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與分析
研究夥伴:陳沂函、林忻庭
研究夥伴:陳沂函、林忻庭
研究主題:小學生的宗教信仰寄託大調查
研究動機:
想了解小學生們信仰的特色
研究目的:
調查小學生的信仰 、習俗 、文化、 和未來對信仰的計劃
在54份問卷調查中,育才國小的學生占大多數(有53人),剩下的 1人是復興國小的學生。在問卷調查中,六年級的占大多數(有38人),而其他分別是五年級有7人,四年級有9人。其中女性占32人,而男性有22人回覆。
二、本身信仰
由圖可知,在小學生中,本身有宗教信仰占55.6%(30人),而本身沒有宗教信仰的占44.4%(24人)。
看圖可知,小學生中有信仰的人第一名是佛教,第二名是基督教,第三名是道教和民間信仰,有1人是印度教,其他都沒有信仰。
由圖可知,大多數同學會信仰宗教是因為家人因素,而只有少數的人是因為自身緣故。
由圖可知,有25人的家人是佛教,依序分別是道教14人、基督教9人、天主教和民間信仰4人。
看圖可以知道,小學生的信仰聚會地點排名第一的是廟宇27人,第二是教會8人,第三是清真寺2人。
看圖可知,除了沒有信仰的40.7%外,喜歡現在信仰的學生和無感的學生都是29.6%。
7.承上題,為甚麼? (沒有信仰的寫無)
統計可知,大多數人是因為宗教信仰可以讓自己有心靈上的寄託,而其他人則是因為感覺到被保佑和有精神上的鼓勵。
由圖可以知道,有61.1%的人不會想改變先在的信仰,而只有1個人會想改變信仰,其他都是沒有信仰的人。
從圖可知,有10%的人不想有信仰,有20%的人不想改變信仰,而想改變成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的人各有10%。
10.承上題,為甚麼?
統計可知,最多人是想保持現狀就好並且也喜歡現在的信仰。
由圖表可知,66.7%的人的家人有宗教信仰,而其他的33.3%的人家中沒有人有信仰。
圖表顯示,61.1%的同學家中沒有家人改變過信仰,而有9.3%的同學家中有人改變過信仰,其餘的人則沒有信仰。
看圖可知,不想說服家人改變信仰的同學占63%,再來依序是有可能和會說服家人改變信仰的同學,剩下的則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
13.承上題,為甚麼?
最多人的原因是因為說服不了家人,或著是因為他們覺得不需要說服,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
14.如果可以,你會想要創造一個怎樣的信仰?
由此分析可知,大多數人沒有什麼想法,有一些同學希望可以創造一個使人內心平靜或令人開心的信仰。
三、習俗或文化
從圖表可以知道,同學本身信仰的節慶中,春節和端午節各占19人,再來依序是清明節有18人、中秋節14人,和民間信仰活動11人,其他則有24人沒有信仰。
本身信仰有甚麼宗教習俗活動的調查中,有24人沒有信仰,再來是22人的拜拜、20人燒金紙等等。
由圖表中可知,沒有信仰的人最多,再來是沒有特殊禁忌的有23人,而剩下的比較特別的是,不能偶像崇拜的有3人。
5.本身的信仰有甚麼歷史? (沒有信仰的寫無)
由圖表可知,大多數同學都不知道或不了解,但有些人的宗教信仰中有虎爺、順風耳、千里眼。其它同學沒有信仰。
最多人的是沒有信仰,第二名是做善事的有20.4%,第三名是世界和平,有16.7%,剩下分別是莊子思想和孔孟思想的各有1人。
問題:會不會對某種信仰的文化感到印象深刻?
有42.6%的人不會,而有57.4%的人會。
第一名是拜拜和唱聖歌,都分別有17人,第二名是媽祖繞境和燒金紙和禱告,都有16人,第三名是做禮拜,有15人。
8.承上題,為甚麼?
第一名是覺得燒金紙很神奇,第二名是因為對宗教信仰有興趣,第三名是覺得感謝神明是一件很厲害的事,其餘的同學沒有宗教信仰。
結論
小學生中有信仰的人第一名是佛教,第二名是基督教,第三名是道教及多數為民間信仰,有微少數是印度教,其他都沒有信仰。它的膜拜方式分別是拿香及禱告、唱聖歌、做禮拜…。
大多數同學會信仰宗教是因為家人因素,而只有少數的人是因為自身緣故。多數人相信宗教信仰可以讓自己有心靈上的寄託,並感覺到被保佑,有精神上的鼓勵。而針對現在信仰的宗教,最多人是想保持現狀就好並且也喜歡現在的信仰,其他都是沒有信仰的人。有10%的人不想有信仰,有20%的人不想改變信仰,而想改變成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的人各有10%。
針對小學生對信仰印象深刻的部份第一名有覺得燒金紙的過程很神奇,第二名是因為對宗教信仰真心有興趣,第三名是覺得感謝神明是一件很厲害的事,其餘的同學則對此沒有特別感受。其他都是沒有信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