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111學年度文澳國小資優教育成果發表會圓滿落幕
感謝到場給予孩子鼓勵、並分享研究成果的資優班新生、已畢業的學姊、學校老師及行政人員
(也感謝雅雯老師準備豐盛美味的午餐讓大家吃得很開心)
相信經過了這次的發表會
孩子們都獲得了難得的上台發表經驗、收穫滿滿
也辛苦孩子們在這一年練習對一件事堅持不懈,進行有深度的探索
最後的頒獎活動
也想肯定孩子在多元的課程中
找到自己真正喜歡或擅長的事物
最後恭喜三位畢業生在這天完成了一學年的研究成果發表
帶著大家的祝褔繼續朝下個階段邁進!
5/3
歷經兩個月的努力,活動組、交通組、用膳組及住宿組,終於在由高年級帶領的團隊合作之下,完成各自的任務規劃,並報告給鹿東國小的老師了解,為這次筆友相見安排最難忘的澎湖好時光行程。
看著孩子在課餘時間仍主動電話詢問要預訂的活動、遊覽車、餐廳及住宿,希望筆友能感受到孩子們的用心。
接下來將要把原組別重新打散,進入最後第三階段的分工,依照專長分成美宣組、公關組以及器材組。期待一個月後孩子們的成果,以及與筆友相見歡的日子到來!
4/12
每年年末日本全國會投票出一個代表性漢字,用以表現該年世態及人們的感受。孩子們省思過去一年,選擇一個字代表去年的自己,並為新的一年挑選一個字,作為對新一年的期許。
結合資優班聯絡本封面競賽,將新一年的年度代表字利用圖像的方式呈現,表現出三個不同難度層次的創作。(字直接呈現、用相關物件組合成字、字與畫完全結合)
經由大家觀摩過後,票選出「最佳關聯獎」 (文字跟圖最有相關性)、「最佳人氣獎」 (我就是喜歡你的作品) 以及「最佳用心獎」 (看起來很仔細、認真做這幅作品的人)。
無論有沒有得獎,都提醒孩子藝術是主觀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的標準,喜歡自己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事!
3/31
認識藝術家艾雪的生平跟他的作品之後,觀察從數學的幾何圖案到無限延伸的規律,透過對稱、平移、旋轉、鏡射製做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創意鑲嵌畫。
3/15
👁️六眼田雞小隊:
記錄中正路上的垃圾型態、數量、出現位置
是否有垃圾桶
如果可以設置垃圾桶的絕佳地點
👄三嘴六舌小隊:
訪問店家對於中正路上垃圾的感受及觀察
邀請店家加入環境友善地圖一員
經過幾週的準備,終於出發踏查,很意外從跟我們聊天的計程車司機到中正路上的店家,都有跟我們發現一樣的問題,也讓他們感到很困擾!兩小時的踏查很熱很辛苦,但孩子們的主動積極,獲得了一路上好多人的肯定,接下來採取的應對行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P.s.
❤感謝爸爸媽媽願意借出家中的相機,放心交給孩子使用,他們都有小心翼翼的保管(跟炫耀)
❤感謝主任幫我們製作了精美的學生證,讓大家都知道我們是文澳資優的學生,以便搭乘公車!(還有兩位媽媽特別幫孩子去申請公車乘車證!真的很用心😍)
2/17
一筆畫,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數學遊戲,起源於柯尼斯堡七橋問題。數學家歐拉在他 1736 年發表的論文《柯尼斯堡的七橋》中不僅解決了七橋問題,也提出一筆畫定理,順帶解決一筆畫問題。
透過完成一筆畫圖形的嘗試及觀察,能不能夠發現且歸納出起點跟終點的共同處,並進行驗證,順利統整出一筆畫圖形的定理呢?
如果不是一筆畫就能完成的圖形,完成圖形需要的最少筆劃數跟奇頂點之間又有什麼關聯呢?
透過柯尼斯堡的七橋單元,我們簡單練習數學探究中的嘗試、找規律、驗證,並運用數學語言記錄下數學定理!
2/15
為了能讓筆友來到澎湖有最好的回憶,從12月中我們就開始尋找、整理、規劃我們認為澎湖最值得推薦、最可以創造好時光的地點或體驗,這週終於將行程大致擬好,接下來等待我們的是分組分工,全班將分成活動組、交通組、用膳組及住宿組。自己的活動自己籌劃,請大家敬請期待6/10-6/11我們舉辦的筆友見面會!
1/16
「合文」,又稱「合書」。指把兩字或以上的漢詞濃縮成一個漢字書寫單位(一個方塊字字元)的文字形式。我們使用了五種創造合文字的秘訣,以給自己的新年新期許為主題,創造出有寓意的合文字。來欣賞一下我們的創作吧!
(每個字都有我們設計的讀法、解釋跟引申寓意,
例如:真香,寓意為新的一年能吃到更多好吃的食物。
好野人,寓意為祝福人發大財。
適可而止,期許未來做事情前先想一下,剛剛好就好不要太超過。)
11/11
Ken Ken算獨的單元,是結合了數獨和數學元素的算術難題。熟悉了算獨之後,兩兩一組透過後設思考找出解題策略。在小組討論時,也會逐步建立個人分辨判斷的能力,懂得選擇最佳的解題策略,對於自己的思考能力會更有信心。最後透過上台發表,練習將自己的想法透過語言及肢體表現,順利的傳達給聽眾。
10/31
確認好主題之後,大家分頭進行,回家蒐集路上看到有人亂丟垃圾的證據,確定這個問題存在在我們大家身邊。(光回家一路上看看腳邊的垃圾,拍照都拍不完!)
在我們想像出解決方法之前,要先找出問題的根源是什麼,不然有的時候等到解決了一半,才發現根本原因還存在。
所以我們使用了Why-why Tool (為什麼為什麼工具),推論出問題的根源,再使用人事時地物分析法,找出跟問題相關的事物。
最後討論出我們預設的最佳情境:改變所有人的心態,不要再有人亂丟垃圾💪🏻
**這是回家觀察及蒐集資訊,看看我們找到了哪些跟問題相關的人事物呢?
10/28
從初次取筆名到認識基本寫信格式,草稿到正式版本,完成一封信到買郵票寫信封,終於寄出第一封給筆友的信了!
大家過程中慎重挑選最想跟對方分享關於自己的兩件事,小心翼翼寫出最好看的字(畢竟代表了“第一印象”XD)
希望透過以筆會友的過程,不只是結交朋友,也可以透過信件去分享生活中大小事,更深一層的感受彼此的內在,找到共同的興趣或話題~
期待收到回信的那天!
10/27
本學期的實驗研究法
在認識實驗研究法、動手製作平衡牙籤、認識變因一家人(操縱變因、控制變因、應變變因)、練習實驗設計、gitmind心智圖工具介紹及應用練習之後
接下來進入團體尋找研究題目階段囉!
猜猜我們三個會想選什麼主題作為實驗研究法題目咧?
10/26
「多元智慧」觀念由美國Gardner博士提出,他認為讀書佔其中一小部分,統整知識、應用資訊在未來將是重要的能力。
因此為了讓大家更了解自己能力所適合發展的方向,我們檢核了各項智慧展現,主要是看自己在不同的智慧中表現如何,它可以幫助你重新釐清自己擅長或喜愛的事物為何,並且協助你找到自己的潛力。
遮掉姓名,猜猜哪個多元智慧分析圖是誰的呢~
10/19
從簡單的線條延伸出完整的畫作,練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聯想出創意圖像。
在領才課,大家先一起討論出作品票選的獎項跟定義:
★最佳創意獎 (定義:哇喔他怎麼想的到可以畫成這樣的?)
★最佳用心獎 (定義:我可以看出他很用心、很認真創作出作品)
★最佳人氣獎 (定義:不管怎樣我就是喜歡你的畫啦)
從介紹自己的創作理念到拉票環節,大家都拚盡全力,並在最後票選出得獎的作品,共有5位同學得獎~
不過就算沒得名也不要難過,因為藝術沒有標準、沒有框架,能創作出自己的風格,自己喜歡自己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哦!!
10/18
本學期的觀察研究法
看完老師分享世界上各種有趣主題的觀察學家,我們也挑選了各自感興趣的主題,準備走上成為觀察學家之路!
選完主題之後,我們使用六何法設計出研究問題,並討論出好問題的條件,練習調整研究問題順序。
猜猜我們研究問題設計完之後,下個步驟要做什麼呢?
10/14
無字天書,水溶液單元,運用氧化還原反應,孩子使用碘水寫字,使用維他命水消除一部分,互相猜一猜。
得分的方式為設計的題目不能被所有人猜到,也不能沒有人猜到,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出一道可以得很多分的題,你猜得出原本是什麼字嗎?
10/7
1A2B進階版,挑戰在八個格子中,透過對手給的提示,填入正確的數字以及算式符號,只要算式成立並且符合對手出的答案就能夠過關。結合推理跟把握四則運算原則,還要細心的計算,來看看誰是班上的Nerdle王!
10/6
我們很常在日常生活中見到QR Code,老師分享了千奇百怪的QR Code內容:巧克力上的信息、衣服上加朋友、壽司新鮮度、訂位進度...我們將這些應用分類成幾種相同的功用(例:看詳細內容、辨識、省略步驟等等)。
最後選擇一個情境、一種功用,使用QR產生器,製作出自己的QR Code並上台分享怎麼使用它!
10/3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英文:Design For Change,簡稱DFC),是印度河濱小學的Kiran校長發起的活動。透過簡單四步驟來發現身邊問題,運用創意、整合的學科知識,身體力行去解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自信心、創造力、實踐力。
/
孩子蒐集了兩個星期裡身邊感受到的問題
從自己、學校、社區到家鄉
同學上課忘記帶課本、家裡的雜物沒辦法好好收納、和家裡的兄弟姊妹吵架、社區和公園裡有人常亂丟垃圾、爺爺奶奶在家沒有人陪.....
每個問題都很重要
都有需要我們去協助解決和幫忙的需求者
但我們只有一學期的時間跟一個team
最終只能選擇一個主題
經過幾番激烈的討論與投票
透過一起決定出的四項指標:影響力、感興趣的、可行性、急迫性
找出此次行動主題!
你有注意過嗎?
「社區和公園(身邊的環境)裡有人常亂丟垃圾」
讓我們接下來看看孩子會想像出哪些創意又有效的解決方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9/23
減碳大作戰,認識碳足跡及產品生命週期。運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挑戰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碳足跡的排放,結合小數的乘法,計算每日產生的碳排放量~
🌏挑戰時間:2022/9/16~9/23 (各年段挑戰時間不同)
🌏挑戰結果:全班總共減少134.07kg碳排放量
🌏結果討論:
碳排量最多的前三名為
1.使用日光燈(0.44kg/h)
▪️原因:上課或唸書都必須開燈才不會對視力造成負擔。
▪️減少方法:開燈時找多點人一起使用平分碳排放量,或是到圖書館讀書,自己一人可以不用開全部的燈。
2.開冷氣(0.621kg/h)
▪️原因:天氣太炎熱,沒有開冷氣會無法專心上課或做事情。
▪️減少方法:像是晚上睡覺不一定要開整晚,可以定一下時間,睡著後就不用吹了,或是到咖啡廳、圖書館或人多的地方一起吹冷氣。
3.觀看線上影音(3.2kg/h)
▪️原因:不小心一看就會忘記時間,而且碳排放量很貴。
▪️減少方法:定時,限制每天使用時間。
**單位項目使用量最多的是開冷氣,發現雖然碳排放量不是最多的,但有人一天可以22小時都在吹冷氣,我們有討論到其實很多國家的夏季比澎湖還要熱,像是地中海附近會出現夏季熱浪的國家,或是提倡不裝冷氣的法國,他們的很多消暑方式都是有效的,未來大家可以參考運用的。
希望大家之後都能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實行減碳大作戰,環保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