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媒體素養
銀髮文山 ● 光陰故事館(112年)
提升全民媒體素養
銀髮文山 ● 光陰故事館(112年)
計畫主持人:阮明淑 教授
協同主持人:蔡佩穎 助理教授、黃聿清 兼任助理教授
全球人口老化議題日趨嚴峻,台灣也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老人議題已是顯學。過去台灣的老人照顧僅著重在醫療(生理)照顧,相對忽略老人的心理面向的健康關注。再加上台灣的新聞媒體因市場導向關係,不但對社會弱勢族群缺乏關注,甚至任意給予標籤,加深一般大眾對年長族群的偏見或誤解。此外,現今假新聞猖獗,老年人則是分享假訊息的最大族群,其中最容易造成銀髮族誤判的假訊息即是健康方面資訊。
(一)融媒體教育推動,銀髮族活力生活與社會參與
身為新聞高等教育一份子,我們期望結合媒體和高等教育的專業和資源,發揮大學社會責任,以健康銀髮為主軸,帶領銀髮族(65歲以上的健康及亞健康民眾,以下概稱銀髮族)群積極參與現代社會,並建構正確身心健康之生活。鑒於與利害關係人之溝通結果,以及本校專業培力的能量,本計畫設定之焦點課題為:協助大文山區銀髮族尋找生活連結並延續生命價值,進而改善銀髮族弱勢及歧視問題。
由新聞傳播學院主導的「銀髮文山‧光陰故事館」計畫,自112年2月起,在「媒體再現與行動」課程47位同學中,安排2場講座及2場分享會。講座邀請了主題為Podcast講者Vito大叔蔣○信先生分享Podcast製播以及閻○汝小姐分享社群經營與短影音的主題。分享會邀請在地利害關係人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對話,試圖讓學生從其生命故事中獲得啟發。
(二)協助大文山區銀髮族,尋找生活連結並延續生命價值
除了校內相關課程的學習外,也針對與在地長者互動共學方面開設系列課程並啟動生命敘事。
團隊於112年7月至8月與在地的文山社區大學合作,針對USR操作場域利害關係人開設六次課程,包含影音設製課程、手機動態拍攝實戰、空拍機實作課程等內容,讓長者學習更多傳播相關技能,鼓勵長者將技能運用在公民新聞的製作,報導和分享與當地社區相關的新聞和議題,關心社區發展,並建立在地的連結,提升長者的資訊科技能力,可增進不同世代的互動。
(三)執行成果
共16位長者參與系列課程,並將課堂上的作品放置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社群平台。鼓勵長者多參與社群互動,走出家門,建立和同齡者分享交流彼此扶持的新社群,在過程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重要性,找到自我價值及存在感,活出健康自信,達到真正的銀髮健康活躍生活。
本計畫之「媒體再現與行動」課程中邀請周○生、陳○敏、徐○梅三位長者,及林○謙、高○晨兩位身障生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光陰故事咖啡館則是讓長者來分享他們的「過去」,每個長者的人生故事都對他們有很重大的意義,針對每位長者進行4~6次不同主題進行故事咖啡館對話,深化其對長者生命故事的了解,從陪伴中與長者共同學習。最後,系統性地與每位長者一起將生命故事產出三本光陰故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