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金融

聯合筆記/中小企業轉型 日本面臨考驗

2020-08-15 00:22 聯合報 / 蔡佩芳

日劇「下町火箭」裡,演員阿部寬飾演的「佃航平」繼承父親的小工廠「佃製作所」,遭競爭對手控告侵權、大企業壓迫出售專利、銀行拒絕融資貸款,面臨隨時可能倒閉的危機,最後成功帶領員工突圍,讓工廠轉型重生;二○一五年在日本播出時,引起廣大回響。

日本與台灣的經濟結構相同,都以中小企業為基礎。台灣中小企業近一百四十七萬家,占全體企業的百分之九十七.六四,就業人口約全國就業人口八成;日本企業結構百分之九十九.七是中小企業,雇用員工近全體七成。「下町火箭」引起強烈共鳴,反映中小企業維持的困難。

日本政府過去經濟政策,一貫堅持中小企業開業率超過停業率的政策目標,但日前公布二○二○成長戰略,卻刪除相關文字,作為新關鍵績效指標,加入「每年逾四百家企業發展為中堅企業」等文字。日媒解讀日本政府不再堅持維持中小企業數量。容許中小企業數量減少,代表政府改變方針,以合併、淘汰等方式促進企業汰新,提升整體的生產力。

日本政府的目標轉換,可能加速企業破產與失業,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環境,目標恐已不再適用現況。東京商工研究(TSR)調查,如疫情再不降溫,百分之七.七的中小企業考慮歇業。據推算,自主歇業及資金仍有餘裕,但決定清算解散的日企,今年可能突破五萬家。除了缺乏資本餘裕面對疫情的變化;少子化高齡化影響雇用,不少企業面臨接班人難產的困境。

但新方針也有積極性布局意涵。根據世界銀行調查,日本勞動生產力不斷下滑,二○一九年跌到第卅四名,在七大工業國居末,甚至輸給南韓。有些論點認為,問題根本在於日本企業規模過小,影響了先端技術普及的速度。歐洲以中堅企業為主,多數企業穩定成長;美國勞動生產力更高,由市場自由競爭主導企業的退場。日本政府持續補貼小型企業,將犧牲中堅企業與大企業的發展,應該將政府扶助重點全面轉向中堅企業,透過汰新整併讓小企業轉型中堅企業。

但數據也顯示,二○一二至一六年間,日本中小企業順利成長為中堅企業僅七萬多家,誰該淘汰誰該輔導,如何去蕪存菁,找到「佃製作所」,將是日本成長戰略轉換能否成功的考驗。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478324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_v2 )

Copyright © 2020元智大學數位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