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研究計畫: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三年期)「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民國106年8月1日起至民國109年7月31日)。

教育部106年度人文及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改寫書暨編纂主題論文集計畫-B類計畫編纂主題性論文集「出土文獻與秦漢史」(民國106年8月1日至107年1月31日)。



學位論文:

1. 《戰國至漢初的郡制變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

2. 《四方、天下、郡國——周秦漢天下觀的變革與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專書:

1. 《古代中國地方政府新探:以戰國至漢初的郡制為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將出版。

主編書籍:

1. 張聞捷、游逸飛編,《中國古代喪葬禮制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將出版。

2. 《出土文獻與秦漢史:臺灣簡牘學者論文選(一)》,待出版。

期刊論文:

1. 〈從「郡縣城邦」到「共治天下」〉,收於《中國中古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會刊(第7卷)》,上海:中西書局,2019,將出版。

2. 〈從張家山漢簡論漢初之郡的中央外派性質〉,《漢學研究》第35卷第2期,2017,臺北,頁31-64。(THCI-Core)

3. 〈「郡縣同構」與「令出多門」——包山簡所見戰國楚國郡縣制〉,《興大歷史學報》第31期,2016.12,臺中,頁1-24。(THCI)

4. 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十至十六層簡牘校釋〉,周東平、朱騰編,《法律史譯評(2015年卷)》,2016,北京,頁1-27。

5. 〈漢代鳥魚、三魚共首與水榭圖象寓意試析〉,《藝術史研究》第18輯,2016,廣州,頁79-127。

6. 〈三府分立──從新出秦簡論秦代郡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7本第3分,2016.9,臺北,頁461-505。(A&HCI、THCI-Core)

7. 〈漢初齊國無郡論——戰國秦漢郡縣制個案研究之三〉,《歷史地理》第33輯,2016,上海,頁1-26。(CSSCI)

8. 〈漢初楚國無郡論──戰國秦漢郡縣制個案研究之二〉,《新史學》第26卷第4期,2015.12,臺北,頁1-78。(THCI-Core)

9. 〈從軍區到地方政府──簡牘及金文所見戰國秦之郡制的演變〉,《臺大歷史學報》第56期,2015.12,臺北,頁1-34。(THCI-Core)

10. 〈里耶秦簡所見的洞庭郡──戰國秦漢郡縣制個案研究之一〉,《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61期,2015.7,香港,頁29-67。(THCI-Core)

11. 〈如何「閱讀」秦漢隨葬法律?--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例〉,《法制史研究》第26期,2014.12,臺北,頁1-43。(THCI-Core)

12. 〈戰國秦漢郡縣制研究新境──以中文成果為主的檢討〉,《中國史學》第24卷(2014,東京),頁71-86。

13. 〈試論戰國楚國的「縣大夫」〉,收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第五輯)》,上海:中西書局,2014.10,頁75-85。(CSSCI)

14. 〈試論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幾處訛誤〉,收於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編,《珞珈史苑.2013年卷》,武漢:武漢大學,2014.4,頁41-50。

15. 〈丁、庚、子、卯日不辦公──從包山楚簡論戰國楚國左尹行政的擇日宜忌〉,收於王沛編,《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二輯)》,上海:上海人民,2013,頁202-208。

16.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所見郡吏補考〉,收於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二輯)》,上海:中西書局,2013,頁261-271。

17. 〈守府、尉府、監府──里耶秦簡所見郡級行政的基礎研究之一〉,收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八輯)》,上海:上海古籍,2013.10,頁229-237。(CSSCI)

18. 〈再論里耶秦牘8-157的文書構成與存放形式〉,收於卜憲群、楊振紅編,《簡帛研究二○一二》,桂林:廣西師大,2013.10,頁64-69。(CSSCI)

19. 黃瓊儀、劉曉芸、游逸飛,〈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傳食律》譯注〉,《史原》復刊第4期(總第25期),2013.9,臺北,頁263-300。

20. 〈西漢郡國雙軌制再探--官僚制與封建制的結合〉,收於《中國中古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會刊(第3卷)》,北京:中華書局,2013.6,頁27-57。

21. 〈高青陳莊西周齊國遺址有銘銅器墓研究概述〉,《早期中國史研究》第5卷第1期,2013,臺北,頁41-57。

22. 〈海上女真──錢穆《國史大綱》史源考之一〉,《史原》復刊第3期(總第24期),2012.9,臺北,頁197-212。

23. 高震寰、蔡佩玲、張莅、林益德、游逸飛,〈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錢律》譯注〉,《史原》復刊第3期(總第24期),2012.9,臺北,頁295-352。

24. 〈太史、內史、郡--張家山《二年律令.史律》所見漢初政區關係〉,收於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歷史地理》編輯委員會,《歷史地理(第二十六輯)》,上海:上海人民,2012,頁256-258。(CSSCI)

25. 李冠廷、游逸飛,〈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均輸律》譯注〉,《史原》復刊第2期(總第23期),2011.9,頁239-256。

26. 〈里耶秦簡8-455號木方選釋〉,收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2011.1,頁87-104。(CSSCI)

27. 〈漢代法制研究新取徑──以《二年律令》與《名公書判清明集》的禁賭為例〉,《史原》復刊第2期(總第23期),2011.9,頁179-204。

28. 黃怡君、游逸飛、李丞家、林盈君、李協展,〈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置吏律》譯注〉,《史原》復刊第1期(總第22期),2010.9,臺北,頁287-337。

29. 〈嚴耕望《兩漢太守刺史表》訂正--高祖時期的王國丞相〉,《早期中國史研究》第1期,2009.10,臺北,頁1-10。

30. 〈說「繫城旦舂」--秦漢刑期制度新論〉,《新史學》第20卷第3期,2009.9,臺北,頁1-52。(THCI-Core)

論文集論文:

1. 〈三府分立──從新出秦簡論秦代郡制〉,收於張忠煒編,《里耶秦簡選集》,上海:中西書局,2019,將出版。

2. 〈三府分立──從新出秦簡論秦代郡制〉,收於姜守誠編,《秦史與秦文化論集》,上海:中西書局,2019,將出版。

3. 〈里耶秦簡與古文書學關係舉隅〉,收於田煒編,《第七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9,將出版。

4. 〈論有說無——戰國及漢初諸侯王國無郡論的比較〉,收於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人民大學分中心編,《出土文獻的世界:第六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8,頁111-118。

5. 〈「郡縣同構」與「令出多門」——包山簡所見戰國楚國郡縣制〉,收於史亞當編,《出土文獻與物質文化》,香港:中華書局,2017,頁145-202。

6. 〈包山楚簡所見司馬的經濟職能〉,收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簡帛文獻與古代史:第二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國際論壇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5,頁113-116。

7. 〈另一種三辨券?--跋邢義田〈一種前所未見的別券〉〉,收於中共金塔縣委、金塔縣人民政府、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敦煌學學會編,《金塔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蘭州:甘肅教育,2014,頁236-238。

8. 〈里耶8-461號「秦更名方」選釋〉,收於魏斌編,《古代長江中游社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13,頁68-90。

網路論文:

1. 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九層簡牘釋文校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3.12.2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8

2. 劉曉芸、游逸飛,〈從出土位置與內容重排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傳食律》的律文次序〉,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3.8.14,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80

3. 〈《二年律令.秩律》簡444「二千石囗丞」應釋作「二千石官丞」〉,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3.8.14,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79

4. 游逸飛、周波,〈高陵、池陽、槐里——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傳食律》所見漢初長安驛傳路線〉,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古文字網」,2013.2.20,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013

5. 〈從「棄市」與「死罪」的異文現象看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抄寫〉,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2.7.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17

6. 〈里耶秦簡8-455號木方補釋--《嶽麓書院藏秦簡[壹]》讀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2.2.15,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40

7. 〈再論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置吏律》簡213-215的「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0.9.2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05

會議論文:

1. 〈大英博物館藏樂浪漆耳杯來歷考〉,宣讀於韓國國立慶北大學史學科、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主辦,「簡牘與戰國秦漢歷史: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兼東亞簡牘文化國際論壇」,2018.12.17-20,濟州島。

2. 〈製造地方——從「郡縣城邦」到「共治天下」〉,宣讀於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主辦,「古代中國國家研究的新探索工作坊」,2018.11.16-19,北京。

3. 〈「先秦兩漢」與「秦漢魏晉」——臺大與北大的秦漢史傳統比較〉,宣讀於早期中國史研究會、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科技部人社中心主辦,「早期中國史研究的新課題、取徑和材料——早期中國史研究會十周年紀念研討會」,2018.10.27,臺北。

4. 〈制度背後的思想——以秦郡與法家為例〉,宣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主辦,「對話古代中國——《晏子春秋》及新時期先秦諸子研究國際學術會議」,2018.10.7-10,北京。

5. 〈里耶秦簡與古文書學關係舉隅〉,宣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辦,「第七屆中國古文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9.15-16,石家莊。

6. 〈江蘇大雲山江都王陵10號陪葬墓墓主身分考——兼論漢代諸侯王的娣媵婚〉,宣讀於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主辦,「文字、文獻與文明——第七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8.8.18-19,廣州。

7. 〈全球、東亞與秦漢史——從大英博物館藏平壤出土漢代漆耳杯談起〉,宣讀於臺灣大學歷史系、清朝與內亞工作坊、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七十)——東亞場(一)」,2018.6.12,臺北。

8. 〈古代中國地方政府新探:從「郡縣城邦」到「共治天下」〉,宣讀於復旦大學歷史系主辦,「何謂『制度』?——中古制度文化新研學術工作坊」,2018.5.26-27,上海。

9. 〈楚郡,秦郡,無郡,漢郡——從區域的視野看戰國秦漢郡制變革〉,宣讀於香港浸會大學主辦,「文本、遺物、場景:古代中國文化工作坊」,2017.12.13,香港。

10. 〈楚郡,秦郡,無郡,漢郡——從區域的視野看戰國秦漢郡制變革〉,宣讀於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五)——川大場」,2017.11.10,成都。

11. 〈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宣讀於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四)——中臺灣(一)」,2017.10.21,臺中。

12. 〈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宣讀於長安中國中古史沙龍、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長安中國中古史沙龍.特別沙龍(四):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西安場」,2017.8.14,西安。

13. 〈秦朝洞庭郡遷陵縣的移民〉,宣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清朝與內亞工作坊主辦,「帝國.邊疆.移民:簡牘學與內亞學的會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九)」,2017.8.12,北京。

14. 〈從禮壞樂崩的角度看秦至漢初隨葬律令簡的身分標示功能〉,宣讀於清華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磨合——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八)」,2017.8.10,北京。

15. 〈論有說無——戰國及漢初諸侯王國無郡論的比較〉,宣讀於「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中心主辦,「第六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7.8.8-9,北京。

16. 〈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宣讀於成功大學中文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十六)——南臺灣場(一)」, 2017.5.12,臺南。

17. 〈秦漢隨葬律令簡的身分意義及其變遷〉,宣讀於廈門大學歷史系主辦,「中國古代喪葬禮制青年學者研討會」,2016.12.16-18,廈門。

18. 〈里耶秦簡與秦始皇〉,宣讀於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一)——香港場」, 2016.12.14,香港。

19. 〈從張家山漢簡論漢初之郡的中央外派性質〉,宣讀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韓國國立慶北大學史學科主辦,「簡牘與戰國秦漢歷史: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6」,2016.12.12-13,香港。

20. 〈三府分立──從新出秦簡論秦代郡制〉,宣讀於韓國忠北大學人文學院主辦,「東亞地域社會的情報交流與流通」,2016.10.28-30,清州。

21. 〈里耶秦簡與秦始皇〉,宣讀於韓國首爾大學東洋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韓國場」,2016.10.27,首爾。

22. 〈秦始皇宗教政策新探〉,宣讀於山東大學歷史學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八)——山東場」,2016.8.19,濟南。

23. 〈在里耶秦簡裡尋找秦始皇〉,宣讀於徐州博物館(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七)——徐州場」,2016.8.6,徐州。

24. 〈包山簡所見戰國楚國郡縣制〉,宣讀於香港浸會大學主辦,「【出土文獻與物質文化——第五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6.7.28-30,香港)。

25. 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十至十六層簡牘校釋〉,宣讀於湖南大學簡帛文獻研究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湖南簡——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二)」,2016.6.25-26,長沙。

26. 〈「先秦兩漢」與「秦漢魏晉」——臺大與北大的秦漢史傳統比較〉,清華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宣讀於「跨斷代研究的洞見與不見:以周秦漢唐為例」沙龍、「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北京清華場」,2016.6.18,北京。

27. 〈從里耶秦簡看「山城」——田野考察對古代中國研究的意義〉,宣讀於廈門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七)——廈大場」,2016.6.5,廈門。

28. 〈湖南龍山里耶古城(秦代洞庭郡遷陵縣)〉,宣讀於上古秦漢史讀書會、明清制度與地方社會工作坊、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帝國.邊疆.山城』:區域史研究座談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2016.4.1,臺北。

29. 〈包山楚簡與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宣讀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新力初聲」工作坊、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駐臺北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誰的古代中國?——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一)」,2016.2.1,臺北。

30. 〈出土文獻與秦漢地方行政〉,宣讀於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主辦「出土文獻與秦漢史研究」工作坊,2015.11.21-22,北京。

31. 〈從包山楚簡裡的「司敗(罰)」論戰國楚國地方政府的司法運作〉,宣讀於中國法制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中國法制史學會秦漢論壇」,2015.7.18,臺北。

32. 〈里耶秦簡所見的洞庭郡〉,宣讀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辦,「中國文化研究青年論壇」,2014.6.19-20,香港,頁30-70;又宣讀於清華大學中文系主辦,「【出土文獻的語境】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4.8.27-29,新竹)。

33. 〈漢初郡制--「中央性」與黃老思潮的交互影響〉,宣讀於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中古中國的政治與制度學術研討會」,2014.5.24-25,北京,頁26-83。

34. 〈丁、庚、子、卯日不辦公──從包山楚簡論戰國楚國左尹行政的擇日宜忌〉,宣讀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古文字學青年論壇」,2013.11.25-26,臺北,頁629-633。

35. 〈張家山漢簡所見郡之司法權〉,宣讀於中國法制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中國法制史學會秋季論壇」,2013.11.2,臺北。

36. 〈包山楚簡的「縣大夫」為楚爵〉,宣讀於復旦大學歷史系、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辦,「簡牘文獻與古代史--第二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3.10.19-20,上海,頁129-139。

37. 〈另一種三辨券?——跋邢義田〈一種前所未見的別券〉〉,宣讀於金塔縣委、金塔縣人民政府、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敦煌學學會主辦,「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8.23-27,金塔,頁629-633。

38. 〈東周「天下」詞彙流行原因初探──從時人對《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詮釋談起〉,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主辦,「蛻變與傳承——當代國學的學術重構」青年論壇,2013.5.25,北京。

39. 〈守府、尉府、監府──里耶秦簡所見郡級行政的基礎研究之一〉,宣讀於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主辦,「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秦簡牘研究」,2012.11.17-19,武漢,頁147-153。

40. 〈包山楚簡所見戰國楚國地方行政〉,宣讀於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主辦,「簡牘與早期中國--第一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2.10.27-28,北京,頁32-45。

41. 〈漢初楚國無郡論--傳世文獻與考古發掘的辯證〉,宣讀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辦,「第六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2012.8.25-27,上海;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珞珈中古史青年學術沙龍」,2012.9.19,武漢。

42. 〈海上女真──錢穆《國史大綱》史源考之一〉,宣讀於《史原》復刊第三、四期編輯委員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三屆《史原》復刊發表會」,2012.6,臺北。

43. 高震寰、蔡佩玲、張莅、林益德、游逸飛,〈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錢律》譯注〉,宣讀於《史原》復刊第三、四期編輯委員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三屆《史原》復刊發表會」,2012.6,臺北。

44. 〈漢代法制研究新取徑──以《二年律令》與《名公書判清明集》的禁賭為例〉,宣讀於《史原》復刊第二、三期編輯委員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二屆《史原》復刊發表會」,2011.10,臺北。

45. 李冠廷、游逸飛,〈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均輸律》譯注〉,宣讀於《史原》復刊第二、三期編輯委員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二屆《史原》復刊發表會」,2011.10,臺北。

46. 黃怡君、游逸飛、李丞家、林盈君、李協展,〈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置吏律》譯注〉,宣讀於《史原》復刊第ㄧ、二期編輯委員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一屆《史原》復刊發表會」,2010.10,臺北。

47. 〈西漢郡國雙軌制再探--官僚制與封建制的結合〉,宣讀於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辦,「第三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2009.8.28-30,武漢。

48. 〈漢代「鳥魚圖」的多重寓意〉,宣讀於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學生會主辦,「2009臺大藝術史研究所學生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9.5.25,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三屆臺大歷史金品獎論文發表會」,2009.9.16,臺北。

評論:

1. 〈考古學者寫史,歷史學者導讀〉,收於[日]宮本一夫,《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 夏王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8,頁11-20。又見〈在考古遺址中尋找歷史:宮本一夫《從神話到歷史》導讀〉,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8.9.16,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14316。

2. 〈辛德勇《秦漢政區與邊界地理研究》書評〉,將刊於《中國中古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會刊(第6卷)》,上海:中西書局,2017。

3. 〈將歷史情境化〉,收於[日]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8,頁12-20。又見〈游逸飛: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導讀〉,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8.5.29,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93954;〈游逸飛:將秦漢帝國的歷史情境化〉,「故事.說書」,2018.6.19,http://gushi.tw/archives/25748。

4. 〈製造辛德勇——從《製造漢武帝》反思歷史事實、歷史書寫與歷史學家之間的關係〉,《學燈(第2輯)》,上海:上海古籍,2017。又見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8.1.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29959。

5. 〈穿越千年——故宮博物院「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觀後〉,「先秦秦漢史」,2017.12.18,https://mp.weixin.qq.com/s/9n2CUDxxIxVW8z_hGCvd1A。簡體版見於〈臺北故宮秦俑特展回顧與思考〉,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7.5.19,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6529

6. 〈導讀:永遠的秦始皇〉,收於張分田,《秦始皇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6),頁1-5。修訂版分見〈有了里耶秦簡,秦始皇的形象會不一樣嗎〉,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6.4.20,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56707;〈在帝國邊疆的木簡中尋找「秦始皇」〉,「故事.說書」,2016.5.7,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qin-shi-huang-in-mokkan/?fbclid=IwAR0-kAFVsqs5FFxc6e0JPeTwIZS_2vvqwUFDJPz8F_tWmAfu4FA3Z0_VWeY。

7. 〈評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新史學》第24卷第2期,2013,臺北,頁177-186。

8. 〈評渡邊信一郎,《中國古代の王權と天下秩序:日中比較史の視點から》〉,《新史學》第22卷第3期,2011,頁245-254。

9. 〈評李開元,《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新史學》第22卷第1期,2011,臺北,頁161-166。

其他:

1. 張宇衛、游逸飛,〈綴骨續簡——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十八)報導〉,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8.6.2,http://www.bsm.org.cn/show_news.php?id=800

2. 游逸飛、陳弘音,〈渡邊信一郎:音樂在古代國家制度中的地位〉,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8.5.1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15343。

3. 〈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磨合:發現對方的長處與短處〉,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7.10.1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5288。繁體版見〈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磨合——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八)報導〉,「先秦秦漢史」,2017.10.15,https://mp.weixin.qq.com/s/3lvePbkD3fGF7Gsm8P2Ucw。刪節版見《典藏古美術》第301期,2017.10,臺北,頁162-166。

4. 〈簡牘學與內亞學的會面:不同時空下移民的「交流」〉,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7.9.27,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5288。繁體版見〈帝國.邊疆.移民——簡牘學與內亞學的會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九)報導〉,「先秦秦漢史」,2017.9.28,https://mp.weixin.qq.com/s/j6Xf_dmVwmI301zkeWx3Tg。

5. 陳弘音、游逸飛,〈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2期,2017.4,臺北,頁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09newsletter/22/22-12.html。

6. 蘇俊林、陳弘音、游逸飛,〈追尋籾山明——在簡牘學、古文書學、法制史與秦漢史之間〉,「先秦秦漢史」,2017.2.4,http://chuansong.me/n/1529350952129。簡體版見於〈東洋文庫研究員籾山明:如何用古文書學研究秦漢史〉,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7.2.3,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8380。刪節版見〈訪談籾山明——在簡牘學、古文書學、法制史與秦漢史之間〉,《文匯學人》第278期,10-12版,2017.2.3。

7. 張聞捷、游逸飛、劉鍇云,〈中國古代喪葬禮制青年學者研討會紀要〉,「先秦秦漢史」,2017.1.10,http://chuansong.me/n/1472832352221。刪節版見游逸飛、張聞捷,〈墓葬中所見的文化史─廈門大學中國古代喪葬禮制青年學者研討會紀要 〉,《典藏古美術》第293期,2017.2,臺北,頁136-139。

8. 陳弘音、游逸飛,〈古人如何閱讀:青年學者談「簡牘形制與物質文化」〉,上海東方報業,「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6.6.1,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4315。刪節版見〈簡牘形制與物質文化——中研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報導〉,《典藏古美術》第285期,2016.6,臺北,頁168-171。

9. 游逸飛、石兆軒,〈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報導〉,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6.3.8,http://www.bsm.org.cn/show_news.php?id=678。

10. 〈那些年,我的「中國史一」〉,《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3期,2012,臺北,頁57-58。

11. 游逸飛、高震寰,〈2010年山東、江蘇出土漢代文物考察行記〉,《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2期,2012,臺北,頁78-88。

12. 劉欣寧、游逸飛,〈四分溪簡牘讀書會〉,《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1期,2011,臺北,頁29-31。

13. 邱澎生口述,游逸飛、蘇婉婷整理,〈《史原》憶往--走訪邱澎生先生〉,《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9期,2010,臺北,頁15-20。

14. 高震寰、游逸飛,〈第一屆《史原》復刊發表會紀要〉,《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9期,2010,臺北,頁9-14。

15. 游逸飛、高震寰,〈第一屆《史原》座談會紀要〉,《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9期,2010,臺北,頁3-8。

16. 陳識仁口述,游逸飛整理,〈《史原》憶往--走訪陳識仁教授〉,《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7期,2010,臺北,頁5-9。

17. 〈編者語〉,《史原》復刊第1期(總第22期),2010,臺北,頁1-3。

18. 劉欣寧、游逸飛,〈「四分溪簡牘讀書會」簡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2010.8.22,http://www.bsm.org.cn/show_news.php?id=285。

19. 黃旨彥、游逸飛,〈第三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紀要〉,《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5期,2009,臺北,頁45-49。

20. 〈出土文獻培訓班參加紀要〉,《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4期,2009,臺北,頁29-37。

21. 王文華著,閻鴻中、游逸飛審訂,《秦朝有個歪鼻子將軍》,臺北:天下雜誌,2008。

四、 榮譽紀錄:

獎項: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2018)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培育」(2013-2014)

蔣經國基金會「國內地區博、碩士研究生赴國外短期研究」(201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生獎助」(2010-201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黃彰健獎學金」(201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獎學金」(2009)

溫世仁基金會「第一屆全國大專校院人文研究學術獎首獎」(2008)

行天宮「資優學生長期培育專案」(2008-2014)

研究計畫: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三年期)「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民國106年8月1日起至民國109年7月31日)。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青年學者暨跨領域研究學術輔導與諮詢——中西政治秩序的比較研究:以秦漢帝國與近代歐洲為切入點」(民國108年1月1日起至民國108年12月31日)。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青年學者暨跨領域研究學術輔導與諮詢——秦漢帝國的天下秩序」(民國106年7月1日起至民國107年6月30日)。

教育部106年度人文及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改寫書暨編纂主題論文集計畫-B類計畫編纂主題性論文集「出土文獻與秦漢史」(民國106年8月1日至107年1月31日)。

五、 學術活動:

學術社群參與:

1. 新史學社員(2017-迄今)

2. 「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顧問(2016.9-迄今)

3. 先秦至隋唐出土資料研讀班(2016.9-迄今)

4. 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2016.1-迄今)

5. 「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06-迄今)

6. 《史原》論壇(2009-迄今)

7. 早期中國史研究會(2009-迄今)

8. 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09-2013)

9. 《國史大綱》讀書會(2005-2012)。

10. 《史原》復刊第一期(總第二十二期)主編(2009-2010)

11. 「四分溪漢畫讀書會」(2006-2010)

演講:

1. 〈如何「閱讀」漢畫〉,東吳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九十)——東吳場(一)」,2019.1.2,臺北。

2. 〈古代中國地方政府新探:從「郡縣城邦」到「共治天下」〉,中正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八十八)——中正場(三)」,2018.12.27,嘉義。

3. 〈如何「閱讀」古代中國墓葬〉,淡江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八十五)——淡江場」,2018.12.4,臺北。

4. 〈里耶秦簡(貳)研究芻議〉,中國人民大學出土文獻研讀班、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八十三)——人大場」,2018.11.20,北京。

5. 〈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京師出土文獻研究班、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八十二)——首師大場/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沙龍第82期」,2018.11.19,北京。

6. 〈臺灣簡帛學界現況——以秦漢簡為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京師出土文獻研究班、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八十)——北師大場」,2018.11.16,北京。

7. 〈宮本一夫《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 夏王朝》〉,胡忠信主持,中廣新聞「新聞大解讀」,2018.11.23,臺北。

8. 〈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導讀〉,胡忠信主持,中廣新聞「新聞大解讀」,2018.10.1,臺北。

9. 〈考古學者寫史,歷史學者導讀——宮本一夫《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 夏王朝》〉,臺灣商務印書館、誠品書店、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七十八)——誠品場(二)」,2018.9.18,臺北。

10. 〈將歷史情境化——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導讀〉,臺灣商務印書館、誠品書店、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七十二)——誠品場」,2018.6.19,臺北。

11. 〈楚簡與法制史研究〉,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2018.5.28,上海。

12. 〈看得見的秦漢史〉,「學悅風詠」講壇、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七)——學悅場」,2018.5.27,上海。

13. 〈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復旦大學歷史系,2018.5.25,上海。

14. 〈如何「閱讀」秦漢隨葬法律?──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例〉,中興大學中文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五)——興大場(五)」,2018.5.8,臺北。

15. 〈曹操墓介紹〉,黃光芹主持,臺北流行廣播電台「POP搶先爆」,2018.3.20,臺北。

16. 〈圖文互證成歷史:以漢代鳥魚圖為例〉,臺灣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八)」,2017.12.20,臺北。

17. 〈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辦,「歷史考古青年沙龍第七期」,2017.11.12,成都。

18. 〈我的碩士研究歷程〉,臺北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十九)」, 2017.5.15,臺北。

19. 〈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先秦至隋唐出土資料研讀班、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十三)——中正場(一)」, 2017.4.22,嘉義。

20. 〈楚簡與法制史研究〉,弱水簡牘研讀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弱水簡牘研讀會二十一年(第一次)——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九)」, 2017.4.8,臺中。

21. 〈里耶楚簡〉,四分溪簡牘讀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法律史研究室、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新四分溪(一)——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八)」, 2017.3.18,臺北。

22. 〈郡縣、山城、里耶秦簡——出土文獻與田野考察對古代中國研究的意義〉,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主辦,2016.12.27,彰化。

23. 〈從里耶秦簡看秦始皇的天下秩序〉,南京大學文學院主辦,「中國文學與東亞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系列講座」,2016.12.21,南京。

24. 〈從里耶秦簡看「山城」——田野考察對古代中國研究的意義〉,中山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三)——廣州場」,2016.7.6,廣州。

25. 〈戰國至漢初的郡制變革〉,清華大學歷史系主辦「清華歷史講堂」、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北京清華場」,2016.6.20,北京。

26. 〈戰國秦漢郡國制的再思考〉,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武漢場」,2016.5.25,武漢。

27. 〈導讀張分田《秦始皇傳》〉,夏治平主持,中央廣播電臺「早安臺灣」,2016.5.9,臺北。

28. 〈《二年律令》與秦漢史研究〉,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2015.11.19,北京;華中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多元與對話」主題學術講座、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武漢場」,2016.5.26,武漢。

29. 〈臺大與北大歷史系秦漢史學術傳統之我見〉,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主辦,「兩岸秦漢史研究傳統漫談」學術沙龍,2015.11.20,北京。

30. 〈三府分立的秦代郡制〉,清華大學歷史系主辦,「清華古代史沙龍」,2014.5.28,北京。

31. 〈三府分立的秦代郡制〉,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京師出土文獻研讀班」,2014.5.23,北京。

32. 〈簡牘學與法制史〉,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2014.5.21,北京。

33. 〈共治天下--戰國至西漢的郡制變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論文發表會」,2013.11.23,臺北。

34. 〈張家山漢簡所見郡制──從監察官署到地方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歷史學門獎助研究生演講」(2013.11.1,臺北)。

35. 〈漢畫、漢簡與漢墓──交錯的漢代文化〉,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主辦,「「交錯的文化史」研習班」,2013.10.18,上海。

36. 〈如何「閱讀」隨葬法律?──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研究所主辦,「中國古文書研究班」,2013.6.18,北京。

37. 〈漢初楚國無郡論──傳世文獻與考古發掘的辯證〉,清華大學歷史系主辦,「中國古代史沙龍」,2013.5.31,北京。

38. 〈如何「閱讀」隨葬法律?──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例〉,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中國法制史基礎史料研讀會」,2013.5.23,北京。

39. 〈如何「閱讀」隨葬法律?──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例〉,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京師出土文獻研讀班」,2013.5.17,北京。

40. 〈如何「閱讀」隨葬法律?──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例〉,清華大學歷史系主辦,「鳳凰山漢簡讀書班」,2013.5.11,北京。

41. 〈漢初楚國無郡論──戰國至西漢的郡制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歷史學門獎助研究生演講」,2013.1.3,臺北。

42. 〈秦代戍卒--錢穆《國史大綱》史源考之二〉,游逸飛主辦,「《國史大綱》讀書會」,2012.12.10,臺北。

43. 〈漢初楚國無郡論──傳世文獻與考古發掘的辯證〉,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珞珈中古史青年學術沙龍」,2012.9.19,武漢。

44. 〈太史、內史、郡──張家山《二年律令.史律》所見漢初政區關係〉,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12.6.2,臺北。

45. 〈從「棄市」與「死罪」的異文現象看法律文書的抄寫〉,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12.6.2,臺北。

46. 〈秦漢法律知識的教育與傳播〉,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12.5.12,臺北。

47. 〈包山楚簡〈受期〉類所見「不下命令之日」〉、〈清華簡〈尹至〉「亡典」和「余與汝皆亡」新釋〉、〈包山楚簡所見戰國楚國地方行政〉,「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2.3.31,臺北。

48. 〈《二年律令.錢律》譯注〉,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12.3.17,臺北。

49. 〈秦始皇究竟統一了什麼──里耶「秦更名方」研究〉,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史原》論壇主辦,「研究生討論會」,2012.1.12,臺北

50. 〈里耶秦簡8-455號木方選釋、里耶秦方補釋──《嶽麓書院藏秦簡[壹》〉讀後〉,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11.10.15,臺北。

51. 〈《二年律令.均輸律》譯注〉,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11.6.18,臺北。

52. 〈漢初楚國無郡論──傳世文獻與考古發掘的辯證〉,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史原》論壇主辦,「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1.4.16,臺北。

53. 〈里耶秦簡8-455號木方試析〉,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10.12.11,臺北。

54. 〈《二年律令.置吏律》譯注〉,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10.11.6,臺北。

55. 〈包山楚簡〈受期〉類所見「不下命令之日」〉,周鳳五主辦,「包山楚簡研讀會」,2010.6.12,臺北。

56. 〈女真海盜--錢穆《國史大綱》史源考之一〉,游逸飛主辦,「《國史大綱》讀書會」,2010.5.24,臺北。

57. 〈秦出土文獻所見的「邦」〉,「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0.5.21,臺北。

58. 〈2009年武漢、荊州參訪報告〉,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09.9.19,臺北。

59. 〈漢代「鳥魚圖」的多重寓意〉,「中國中古史討論會」,2009.9.12,臺北。

60. 〈評渡邊信一郎著,徐沖譯,《中國古代的王權和天下秩序:從日中比較史的視角出發》〉,「中國中古史討論會」,2009.6.6,臺北。

61.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從經典詮釋看先秦兩漢天下觀的變革〉,「中國中古史討論會」,2009.1.7,臺北。

62. 〈說「繫城旦舂」--秦漢刑期制度補論〉,「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09.11.6,臺北。

63. 〈說「繫城旦舂」--秦漢刑期制度補論〉,邢義田主辦,「四分溪簡牘讀書會」,2007.12.29,臺北。

學術評論及與談:

1. 評孫聞博〈論有說無——戰國及漢初諸侯王國無郡論的比較〉,宣讀於「第十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2017.8.26-27,北京。

2. 評李昭毅〈西漢衛尉屯衛制度探研──以未央宮內殿外的屯衛區域、設施與兵力為中心〉,宣讀於「2017弱水簡牘研讀會「廿年有恆」學術討論會」,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弱水簡牘研讀會主辦,2017.5.24,臺中。

3. 評高震寰〈秦漢刑徒制度的發展──從勞動力運用的角度著眼〉,宣讀於「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十五)」,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5.8,臺北。

4. 評陳中龍〈漢律的篇目問題及其再議〉,宣讀於中國法制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中國法制史學會秦漢論壇」,2015.7.18,臺北。

5. 評陳美蘭〈《清華簡(貳)・繫年》晉文公事蹟.輯考〉,宣讀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古文字學青年論壇」,2013.11.25-26,臺北。

6. 評黃甜甜〈《詩》《書》所見「天命不易」考〉,宣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主辦,「蛻變與傳承——當代國學的學術重構」青年論壇,2013.5.25,北京。

7. 評李協展〈《孔子家語》的史料來源及其編纂特色〉,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臺大歷史系研究生學位論文發表會」,2012.3.5,臺北。

8. 評歐陽宣〈先秦傳世文獻對秦國形象的描述〉,「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2.1.7,臺北。

9. 評黃怡君〈《三輔黃圖》劄記──未央宮中的宮省職官及其活動空間〉,「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1.11.26,臺北。

10. 評黃庭頎〈從出土秦漢簡論「漢承秦制」之問題──以睡虎地秦簡與張家山漢簡逃亡案件為例〉,政治大學中文系主辦,「道南論衡:2011年全國研究生漢學學術研討會」,2011.11.12,臺北。

11. 評林盈君〈漢代的衣冠禮俗〉,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臺大歷史系研究生學位論文發表會」,2011.10.20,臺北。

12. 評呂雅婷〈秦漢律令反映的親屬關係〉,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臺大歷史系研究生學位論文發表會」,2011.10.20,臺北。

13. 評范麗梅〈上古方言寫詞〉,「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1.1.15,臺北。

14. 評陳侃理〈從陰陽書到明堂禮——讀銀雀山漢簡《迎四時》〉,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人文社會學科主辦,「第四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2010.8.27-29,臺北。

15. 評林盈君〈漢代言病現象及其禮俗淺探〉,「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0.6.4,臺北。

16. 評陳巧萱〈漢墓遣策出土情況分析〉,「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0.5.7,臺北。

17. 評張詔韋〈先秦媵娣婚制重探〉,「中國古代史討論會」,2010.4.2,臺北。

學術活動組織與主持:

1. 組織「海峽兩岸考古教學交流基地首屆考古夏令營」,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承辦,2018.7.14-19,湖北。

2.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九)——興大場(六)」,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8.6.1,臺中。

3.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八)——有夏」,臺灣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8.5.30,臺中。

4.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四)——中臺灣(三)」,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8.5.3,臺中。

5.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一)——中臺灣(二)」,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8.3.23,臺中。

6.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五)——川大場」,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11.10,成都。

7.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四)——中臺灣(一)」,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10.21,臺中。

8. 組織「長安中國中古史沙龍.特別沙龍(四):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西安場」,長安中國中古史沙龍、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8.14,西安。

9. 組織「帝國.邊疆.移民:簡牘學與內亞學的會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九)」,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清朝與內亞工作坊主辦,2017.8.12,北京。

10. 組織「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磨合——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八)」,清華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8.10,北京。

11. 主持「定國安神——禮與中國古代文化: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五)」,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7.17,臺北。

12.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二)——興大場(四)」,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6.2,臺中。

13.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一)——興大場(三)」,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5.31,臺中。

14.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十)——中正場(二)」,先秦至隋唐出土資料研讀班、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5.20,嘉義。

15. 主持「綴骨續簡——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十八)」,臺灣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5.14,臺北。

16.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十四)——文物場(一)」,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4.29,臺北。

17. 與徐暢、鄒水杰共同組織「『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出土文獻與戰國秦漢地方行政研究新境』專輯」2017.4.26-。

18.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十一)——興大場(二)」,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4.21,臺中。

19. 主持「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七)——興大場(一)」,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7.3.10,臺中。

20. 與黃文儀共同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六)——『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漢學』專輯」2017.3.9-。

21. 與張聞捷共同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五)——『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喪葬禮制』專輯」2017.1.10-。

22. 與蘇俊林共同組織「『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走馬樓吳簡研究』專輯」2017.1.2-1.18。

23. 與陳弘音共同組織「2016年傅斯年講座林澐「商史三題」報導——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三)」,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 2016.12.22,臺北。

24.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一)——香港場」,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 2016.12.14,香港。

25.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十)——韓國場」,韓國首爾大學東洋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10.27,首爾。

26. 與周海鋒共同組織「『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前言序言後記』專輯」2016.12.13-2017.1.5。

27. 與劉源共同組織「『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古文字與商周史』專輯」2016.11.21-12.12。

28. 組織「『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秦漢經濟史』專輯」2016.10.24-11.7。

29. 組織「鏤於金石——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九)」,臺灣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10.1,臺北。

30. 組織「『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里耶「秦更名方」』專輯」2016.9.21-30。

31.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八)——山東場」,山東大學歷史學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 2016.8.19,濟南。

32. 第六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山東:齊魯文化」學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山東大學歷史學院主辦,2016.8.8-19,濟南。

33.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七)——徐州場」,徐州博物館(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 2016.8.6,徐州。

34. 主持「湖南益陽兔子山九號井簡牘研讀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六)」,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7.18,臺北。

35. 主持「日本的古代中國研究座談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新力初聲」工作坊、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駐臺北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7.15,臺北。

36. 主持「丕顯商周——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新力初聲」工作坊、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駐臺北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7.13,臺北。

37.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三)——廣州場」,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7.6,廣州。

38. 組織「湖南簡——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二)」,湖南大學簡帛文獻研究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6.25-26,長沙。

39. 組織「直擊陳松長——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一)」,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簡帛文獻研究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6.23,長沙。

40.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十)——北京清華場(跨斷代研究的洞見與不見:以周秦漢唐為例)」,清華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6.18,北京。

41. 組織「追尋籾山明——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八)」,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簡帛文獻研究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6.6,長沙。

42.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七)——廈大場」,廈門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6.5,廈門。

43.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武漢場」,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5.25,武漢。

44. 組織「簡牘形制與物質文化——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新力初聲」工作坊、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駐臺北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4.23,臺北。

45. 組織「『帝國.邊疆.山城』:區域史研究座談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三)」,上古秦漢史讀書會、明清制度與地方社會工作坊、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4.1,臺北。

46. 組織「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新力初聲」工作坊、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駐臺北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2.22,臺北。

47. 組織「誰的古代中國?——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新力初聲」工作坊、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駐臺北中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主辦,2016.2.1,臺北。

48. 第三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晉城」學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主辦,2013.8.8-18,晉城。

49. 協助《居延漢簡》整理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牘整理小組主持,2013.7-2016.5,臺北。

50. 第二十二屆歷史研習營「帝國.邊疆.異域」導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13.1.28-2.1,臺北。

51. 第二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徽州」學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主辦,2012.8.16-27,上海、徽州。

52. 組織「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海外博士生如何學習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史討論會、《史原》論壇主辦,2012.5.19,臺北。

53. 主持徐沖宣讀〈《續漢書.百官志》與漢晉間的官制撰述──以「郡太守」條的辯證為中心〉,中國古代史討論會主辦,2012.4.28,臺北。

54. 與談「《史原》主辦跨學群討論會:中國傳統法律知識、教育與傳播」,《史原》復刊第三期編輯委員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2012.4.14,臺北。

55. 第二十屆歷史研習營「歷史中的時間與空間」學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11.1.24-28,臺北。

56. 主持邢義田宣讀〈秦漢基層員吏的精神素養與教育--從居延牘506.7(《吏》篇)說起〉、閻鴻中宣讀〈從《封診式》、《奏讞書》和《春秋決獄》論經義在秦漢律令變革的作用〉,四分溪簡牘讀書會、中國古代史討論會主辦,2011.4.9,臺北。

57. 主持「第一屆《史原》復刊座談會暨發表會」,《史原》復刊第ㄧ、二期編輯委員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2010.10,臺北。

58. 主持閻鴻中、陳正國與談〈《國史大綱》引論〉,「《國史大綱》讀書會」主辦,2010.4.12,臺北。

59. 第十八屆歷史研習營「史學家的傳統技藝」學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09.2.9-12,臺北。

60. 第二十屆歷史研習營「歷史中的時間與空間」學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11.1.24-28,臺北。

61. 「第四期出土文獻搶救保護整理研究培訓班」學員,中國文物研究所主辦,2007.8.12-9.19,北京、山東、甘肅、新疆、長沙。

62. 第十五屆歷史研習營「觀看與歷史」學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06.2.6-10,桃園。

63. 第十四屆歷史研習營「規範與秩序」學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05.1.31-2.4,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