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港圳與周邊農田】

(西元1746年/乾隆11年):圳路長5,120公尺

「舊港圳」引自新竹主要河流「頭前溪」的溪水,流經六家地區北側,灌溉水坑口、十興、犁頭山、安溪寮附近田園,最後匯入豆子埔溪。日治時期,臺灣大力推行灌溉水圳的公共化,整頓清領時期水圳管理的亂象,以改善農業生產的發展。總督府將竹北地區原有的水圳合併為三個主要的水利系統,分別為灌溉舊港地區的「貓兒錠圳」、灌溉六家地區的「東興圳」,與灌溉六家、舊港地區的「舊港圳」。

為了準確分配頭前溪的水量,興建「水圳圓環」之分水工程,使溪水進入圓環,流入左邊為東興圳、右邊為舊港圳。原本東興圳灌溉的六家地區的稻田,配合新竹高鐵站開發,被高速公路及高樓大廈取代,而舊港圳灌溉的竹北目前仍保有一些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