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員東國民小學
十全十美--營造開放式蝴蝶生態教學園區實施計畫
一、緣起:
本校位於生態豐富之八卦山脈分支--百果山山腳下,因地利之便,理應有豐富蝴蝶生態,但因學校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不足,無法營造完整的蝴蝶生態環境,教師在進行相關自然科教學時,缺乏實物讓學生親近、觀察,甚為可惜。因此校內一群對自然生態、環境教育具有熱忱的老師們,主動發起「營造開放式蝴蝶生態教學園區」的行動,希望在共同努力下,學校能具備這樣的環境,讓教師方便教學,增進學生學習成效,更重要的是,藉由校園內具備「開放式蝴蝶生態教學園區」,培養學生觀察、感受的能力,提升學生珍愛環境、尊重生命的情操。
一群老師於103年度10月份已開始動工,先是討論達成共識,後是著手清理蝴蝶園環境、彩繪植物攀爬棚架,但校園內棚架已年久失修,擔心教學時的安全問題;水線未能順利供給,需再安裝新管線;食草、蜜源植物的栽種、告示牌的設立……後續還有許多工作,急需經費補助整修裝設,卻苦無經費以營造更精緻多元的學習空間。因此申請參與此計畫,期望經由經費補助,以助於校內「開放式蝴蝶生態教學園區」之營造,達成教學成效,提升學生情意、技能。
二、目的:
(一)將原本未經規畫的棚架、圍牆周圍草地上,種植蝴蝶的蜜源、食草植物,營造成開放式的蝴蝶生態教學園區,供各科進行融入式教學使用,培養師生關懷周遭生態環境的情操。
(二)透過藤本類、草本、灌木、喬木植物的栽種,美化綠化校園景觀;並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棲地環境,讓彩蝶翩翩起舞的身影、食物鏈、食物網的生態環境出現於校園之中。
(三)搭配「開放式蝴蝶生態教學園區」的設置,進行相關領域課程的設計與融入,使教學內容更統整化、具體化、生活化,讓蝴蝶生態教學園區發揮更大的教育功用。
三、實施方式:
(一)設置蝴蝶生態教學園區:
1. 在原有的校園西側棚架上種植爬藤蝴蝶食草植物及蜜源植物,棚架下及西側草皮圍牆旁,種植草本蜜源植物及木本蝴蝶食草、蜜源,營造蝴蝶生態棲地。
2. 種植的爬藤植物有:歐蔓、羊角藤、華他卡藤、台灣馬兜鈴、港口馬兜鈴。
3. 種植的食草植物有台灣馬藍、過山香、柳丁、香水檸檬、馬利筋、含笑。
4. 種植的蜜源植物有長穗木、繁星花、馬纓丹、天使花、鳳仙花。
5. 操場草皮上播撒酢醬草種子,營造小灰蝶生態。
6. 培養高年級學生擔任「蝴蝶園小園丁」,協助栽種及維護工作。
(二)設置蝴蝶生態解說牌及食草、蜜源植物解說牌,供師生自導式學習及蝴蝶生態課程教學使用。
(三)全校教師共同規劃各年級融入式生態教育教學計畫及學校活動。班級教師以校園環境為教學場域,配合各領域課程進行教學,且融入生命教育及環境教育議題;辦理相關教師研習、學生週會聆聽相關演講、晨會進行生命教育、環境教育宣導,並舉辦相關競賽及活動。(如附件一:彰化縣員東國民小學「蝴蝶生態教學園區」融入各領域教學暨活動計畫)
四、預期效益:
(一)美化綠化校園,活化校園空間,營造多樣性生物棲地,豐富校園生物多樣性。
(二)落實永續校園,強化自然生態教育,充實與擴增蝴蝶生態教學園區的教學價值;融入各學科、領域議題教學,豐富學生五感體驗,增進學生相關知識、情意、技能。
(三)透過蝴蝶幼蟲的飼養及蝴蝶生態習性的觀察,了解生命的歷程,體驗生命的價值,進而關懷、尊重及維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