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相關研究書目

整理/元智大學通識部、桃園市中壢區公所

環境生態

  1. 黃厚源,《潺潺溪澗話中壢》,桃園:中壢市公所,1998年。

  2. 沈明佑,〈桃園縣縣管河川老街溪及坑子溪航拍暨地理資訊系統更新:成果報告書〉,桃園:桃園縣政府,2007年6月。

  3. 魏良雄、詹益祥,《食水念著水源頭》,桃園:桃園縣社會教育協進會,2010年。

  4. 路寒袖、李偉涵文字,《溪行回春:打開老街溪的回憶之蓋》,桃園:桃園縣政府,2013年10月初版。

  5. 巫秀淇,《街溪.城市的蛻變》,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3年11月初版。

  6. 徐景彥,《老街溪:中壢平鎮段動物生態紀實》,桃園:桃園市中壢社區大學,2016年。

  7. 余金龍,《老街溪前世今生》,桃園:社團法人桃園市社會教育協進會,2019年12月初版。

  8. 鄭文燦主編,《流與變—打開故事的老街溪 》,桃園:桃園市政府水務局,2020年。

  9. 陳鴻圖,〈從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的水利變遷〉《東華人文學報》5,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03年7月,頁183-207。

  10. 李彥霖,〈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水利變遷(1683-1945)〉,臺北: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11. 林會承等計畫主持,《桃園之陂塘調查研究》,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12. 林煒舒,〈擘畫桃圳--張令紀與桃園陂圳的修建〉《桃園文獻》9,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0年3月,頁101-116。

  13. 張翰璧研究主持,《埤塘、產業變遷與客家族群-以中壢為例》,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4年。

  14. 郭建志,〈桃園台地陂塘人文地景之延續性研究:以中壢青埔特定區為例〉,臺北: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5. 陳其澎,《桃園台地埤塘行腳地圖》,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0年12月初版。

  16. 葉春榮,〈新竹地區的水利開發與農村社會發展—桃園台地的例子(1871-1945)〉,《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9,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1991年6月,頁5-9。

在地知識學

  1. 中壢街役場編,《中壢街勢要覽》,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1989年。

  2. 仰崇明,〈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3. 中壢市公所,《中壢市百大風光-在地的記憶 鄉土的情懷》,桃園:桃園縣政府,2001年4月初版

  4. 余金龍,《中壢百年風華》,桃園:社團法人桃園市社會教育協進會,2019年12月初版。

  5. 江夏淵,〈桃縣第一大都市:中壢市〉《人與地學訊:1–50彙編》,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2年,頁39–5。

  6. 石璋如,《桃園縣志.文教志》,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7年出版。

  7. 李安邦,《溫馨富台:桃園縣中壢市富台國民小學四十週年校慶特刊》,桃園:桃園縣中壢市富台國民小學,2005年。

  8. 吳德里,〈水泥叢中別有天的中壢高商〉《中央綜合月刊》32:5,臺北:中央綜合月刊雜誌社,1999年5月,頁113~115。

  9. 李永剛,〈歌聲琴韻話梅庵-懷念母校中央大學〉《中外雜誌》25:6,臺北:中外雜誌,1979年6月,頁14-21。

  10. 王世英,《桃園縣中壢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三年級》,桃園:桃園縣政府,1999年。

  11. 王世英,《桃園縣中壢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五年級》,桃園:桃園縣政府,2000年。

  12. 王世英,《桃園縣中壢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四年級》,桃園:桃園縣政府,1999年。

  13. 內壢國小,《土地租賃契約書文書檔案》,桃園:桃園縣立內壢國民小學,1944年。

  14. 李盛春,《中壢市李氏宗親會28週年慶暨第十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特刊》,桃園:中壢市李氏宗親會,2006年。

  15. 林美珠,〈日治時期新竹州人口外移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15年,頁1-172。

  16. 林恩銘,〈當前客家宣教之分析:以中壢地區客家教會與信徒為對象〉,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17. 古蒙仁,《青埔悠活:在地的美好時光》,臺北:聯合文學,2017年。

  18. 李容萍,〈北部芝芭里、青昇路各有淵源〉《自由時報》,2017年5月16,社會版面。

  19. 中壢郡祭祀聯盟著,釋慧岳譯,〈關於中壢郡下之寺廟整理〉《臺灣宗教研究通訊》創刊號,臺北:蘭臺出版社,頁111。

  20. 中壢郡祭祀聯盟編,《郡下に於ける寺廟整理に就て》,桃園:中壢郡祭祀聯盟,1938年出版。

  21. 中壢市仁海宮,《中壢媽祖廟:仁海宮沿革》,桃園:中壢市仁海宮,1997年。

  22. 吳藍功,〈寺廟與地方社會之研究:以中壢市仁海宮為例(1945-2013)〉,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23. 吳藍功,《風華再現仁海宮:仁海宮190周年紀念特刊》,桃園:臺灣省桃園縣中壢仁海宮,2016年。

  24. 王見川、釋道成,《中壢圓光寺誌》,桃園:圓光禪寺,1999年初版。

  25. 中壢市玄天宮大悲殿管理委員會,《中壢市玄天宮大悲殿沿革》,桃園:中壢市玄天宮大悲殿管理委員會,2003年初版。

  26. 作者不詳,《財團法人中壢慈惠堂堂史:慶祝開堂卅二週年慶成圓醮紀念冊》,臺灣善書第一輯,1983年出版。

  27. 吳美青,〈中壢仁海宮之研究〉,宜蘭: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

  28. 吳家勳,《桃竹客庄的古典風華:道統之美專輯》,桃園:桃園縣中華道統文化學會出版,2009年。

  29. 王美芳,〈桃園縣寺廟發展的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30. 田金昌,〈北台灣客家人的三官大帝信仰初探〉《新竹文獻》18,新竹: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05年4月,頁92–106。

  31. 田金昌,〈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2.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臺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33. 文訊月刊編輯部,〈現階段台灣傳統詩社概況〉《文訊月刊》18,臺北:文訊月刊雜誌社,1985年7月,頁32-42。

  34. 王湯秀春,〈中壢傳統客家詩社以文吟社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35. 陳儀深編,《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21年。

  36. 朱柔若,〈中壢事件的歷史意義與社會定位:一個歷史社會學的觀察〉《樂聲揚起-第一、二屆桃園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萬能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桃園文史工作室,2003年7月出版,頁175~190。

  37.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

  38. 吳泰豪,〈黨外與選舉-從「自由中國」到「中壢事件」〉《前瞻月刊》1,臺北:前瞻月刊,1983年10月,頁21~25。

  39. 宋依庭、徐若淇、張念韓、戴書婷合著,《竹劍與鋤頭:1927年中壢農民事件研究》,臺北:財團法人國立楊梅高級中學文教基金會,2007年3月初版。

  40. 李正合,〈省市五項選舉與中壢、高雄事件之評議〉《法論月刊》9,臺北:法論月刊,1978年1月,頁18~23。

  41. 阮美姝,《中壢之聲陳銘城訪問》,臺北:二二八文物室,出版年不詳。

  42. 周恆和、鍾慕唐合著,《吳伯雄省長之路》,臺北:風雲論壇,1994年初版。

  43. 周麗卿,〈日據時代臺灣殖民法律的內化與反思--鍾肇政《滄溟行》與李喬《荒村》的比較研究〉《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8,臺北:東吳大學,2009年12月,頁39-58。〔中壢農民事件〕

  44. 林正杰,《選挙暴動:台湾中壢事件の内幕》,東京:新泉社,1979年。

  45. 林正杰、張富忠,《選擧暴動:台湾中壢事件の內幕》,東京:新泉社,1979年。

  46. 林正杰、張富忠合著,《選舉萬歲》,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3月初版。

  47. 林業,〈選舉專書何其多?評介〈選舉內幕〉與〈中壢夜話〉二書〉《自由青年》61:1,臺北:自由青年出版社,1979年1月,頁79~80。

  48. 林衡道領隊、吳密察紀錄,〈第廿五次臺灣研究研討會紀錄:北埔、竹東、中壢、新屋等地史蹟考察〉《臺灣風物》33:2,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83年6月,頁99~100。

  49. 牧山鶴彥,《中壢圖幅說明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5年。

  50. 邱台山,〈桃園內壢國民小學發展史(1940-2001)〉《桃園文獻》7,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9年3月,頁25-46。

  51. 邱傑,〈青埔王公廟破土興工­-徐鴻志縣長因「緣」赴會〉,《民生報》鄉情特報,1986年11月。

  52. 邱詩羽,〈原鄉與異鄉─論李欣倫與鍾怡雯的中壢書寫〉《國文經緯》7,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11年10月,頁97-110。

  53. 邱榮裕,〈一九五○年代桃園縣的「客家中壢事件」〉《客家》174=197,臺北,客家雜誌,2004年12月,頁51~53。

  54. 邱榮裕,〈論1951年客家中壢事件〉《客家》179=202,臺北:客家雜誌,2005年5月,頁48~55。

  55. 金慧,《桃園縣誌˙政事志》,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4年,頁722-728。

  56. 施政廷,《宇宙小行星-中壢》,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1年9月初版。

  57. 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五:桃園縣(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年8月初版。

  58. 柳本貞吉合著,《臺灣省新竹州郡街庄槪况零存》,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初版。

  59.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沿革第二冊(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年初版。

  60. 省立中壢中學,《臺灣省立中壢高級中學三十周年校慶特刊》,桃園:省立中壢中學,1975年。

  61. 省立中壢高級中學編著,《中壢高中十二年》,桃園:省立中壢高級中學,1981年初版。

  62. 胡萬川總編輯,《中壢市閩南語歌謠》,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2年初版。

  63. 苗栗郡役所,《新竹州郡街庄概況零存》,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64. 唐菁萍,〈桃園市與中壢市都市發展及機能的比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65. 郁之,〈中壢原鄉旅-古月照今人〉《國魂》640,中國: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3月,頁75~77。

  66. 夏珍,《許信良的政治世界(新版)》,臺北:天下文化,1998年7月初版。

  67. 宮崎直勝,〈中壢郡の寺廟整理を語る〉《新竹州時報》20,1939年1月,頁53-57。

  68. 徐明義,《臺灣省立中壢高級中學五十周年校慶特刊》,桃園:國立中壢高級中學,1991年。

  69. 徐富美,〈元智校史:第二個十年(1999-2009)躍升與蛻變〉,桃園:元智大學,2009年初版。

  70. 徐策,《九〇年代台灣前途主導人物:國民黨篇-九〇年代台灣前途主導人物》4,新北:天相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

  71. 徐業良,《傳語風光共流轉:元智20影像集》,桃園:元智大學,2009年。

  72.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從中壢事件到桃園機場事件展》,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

  73. 桃園市新桃文教協會主辦,《狂飆的硬頸年代:中壢事件四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桃園市新桃文教協會,2017年11月初版。

  74.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桃園縣志.卷二.人民志》,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4年出版。

  75.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桃園縣志.卷六.人物志》,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7年出版。

  76. 桃園縣以文吟社,《桃園縣以文吟社擊缽吟集第二冊》,桃園:以文吟社,2004年。

  77. 桃園縣政府,《中壢市國民小學鄉土敎學活動-五年級》,桃園:桃園縣政府,2000年。

  78. 桃園縣政府,《桃園縣國民小學中壢市鄉土教學活動》,桃園:桃園縣政府,1999年初版。

  79. 桃園縣政府,《桃園縣誌.文教志》,桃園:桃園縣政府,1988年出版。

  80.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中壢佬的小日子:澗仔壢文化生活導覽手冊〉,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3年10月初版。

  81. 桃園縣政府主計室編,《中華民國八十五年桃園縣統計要覽》,桃園:桃園縣政府,1997年,頁60-61。

  82. 桃園廳編,《桃園廳寺廟調查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藏,1915年。

  83. 高銀祝,〈中壢市選民結構分析與行銷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84. 高麗敏,〈桃園縣文學史料之分析與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85.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南桃園家族與地方社會基礎調查研究計畫》,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5年。

  86.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編輯,《桃園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畫先期規劃研究:現況分析、規劃理念與方向》,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87. 國立中壢高商文教基金會,《國立中壢高商慶祝創校六十週年美術作品專輯》,桃園:中壢高商文教基金會,2014年。

  88. 張其昀,〈國立中央大學四十周年校慶紀念〉《中國一周》268,臺北:中國一周,1955年6月。

  89. 張倩芳,《百年典藏 風華再現》,桃園:中壢市戶政事務所,2009年初版。

  90. 張富忠,〈台灣民主運動的分水嶺-中壢事件〉《桃園文獻》6,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9月,頁91~102。

  91. 張德銘,《公道何在:中壢事件及偽證案, "選舉萬歲" 查禁內幕》,臺北:張德銘自行出版,1978年。

  92. 梁信宏,〈中壢梁姓聚落形成與發展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3. 梁家祺總編輯,《桃園文化廊道》,桃園: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2017年12月出版。

  94.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臺灣文獻》31卷第4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12月,頁154-176。

  95. 許淑貞,〈區域發展對客家聚落的影響:以中壢區芝芭里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

  96. 許凱茹,〈藝術治療中的儀式運用與台灣焚香祭拜儀式之比較:以桃園仁海宮為例〉,臺北:臺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15年。

  97. 許凱叡,〈以宗教地理學觀點探討一貫道廟宇:以中壢廣德佛堂為例〉,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98. 郭南雁、鍾玉玲、宋秀穎,《青埔五十蓄勢待發: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民小學五十週年校慶特刊》,桃園:青埔國小五十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2000年出版。

  99. 郭薰風,《桃園縣誌》,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初版。

  100. 陳水木,《李輝義紀念圖書館:二十週年紀念專輯》,桃園:新明國小李輝義紀念圖書館文教基金會,2006年初版。

  101. 陳世榮,〈近年來國內學者對「械鬥」問題之研究:兼論清代桃園地區械鬥與區域發展之關係〉《史匯》3,1999年4月,頁1-34。

  102. 陳世榮,〈桃園地區的無形文化資產〉《桃園文獻》8,2019年9月,頁25-42。

  103. 陳光榮,〈臺灣中壢陳氏文根、文平祖宗族復振歷程之自我敍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104. 陳欣慧,〈「詩」的權力網絡:日治時期桃園吟社、以文吟社的文學/文化/社會考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倫文,2008年。

  105. 陳欣慧,〈文化資本與權力網絡的展演─以日治時期桃園吟社社群為觀察中心〉《立足平鎮關懷桃園─桃園平鎮地區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共同學科,2007年,頁1-36。

  106. 陳欣慧,〈文學與文化權力的實踐─以日治時期以文吟社社群為研究對象〉《臺灣史蹟研究會九十六年會友年會論文集(上)》,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7年,頁69-103。

  107. 陳欣慧,〈閩客疆界─以日治時期桃園地區傳統詩社的文學活動為主要考察〉《第十一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2007年,頁B6-1。

  108. 陳俊有,〈見證中壢開發史〉《桃園客家》13,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8年9月,頁116-120。

  109. 陳美、姚其中,〈桃園聖蹟亭介紹與探討〉《中國語文學刊》11,2018年11月初版,頁53-86。

  110. 陳胤元,〈臺灣傳統寺廟簷柱裝飾之研究-以新竹縣與桃園縣二十四孝題材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11. 陳倚幼,〈探討宗教社群的組織活動與信仰特色:以中壢慈惠堂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12. 陳國君總編輯,《桃園‧行旅:旅遊手札》,桃園:桃園縣政府,2009年。

  113. 陳國威,〈台灣詩社初探〉《壢商學報》2,1994年8月,頁1-23。

  114. 陳培桂,《淡水廳誌》,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二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出版。

  115. 陳婕如,〈中壢事件對桃園客家族群政治發展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116. 陳盛增,〈「中壢神社」狛犬移鎮「忠義祠」〉《臺灣文獻》別冊17,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年6月,頁41~49。

  117. 陳盛增,〈清代中壢客家家族的拓墾和地方發展探討〉《客家墾殖開發與信仰論輯》,桃園:桃園縣社教協進會,2009年,頁31-59。

  118. 陳雪玉,〈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1950-1996)〉,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19. 陳雪玉,〈閩客輪政與桃園地方政治發展(1950-2014)〉《桃園文獻》4,2017年9月,頁7~31。

  120. 陳雪娟,〈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1826~194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21. 陳惠邦,《桃園縣中壢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六年級》,桃園:桃園縣政府,2000年。

  122. 陳智穎,〈澗仔壢新街城堡形成之初探〉,臺北: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123. 陳燦宏,〈瑤池金母信仰與慈惠堂寺廟經營管理之研究-以財團法人中壢慈惠堂為例〉,桃園: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年。

  124. 彭明輝,〈《聯合報》社論對臺灣重大政治事件的立場與觀點 (1950~199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年5月,頁277~307。

  125. 彭臺光,〈另外兩次的中壢事件〉《客家》5=28,臺北:客家雜誌社,1990年5月,頁74~75。

  126. 曾建元,〈再探客家「義民中學案」〉《客家公共事務學報》1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2015年5月,頁43~68。

  127. 曾思強,〈基督教福音戲劇融入社區:以中壢錫安堂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128. 曾漢珍,《臺灣省立中壢家事商業職業學校第二校區整體規劃研究》,桃園:省立中壢家商,1995年。

  129. 曾繁藤,《紀念中壢國小120週年校慶回顧展專刊》,桃園:中壢國小校友聯誼會,2020年。

  130. 湯玉萍,〈中壢地區信仰與宗族發展歷程探究:以中壢新街湯氏家族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131. 粟野秀穂,《臨濟瑞巖山圓光禪寺小史》,桃園:圓光寺尼僧堂,1934年初版。

  132. 黃心穎,〈戲神新廟-中壢天德宮匠心獨運〉《客家》188=211,臺北:客家雜誌,2006年2月,頁35~38。

  133. 黃玉莉,〈桃園地區惜字亭之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134. 黃茂昌,《玄天宮‧大悲殿沿革》,桃園:中壢市玄天宮大悲殿管理委員會,2003年。

  135. 黃家茹,《桃園新竹義民文化祭:觀音、中壢聯庄祭典活動紀念特刊.2015》,桃園:2015褒忠亭觀音中壢聯庄委員會,2016年。

  136. 黃素敏,〈桃園與中壢間之聚落發展─中路和內壢地區〉,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137. 黃清琦,〈清至當代桃園地區地圖史料價值評析〉《桃園文獻》3,2017年3月,頁79~108。

  138. 黃運喜,《新修桃園縣志.宗教禮俗志》,桃園:桃園縣政府,2010年9月,頁69-70。

  139. 黃運喜、闞正宗,〈日治時期桃園地區宗教發展〉《戀戀桃仔園-桃園文學與歷史研習會論文集》,桃園:桃園市政府,頁151。

  140. 新街國民小學,《新街國民小學六十週年校慶特刊》,桃園:桃園縣立新街國民小學,頁31。

  141. 葉牡丹,〈中壢地區新舊地名溯源-由一條公車路線之站牌名談起-〉《語文學報》7,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1年1月,頁149-164。

  142. 葉牡丹,〈中壢地區新舊地名溯源-由一條公車路線之站牌名談起〉《語文學報》7,臺北:語文學報,2001年1月,頁147~164。

  143. 葉俊麟,〈桃園市有形文化資產的類型與特色概述〉《桃園文獻》8,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9年9月,頁13-24。

  144. 詹國榮,〈走訪中壢市新明國小-李輝義記念圖書館〉《客家》152=175,臺北:客家雜誌,2002年2月,頁34~35。

  145. 詹嘉雯,〈中壢事件與臺灣政治轉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46. 鄒信軫編,《仁海宮褒忠祠聯合慶成祈安五朝福醮榮典紀念特刊》,桃園:仁海宮褒忠祠聯合慶成祈安五朝福醮醮務局,1999年出版。

  147. 廖經庭,〈宗教活動與社群建構:以「中壢老街」為例〉《臺灣風物》59:4,臺北:台灣風物雜誌社,2009年12月,頁135~158。

  148. 廖經庭,〈客家街市的平安戲展演:以中壢老街為例〉《臺灣文獻》59:1,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3月,頁269~303。

  149. 廖增雄編,《仁海宮褒忠祠聯合慶成護國祈安福醮—天師壇紀念誌》,桃園:天師壇籌建委員會,1997年。

  150. 聯合勤務總司令部,《中壢 Chung-li》,臺北: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印刷,1976年,第3版。

  151. 臺灣日日新報,〈帝國の三崁店工場初操業を開始〉《臺灣日日新報》號13951,1939年1月19日,版2。

  152. 臺灣日日新報,〈帝國の電化工場崁子腳製糖所を見る(上)〉《臺灣日日新報》號14306,1940年1月12日,版3。

  153. 臺灣日日新報,〈帝國の電化工場崁子腳製糖所を見る(下)〉《臺灣日日新報》號14307,1940年1月12日,版3。

  154. 臺灣日日新報,〈帝糖于中壢新設工場〉《臺灣日日新報》號13076,1936年8月21日,版8。

  155. 臺灣日日新報,〈崁子腳の第六工場操業〉《臺灣日日新報》號13993,1939年3月2日,版5。

  156. 臺灣日日新報,〈新設される帝糖の中壢工場蔗作適地一萬三千五百甲初年の原料は一億斤〉《臺灣日日新報》號13225,1937年1月19日,版3。

  157. 臺灣日日新報,〈新設工事進捗の帝糖崁子腳工場(中壢)舊茶園から蔗園に轉作多し大部分會社の直營〉《臺灣日日新報》號13649,1937年3月21日,版2。

  158. 臺灣日日新報,〈糖業行腳〉《臺灣日日新報》號13981,1939年2月18日,版2。

  159. 臺灣日日新報社,〈中壢桃園郡下-道路改修工事〉《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版3,1932年1月24日。

  160. 臺灣日日新報社,〈地方近事—中壢雨乞謝恩祭〉《臺灣日日新報》,1922年 2月15日,第4版。

  161. 臺灣日日新報社,〈祝へ!街制の第一日 中壢街〉《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6月1日。

  162. 臺灣省桃園縣選舉委員會編,〈桃園縣第十二屆縣長第十三屆縣議員第十二屆鄉鎮市長(桃園第七屆中壢市第八屆平鎮第二屆)選舉選務總報告〉,桃園:臺灣省桃園縣選舉委員會,1994年。

  163. 臺灣省桃園縣選舉委員會編,〈桃園縣第十二屆縣議員桃園縣第十一屆鄉鎮長第六屆桃園市長第七屆中壢市長選舉選務總報告〉,桃園:臺灣省桃園縣選舉委員會,1990年。

  164. 臺灣省桃園縣選舉委員會編,〈桃園縣辦理各鄉鎮市第十四屆鄉鎮市民代表(中壢市第七屆桃園市第六屆)暨第十四屆村里長選舉選務總報告〉,桃園:臺灣省桃園縣選舉委員會,1990年。

  165. 臺灣風物,〈桃園縣中壢市民俗座談會〉《臺灣風物》19:3/4,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69年12月,頁37~44。

  166. 臺灣農友會,《新竹州中壢郡下の業佃事業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28年11月。

  167.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昭和五年國勢調查結果中間報:新竹州中壢郡》,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2年。

  168. 趙如璽編,《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9年。

  169. 趙勇民、解伯偉,《異域孤軍的真史》,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170. 趙曉生,《中壢夜話》,臺北:中國方正出版社,1978年。

  171. 劉如芬、程凱萍、葉若冰,〈中壢工作坊〉《北投社雜誌季刊》52,臺北:臺北市八頭里仁協會,2009年6月,頁16-17。

  172. 劉明憲,〈桃園先賢志略:縣長家族的開創者-吳鴻麟〉《通識論叢》12,桃園:通識論叢,2011年12月,頁1~5。

  173. 劉明憲、胡蘭芳,〈由《新竹州下局別頁索引》探討日治時期中壢地區的臺灣仕紳與資本家階層〉第16期,桃園:通識論叢,2013年12月,頁1~10。

  174. 劉俊蘭,《「新風景線」的想像與創建:桃園地景藝術節國際論壇》,桃園:桃園市立美術館,2020年。

  175. 劉政榮,〈中壢市圓光禪寺住持陞座典禮性向法師(邱榮翰)榮膺重任〉《美濃月光山雜誌》1049,高雄:美濃月光山雜誌社,2011年4月,頁3。

  176. 劉遠智,〈臺灣詩社的淵源與流衍〉《臺北文獻》直字第五十九、六十期合刊,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2年11月,頁281-295。

  177. 劉興朋,〈中壢「彭城堂」-一個生活空間演化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178. 撒光漢,《異域故事集》,桃園:撒光漢自行出版,2011年。

  179. 蔡佳明,《桃園市異域故事館先期調查研究委託專業服務案成果報告書》,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

  180. 蔡依伶,〈家在中壢-杜潘芳格〉《印刻文學生活誌》1:3=15,臺北:刻印文學生活誌,2004年11月,頁78~85。

  181. 蔡依倩,〈文化與觀光發展策略之研究:以中壢仁海宮為例〉,桃園:開南大學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182. 蔡幸君,〈桃竹地區傳統藝文研究-1920~1945年間活動的考察〉,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83. 蔡昇璋,〈消失的中壢帝糖崁子腳製糖工場〉《桃園文獻》5,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3月,頁79~90。

  184. 蔡明媛,〈離鄉背井的湖南味:眷村第三代的尋根之旅〉,臺北: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9年。

  185. 鄭明枝,《郭氏宗族北臺移民拓墾史》,臺北:作者自印,1985年。

  186. 鄭牧心,〈政論彩衣的閃現與幻滅-從「中壢事件」到「高雄事件」的一闕變奏曲〉《進步雜誌》1:1,臺北:進步雜誌,1981年4月,頁41~47。

  187. 鄭祥鼎,〈簡介臺灣中壢國際兒童村〉《浙江月刊》11:9,臺北:浙江月刊社,1979年9月,頁11~13。

  188. 賴志彰計畫主持,《桃園民居調查報告書(下)》,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189. 賴威辰,〈中壢老街區活化再生計畫駐點工作站經驗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90. 賴思綺,〈光復後中壢市的都市發展-人口與產業的作用〉,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191. 戴寶村主持,曾秋美、賴信真訪錄,《說古道今話桃園》,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

  192. 謝秋雄,〈千禧慶甲子,校慶展新猷〉《內壢國民小學創校六十週年專刊》,桃園:桃園縣立內壢國民小學,2000年,頁10。

  193. 鍾怡雯,〈中壢之味-黃昏市場〉《印刻文學生活誌》8,臺北:印刻文學生活誌,2004年4月,頁22。

  194. 鍾怡雯,〈中壢之味-聲色場所〉《印刻文學生活誌》9,臺北:印刻文學生活誌,2004年5月,頁20。

  195. 鍾國允,《中壢客家社團之研究─族群網絡與客家意識》,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4年12月。

  196. 鍾惠菁,〈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197. 鍾肇文,〈臺灣最大客家都市中壢市開發史〉《六堆風雲》133,屏東:六堆風雲雜誌,2009年3月,頁16~20。

  198. 簡文仁,《龍岡印象:用繪畫找回記憶》,桃園:社團法人桃園市社會教育協進會,2019年11月初版。

  199. 藍博瀚,〈中壢客籍建築營造家族〉《桃園客家》13,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8年9月,頁30-37。

  200. 藍博瀚,〈日治時期桃園地區行政官廳的建築變化〉《桃園文獻》9,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0年3月,頁81-99。

  201. 顏秋月,〈中壢慈惠堂「母娘信仰」之儀式空間研究〉,臺北: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202. 顏麗蓉,〈軍眷村外部空間之研究:以中壢地區四個眷村之現象探討影響活動之外部空間條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203. 羅永昌,〈中壢客家伯公信仰探微〉《臺灣源流》60/61,臺北:臺灣省姓氏研究學會,2012年10月,頁165-178。

  204. 羅香林,〈中央大學的歷史與地位〉《大學雜誌》126,臺北:大學雜誌,1979年7月,頁46-49。

  205. 藝術家出版社,《桃源文化生活叢書》,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1年。

  206. 嚴啓龍,〈組織生命週期之研究-以桃園農田水利會為例〉,臺北:東吳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1998年。

  207. 蘇昭旭,《臺灣輕便鐵道小火車》,臺北:人人出版,2011年,頁8。

  208. 蘇胤睿,〈圓光禪寺的佛教教育發展與轉型〉《圓光佛學學報》31,桃園:圓光佛學研究所,2018年6月,頁157-173。

  209. 釋道成,〈覺力禪師及其派下之研究(1881~1963)〉,圓光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1999年7月。

  210. 闞正宗,〈妙果和尚與圓光禪寺:從「曹洞宗說教所」到寺院建立及其護法〉《圓光佛學學報》31,桃園:圓光佛學研究所,2018年6月,頁129-155。

  211. 闞正宗,《圓光禪寺百年傳承發展史》,桃園:圓光佛學研究所,2017年初版。

  212. 顧敏耀,〈圓光化祥永宏明,雲仙覺善廣妙音-中壢市佛教寺院初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集刊》1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集刊,2005年7月,頁15~58。


產業傳承

  1. 古鎮魁,〈中壢工業區之發展與影響〉,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 高坂知武,《中壢鐮刀之動力化》,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微縮小組,1973年。

  3. 張健豐,〈被遺忘的糖業文化系列之一中壢崁子腳工場〉《台糖通訊》卷132期3,2013年3月,頁30-32。

  4. 高俊宏,〈一場靜默且奮力的道別:「中壢地埤聚場」〉《PAR表演藝術雜誌》33,臺北:國家兩廳院,2020年9月,頁102-103。

  5. 翁慧齡,〈文化藝術的返鄉:以桃園藝文陣線為例〉,桃園: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18年。

  6. 莊豪濱,〈大庄崛起─中壢交通與產業發展史〉《桃園客家》7,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7年3月,頁6-11。

  7. 莊濠賓,〈日治中後期中壢街的產業發展:以米、糖、茶業為例(1920~1940)〉 《暨南史學》13,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10年7月,頁45-106。

  8. 陳家豪,〈日治時期桃園輕鐵的經營與發展,1903-194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9. 項秋萍,〈土雞育種成功,老饕有福了!中壢客家土雞將稱霸雞肉市場〉《家庭月刊》97,臺北:家庭月刊,1984年10月,頁46~51。

  10. 徵信新聞,〈由桃園到崁子腳臺灣「紡織區」素描〉《徵信新聞》,1950年2月28日,版4。

  11. 王珊珊,《近代臺灣縱貫鐵路與貨物運輸之研究:1887-1935》,新竹:新竹縣政府文化局,2014年。

  12. 江淑芬,〈中壢工業區製造業結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13. 小六,〈日新路九十七號-中壢中原夜市〉《幼獅文藝》601,臺北:幼獅文藝,2004年1月,頁63~65。

  14. 王元山,《中壢夜市對中壢市街空間的影響》,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系,1987年。

  15. 李力庸,〈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產業組合與農村經濟(1913-1939)〉《戀戀桃仔園—桃園文史研究論叢》,桃園: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8年,頁33-62。

  16. 李力庸,〈戰後桃園地區稻米的生產與流通〉《經緯桃園 2018桃園學》,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9年9月,頁217-251。

  17. 林永鈞,〈青年返鄉與在地實踐:以桃園藝文陣線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18. 朱文生,〈運動聯盟營運成功關鍵因素-以中壢運動小聯盟為例〉《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研討會論文集-2011》,臺北: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2011年,頁251-266。

  19. 高惠琳,〈從鄉土的需求出發─「桃園藝文環境的發展」座談會〉《文訊》革新號第三十五期總號七十四期,臺北:文訊雜誌社,1991年,頁29-40。

  20. 張祐翔,〈一個依相似度做推薦的研究:以推薦中原夜市美食為例〉,桃園:中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21. 陳孟珠,〈柔性與陽剛的飲食氣氛-桃園中壢〉《Cheers》55,臺北:Cheers,2005年4月,頁146~149。

  22. 焦桐,《滇味到龍岡》,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3年11月初版。

  23. 黃興隆,〈桃園藝文活動概況〉《文訊》革新號第三十五期總號七十四期,臺北:文訊雜誌社,1991年,頁25-28。

  24. 廖文正、林正生,〈以分析網絡程序法探討中壢新明觀光夜市之發展〉《桃園創新學報》32,桃園:桃園創新技術學院,2012年12月,頁341-352。

  25. 劉柏成,〈行動研究增益商圈發展-以中平商圈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26. 劉慧琪,〈製藥產業勞工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壓力調適關係之研究-以中壢區藥廠為例〉,桃園: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27. 戴德瑜,〈商店群集與群集內互動關係之研究:以中壢市中正路為例〉,桃園: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28. 謝國興,〈日治時期臺灣的陸上交通運輸業〉《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海峽出版,2004年,頁19。

  29. 謝國興,〈植民地期台湾における鉄道‧道路運輸業──朝鮮との初期的比較を兼ねて-〉,《日本資本主義と朝鮮‧台湾──帝國主義下の経済変動》,日本: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04年,頁237。

  30. 謝登旺、龔詩文專文撰寫,張淙哲等採訪整理,〈咱的故事:桃園閩南人文藝術.2018〉,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

  31. 謝瑞明,〈地方派系對地方政治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個案分析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2. 謝瑞隆等著,《中壢市發展史》,桃園:中壢市公所,2009年。

  33. 魏正元,〈商圈研究--以中壢市中正路為分析對象〉《中原學報》24:2,桃園:中原大學,1996年4月,頁13-22。

  34. 羅雲珍,〈福樂中壢工廠新貌〉《管理雜誌》133,臺北:管理雜誌,1985年7月,頁70~72。


多元議題

  1. 王和安,〈移民與地方社會:以南臺灣新竹州客家移民為中心(1895-1945)〉,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2. 王保鍵,〈論桃園客庄型態與客家政策〉《臺灣民主季刊》13卷4期,臺北:臺灣民主基金會,2016年12月,頁93-125。

  3. 丘尚英,〈桃園縣「南北輪政」對地方政治發展影響─以中壢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4. 丘昌泰,〈台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客家研究》創刊號,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2006年,頁45-96。

  5. 丘昌泰,〈多元主義下的族群關係:中壢市個案研究〉,發表於「2006 年族群、歷史與文化亞洲聯合論壇:人物與地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編輯,2006年。

  6. 吳中杰,〈台灣漳州客家分佈與文化特色〉《客家文化研究通訊》2,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籌備處,1999年,頁74-93。

  7. 吳中杰、邱彥貴,《台灣客家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2001年。

  8. 戚文芬,〈中壢立青泰拳館王泰為〉《桃園客家》13,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8年9月,頁82-89。

  9. 曹翠英,〈中壢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利用醫療服務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10. 梁德珊,〈「當異域新月坐落龍岡」-從龍岡清真寺信徒看華人穆斯林遷徙與在臺灣的信仰生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11. 宋學文、黎寶文,〈台灣客家運動之政策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18(3),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頁501-540。

  12. 吳蘊蓁,〈都市客家隱形化現象之析探-以中壢市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13. 宋學文、黎寶文,〈台灣客家運動之政策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18(3),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年,頁501-540。

  14. 朱惠珍,〈客家地區越南配偶微型創業之研究-以南桃園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15. 吳恩文,《愛上中壢客家味》,臺北:四塊玉文創,2013年10月初版。

  16. 吳振廷、周融駿、黃丰姿,〈食物的社會設計:桃園跨族裔地區之食物地景〉《建築與規劃學報》19:1,新竹: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2018年9月,頁25-41。

  17. 何來美,《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臺北:聯經出版,2017年2月初版,頁105-108。

  18. 江明修、吳正中,《客家政治與民主發展》,臺北:智勝文化,2010年出版。

  19. 江雅筑,〈現代社會養老資源移轉所得之探討─以桃園市中壢區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20. 林欣美,〈族群經濟與文化經濟的對話—中壢火車站和忠貞市場南洋背景商店的比較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1. 李旭玉,〈非營利組織社團問題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國際同濟會為例〉,宜蘭: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22. 李育哲,〈新移民子女社會資本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以中壢市國民小學為例〉,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23. 周錦宏、吳宛樺,〈年輕世代客家飲食意象之探討:以中壢地區大學校院學生為例〉《客家公共事務學報》8,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2013年11月,頁27~52。

  24. 林雅婷,〈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25. 林瑞玲,〈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的可能關係:以中壢市新新國小之家長為例的經驗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26. 邱炫煜,〈桃園客家聚落開發與三官大帝信仰〉《客家墾殖開發與信仰論輯》,桃園:桃園縣社教協進會,2009年,頁61-90。

  27. 邱乾順,〈眷村改建服務與居住滿意度之探討:以桃園地區自立新村等五處基地為例〉,桃園: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28. 洪泉湖、彭映淳,〈族群印象、族群互動與中壢市的族群關係〉,2006年族群、歷史與文化亞洲聯合論壇論文,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2006年12月,頁1~21。

  29. 范佐勤,〈中壢客家的福佬化現象與客家認同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2008年。

  30. 范振乾,〈啟動客家學術研究與文化活動的列車-中央大學「客家民俗文化研討會」暨「客家文化週」活動述評 -上-〉《客家》96=119,台北:客家雜誌社,1998年6月,頁48-51。

  31. 范振乾,〈啟動客家學術研究與文化活動的列車-中央大學「客家民俗文化研討會」暨「客家文化週」活動述評 -下-〉《客家》97=120,臺北:客家雜誌社,1998年7月,頁51-54。

  32. 范淑玲,〈臺灣客家戲教學成效之研究:以中壢市興國國小音樂教學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33. 范鉅昌,〈客家地區的「隱形化」發展歷程:以中壢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34. 唐于婷,〈選修客家語課程學生之語言學習與族群認同之相關性研究—以桃園市中壢區國小六年級生為例〉,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35. 徐貴榮,〈台灣桃園饒平客話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6. 徐貴榮,〈桃園中壢、平鎮、八德地區的饒平客家話語言特點〉《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4,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2002年12月,頁103-116。

  37.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中壢市客語歌謠2-劉曾春秋專輯》,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11月初版。

  38.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中壢市客語歌謠3》,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11月初版。

  39. 涂曳尾,〈從政是為更多人做事-專訪客家女婿中壢市張勝勛市長〉《客家》42=65,臺北:客家雜誌社,1993年11月,頁58~60。

  40. 涂政強,〈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講客話會通」〉,《客家》175=198,臺北:客家雜誌社,2005年1月,頁22-23。

  41. 馬欣,〈中壢忠貞龍岡清真寺-融合了滇緬華僑和伊斯蘭色彩的穆斯林綠洲〉《桃園文獻》6,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9月,頁125~134。

  42. 馬欣,〈龍岡清真寺社群的形成和其在全球化脈絡下的發展〉,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43. 高念慈,〈中壢龍岡清真寺的建立與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44. 張世瑛、葉健青,《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2年9月初版。

  45. 胡世詮,《龍岡滄桑與風華》,臺北:海峽前鋒文化事業,2016。

  46. 張倩芳,《客家風情話》,桃園:桃園縣中壢市戶政事務所,2009年。

  47. 張雅愛,〈桃園市客家社團網絡參與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48. 張嘉真,〈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49. 梁世秦,〈婦女參與休閒運動之阻礙因素:以桃園縣中壢市為例〉《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8,臺北: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2009年5月,頁277-283。

  50. 郭冠麟,《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故事:國軍眷村發展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頁1、387-434。

  51. 郭淑玲,〈眷村第一代女性居住空間遷移與休閒經驗之研究-以中壢馬祖新村婦女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52. 陳利真,〈中壢都會客公路旅行──內山印象〉《桃園客家》7,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2017年3月,頁76-83。

  53. 陳佳穗,《桃園市客家文化資產之價值與保存推動》,桃園: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9年12月。

  54. 陳振與、黃淑芬,〈異域之火:探討桃園忠貞新村火把節對地方依附、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之影響〉,桃園: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5年。

  55. 陳晉銘,〈新住民子女自我概念與利社會行為之研究─以桃園市中壢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56. 陳書偉,〈中壢龍岡穆斯林的離散認同與文化地景〉,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57. 陳新平,《饒平的家鄉(七).特色學校 蛻變ing中平》,桃園:桃園縣中壢市中平國民小學,2012年。

  58. 陳新平,《饒平的家鄉(八).中平花間集》,桃園:桃園縣中壢市中平國民小學,2012年。

  59. 陳新平,《饒平的家鄉》,桃園:桃園縣中壢市中平國民小學,2009年。

  60. 麥瑞台,〈國父孫中山思想-淺談「高雷同鄉會及中壢會館」兼述在臺各省同鄉會經營之歷程〉《廣東文獻季刊》42:1=165,臺北:臺北市廣東同鄉會,2014年11月。

  61. 彭春翎,〈從中壢北帝國事件淺談鄰避現象與身心障礙者人權〉《應用倫理評論》43,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2007年8月,頁94-101。

  62. 彭碧蓮,〈中壢市中正國小客語教學〉《有感客家》152=175,臺北:有感客家,2003年2月,頁20。

  63. 游振明,〈當客家遇到福佬-中壢地區的社會變遷研究(1684-192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89年。

  64. 覃培清,〈臺泰跨國婚姻文化適應現象:以南桃園客家庄泰籍妻子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65. 黃淑俐,〈再現.流亡的孤軍—桃園縣忠貞新村集體生活聚落瓦解過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66. 黃琇美,〈環境教育在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以桃園縣龍岡地區忠貞新村的人文環境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67. 黃惠珠,〈眷村文化保存與應用之研究:以解構後之桃園市自立新村為例〉,桃園: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

  68. 黃綱維,〈新移民子女文化資本、人際關係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以桃園市龍岡地區國中生為例〉,桃園: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69. 黃寶漣,〈從北閩南客政治輪替看桃園縣客家族群的政治參與〉,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70. 楊在興等人,〈雲南民俗打歌〉,桃園:桃園縣雲南民俗打歌促進會,1987年。

  71. 楊在興等人,〈雲南民俗打歌續集〉,桃園:桃園縣雲南民俗打歌促進會,1995年。

  72. 楊尚強,《笑看風雲:吳伯雄從政三十年》,臺北:商周文化,1996年。

  73. 萬智宇,〈客家族群社區參與之研究─以南桃園地區社區發展協會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74. 葉淑琦,〈現職與支援教師客語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南桃園國小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75. 廖中秋,〈客家政策效益之實證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76. 潘佳慶,〈台灣族群語言平等之研究:以南桃園醫事客語使用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77. 蔡佩文、張怡婷、李祖儀,〈移工與移民的城市權─以桃園市中壢區為例〉《地理教育》4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學會,2016年6月,頁179-196。

  78. 蔡芬妮,〈都市原住民就業困境之探討-以桃園縣中壢市為例〉,桃園: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79. 鄧榮坤、邱傑編著,《重塑客家桃花源:客家文化在社造活力挹注下的新生機》,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

  80. 鄭惠文,〈東南亞移民與移工的消費現象:以中平商圈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81. 謝美玲,〈誰來用餐?中壢地區越南飲食店消費選擇因素之探討〉,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82. 藍雅彗,〈社群媒體的選舉動員研究:以「我是中壢人」粉絲專頁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83. 李利國,《從異域到台灣》,臺南:長河出版社,1978年。

  84. 卓元相,《異域烽火》,臺北:廣城出版社,1993年。

居住空間

  1. 中平路故事館總編輯,《情牽老屋:中平路故事館》,臺北:力譔堂,2016年3月初版。

  2. 中景景觀工程有限公司,《中壢市文化里社區運動休憩園區可行性研究》,臺北:中景景觀工程有限公司,2001年。

  3. 中景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桃園市、中壢市行人徒步區規劃研究報告》,桃園:桃園縣政府,1988年。

  4. 中興工程顧問社,〈內政部營建署中壢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規劃:總報告〉,臺北:中興工程顧問社,1994年。

  5. 牛漢傑,〈眷村移動的軌跡與新生-以桃園市中壢區自立社區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6. 王世婷,〈探討高中生通學者於火車站周邊地區之日常生活活動-以桃園、中壢火車站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7. 王曉玲,〈街道行為場域中物件之溝通性:以中壢市新生路中美至中央西路段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8. 丘瑞棻,〈眷村改建與榮民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中壢市自立新村為例〉,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08年。

  9. 史堅忍、許維中、林宗漢、魏光譽,〈前瞻建設路外停車場闢建需求評估--以桃園市中壢中正公園為例〉《中華道路》58:3,臺北:中華民國道路協會,2019年9月,頁55-62。

  10. 江淑端,〈桃園・中壢市街道圖〉,臺北:金時代文化,1999年。

  11. 何亮樺,〈桃園市公車路網分析與重整之研究—以中壢、新屋、楊梅三區為例〉,中華大學運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8年。

  12. 何懿芯,〈旅遊動機與資訊蒐集涉入對遊客旅遊意願之影響-以中壢火車站旅遊服務中心為例〉,臺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3. 吳大賓,〈國民運動中心營運規劃之調查-以中壢區光明里為例〉,新竹:中華科技大學建築工程與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14. 何美鳳總編輯,《興國十年:桃園縣中壢市興國國民小學十週年慶校誌》,桃園:桃園縣中壢市興國國民國小十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2004年。

  15. 呂大吉、景雅琦,《中壢市馬祖新村歷史建築修復暨再利用規劃設計案》,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13年。

  16. 呂迺玲,〈大學對社區之責任-以元智大學為例〉《社區發展季刊》93,臺北:月旦知識庫,2001年3月,頁374-376。

  17. 宋玉玲,〈應用分析層級程序法於國小課後補習班經營決策之研究:以中壢和平鎮區為例〉,桃園: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18. 李如儀、王光宇,〈桃園縣中壢市公所景觀綱要計畫〉,桃園:桃園縣中壢市公所,2011年。

  19. 李婉婉,〈中原大學新建女生宿舍慈恩樓用後評估〉《建築師》10卷3期,臺北:建築師月刊,1984年3月,頁49-52。

  20. 李惠琤,〈桃園青埔高鐵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及其未來發展〉,桃園: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21. 周白合,〈中原大學建築系館的興建歷程及其空間型態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22. 林怡瑜,〈校園閒置空間多元再利用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國小與山頂國小為例〉,嘉義: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3. 林勁宏,〈機捷及公共設施對於青埔地區房價之影響〉,新竹: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24. 林瑞珠,〈第5週9/4-5百貨商圈爭霸戰:北桃園、南中壢各領風騷〉《行遍天下.臺灣版》155,臺北:行遍天下臺灣版,2004年8月,頁66~69。

  25. 林曉薇,《桃園縣中壢市馬祖社區規劃設計案:期末報告書》,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7年。

  26. 林曉薇,《桃園縣中壢市馬祖社區規劃設計案》,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

  27. 林曉薇計畫主持,《桃園縣中壢市馬祖社區規劃設計案:期末報告書》,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

  28. 金時代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中壢區、平鎮區街道圖〉,臺北:金時代文化,2013年。

  29. 金蘋出版,《中壢市街道圖(菊全開)》,高雄:金蘋企業,2005年6月初版。

  30. 侯景耀,〈中原大學歷史性建築懷恩樓之再利用設計〉,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31. 姚仁喜建築師事務所,〈中壢元智大學圖書資訊大樓〉《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 23:12=276,臺北: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997年12月,頁85~93。

  32. 施佳旻,〈應用IPA模式檢視年度故事展活化中壢馬祖新村的成效〉,苗栗:育達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

  33. 徐國勳,〈民眾休閒活動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以中壢老街溪為例〉,桃園: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年。

  34. 徐瑞宏、陳育、李富傑、蘇玉添、林琨智、谷中道,〈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校園防救災管理平臺之建立--以健行科技大學為例〉《地理資訊系統季刊》6:4,臺北:地理資訊系統季刊,2012年10月,頁31-35。

  35. 張富森,〈「現代性」觀念的空間實踐:私立中原大學學生社團活動空間重新建構案〉,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36. 張惠蘭,《桃園眷村文創潮間帶首部曲-中壢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基地》,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

  37. 張惠蘭、張道本合著,《從家的記憶到文創國度:中壢馬祖新村藝術進駐》,桃園:環彩生活有限公司,2014年4月初版。

  38. 現代工程規劃資訊社,〈桃園縣中壢市行政區域圖〉,臺北:內政部,2007年。

  39. 莊秀美,〈館藏桃園.2020年:開啟桃園的四種方式〉,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0年。

  40. 莊秀美,《館藏桃園/眷村鐵三角.2018年》,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

  41. 莊秀美,《館藏桃園/眷村鐵三角》,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12月初版。

  42. 莊秀美,《櫻花色的記憶: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的故事》,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5月初版。

  43. 莊淨婷,〈學校歷史展示空間企劃-以中原大學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44. 陳冠華,《走進內壢裡:以合作取代介入的社區藝術計畫》,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2014年。

  45. 陳勁宇,〈社區參與對於都市立面再生效益之研究-以中壢市老街溪立面整建維護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46. 陳格理,〈建築物挑空的使用性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四屆建築學術研究發表論文集》,臺中:捷太出版社,1991年,頁213-218。

  47. 張麗寶,〈桃園青埔站-航空開通新都會〉《房屋與生活》,1997年,頁178:53-55。

  48. 黃文倩,〈墨綠的圓環-中壢龍崗士校〉《幼獅文藝》601,臺北:幼獅文藝,2004年1月,頁66~67。

  49. 黃承令研究主持,鄧大光、何書瑋、張惇惠研究,《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 : 桃園縣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9月初版。

  50. 黃俊銘計畫主持,《桃園地區日治時期建築構造物建築文化資產調查研究》,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51. 黃敏捷、王國材、莫淑媚合著,〈桃園-中壢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劃初步構想〉《住都雙月刊》94,臺北:住都雙月刊,1991年12月,頁20~28。

  52. 黃湘民,〈中原大學校園整體環境檢討與設計:以校園核心區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53. 黃裕熙,〈大學宿舍中公共交誼空間之空間使用與學生互動關係研究-以中原、中央、元智大學學生宿舍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54. 塗至濤,〈眷村空間特色保存與再利用之議題探討:以中壢馬祖新村歷史建築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55. 塗明寬、邵屏華,《(中壢)五萬分之一地質圖幅及說明書》,臺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00年12月初版。

  56. 塗明寬、邵屏華,《中壢》,臺北:行政院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01年2版。

  57. 新街國小日式宿舍導覽隊隊員作,《老屋in新街:新街國小日式宿舍的重生》,桃園:中壢市公所,2009年出版。

  58. 楊紹洋、詹榮鑑、詹清飆、鍾孟卿,〈中壢三角公園整修工程規劃設計〉《萬能學報》39,桃園:萬能科技大學教務處,2017年7月,頁91-97。

  59. 楊舒婷,〈地方藝文中心與社區文化營造之探討:以中壢藝術館為例〉,桃園: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60. 楊翰霖,〈臺鐵地下化後中壢火車站及周邊地區的都市設計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61. 鄒家豪,〈以高齡友善觀點探討中壢都市公園之改善〉,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62. 鄒淑慧,〈藝術介入社區:以元智大學推動藝術節為例〉《國家與社會》17,桃園: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2015年12月,頁153-179。

  63. 廖清枝,〈績優鄉鎮圖書館介紹〉《師友月刊》304,臺北:師友月刊,1992年10月,頁22。

  64. 廖盛正,〈以「修補式地景」之論述形塑與空間實踐介入地方空間的建築畢業設計專題計畫–中原大學2016年與2017年的畢業展案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學位論文,2018年。

  65. 蔡勝烘,〈城市競爭力指標建構之研究-以中壢市為例〉,臺北: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66. 衛映潔,〈中壢市街道紋理變遷之探討─西元1904年至2010年〉,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67. 盧俊廷,《享讀.林木間: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師獻給故鄉的中壢第三圖書館》,臺北: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2016年10月初版。

  68. 蕭天星、林文苑、張效通,〈雙核心都市空間型態發展變遷之研究:桃園市與中壢市之個案研究〉,桃園:銘傳大學建築與都市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69. 鍾日豐,〈都市社區文化營造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市為例〉,桃園: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70. 羅慧君,〈綠色消費知識與生態旅遊參與意願關係之研究-以中壢地區民眾為例〉,桃園: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71. 蘇意茹,〈中壢龍岡地區馬祖新村發展影視及文創育成基地之行動研究〉《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會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大學,2015年4月初版,頁21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