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八景
作者詩文中的每一詞每一句
都是澎湖獨一無二的自然人文薈萃之地
作者詩文中的每一詞每一句
都是澎湖獨一無二的自然人文薈萃之地
天台山上有一巨石,上頭有著似人類足跡的印記,相傳是八仙過海時呂洞賓內急在此方便時踩下的腳印,呂洞賓一腳踏在天台山頂,另一腳則落在花嶼上,而其排泄物也成了現在的澎湖諸島。
天台山位於望安鄉,又名「蜜月島」,海拔53公尺。天台山為眺望望安本島和對岸花嶼的最佳景點,此地岩層主要為微輝長斑岩塊,其節理成片狀。西側海崖下有壯觀的玄武岩景觀,天台山片狀交錯的節理形成美麗的「石花」。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belard1005/9505622369
(CC授權圖片)
此處山壁像似一隻趴臥的巨龜,因此先人稱此為龜壁山。從奎壁山可以遠眺雞善、碇鉤以及白沙鄉員貝、鳥嶼、吉貝諸離島。
現今規劃為奎壁山地質公園,奎壁山和赤嶼,赤嶼位在奎壁山東側沿岸,漲潮時兩地之間的潮間帶會整片淹沒在水中,每逢退潮時會逐漸露出一條約三百公尺石道與赤嶼相連,此奇景神似摩西分海,讓人趨之若鶩,湧入了大量的觀光人潮。
昔日,夏季的清晨煙霧瀰漫香爐嶼若隱若現,有如海上之蓬萊仙島,引人遐想。黃昏時,香爐嶼隱沒於大海之中,更添一分神秘之感。然香爐與曾為軍事演習炸射之標地,已無法恢復昔日風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idisdao/10066998393
(CC授權圖片)
龍門在冬季時的東北季風或是颱風前後,因為面朝東方,且暗礁密布,海底高低落差非常大,海浪與地形碰撞拍打發出了像是打鼓,稱「龍門鼓浪」。
如今的龍門里光害低,也是個非常適合在夜晚賞星星的去處。
在晴朗無雲且大退潮的時候,從虎井嶼東山的海岸往海底望可以看見類似城牆建物在海中若隱若現。這是台灣附近海域第一座沉城遺址。
關於虎井嶼的由來有三種說法:
其一:相傳在島上東南側曾有隻大老虎躲在一處洞穴裡,因此名「虎井」;
其二:古時島上有湧泉的井,村民口而相傳「好井」,與閩南音「虎井」諧音而得名。
其三:曾有小孩不幸摔落井中而死,居民認為此井危險如虎,為了警醒民眾,故名為虎井。
https://cyberisland.teldap.tw/P/qzEZHweqccQ
(CC授權圖片)
位於澎湖縣湖西鄉,太武一名源於福建的「太姥」創世傳說,「太姥」又名「太武」、「大武」。
澎湖東北季風強盛,雨量少又無高山遮擋,林木難以存活。故此景究竟是否真的為詩人親眼看到的畫面也難以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