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貫資訊議題

資料來源:國民教育網

(一)基本理念

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能力,已為各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各國紛紛推動相關的資訊教育計畫,以為其國家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奠基。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包括創造思考、問題解決、主動學習、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建立學生的校園資訊倫理及網路智慧財產權等正確觀念,學習善用資訊科技,以培養懷抱科技時代的人文情懷,尊重自己及關懷他人,具有健全社會價值觀與開闊世界觀的國民。

依據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精神,各學習領域應使用資訊科技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以擴展各領域的學習,並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便於各學習領域進行資訊整合教學,宜將各領域所共同需要的基本資訊能力、素養及其學習時間,做一詳實的規劃,以使所有的學生均有機會習得基本資訊知識、技能與學習素養,以為各領域應用資訊的基礎。

本課程綱要之規劃基於上述理念,透過了解資訊科技的特性及其對個人與人類社會的影響,並針對不同領域學習所需之基本需求,分析出共通的資訊基本學習內涵,及各學習內涵所需之最低學習時數,以期所有的學生均有機會習得此綱要規劃之基本資訊知識、技能與學習素養,以為資訊教育的普及與應用奠定基礎,建立健全的資訊社會。

(二)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標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藉由「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以及「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等核心能力之規劃,在認知、情意、技能上培養學生達成以下之教育目標。

(1)奠定學生使用資訊的知識與技能。

(2)導引學生了解資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3)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的能力。

(4)培養學生以資訊知能做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的習慣。

(5)導引學生了解資訊倫理、電腦使用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

(6)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善用網路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培養合作、主動學習的能力。

(7)開展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能力,應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促進團隊和諧。

 

(三)分段能力指標 

下表中,第一個數字代表課程核心能力序號,第二個數字代表學習階段序號,第三個數字代表能力指標之流水號。

第一學習階段為一、二年級,第二學習階段為三、四年級,第三學習階段為五、六年級,第四學習階段為七至九年級。

資訊核心能力包括「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與「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茲將各核心能力之學習目標、學習內涵與欲培養學生之資訊能力列表於後:

1、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學習目標:了解資訊科技在生活與學習上的應用、以及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

2、資訊科技的使用

學習目標:培養電腦基本使用的技巧與知識

 

3、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學習目標:透過應用軟體的使用,培養電腦資料處理的能力,以為各領域學習之輔助工具。

4、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

學習目標:培養資訊溝通能力及資料搜尋能力,以擴展各學習領域之學習。

5、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

學習目標:應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促進團隊和諧。

上述五項資訊核心能力於各學習階段實施方式如下:

第一學習階段(一、二年級)

資訊教育在小學一、二年級雖未安排資訊技能的學習,但鼓勵教師將資訊科技靈活運用於教學過程中,利用資訊科技多媒體的效果與網路上豐富的資源,營造活潑生動、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

第二學習階段(三、四年級)

1-2-1 了解資訊科技在人類生活之應用。

1-2-2 正確規劃使用電腦時間及與電腦螢幕安全距離等,以維護身體健康。

1-2-3 教導學生注意軟硬體的保養、備份資料等資訊安全概念。

2-2-1 了解電腦教室(或教室電腦)的使用規範。

2-2-2 熟悉視窗環境軟體的操作、磁碟的使用、電腦檔案的管理、以及電腦輔助教學應用軟體的操作等。

2-2-3 認識鍵盤、特殊鍵的使用,會英文輸入與一種中文輸入。

3-2-1 能進行編輯、列印的設定,並能結合文字、圖畫等完成文稿的編輯。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4-2-1 能進行網路基本功能的操作。

5-2-1 認識網路規範,了解網路虛擬特性,並懂得保護自己。

第三學習階段(五、六年級) 

3-3-1 能利用繪圖軟體創作並列印出作品。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4-3-1 了解電腦網路概念及其功能。

4-3-2 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 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4-3-4 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5-3-1 了解與實踐資訊倫理,遵守網路上應有的道德與禮儀。

5-3-2 認識網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不侵犯智財權。

5-3-3 認識網路隱私權相關法律,保護個人及他人隱私。

5-3-4 善用網路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了解過度使用電腦遊戲、bbs、網路交友對身心的影響;辨識網路世界的虛擬與真實,避免網路沉迷。 

第四學習階段(七~九年級)

此學習階段課程安排在七年級實施,八與九學年雖沒有資訊課程的安排,學校亦應在此兩學年間,儘量設計資訊與各領域整合之教學,讓學生將三至七學年五年內所學之資訊能力充分應用於學習活動中。

2-4-1 認識電腦硬體、軟體、輸入和輸出等基本設備,有應用自由軟體的概念。

2-4-2 了解多媒體電腦相關設備,以及圖形、影像、文字、動畫、語音的整合應用。

2-4-3 認識程式語言、了解其功能與應用,有開放規格、自由軟體的概念。

3-4-1 能利用軟體工具進行圖表製作。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3-4-2 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內容。盡量使用自由軟體。

4-4-1 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5-4-1 了解網路犯罪型態,避免誤觸法網及受害。

5-4-2 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5-4-3 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觀念,善用資訊科技作為關心他人及其他族群的利器。

  

(四)主要內容

(資訊基本學習內涵為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必備的基本資訊素養,也是學生學習各領域知識所需之工具。課程安排在三至七學年,三到六學年每學年建議上課節數為16節,第七學年則建議40節的學習時間;除融入於各學習領域中實施外,並得視內容性質,集中於適當學習領域或彈性學習節數中實施教學。各校可視學生資訊素養程度彈性調整此學習內涵之內容與授課順序。茲將三至七學年之資訊基本學習內涵表列於後。

第二學習階段:三年級(總節數16)

第二學習階段:四年級(總節數16)

第三學習階段:五年級(總節數16)

第三學習階段:六年級(總節數16)

備註:「*」表示選擇課程,學校可視情況決定該課程的安排。

 

(五)實施要點

(1)教材編選之要領

◎教材宜以學習內涵或是核心能力的方式呈現,且需注意教材之連貫性,如有先後順序關係之內涵,則需循序漸進介紹。例如:學生初次學習上網必須先有5-2-1的認知,懂得保護自己的基本原則再學習上網的操作。

※每一學習內涵之撰寫均需註明學習目標、學習重點、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師需具備的資訊素養,以及學生需有的先備知識或技能。

※教材內容應以日常生活經驗為主,其他學習領域內容為輔,並能符合各階段學生之

學習心理與能力水準。

※盡可能附有範例檔案,以供教師及學生參考使用。

…教材宜有詳細索引,教材若以學習內涵方式呈現時,則各學習內涵在核心能力中之連結亦需表明。

(2)教學方法

※教師應導引學生了解電腦的整體功能,以及電腦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學應考慮學校現有之資源、學生的程度與其家庭能提供的支援、以及在七大學習領域的應用,作適當的教學設計。

※教學宜多使用生活的實例,練習宜配合七大領域設計合適之實作活動。

※每一項學習內涵均應提供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

(3)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

※硬體設備應依規定規劃設置。

※應有合法之軟體。

(4)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應以達成各學習內涵之基本技能為依據。

※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並重:

(A)形成性評量於課堂上以觀察進行之,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養成,而不以紙筆形式之記憶性考核行之。

(B)總結性評量以完成實作活動為主。

※評量方法:

(A)需考慮各學習內涵之性質,並且注意學生知識、技能、以及情意各方面均衡的發展。

(B)各學習內涵之建議評量方式請參閱5.主要內容之基本學習內涵表中的「建議評量方式」欄。

(C)茲將「建議評量方式」欄中所列不同評量方式之功用簡述如下:

簡單口頭問答:教師針對上課重點發問,以了解學生對所學概念的學習情形。

課堂觀察:觀察內容包括操作情形、教室使用規範遵守情形、以及智慧有價等倫理議題之實踐等,藉此教師可看出學生對所學概念實行的能力,也可掌握學生技能操作的學習狀況,作為教學策略調整的參考。

報告:透過學生(個人或小組)針對某個主題的簡報,可了解學生對該主題的掌握與統整的能力。

操作評量:藉由實地的操作,教師可了解學生操作技能的實際學習情形,

專題報告:藉由個人或小組的專題研究,教師可了解學生針對問題解決之規劃、協調與執行能力,同時可了解學生利用資訊技能進行研究的情形。

歷程檔案:藉由展示蒐集的資料及整理的結果,可了解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程度以及歸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