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預設的編譯器(gcc/g++/gfortran)完成,任意軟體(範例:hdf5-v1.10.11)的tarball安裝。若不用gcc 編譯請 module load 其他編譯器並設置好環境。
方法一、使用 wget/wget2 指令下載原始碼的打包壓縮檔(也可以到[vapor]:/data/researchGeneral/srcApps)
1-1-1 自行找到下載點
1-1-2 (指令) wget -c ${PASTE_THE_URLS}
1-1-3 (指令) tar -xf ${PATH_TO_THE_TARRED_FILE}
會發現有多出來的目錄
1-1-4 (指令) cd ${PATH_TO_THE_DIR}
這樣就抵達所謂的"source top root"
在"BUILD"一個軟體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軟體在編譯的過程中大略分成三個狀態,"SOURCE"也就是原始檔的頭。"BUILD"就是以"SOURCE"為基礎編譯出來的一個版本,蠻常時候大家會習慣直接在這一層開始做編譯,這種做法是會讓"BUILD"和"SOURCE"重合的意思。使用CMake/autoconf工具的話,習慣會在進入到"SOURCE"的top root時在建立一個BUILD目錄,有些手冊或說明書的英文用字會是以進入到HOST/SOURCE的陰影中來形容,所以看到README需要你在陰影處建立資料夾,就是立刻mkdir一次。
方法二、使用 git 版本控制軟體(more modern)
1-2-1 自行找到 Github/GitLab 的 原始碼/專案 repositories。找到URL
1-2-2 (指令) git clone ${PASTE_THE_URLS}
1-2-3 (指令) cd ${PROJECTNAME}
這樣就抵達所謂的"source top root",但此時的你還不知道你載入的版本(通常是當下的最新開發版本)
1-2-4 (指令) git checkout '______' #(單引號內請填入branch/tags值,內容物就會變成你想看到的那個版本)
接著如果是要裝很陌生、以前還沒有裝過的軟體,請不要直接立刻就這三行指令 :
./configure --prefix=...???...
make
make install
雖然這三條是必經之路,請先將這個tarball中的 README 、 INSTALL 、 RELEASE 相關的文件先讀過一遍。尤其是要安裝 HDF5 之前,你會先發現你要給的選項似乎很多。如果找玩都沒有特別說明,那就是請走最無腦的上面三行指令,即可。
首先要先檢查top root 有沒有 configure 檔案,而且還要是可執行檔。如果只有 configure.ac 但沒有單純的configure 執行檔。那這時候需要先執行一次指令
(指令) autoreconf -if
如有順利執行完成,應該就要能找到剛剛生成的configure執行檔。執行失敗就看一下原因,失敗原因通常是需要使用到2.7X版本以上的 autoconf 來執行 autoreconf -if。注意不要漏打了指令中間的"re"。若要查看 configure 的選項有哪些,因為每個版本或多或少會有微調,請使用 -h 選項。公用主機上一般使用者要安裝軟體,記得務必要加上 --prefix 選項。configure執行完,會有 Makefiles 生成或被修改。不然沒有Makefiles是做不起來make的。此時重頭戲編譯還沒開場。
先清除再編譯,編完若沒特別說不需要檢查,最好要檢查 (使用check或test的方式),最後才能夠安裝。
make clean #清除已經被編譯好的物件,回到 SOURCE 狀態
make #make all 的縮寫
make check #check通常比編譯執行的還久,太早結束也是不太好
make install #其實他就是複製貼上的概念了。
其實還有一招可以一次執行完
make clean all check install
步驟五
請設置正確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