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短片--勇敢說不

學會和朋友說不,是成長重要的課題

看看影片中的主角也可以一起想想如何會更好。

品德小故事--寬恕

我的爸爸是任何人都會引以為榮的人。他是位名律師,精通國際法,客戶全是大公司,因此收入相當好。可是他卻常常替弱勢團體服務,替他們提供免費的服務。不僅此也,他每週都有一天會去勵德補習班去替那些青少年受刑人補習功課,每次高中放榜的時候,他都會很緊張地注意有些受刑人榜上是否有名。

我是獨子,當然是三仟寵愛在一身,爸爸沒有慣壞我,可是他給我的實在太多了。我們家很寬敞,也佈置得極為優雅。爸爸的書房是清一色的深色傢俱、深色的書架、深色的橡木牆壁、大型的深色書桌,書桌上造型古雅的檯燈,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在他書桌上處理一些公事,我小時常乘機進去玩。爸爸有時也會解釋給我聽他處理某些案件的邏輯。他的思路永遠如此合乎邏輯,以至我從小就學會了他的那一套思維方式,也難怪每次我發言時常常會思路很清晰,老師們當然一

直都喜歡我。

爸爸的書房裡放滿了書,一半是法律的,另一半是文學的,爸爸鼓勵我看那些經典名著。因為他常出國,我很小就去外國看過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我隱隱約約地感到爸爸要使我成為一位非常有教養的人,在爸爸的這種刻意安排之下,再笨的孩子也會有教養的。

我在唸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摔得頭破血流。老師打電話告訴了我爸爸。爸爸來了,他的黑色大轎車直接開進了操場,爸爸和他的司機走下來抱我,我這才注意到司機也穿了黑色的西裝,我得意得不得了,有這麼一位爸爸,真是幸福的事。

我現在是大學生了,當然一個月才會和爸媽度一個週未。前幾天放春假,爸爸叫我去墾丁,在那裡我家有一個別墅。爸爸邀我去沿著海邊散步,太陽快下山了,爸爸在一個懸崖旁邊坐下休息。他忽然提到最近被槍決的劉煥榮,爸爸說他非常反對死刑,死刑犯雖然從前曾做過壞事,可是他後來已是手無寸鐵之人,而且有些死刑犯後來完全改過遷善,被槍決的人,往往是個好人。

我提起社會公義的問題,爸爸沒有和我辯論,只說社會該講公義,更該講寬恕。他說:「我們都有希望別人寬恕我們的可能。」我想起爸爸也曾做過法官,就順口問他有沒有判個任何人死刑。

爸爸說:「我判過一次死刑,犯人是一位年青的原住民,沒有什麼常識,他在台北打工的時候,身份証被老闆娘扣住了,其實這是不合法的,任何人不得扣留其他人的身份証。他簡直變成了老闆娘的奴工,在盛怒之下,打死了老闆娘。我是主審法官,將他判了死刑。事後,這位犯人在監獄裡信了教,從各種跡象來看,他已是個好人,因此我四處去替他求情,希望他能得到特赦,免於死刑,可是沒有成功。

「他被判刑以後,太太替他生了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我在監獄探訪他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初生嬰兒的照片,想到他將成為孤兒,也使我傷感不已,由於他已成另一個好人,我對我判的死刑痛悔不已。

「他臨刑之前,我收到一封信。」爸爸從口袋中,拿出一張已經變黃的信紙,一言不發地遞給了我。

信是這樣寫的: 

法官大人:

謝謝你替我做的種種努力,看來我快走了,可是我會永遠感謝你的。

我有一個不情之請,請你照顧我的兒子,使他脫離無知和貧窮的環境,讓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求求你幫助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再也不能讓他像我這樣,糊裡糊塗地浪費了一生。

      我對這個孩子大為好奇,「爸爸你怎麼樣照顧他的﹖」

爸爸說:「我收養了他。」

一瞬間,世界全變了。這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殺我爸爸的兇手,子報父仇,殺人者死。我跳了起來,只要我輕輕一推,爸爸就會粉身碎骨地跌到懸崖下面去。可是我的親生父親已經寬恕了判他死刑的人,坐在這裡的,是個好人,他對他自已判人死刑的事情始終耿耿於懷,我的親生父親悔改以後,仍被處決,是社會的錯我沒有權利再犯這種錯誤。

如果我的親生父親在場,他會希望我怎麼辦﹖

我蹲了下來,輕輕地對爸爸說:「爸爸,天快黑了,我們回去吧!媽媽在等我們。」

爸爸站了起來,我看到他眼旁的淚水,「兒子,謝謝你,沒有想到你這麼快就原諒了我。」

我發現我的眼光也因淚水而有點模糊,可是我的話卻非常清晰,「爸爸,我是你的兒子,謝謝你將我養大成人。」

海邊這時正好刮起了墾丁常有的落山風,爸爸忽然顯得有些虛弱,我扶著他,在落日的餘暉下,向遠處的燈光頂著大風走回去,荒野裡只有我們父子二人。

我以我死去的生父為榮,他心胸寬大到可以寬恕判他死刑的人。我以我的爸爸為榮,他對判人死刑,一直感到良心不安,他已盡了他的責任,將我養大成人,甚至對我可能結束他的生命,都有了準備。

而我呢?我自已覺得我又高大、又強壯,我已長大了。只有成熟的人,才會寬恕別人,才能享受到寬恕以後而來的平安。

我的親生父親,你可以安息了。你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我今天所做的事,一定是你所喜歡的。

只有成熟的人,才會寬恕別人,才能享受到寬恕以後而來的平安。

 


品德小故事--公德

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

大學階梯教室裡,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主講人是聞名海內外的知名教授,反應異常熱烈,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想一睹教授的風采。離開講還有十分鐘,學生們陸續來到會場,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間,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在抬腿避開時,都不忘埋怨兩句:是誰這麼缺德?一點公德心都沒有!現在的人,什麼素質?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靜等著教授的光臨。

幾分鐘後,教授準時到達。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伸長脖子,看教授的一舉一動。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勃然大怒,指著它大聲說道: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教授沒理會,繼續對著香蕉皮發火。聽眾席上,有學生不耐煩了,大聲說:算了吧!教授,別費力氣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教授聽了,突然,轉過頭來,滿臉紅光地笑了,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放進講台旁的垃圾桶裡。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能再說說嗎?教室頓時靜了下來,沒人說話。教授說:我聽見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

這時,牆上的大屏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大家最初哄笑著,慢慢變得雅雀無聲。教授說:這是我特地安排的一個環節,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但對你們來說,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在坐的幾百名同學,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但大家缺乏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這就如同許多人抱怨環境不整潔,卻又不願意彎腰撿一片垃圾;咒罵腐敗和貪污,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罵。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事實上,社會的每一分進步,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如果我不亂扔垃圾,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世界就乾淨了一分;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地球上只有六十多億人,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因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六十億分之一,抱有信心。

記住,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你得行動!從現在開始!

作者﹕曾穎 摘自大紀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