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Nov 21, 2016 8:35:28 AM
《人‧情常在》6E 林怡
隨着一楝楝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隨着各種特色小店關門倒閉,隨着老一輩的離去,人們開口便說「香港人情不再」。香港真的沒有人情味嗎?我倒覺的我們的人與情俱在。
荃灣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地方。
我從小就住在荃灣,對這方土地有依賴和安心的感覺。兒時住在荃灣街市對面的唐樓,最常做的事就是跟媽媽到街市買菜。那是個舊式街市,攤檔與攤檔之間頗為擠迫,衞生環境沒有其他街市好。我最喜愛在窄小的通道裡亂跑,雖然惹得媽媽生氣,但附近攤檔的老闆總會笑着說﹕「小孩子嘛!總是調皮點。」有的老闆還會送些糖果給我,囑咐我以後要聽媽媽的話。
轉眼十載已過,偶爾再去荃灣街市買菜,發現當年不少店鋪仍未搬遷,有些商戶的老闆甚至還記得我。有次重臨故地,到街市中某間雜貨店買綠豆。老爺爺笑呵呵地給了我一片口香糖,還送了我一些綠豆,說道:「拿去吃吧!」讓我心頭一暖。望着老爺爺佈滿皺紋的臉龐,竟與記憶中許多張笑臉融合在一起,每張臉都發出温暖的柔光。我恍然大悟,當年的人還在,這份鄰里間的情誼不曾變改。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荃灣福來邨是六十年代興建的廉租屋邨。幼時住在那裡,於是我成了福來邨的常客。現在福來邨已不再出現老一輩人「夜不閉戶」,常和鄰里分享食物的情況。有些人甚至搖頭嘆息,但我認為人情常在,只是換了方式而已。
有次回家,手機的電池耗盡,我又忘記帶鑰匙,惟有敲鄰居的門借電話打給媽媽。開門的是個面容慈祥的婦人,她得知我的情況後,立刻熱情地說:「你的媽媽還沒這麼快回來,你進來坐一會兒吧!」看着眼前發生的事,我內心湧出一股暖流──平日看似冷漠的鄰居,卻願意為你雪中送炭,這不就是人情味嗎﹖
其實人情就在你眼前,老區人情猶在,新市區的人情也無處不現。
我住在荃灣西的某楝大厦。有人說高樓大厦鄰里關係冷漠,只一牆之隔,卻連牆裡住的是何許人也不知道,然而我卻對鄰里情深有體會。
每天早上出門,我都會看見住在隔壁的老伯等電梯,他總會面帶笑容地與我打招呼;有時我剛拉開鐵閘,就聽到他喊着「快點!快點!電梯到了!」他總是按着開門鍵等我;假日逛街市,只要碰見他,他必會與我寒暄一翻……這不就是人情嗎?好鄰居從來沒有缺少過。
有一回天氣驟冷,我穿了單薄的衣服外出,渾身發抖,但短短的二十分鐘路程,就有不少街坊走過來問候我。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每雙眼睛都充滿真摯的關懷。印象最深刻的是到便利店買東西的時候,店員還送了一個暖包給我,這不就是大都市的人情味嗎?
無論在甚麼時候、甚麼地方,人總要跟柴米油鹽過日子,我們都是在市井生活的普通人,人情味就是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誰說香港失去人情味?這是多麼有人情味的荃灣啊!我們不能,也不會失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