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 是一款新一代的 AI 智能代码编辑器,它通过强大的 AI 能力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完成编程任务。本文将深入探讨使用 Cursor 的四大关键技巧,助你最大化发挥其潜力。
使用 Cursor 的第一步是确保提供的信息既精炼又全面。信息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 Cursor 的表现。以下是提供信息的三种主要方式:
输入的文字内容:提示词可以写得非常详细,只要不超过大模型的上下文限制即可。
通过顶部加号添加的文件内容:包括选中代码后再打开 Composer 所携带的内容。
@ 的内容:通过 @ 符号引用特定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添加文件时不宜过多,否则会超出大模型的上下文限制,导致信息丢失或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通常建议添加不超过 4 个文件,且仅包含与当前任务相关的内容。
在提供信息后,清晰的指令是确保 Cursor 理解并执行任务的关键。指令应尽可能详细,明确描述你想要实现的功能或解决的问题。例如:
markdown
形成新的形象数组和声音数组;
对两个数组分别创建两个下拉框,使用 antd 组件,下拉框的选项为数组中的数据,value 分别为 scene_id 和 voice_id,label 为 image_name 和 voice_name;
页面 URL query 中会包含一个 recordId 参数,也可能没有。如果有此参数,则将此参数与 rows 中的 digital_id 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取出对应的 image_id 和 voice_id。
指令越清晰,Cursor 的执行效果越好。
使用 Cursor 时,换位思考至关重要。你需要站在 Cursor 的角度,确保它能够理解你的需求。在编写提示词时,先自我检查:是否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信息?指令是否清晰?文件是否添加完整?
此外,了解 Cursor 的能力边界也很重要。虽然 Cursor 擅长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但在某些方面仍有限制,例如开发环境的搭建需要手动完成,且对新技术的支持可能存在滞后性。
Cursor 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底层模型。目前,Claude3.5 和 o1 是两个常用的模型:
Claude3.5:适合大多数常规任务,速度快且成本低。
o1: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表现更强,但速度较慢且成本较高。
建议日常使用 Claude3.5,遇到棘手问题时再切换到 o1。
Cursor 是一款革命性的工具,它将编程的门槛降到了最低,让不懂代码的普通人也能够创建自己的应用。对于开发者来说,Cursor 更是如虎添翼,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和创意落地的速度。
👉 野卡 WildCard | 一分钟注册,轻松订阅海外线上服务
通过掌握以上技巧,你将能够更高效地使用 Cursor,释放其全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