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雅語
課程博覽會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舉辦「全臺首學課程博覽會-2022扎根在地.邁向國際」有最有深度的地方學課程、平易可學的雙語教育與科技教育,更有跨領域探究的專題導向教學,教學互動區正式開始,我們設置的攤位非常活潑有趣,歡迎大家來現場se̍h-tànn學習。
大象寬庭合唱團演出
南美館團隊參訪西拉雅合唱團
閩南語
台南市語文競賽全市決賽
恭喜昀琪、雅碧、品潔、皓雯同學,於台語字音字形項目,展現實力分別獲得第2、3名及優勝,其他孩子也表現非常好,值得嘉勉。
感謝胡老師不辭勞苦,犧牲假日撥空給學生指導,終使學生獲得佳績。也感謝姿蘭組長到場照護,主任與老師們平時協助指導!
生態閩南語番麥(huan-be̍h)觀察與收成
經過近3個月的培育、照顧,一年級的孩子們歡喜慶收成。
由生態老師的解說教學下,同學們在花圃小農園近距離觀察番麥的支持根、莖、節、葉片、葉鞘、果穗、苞葉、花藥、籽粒、番麥鬚...等構造。課程活潑有趣,孩子們充滿好奇心,愉快地接觸番麥(玉米)叢,相互討論看到的景象,歡笑聲四起,非常有趣。最後採收番麥,體驗辛苦耕種後的收成喜悅。
生態閩南語手做tsí-á(子仔)教學
天氣愈來愈熱,來杯天然自做的果汁,好吃又健康。生態老師就利用課程時間教4年級的孩子們製作天然食品。
tsí-á又稱ò-giô(薁蕘)或愛玉子,是一種與薜荔相近的植物,產於嘉義、台南的山區,全世界只有台灣吃得到這種天然美食。
老師先介紹ò-giô-tsâng(薁蕘叢)植物,再分給學生果實,撥開果實外皮取出愛玉籽,裝入乾淨的棉布袋,放在鍋裡加入含礦物質的水,靜置10多分鐘。隨後取出棉布袋,在手中來回搓揉一段時間,再靜放愛玉水耐心等待約半小時讓其凝固,就變成好吃的點心了。這樣的DIY課程實用又有趣,學生非常喜歡,學習過程充滿歡喜與期待,最後想用自己的製作成果,滿足心情100分。
母語闖關活動
森林寶藏營隊
透過分組解謎遊戲增加學生團隊合作思考,其中設計銀行儲碳簿、命運生存骰子規則,增進學生數學邏輯運算;「二三木知識」、「追蹤師素養培訓」課程,讓學生認識台灣低中高海拔森林、及追蹤師對動植物生態行為生存的認識外;「森林生物柑仔店」實際在校園內尋找足跡、食性、排遺等生物圖卡,以校園內類似生物行為型態放置各角落,學生各組發揮課程學習追蹤師基礎觀察力;「手作步道維護」課程,主要學生認知人只要走入自然,就難免對自然造成深淺不一的破壞,以手作步道的方式,將步道融入自然生態中,能將破害生態情形降至最低。「木工達人」、「草草造紙材料」,更是讓學生了解利用森林木材就是破壞環境的錯誤認知,而是藉由自然生長達成循環利用的木材,如疏伐、植栽、生產利用,以達到森林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