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職能治療學會於2019年出版了《LGBT+ Awareness and Good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ccupational Therapists》,本團隊進行了導讀翻譯,希望於台灣推廣。
台灣於2019年通過亞洲第一部同性婚姻專法,除了是人權的進展之外,也顯示了未來在醫療領域、社區照護上將會有許多性別多元族群在職能治療實務領域中願意將自己因著性別認同、性傾向、性別氣質而衍生的特殊需求展現出來。然而目前在專業教育上仍較缺乏性別友善相關的知能培養,本工作坊希望能以實際操作體驗的方式,讓臨床治療師在短時間內理解簡單的性別友善醫療概念,以及如何在工作現場可以如何與多元性別族群接觸。
認識性別多元族群與性別光譜
學習性知識、性別友善職場與察覺性別刻板印象
案例情境應用
腦中風(老年同志)
早期療育(同志家庭)
精神障礙(跨性別)
In this workshop, participants will learn LGBTQ+, knowledge related to sexuality, gender friendly workplace, gender stereotypes, and have 3 case discussions:
Old gay man with dementia and stroke
4-year-old kid with ADHD who has lesbian parents
Transgender male with schizophrenia
臨床實務工作者可於自己單位的繼續教育或品質改善活動直接使用本工作坊內容→
工作坊限額21人,短講後分成3組,每組7人,每組均由一位助教帶領
助教介紹性別薑餅人(5分鐘)
助教將12張旗卡發給成員
助教念各性別的定義→請手上拿到符合定義的旗的成員舉手→將旗卡放到薑餅人上(1張旗卡約1分鐘)
2a.性知識是非題(5分鐘)
2b.性別友善職場簡答題(7分鐘)
2c.性別刻板印象簡答題(8分鐘)
3A. 中風案例-老年同志
3B. 早療案例-同志家庭
3C. 精障案例-跨性別
(2019/11/2 於社團法人臺灣職能治療學會2019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大公衛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