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片需登入學校信箱
01一年級組:陳又華、嚴茹馨、鄭塋芝、施富皓、黃郁文、洪玉倩、尤素蘭、莊淑如、許月玫
路線:二二八和平公園2線:國立臺灣博物館→黃氏節孝坊→孔子銅像→四亭一閣→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天后宮柱珠→二二八紀念碑→介壽公園→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
特色1:介壽公園(林森先生)圖片
特色2:二二八受難紀念碑圖片
特色3:急公好義坊 圖片
特色4:柱珠 圖片
特色5:國立台灣博物館 圖片
特色6:土地銀行 圖片
特色7:總統府 圖片
收穫 :圖片
02三年級組:108學年度三年級團隊
路線:二二八和平公園2線:國立臺灣博物館→黃氏節孝坊→孔子銅像→四亭一閣→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天后宮柱珠→二二八紀念碑→介壽公園→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
特色1: 學校大門 圖片
特色2: 228紀念館 圖片
特色3: 228紀念碑 圖片
特色4: 四亭一閣 圖片
特色5: 至聖先師 圖片
特色6: 黃氏節孝坊 圖片
特色7: 大天后宮 圖片
收穫 :圖片
03五年級組:鄧婷尹,許毓珊,楊巧恩,楊思惠,楊文琪,邱筠茹
路線:二二八和平公園2線:國立臺灣博物館→黃氏節孝坊→孔子銅像→四亭一閣→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天后宮柱珠→二二八紀念碑→介壽公園→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
特色1:二二八和平公園離我們學校近,加上歷史及文化的背景,很適合學生就近戶外教學。 圖片
特色2:「介壽公園」位於凱達格蘭大道、公園路、懷寧街及貴陽街等交界口,毗鄰二二八和平公園、景福門、外交部及市立北一女中,面對總統府位處要衢。 、圖片
特色3: 國立臺灣博物館(簡稱臺博館、臺灣博物館)是臺灣一座公立博物館,位於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北側,隸屬於中華民國文化部。該館始建於日治時期,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其本館建物也以前身「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之名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圖片
特色4:急公好義坊現位於台北市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為三門四柱格式的清朝牌坊,亦為中華民國的直轄市定古蹟。 圖片
特色5:黃氏節孝坊現位於台灣台北市的228和平紀念公園內,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黃氏節孝坊落成於1882年,是台北市內難得一見的百年歷史以上的古蹟。 圖片
特色6:杏壇原為柳生一義(總督府中央銀行總裁)銅像矗立處,該銅像1918年建,其基座戰後另立陳納德將軍銅像。1975年(民國64年)日本群島縣高崎市贈送「杏壇」孔子像,現設置於二二八紀念公園內,以表達對至聖先師的追思懷念。(現場導覽資料) 圖片
特色7:在台博館後方,這裡在清代是(台北天后宮),日本治台後,台人逐漸遠離這裡,被日本拆除,媽祖神尊流落他方,最後由曾文惠阿公來台北廳政府洽公,而輾轉留在今三芝福成宮。。附近有天后宮柱珠遺跡,每年農曆3月3日媽祖生日,舉辦台北媽祖文化祭,會由三芝請回原始媽祖回來坐鎮。 圖片
收穫 :圖片
難得天氣很好,心情很好,和學年夥伴走讀學校周邊文化及歷史古蹟,不錯的暖冬之旅。
04資優+社會組:陳家聲
路線:二二八和平公園1線: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老火車頭→臺灣博物館→天后宮柱珠→黃氏節孝坊→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二二八紀念碑→急公好義坊
特色1: 學校出發 圖片
特色2: 台灣博物館走吃走查 圖片
特色3: 急公好義坊 圖片
特色4: 台灣廣播電臺放送亭 圖片
特色5: 黃氏節孝坊 圖片
收穫 : 圖片
05健體組:謝嘉睿、陳佩君、鄭怡君、鍾欣庭
路線:二二八和平公園線(國立臺灣博物館→黃氏節孝坊→孔子銅像→四亭一閣→臺灣廣播電台放送亭→二二八紀念碑→急公好義坊
特色1:國立臺灣博物館:採用歐洲博物館常見之新古典主義風格,兼具仿希臘神殿多立克柱式支撐的三角山牆與羅馬建築穹頂,整體建築平面配置座南朝北呈左右對稱「一」字形。 圖片
特色2:黃氏節孝坊:位於二二八公園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右側,建立於清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 是為旌表王妻黃氏節孝事蹟而立。 圖片
特色3:孔子銅像:杏壇原為柳生一義(總督府中央銀行總裁)銅像矗立處,該銅像1918年建,其基座戰後另立陳納德將軍銅像。1975年(民國64年)日本群島縣高崎市贈送「杏壇」孔子像,現設置於二二八紀念公園內,以表達對至聖先師的追思懷念。 圖片
特色4:四亭一閣:公園內有一座噴水池,中為中國式亭閣「翠亨閣」,四角各有一座涼亭,名為「大木亭」、「大潛亭」、「劍花亭」、「倉海亭」,亭閣與涼亭中都放置了一位對臺灣有特殊意義的歷史人物半身雕像。 圖片
特色5:臺灣廣播電台放送亭:位於二二八公園內這座日據時代的放送亭,「放送」,就是「廣播」的意思。日據時代分別在台北、板橋、台中、嘉義、台南、花蓮設有放送局。由於當時收音機並不普遍, 因此才會設置這種戶外送放亭,以供民眾收聽廣播。 圖片
特色6:二二八紀念碑:該紀念碑選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是有其時空意義的,以紀念碑為中心,將前方-日治時代興建的台灣博物館,後方-清代興建的南門,連成一軸線;向北延伸到舊的台北火車站,向東延伸到台大醫院,向西止於西門、中山堂,清楚代表著三個不同統治時期的建築,如此將時間、空間、歷史壓縮成易讀、易懂的方式。 圖片
收穫 :圖片
06本土語組:潘為欣,黃淑苓,柯怡如
路線:總統府-臺灣銀行-衡陽星巴克-二二八公園-火車頭-土地銀行-臺灣博物館
特色1:總統府(昔總督府) 圖片
特色2:臺灣銀行(昔臺灣銀行) 圖片
特色3:衡陽星巴克(昔辻利茶舖) 圖片
特色4:二二八公園(昔臺北新公園) 圖片
特色5:老火車頭 圖片
特色6:土地銀行(昔勸業銀行) 圖片
特色7:臺灣博物館(昔總督府博物館) 圖片
收穫 :圖片
今日戰利品為「公園號酸梅湯」,甘甜滋味猶如大家遊歷臺北城古蹟的喜悅心情,為這趟旅程劃下美好句點。
07組集中特教:林昭彣,王怡玲,董宥汝,陳立心,盧文怡,李子安,喻紹嫻,蘇品后,楊淑玲
路線:西門1線:西門舊址→西門印象→西門紅樓→天后宮→西寧南路→西本願寺廣場
特色1: • 西門印象 •2014年(台北建城130周年),台北市政府在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設置鋼構裝置藝術品「西門印象」,高2層樓,長7公尺,寬4.9公尺,保有原西門的輪廓,上方由右到左標示「寶成門」三字,是配合著過去中文由右到左的書寫習慣,其中一面鋼柱上面有該藝術品的說明與西門舊址的相對位置圖。周邊利用地面設置了台北府城的示意圖,標有五座城門與城牆的相對位置與整座城的軸線方向以及城門的原貌銘版。配合新建城門藝術品,西門站出口四改裝成城牆的風格,從米色改為城牆狀的外皮。 •2018年台北燈節中,已被拆除的西門及城牆的舊址附近(今中山堂後方鄰中華路一段的區域,臺北市立國樂團前)設置由華山站貨場與調皮工作室設計的祈福燈區作品「西門城垛」圖片
特色2:臺北府城西門,正式名稱為寶成門,是臺北府城的五座城門之一。西門由於連結艋舺商圈,因此取「寶物成就」之意,盼維持艋舺的流通興旺而得名。
西門擁有臺北府城城門中最華麗的雙層樓閣,泉惠南商人捐建,也是台北城五個城門裡面最華麗的城門。1905年台灣日治時代市街改正的拆牆過程中拆除此門造成民意反彈,致使台灣總督府拆除其他四座城門的計劃叫停,西門成為台北城五個城門中唯一被拆除殆盡的城門。舊址旁設有「西門印象」裝置藝術,供民眾認識西門的歷史點 •1879年正月開始建造。 •1882年三月竣工。 •1905年因實施市區改正遭到拆除。 •1906年原址改建為橢圓公園。 •1983年寶成門舊址石碑設立。 •1999年配合台北捷運啟用,原址改為十字路口,圓環空間移到路口四角作為捷運西門站出口用地。 •2014年配合台北建城130年,建造「西門印象」裝置藝術,坐落在西門舊址北邊,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旁。 •2017年寶成門舊址石碑遭到損毀[1]。
•2018年底寶成門舊址石碑重立 圖片
特色3:西門紅樓於1908年由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所建造,是台灣第一座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亦是今天全島所保存最古老完整的三級古蹟建築物。其中八角樓的「八卦造型」取其八方雲集之意作為入口、十字樓的「十字架造型」作為主體的特色,另外加上緊鄰兩旁的南北廣場統稱為「西門紅樓」。 內部空間規劃了品茶休憩的「紅樓茶坊」、搜羅台灣風格好物的「紅樓選品」、推動小型文創產業發展的基地與展售空間「16工房」及古樸別緻的專業表演場地「二樓劇場」。另有多元文化體驗活動,除固定館所導覽、創意講談、手作工作坊之外,每個週末還有手作創意市集、劇場演出及於中央展區不定期展覽等活動。 圖片
特色4:臺北天后宮,原名艋舺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天后宮、西門町媽祖廟,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的天后宮,主祀天后媽祖,廟址原為日本佛教真言宗之弘法寺。該廟前身新興宮肇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原址為艋舺直興街(今貴陽街與西園路交叉口,青山王館附近),1943年被日本政府徵收,檀越將神暫奉於艋舺龍山寺,1948年進駐西門町。
又該廟遷徙前曾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艋舺三大廟門」,遷廟後,地方人士改稱艋舺龍山寺、艋舺祖師廟與青山王館為「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龍山寺、祖師廟、青山王館與本廟直接合稱為「艋舺四大廟」 圖片
特色5:1965年的西寧南路左側見尚未改建為萬年商業大樓的國際戲院,和剛開幕不久的中華民國國貨館(現為好樂迪KTV西寧店所在地)。昔日這一帶因為有不少旅社、飯店與舞廳,包括西側華都大飯店、華都大旅社、華都舞廳、美麗華餐廳,以及東側的國際大飯店、新加坡舞廳和金城粵菜館,所以路邊時常都停靠著一整排的三輪車在候客。西寧南路上的「翔泰綢布莊」分店在1982年因房租高漲而結束營業,而其位於衡陽路的總公司也已在幾年前歇業,所在的五層樓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竣工於1957年12月30日,之後在80年代改建成一棟地上十層、地下一層的RC造建築,於1984年6月完工,名為「泰煒商業大樓」,即今「西門新宿」所在地,地址為西寧南路72號。
如今西寧南路店家只剩彰化銀行西門分行依舊存在,地址為西寧南路169之2號。而西門町著名地標「萬年商業大樓」的前身是日治時期非常知名的「國際館」,為台灣最早的豪華戲院之一,於1936年元旦開幕營業,當時是日本東寶映畫的直營戲院。1945年戰後,國際館更名為「國際戲院」,1972年,國際戲院遭拆除,並由瑞和實業侯政廷在該地起造一棟綜合商業大樓,一年後竣工,坐落在台北市西寧南路70號(峨眉街口)的「萬年商業大樓」正式啟用,內有二百家商店同時開幕營業,至今仍為西門町著名之地標。 物換星移,萬年卻依舊是西門町裡屹立不搖的青春指標,舉凡青少年喜愛的流行服飾、球鞋、手錶、香水、手機、遊戲、玩具、漫畫雜誌等,都可以在這座城堡中找到;另外,四樓有許多家深具特色的模型玩具店,也是青少年最喜歡逛的地方;而五樓的湯姆熊遊戲場,則延續了萬年的精神,裡頭陳設了新型的投籃機、夾娃娃機,與浮力球等遊樂設施,及十樓的金獅大酒樓更是歷久不衰的飲茶餐廳,讓歷史悠久的萬年長保新鮮感。
位於西寧南路與峨眉街口在1965年「中華民國國貨館」舉行開幕典禮,展出國內著名工廠的優良產品,這棟8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在當時是整個台北市裡的最高建築。目前這棟大樓是好樂迪KTV西寧店所在地(台北市西寧南路62號),因而常被稱為好樂迪大樓。 圖片
特色6:西本願寺是臺灣日治時期建於臺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過去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日治時代西本願寺在當時雖以弘法傳教、舉辦法會以及舉辦演講活動等宗教性質的功能為主,但同時也提供因天災或空襲而緊急避難的收容救護、存放和護送遺骨回到日本,以及為亡者舉辦葬禮等功能,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7]。 圖片
收穫 :圖片
08英語組:許思涵
路線:西城2線:西本願寺廣場→西門紅樓→臺北天后宮→成都路→西門
特色1:西本願寺廣場 圖片
特色2:西門紅樓 圖片
特色3:臺北天后宮 圖片
特色4:西門 圖片
特色5:二二八公園 圖片
09健體組:杜之譽、陳柏勳、張志豪、羅傑、李靜樺
路線:西城2線:西本願寺廣場→西門紅樓→臺北天后宮→成都路→西門
特色1:國軍歷史文物館,可以認識國軍過去之事蹟 圖片
特色2:認識古寧頭砲戰使用之裝置。 圖片
特色3:此鐘樓為市定古蹟,是整個廣場最突出的建築。 圖片
特色4:紅樓在日治時期俗稱八角堂,緊鄰西門町徒步區。 圖片
特色5:原名艋舺新興宮,主祀天后媽祖。 圖片
特色6:西門捷運站六號出口為年青人聚集地,為重要交通樞紐。 圖片
收穫 :圖片
最後於西門町逛逛,感受現在年輕人之文化。
10組潛能:葉春香、李伊真、王寵惠、呂庭儀、廖怡蘋、鄭又婷、林晏廷
路線:西城2線:西本願寺廣場→西門紅樓→臺北天后宮→成都路→西門
特色1:小南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最為小巧,構造與形式皆不同於其他諸門。不像其餘4個城門是封閉、肅殺的碉堡一般,為精美的樓閣式城門造型,流露出秀麗、親切的味道。 圖片
特色2:西本願寺廣場,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町附近,是日治時期建於台北市新起町前,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的淨土真宗寺院。整座建築群充滿著日式風情,屋頂也還維持著日式風格。臨西門捷運站只有3分鐘路途,出站就能秒入日本風情!! 西本願寺廣場整修開放後成為許多網美熱門的拍照景點,網路平台上也有許多部落客分享遊記。古樸的鐘樓、懷舊的樹心會館、和風的輪番所、低調的本堂歷史建築錯落在綠意盎然公園裡,成為繁華都市中的一點清新。 圖片
特色3:西門紅樓於1908年由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所建造,是台灣第一座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亦是今天全島所保存最古老完整的三級古蹟建築物。其中八角樓的「八卦造型」取其八方雲集之意作為入口、十字樓的「十字架造型」作為主體的特色,另外加上緊鄰兩旁的南北廣場統稱為「西門紅樓」。百歲的西門紅樓始終有著承載前衛、摩登、新式、多樣的豐饒意象。 圖片
特色4:臺北天后宮,俗稱「西門町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現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上,於1746年時由郊商捐建(當時名為新興宮),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臺灣清領時期艋舺3大寺廟。1943年因西園路馬路拓寬,所以遭到拆除,神像寄於龍山寺。1948年,信徒將暫時寄人籬下的天上聖母神像從龍山寺迎接出來,改供奉在成都路北側近西寧南路口交叉口的「弘法寺」,原先是日據時期日本人所建立的弘法寺,戰後失火燒燬後,新興宮弘法寺的正殿改建更名為「臺灣省天后宮」,不久又改稱「臺北天后宮」,真是一段曲折的歷史。從1973年以來,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及東京別院每年10月到12月間都輪流派遣高僧到臺北天后宮,舉行朝聖禮佛法會。臺北天后宮的主神是媽祖,陪神是弘法大師,全臺只有臺北天后宮有供奉弘法大師,因此往往吸引了許多日本觀光客專程遠道前來參拜,是很多日本觀光客必排景點。 圖片
特色5:西門町蜂大咖啡是在地知名度極高的咖啡店,六十多年歷史走懷舊路線,整體氛圍非常的好。蜂大咖啡多人推薦必點的有合桃酥、雞仔餅、綠豆糕、水滴冰咖啡、咖啡豆等,台灣報導過的媒體無數,就連海外的美國媒體也是大推薦,老字號的咖啡店一定要來,對老西門人來說,喝的不是咖啡是回憶啊! 圖片
特色6:臺北府城西門,正式名稱為寶成門,是臺北府城的五座城門之一。西門由於連結艋舺商圈,因此取「寶物成就」之意,盼維持艋舺的流通興旺而得名。寶成門舊址位於今台灣台北市中正區、萬華區區界處,大約在衡陽路、寶慶路、中華路及成都路等數條道路交會路口東北角。西門擁有臺北府城城門中最華麗的雙層樓閣,泉惠南商人捐建,也是台北城五個城門裡面最華麗的城門。1905年台灣日治時代市街改正的拆牆過程中拆除此門造成民意反彈,致使台灣總督府拆除其他四座城門的計劃叫停,西門成為台北城五個城門中唯一被拆除殆盡的城門。舊址旁設有「西門印象」裝置藝術,供民眾認識西門的歷史點滴。 圖片
收穫 :圖片
11組自然:林群和、劉美君、武秀韻、陳鈴珠、陸家玲、潘蓮菁
路線:南門南海學園線:南門→臺灣菸酒專賣局→南門園區→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建中紅樓→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 建功神社) →林業陳列館→欽差行臺→自由之家(含嚴家淦故居、自由之家、大同之家及其附屬建築)→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小南門
特色1:屬於台北古城的南邊,有著台灣少見的戶外植物博物館。 圖片
特色2:台博館南門園區是靠學校最近的博物館 圖片
特色3:228國家紀念館提醒著我們歷史上人類的不智。 圖片
特色4:建中是男學生的第一志願 圖片
特色5:南海學園有著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 圖片
特色6:欽差行台是清朝統治的縮影 圖片
特色7:小南門樣貌 圖片
收穫 :圖片
12生活組:羅苡婷、洪如杏、呂宜娟、黃至韻、洪靜嫻、簡珮如
路線:南門南海學園線:南門→臺灣菸酒專賣局→南門園區→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建中紅樓→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 建功神社) →林業陳列館→欽差行臺→自由之家(含嚴家淦故居、自由之家、大同之家及其附屬建築)→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小南門
特色1:臺灣菸酒專賣局 圖片
特色2:南門園區 圖片
特色3: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圖片
特色4:建中紅樓 圖片
特色5: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圖片
特色6: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 建功神社) 圖片
特色7:欽差行臺 圖片
謝謝研發處的安排,恰巧今日晴空萬里,有機會和好夥伴們一起逛逛南門園區的的歷史古蹟,觀察正在開花的植物及出來取暖的小動物,也拍了許多照片回來可以當作教材運用,受益良多喔!
13二年級組:蔡桂香、林曉怡、葉綠薇、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林君玲
路線:南門南海學園線:臺灣菸酒專賣局→南門園區→郵政博物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建中紅樓→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海學園(劇場、藝術教育館)
特色1:臺灣菸酒專賣局 圖片
特色4:郵政博物館 圖片
特色5:建中紅樓 圖片
特色6:南海學園、南海劇場、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圖片1、圖片2、圖片3
特色7: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圖片1、圖片2、圖片3、圖片4、圖片5
14四年級組:陳卉穎,陳怡琳,蔡依玲,賴柏吟,張素苓
路線:介壽公園→總統府→台灣銀行→台銀文物館→桃源街摸乳巷→三味香老店
特色1:美麗的北市大附小 圖片
特色2:有林森的介壽公園 圖片
特色3:總統辦公的總統府,下學期校外教學探勘 圖片
特色4:1937年的臺灣銀行 圖片
特色5:熱情導覽員的臺灣銀行文物文物館 圖片
特色6:偷偷害羞的桃源街摸乳巷 圖片
特色7:桃源街美食依琳老師導覽 圖片
收穫 :圖片
意外的收穫,遇到熱情導覽員詳細介紹臺灣錢幣的歷史,有滿滿的收穫!
1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