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希亞行星

提拉希亞 \Terrasea

提拉希亞百科

提拉希亞星系距離太陽系一百五十光年,擁有七顆行星,提拉希亞是該星系的第二行星。

提拉希亞在質量、組成成分、軌道特性等各方面都與地球驚人的相似,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顆無需經過行星地球化工程就適於人類居住的殖民星球。

提拉希亞與地球的差異

提拉希亞與地球只有兩個顯著的差異,其一是海洋的面積,提拉希亞的海洋占星球表面積的98.7%,只有零星的島嶼狀陸塊分布在赤道附近。

第二個主要差異則是分布在近地軌道的大量石質碎片雲,一般推測提拉希亞早期也擁有過類似月球的衛星,但在一次小行星撞擊事件後粉碎成為分布在近地軌道的碎片雲。這片碎片雲的軌道並不穩定,時常會受到行星重力牽引而墜落,每年的夏季是碎片雲墜落的高峰期。據估計,每年墜落在提拉希亞表面的質量大約有五萬噸。

152,097,701 km

(1.016 710 333 5 AU

147,098,074 km

(0.983 289 891 2 AU)

149,597,887.5 km

(1.000 000 112 4 AU)

0.016 710 219

29.783 km/s

(107,218 km/h)

0

(7.25°至太陽赤道)

348.739 36°

114.207 83°

由於陸地面積的狹小,墜落的碎片絕大多數都直接落入海中,這樣的撞擊被認為是這顆星球生態循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撞擊所造成的泥沙擾動讓類紅樹林得以攔截這些泥沙、進而讓陸地擴張;並且將高層富含氧氣的海水帶入深海,讓深海生物得以生存,進而抑制甘菲德海現象。

物理特徵

提拉希亞的原生生態

提拉希亞在地質年代上是一顆相當年輕的星球-只有20億年的歷史,然而卻擁有相當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系。

值得注意的是,這顆星球上的海洋生物有許多都看得到從陸地重返海洋的痕跡,這在一顆海洋面積占九成以上的星球而言是非常異常的,因此有一說推測過去這顆星球有較大面積的陸地,後來才因為融冰或板塊活動而沉入海中。

在提拉希亞生態平衡中佔最重要地位的生物就是構成陸地的類紅樹林,它們與地球上的紅樹林有著許多相似的特徵,然而成長體積卻是地球紅樹林的數十到數百倍大,並且即使完全浸泡在海水中依然可以生長。

類紅樹林的生命週期從海底開始,許許多多的類紅樹林盤根錯節的生長在一起,新的個體從死去個體的樹頂上開始生長,漸漸的增高、擴張,最後突破海面,得以進行更有效率的光合作用,突出海面的類紅樹林是這顆星球氧氣的主要供應來源。

同時,這樣構成的巨大類紅樹林群落也是這顆星球原生陸地的核心,樹根留住在洋流中飄盪的海底泥沙,漸漸堆積成島嶼。類紅樹林的俗稱「世界樹」就是反映其巨大的群落與身為陸地骨幹的本質。

碎片雲撞擊固然是提拉希亞的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事件,然而撞擊對生物個體也會有毀滅性的後果,因此大多數生物都擁有某種程度應對撞擊的能力。

淺海動物的撞擊適應力主要表現在高度複雜、如同潛望鏡般的水面感官,讓牠們有能力在碎片進入一定高度後感知到它的存在,提早離開撞擊點。陸地生物則生長著可完全包覆身體的楔形甲殼,用來防範陸地撞擊所發生的衝擊波。

提拉希亞的智慧生物

提拉希亞上沒有已知的高等智慧生物,但至少有兩種生物擁有進化為高等智慧生物的可能性。

6,372.797 km

6,378.137 km

6,356.752 km

510,065,600 km²

1.083 207 3×1012 km³

5.9742×1024 kg

5,515.3 kg/

9.780 1 m/s²

(0.997 32 g)

11.186 km/s(≅39,600 km/h)

0.997 258 d(23.934 h

465.11 m/s

23.439 281°

未定義

+90°

0.367

最小

184 K

-89.2 ℃

平均

287 K

14 ℃

最大

331 K

57.7 ℃

大氣

其中之一是陸生小型哺乳動物-甲鼬,外觀看起來像腹面有毛的穿山甲,體積也很接近。甲鼬是群居動物,有很明顯的社會性,數十到數百隻甲鼬會構成一個母系社會的集團,值得關注的是牠們並沒有顯著的「族長」,似乎是由數隻到十數隻年長雌性甲鼬組成領導階層。這是一種相當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相當進化的社會結構,證明牠們有溝通意見、協調的能力。

甲鼬還有一個相當驚人的特性是,甲鼬似乎擁有某種程度的心靈傳動能力,讓牠們能在陸面撞擊事件發生時產生一種無形的力場,協助牠們抵禦衝擊波。

表面壓力

大氣組成

101.3 kPa海平面

78.084%

20.946%

0.934%

0.0381% 二氧化碳

水蒸氣(依氣溫而有所不同,詳見相對濕度

另外一種可能進化為高等智慧生物的是海洋生物的魟鯨,外觀狀似生有翼膜的海豚,成體長2~3公尺,雖然名叫魟鯨,但其生物特性更接近地球的烏賊,是碩大、聰明的軟體動物。

對於魟鯨的研究較少,已知牠們能利用超音波和體表發光、在相當遠的距離進行溝通,牠們所使用的溝通語言複雜到甚至足以在遠距離為其他個體進行三度空間的導航-人類曾經觀測過一隻受困在類紅樹林根所構成的水底迷宮中的幼體魟鯨,依靠其他魟鯨的外部引導而順利脫困-一開始慌亂不知所措的幼體魟鯨在接收到成體魟鯨的訊息後,立刻毫無猶豫的找到了正確的脫離路線,而這條路線複雜到連人類的水中探測機器人都無法輕易的通過。

提拉希亞上的人類

這是史上第一次,人類擴張到一個已有生命的星球上,人類必須非常慎重行事,以免讓自己的到達成為另一個生態系的災難。

人類採取的政策是,盡可能避免對原生生態系的干涉,盡可能讓人類的生活空間與原生生態系保持安全距離,並且進一步的,嘗試緩慢、無害的融入原生生態系。

做為這個政策具體表現的,就是提拉希亞人的人工浮島群。提拉希亞的人類將陸地留給原生生態,在陸地上只有幾個為了研究目的而設置的觀測站,絕大多數人民則定居在以移民船艦改裝的浮島上。浮島本身是半開放的完全環境都市,只有空氣循環和水循環與整個提拉希亞連動,其他包括糧食的生產、物質資源的循環則獨立於提拉希亞環境之外,也就是說除了空氣和水以外,人類盡可能做到不從提拉希亞本身取得任何其他資源。這是個相當難以貫徹的方針,所幸提拉希亞的人口在抵達時只有一千萬人(日後成長到三千萬人,並且在這個規模達到穩定),因此有可能實行這樣的政策。

礦物和能源則來自設在軌道上的核融發電站、以及從碎片雲中開採金屬礦的裂解工廠-提拉希亞的碎片雲富含大量鐵、鎳礦,以這顆星球的人口規模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程度。

在小心維持平衡的狀況下,人類對提拉希亞的環境截至目前為止沒有造成顯著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