在詩中自勉說:「人民都效法你的德行情操,所以你要使自己的行為更高尚、美好。你要謹慎舉止行為,儀容端莊有禮貌。不逾越本分,不犯過錯不害人,那麼就很少人不以你作為準則了。因為人家送給我桃子,我回報他李子,這是很合理的。如果有人說小羊頭上生了角,那就是在欺騙人了。」

「投桃報李」之後用來比喻朋友間相互贈答或禮尚往來之意。

百步穿楊

據《戰國策.西周策》上記載,蘇厲是戰國時代謀士,有一次,他得知秦國大將白起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打敗韓、魏、趙等國,並殺害魏國將領,攻占越國藺、離石、祁等地的都是秦將白起。這是他巧於用兵,又得上天之助的緣故。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他攻下,周王室將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

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說他的射箭技術很好。有一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何不代替我射那柳葉呢?』那人說:『我不能教導你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但是你今天射柳葉百發百中,卻不善於休息,等一下疲倦了,弓身不正,箭桿彎曲,一箭也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

就像你現在擊敗韓、魏,殺屖武,向北攻打趙,奪取藺、離石和祁等都是你呀!你的功勞很大。如今又將出兵經過周王室的所在地去攻打魏國,如果這一仗無法取得勝利,就會前功盡棄了,所以你還是假裝生病,不要出兵的好。」

後來,從這裡演變出「百步穿楊」這句成語,形容射箭技術非常高明。

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叫宰予,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剛開始給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後來漸漸發現,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沒有仁德,而且十分懶惰,白天睡大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後來宰予參與作亂,被殺死。

孔子另有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長得體態不雅,相貌醜陋,孔子一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從來不去巴結公卿大夫。後來,追隨他的學生有300人,他的聲譽傳遍四方。

孔子聽說了,感慨地說:「我憑言語判斷人的品質,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觀念來評判事物。

放虎歸山

劉巴是三國時代零陵人。曹操據有荊州後,派劉巴去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但三郡不久被劉備所得,諸葛亮勸劉巴歸附劉備,劉巴說:「我受命而來,不成當還,理應如此。足下又有什麼可說的呢?」

後來劉巴入蜀,益州牧劉璋見了劉巴,驚喜不已,每有大事就來詢問他。後來劉璋派法正去迎接劉備入蜀,劉巴勸諫說:「劉備是個英雄人物,入蜀必為害,不可請他來。」既入,劉巴又勸諫說:「如果派劉備去討伐張魯,是放虎於山林。」劉璋不聽。後來蜀地盡為劉備所得。

「放虎歸山」 比喻放走敵人,後患無窮。

物以類聚

戰國時,齊宣王想招納賢士,便把淳于髡(音昆)找來。淳于髡是當時的賢士,為人正直善諫,齊宣王讓他幫助推舉人才。

淳于髡在一天之內,就向齊宣王推舉了七位賢才。齊宣王不由得感到非常驚訝,對淳于髡說:「我聽說人才是十分難得的,而現在,你居然一天之內,就為我推舉了七位賢士,這如何能使人相信他們都是賢士呢?」

淳于髡聽了,說道:「大王,你雖然說得有道理,但卻並不完全。要知道,同類的鳥總是在一起聚居,同類的野獸也總在一起行走。到水澤窪地中去尋找柴胡、桔梗這一類藥材,那永遠也找不到;但到梁父山、圉黍山上去找,可以一車一車地載回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物以類聚。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那麼,我在大王眼中也可算是賢士吧!」淳于髡說:「到我這兒來尋找賢士,就好像到梁父山去找桔梗一樣容易,因為賢士們經常都是聚在一起的。除了這七個,您還需要多少賢士,我都能給你找來。」齊宣王聽後,信服地笑了。

這個成語原本指同類的東西,總聚集在一起。後來,這一成語常用來比喻壞人互相勾結。

投鼠忌器

有一天,齊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最怕的是什麼呢?」

晏子回答說:「最怕社廟裡的大老鼠。」

景公不解地問:「這話怎麼說?」

晏子答道:「社廟是祭神的地方,用木頭做柱子,外面糊上泥巴做成牆壁,老鼠都一窩一窩地住在壁洞裡。用煙燻的話,恐怕燒壞裡面的木柱;用水灌,又怕沖壞牆腳。老鼠在裡面安居樂業,生兒育女,人卻束手無策,都是因為怕毀壞了社廟的緣故。國家也有這種情況,您大王左右不少親信,就是這樣的大老鼠。」

有句成語,叫做投鼠忌器,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下手。老鼠是極狡黠的小動物,牠為了保存自己,似乎懂得廟、人、鼠三者之間的關係:社廟神聖不可侵犯的特權,其實是人賦予的。人雖然恨老鼠,但又不敢去毀壞社廟。老鼠就利用人的這種顧忌,使社廟成了老鼠們的防空洞和避難所。明智的君主,本身就應該主動設法,去防範危害人民和國家的壞老鼠。

柳暗花明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因堅決主張抗擊金兵,被免去了官職。陸游回到了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整日在家讀書,打發時間。

一天,陸游遠行,繞過了一道又一道水,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越來越少。當他登上一處斜坡放眼望去,只見前面山重水複,似乎已無路可走。但遊興正濃的陸游,不肯就此回頭,他順著山坡向前走了幾十步,拐過山腳,突然發現,在不遠處一個山谷裡,有一個小村莊,那裡花紅柳綠,像傳說中的桃花源一樣。

回到家裡,陸游對這次散步遠行印象深刻,便作了一首七言律詩《遊山西村》,其中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在山重水複之間,以為無路可走,忽然眼前一亮,發現在濃綠色的柳樹蔭和明麗的花叢中,又有一個村子。

這兩句寫景抒情的詩句,比喻為眼看情況已無發展餘地,忽然又出現轉機和希望,由於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喜愛和傳頌。例句:他在歷盡人生坎坷之後,如今已經是柳暗花明。

程門立雪

宋代程顥(音浩)和程頤(音怡)兄弟倆是洛陽人,同為宋代理學的奠基人,後世稱為「二程」,他們著有《易傳》、《經書》、《二程全書》等書,名揚於世。當時,有一位進士叫楊時,不願做官,一心想研究學問,他曾拜程顥為師,學到很多東西。後來程顥逝世,40多歲的楊時和朋友游酢,又到洛陽,去拜會和求教程頤。他們到程頤家時,天降大雪,程頤正在閉目養神。楊時和游酢(音作)既不願離去,又不想驚動程頤,就站在門口,等待程頤醒來。

外面風雪很大,但他們不為所動,毫無退縮之意。過了很久,程頤醒了,他見楊時和游酢,仍然站立在門外,並見到外面的雪,已下了一尺多厚,此時楊時和游酢,已變成了兩個雪人,而他們並沒有疲勞和不耐煩的神色。程頤忙叫他們進來,高興地收他們為弟子。

立,是指侍立的意思,侍立在程頤家門口的雪中。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後來楊時、游酢「程門立雪」拜師求學的精神,也被歷代傳為美談。

扶搖直上

在〈逍遙遊〉中,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說明人要先懂得「適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不會一味羨慕別人。在這個寓言中,莊子談到北海有一種鯤魚,大得不得了,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鵬鳥也是非常地大,奮力飛起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

當時有一位專門記敘奇特事物的人,叫做齊諧,他說:「鵬鳥要從北海飛到南海時,翅膀一振,擊水的面積廣達三千里,乘著扶搖盤旋而上,可以高達九萬里!但是牠得等待每年的六月,風吹得最大的時候,才能飛得起來。另外有一種雲氣叫野馬,還有浮游在空氣中的塵埃,任何生物都能用氣息把它們吹起來。」可知鵬鳥雖大,但是必須長期等待才能高飛;塵埃雖微,卻幾乎隨時可飛。能了解這一點,就能用高遠的眼光去包容一切,無拘無束,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原文的「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後來演變成「扶搖直上」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快速上升,也用來比喻仕途得意。

開卷有益

宋朝太宗在位時下定決心,要花精力翻閱《太平御覽》這部巨著,在他左右的人認為,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一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於是,他仍然每天堅持閱讀三卷,有時因為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開卷有益,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風氣很盛。

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比喻讀書總會有收穫。卷,指書、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