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媒體素養
生命敘事 – 光陰故事再現方案
提升全民媒體素養
生命敘事 – 光陰故事再現方案
計畫主持人:阮明淑 教授、蘇建州 教授 共同主持人:黃聿清 兼任助理教授
🔺計畫之問題意識與重要性🔺
全球人口老化議題日趨嚴峻,台灣也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再加上台灣的新聞媒體因市場導向關係,不但對社會弱勢族群缺乏關注,甚至任意給予標籤,加深一般大眾對年長族群的偏見或誤解。
台灣於82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並於 2018年3月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但台北市於2014年11月,老年人口已佔全市總人口的14%,早已進入高齡社會。2022年1月,臺北市老年人口佔全市總人口的比率達到20.02%,台北市成為臺灣第一個進入超高齡社會的直轄市。
根據文山區公所資料來看,65歲以上的人口數逐年增加。文山區的老化指數自101年的78.78%至109年顯著的成長至129.54%,較全國老化指數127.8%還高。扶養比自101年的37.1%至109年上升至43.71%,較全國扶養比40.2%還高,本區以居住機能為主、相對缺乏就業機會之地區特性,故年輕人口較易流失,大多為較年長的人口,宜發展在地銀髮族服務與商機。
我們期望結合媒體和高等教育的專業和資源,發揮大學社會責任,以健康銀髮為主軸,帶領銀髮族積極參與現代社會,建構正確身心健康之生活,尋找生活連結並延續生命價值。
🔺計畫執行重點🔺
發掘口語表達及行動較方便之健康及亞健康之65歲以上銀髮族,如職業光譜較多元或較有特色的健康及亞健康之高齡銀髮族參與「生命敘事–光陰故事再現方案」,期待能讓銀髮族在過程中分享及傳承他們人生的重大意義之外,也能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重要性,找到自我價值,提升媒體素養能力,增加社會參與能力,達到真正的銀髮健康活躍生活。
學生除了能擁有聽聞、摘記、閱讀、書寫能力外,更能認識社會的銀髮族群,了解不同世代的需求,學習尊重與關心老人,並具備實踐動能,將關懷化為具體行動,幫助銀髮族成為社會的健康公民,共同打造幸福社區。
(一)計畫執行構想
▶️辦理光陰故事館,協助大文山區長者提升媒體素養能力,增加社會參與能力,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透過多樣互動形式,光陰故事館為銀髮族提供媒體教育和社會參與機會,作為交流平台並藉影音、圖像和文字等媒體,引導其表達個人經歷,鍛鍊數位媒體能力。
(二)實踐場域經營與夥伴關係發展成果
▶️銀髮族與學生跨代學習交流
透過工作坊與交流活動,促進學生與銀髮族共同學習、分享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銀髮族需求,學習尊重長輩,並認識年齡差異對生活、健康與幸福觀的影響。透過跨代互動讓學生直接聆聽銀髮族心聲,實現健康而充實的跨代對話。
▶️開設AI系列工作坊
AI系列工作坊由陳世斌老師帶領,學員在AI工具指導下創作,作品展現了銀髮族的生活智慧與創意潛能。
▶️講座課程
邀請文山社區大學的陳淑敏老師分享銀髮族的終身學習經驗,由製作人林曉蓓探討如何透過創意活動激發不同年齡層的表達力與想像力。
▶️生命故事書製作
為紀錄銀髮族人生歷程,製作了三本光陰故事書
《何文賢的人生風景寫真》《林美慧的人生風景寫真》《陳誠仁的人生風景寫真》
三位銀髮長者的生命故事和精彩瞬間,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這些故事書不僅讓銀髮族感受生命延續,也啟發學生和大眾深入了解銀髮族的多彩生活與生命價值。
(三)執行成效與評估
參與光陰故事館講座、AI工作坊等活動的長者及學生,皆對活動滿意度極高,長者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被書寫出來,這過程中分享及傳承他們人生的重大意義,也能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重要性,找到自我價值。
在跨世代族群的交流互動中,學生學習到了長者的人生智慧,也加深了對銀髮族的理解與尊重。期待未來這個計畫能成為一個平台,讓每個人都能常是陪伴長者們重返他們人生的重要時刻,將世代回憶用不同形式保存下來。
舉辦兩場講座,參與人數約65人次。
辦理AI系列工作坊,參與人數約20人次。
製作三本光陰故事書《何文賢老師–人生風景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