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修訂版;2023增修版;2024增訂版)
首頁、中英文摘要、正文(含圖表)、附錄、參考書目。
題目:中、英文論文題目並列;若有副篇名,正副篇名間以「:」或「——」(兩長破折號)區隔。
作者:中、英文(英文名,名在前、姓在後)並列。
服務單位:中英文服務單位(以專職為準,不列兼職機關)。
聯絡方式:包括通訊住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資料。
字數:以中、英文各撰寫一份;中文不超過300字,英文200字內。書評不需摘要。
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3到5個)。中文,中間以頓號「、」分隔;英文以「,」隔開,全小寫,專有名詞第一字為大寫。書評不需關鍵詞。
除標示通訊作者外恕不接受個人資訊,如果是誌謝請在標題後插入「*」字符並以頁尾註說明。
為便於匿名審查作業,文中請勿顯示作者身分。
各章節序數,中、日文依序為:
一、 (一) 1. (1)
英文依序為:
I. 1. (1) A. (A) a. (a)
(二)字體:
正文:新細明體12級。
引文:標楷體12級。
註解或引文出處:新細明體10級。
英文和阿拉伯數字請採用 Times New Roman 字型。
外國人名第一次提及請以括號加註附上完整原名;第二次之後直接以中文譯名行文。第一次提及的帝王或年代請附加西元紀年,歷史人物請附上生卒年。
行文內盡可能將該書書名或論文篇名譯成中文,其原文在參考書目留待查考即可。
一般用語:如為一般用語,加括弧、小寫、正體。如: 宇宙使命(cosmic mission)、胎兒生命權(pro-life)。
專有名詞:加括弧、大寫、正體。如:印度的迦尼薩
(Ganesa)和希臘的雅典娜(Athene)。
以中、日文寫作文稿者:請用新式「全形」標點符號,如:「,;、。?!『』」。破折號請一律以兩個長破折號——表示;刪節號請用……表示。書名用《》,篇名用〈〉;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號,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地品》。
以西文寫作文稿者:請用新式「半形」標點符號,如:「, : ; .」,括弧亦是半形();且標點符號與下一單字之間定要空一格半形間距,半形()則是與前後單字之間都要空一格半形間距。刪節號請用…表示。單篇論文引號請用“ ”,書名、期刊名請以斜體表示。
中文字與阿拉伯數字之間,前後都不須空格。
內容引用皆需完全按照原著列出,並標註來源。如有另加標點符號或是錯字更正皆應在腳註說明或引文內以小1級字加註(作者按:xxx)表示。
獨立起段
引文在三行以上,或特別強調時,才需要獨立起段,並且中文為標楷體,英數字則為Times New Roman 字型。
前後不加引號,每行前後各縮2個中文字元。
引文後若要註明出處,則將出處著錄於引文結束之句點後,並加上括弧,如:
之後,大家才一起分配食物因為動物的kawas已經死。如果一點都不吃,則會使獵獲大減。在獵物的分配上,任何人都不可以私有自己所獵得的。不管以怎樣的方式獵得,都由年老者開始,依序分配給大家。(古野清人2000[1945]:64)
When an exotic custom fascinates us in spite its
apparent sin-gularity, it is generally because it presents us with a distorted reflection of a familiar image, which we confusedly recognize as such without yet managing to identify it. (Lévi-Strauss 1966: 238-239)
不獨立起段
引文在三行以下,不獨立起段。
引文與正文同字型。
引文的前後,中文加「」符號,英文加“ ”符號。
引文中復有引文時, 中文加『』符號,英文加‘’符號。
引文後加註出處時,句尾的標點符號應標於出處之後 ,如《南澳的泰雅人》中提及:「gaga中所含有的靈力,全為gaga的人所共享;這個靈力能借助到全 gaga中每一個人的工作上去……」(李亦園1964:129)。
阿拉伯數字(採 Times New Roman 字體、半形字): 紀元、西元年代、計數、頁數、書目卷期、註釋、註腳、號碼、編號。如,20世紀、江戶時代(1590-1867)、元和二年(807)。
表述性數字皆以中文表示。
本學刊一律採社會科學註解方式,亦即句末處加註方式,例如:(瞿海源2009:73-94)、(Goossaert 1993: 247-248);至於行文內已有提到作者的加註方式則為:Xu Xiaoqun(1993: 58)、楊迪文(2008:B2 版)。
兩位作者中文用頓號「、」外文用&連接;三人以上,中文第一作者加「等」字,外文第一作者姓氏加et al. 表示。但在參考書目皆需完整列出。
同位作者有相同年代請在年代後加a、b……(以此類推)做區分(參考書目也需如此標示)。
註腳阿拉伯數字請標示於標點符號之後,或其他適當位置,不需空一格。如:對土地的熱愛,以及澈底改造它的渴望。15此一矛盾情緒源於錫安主義(Zion- ism),……。16
頁下註請減少不必要的補充式說明,以免造成文字多於正文之情況。
請勿使用「同上」、「同前引書」、「同前書」、
「同前揭書 」、「同注幾引書 」,“ibid.,” “Op. cit.,” “loc. cit.,” “idem” 等。
正文中的引用,無作者的報刊資料及網路資源可採用頁下注的方式。
漢字拼音方式,書目之傳統文獻時代標定,以尊重作者使用為原則。
古籍文獻:
A.漢文古籍:請依序注明作者,書名(或篇名)版本, 卷,頁。(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49,頁 17a)。
B.藏經:(僧祐,《出三藏記集》T2145, no.55, p.95c17-18)(《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279, p.299b16)
以上可以用夾註或隨頁註(插入註腳)的方式來呈現,視行文和閱讀的順暢而採用。
關於佛典略號請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EBTA),如:大藏株式會社的《大正新脩大藏經》(大正藏) 略號為T,國書刊行會的《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卍續藏)略號為X,新文豐出版的《卍續藏經》(卍續藏)略號為R,藏經書院的《卍大日本續藏經》(卍續藏)略號為Z,新文豐出版的《嘉興藏》略號為J, 新文豐出版的《新編縮本乾隆大藏經》略號為L,大藏都監的《高麗藏》為K。其他特殊藏經版本,以尊重作者所使用者為原則。
C.《古蘭經》(書卷略稱卷數,行數):引用《古蘭經》
(《古蘭經》10:13)
有關基督徒正典(聖經)與非正典文獻引用方式:
A.正典(聖經)經文引用時,章節請以全形冒號區分。舊約、新約聖經之各書中文全名或縮寫, 請依照天主教或基督新教之慣用中文名稱。範例:新約《馬太(瑪竇)福音》第一章第18到25節,寫成:太(或瑪)1:18-25。舊約《利未記(肋未紀)》第四章第1節到12節,請寫成:利(或肋)4:1-12。
B.非正典文獻引用時,作品名稱應於文章首次出現時,以註釋或其他適當方式說明作品英文與中文全稱,以及作者將於文中使用之縮寫或簡稱;章節請以單點區分。範例:《十二宗徒訓誨錄》(The Lord’s Teaching Through the Twelve Apostles to the Nations或Didache)(簡稱:訓誨錄)第七章第 1 到 4 節,寫成:《訓誨錄》7.1-4;或《羅馬的克雷孟致格林多教會前書》(First Letter of Clement of Rome to the Corinthians或1 Clement)(簡稱:克前)第 15 章第 1 到6 節,請寫成:《克前》15.1-6。
C.文章中如果同時有正典(聖經)與非正典作品時,作者應明確區分,以避免混淆。
圖表照片請注明資料來源,圖片解析度須達300dpi以上,並以阿拉伯數字編號,引用時請注明編 號,勿使用「如前圖」、「見右表」等表示方法。
圖表名的位置:圖名、圖註在圖之下方;表名在表上方, 表註在表下方。
圖表寫法:圖 1、圖 1-1;表 1、表 1-1。
分「古籍文獻」與「近人論著」二類。「古籍文獻」可以採用兩種方式之一種呈現,一是在撰述者前面加上(朝代),以此種形式呈現者,所有古籍按照朝代先後順序置於最上方,其下方接著條列「近人論著」,不需區分資料類別;一種是不加上朝代的形式,例如下面(一)所見,則全篇書目不需區分資料類別,皆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中日韓文書目在前,西文書目最後;中日韓文書目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西文書目按照字母先後排列;同一作者不同書目,依年代先後排列,年代先者在前。凡著作人為民國後(含逝世年)之僧侶者,在夾註和參考書目中,一律於其名上冠「釋」,並將稱謂,例如「法師」等刪除。
馬堅譯
1981 《古蘭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趙道一
1995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正統道藏》,第8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僧祐
1995 《出三藏記集》,《大正藏》,第5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僧祐
2014 《出三藏記集》,《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5冊, 第2145號。臺北: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無起迄頁碼請以相同頁數做標示。如:某篇期刊內的論文只有第5頁,請以5-5做標示。
作者
出版年 〈篇名〉,《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碼。範例如下:
劉枝萬
2003 〈臺灣之Shamanism〉,《臺灣文獻》54(2):1-32。
Tapp, Nicholas
1989 The Impact of Missionary Christianity Upon Marginalized Ethnic Minorities: The Case of the Hmong.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 70- 95.
中文格式為: 作者
出版年 《書名》。出版地:出版者。英文格式為:
Surname, First Name
Year Book Name. Place: Publisher.
中文範例: 瞿海源
2006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一):臺灣宗教研究、術數行為研究、新興宗教研究》。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英文範例如下:2位作者以上請以標點符號 & 做連接。
著
2007 The Taoists of Peking, 1800-1949: A Social History of Urban Cleric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編
1986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Commodities in Cultur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譯
2003 Modern History. Translated by Yung-fa Chen. Taipei: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Press.
文中若有提及英文版和中文版,請依以下方式處理(兩筆資料都要呈現):
2012 Like a Waking Dream: The Autobiography of Geshe Lhundub Sopa. Boston: Wisdom Publishers.
倫珠.梭巴格西
2014 《如夢覺醒:倫珠.梭巴格西自傳》(Like a Waking Dream: The Autobiography of Geshe Lhundub Sopa),翁仕傑譯。臺北:春天出版社。
若只引用中文譯本的資料,如下所示: 倫珠.梭巴格西
2014 《如夢覺醒:倫珠.梭巴格西自傳》(Like a Waking Dream: The Autobiography of Geshe Lhundub Sopa),翁仕傑譯。臺北:春天出版社。
作者
出版年 〈篇名〉,編者:《書名》,頁碼。出版地: 出版社全名。
範例如下: 余安邦
2005 〈成就觀念與成就動機:華人文化心理的探索〉, 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主編:《華人本土心理學》下冊,頁665-711。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2005 chengjiu guannian yu chengjiu dongji: huar-en wenhua xinli de tansuo. In Yang, Kuo-shu, Kwang-kuo Hwang & Chung-fang Yang, eds., Chinese Indigenized Psychology. Volume 2, pp. 665-711. Taipei: yuanliu.
作者
出版年 《論文名稱》。畢業學校系所碩士或博士論文。範例如下:
釋覺冠
2010 《宗教傳播與化世的新範式:佛教在當代中國興辦高等教育之思考》。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論文。
1976 A Study of a Faltering Democrat: The Life of Sun Fo, 1890-1949.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ampaign.
範例如下: 張珣
2001 〈從媽祖的救難敘述看媽祖信仰的變遷〉。台灣宗教學會、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主辦,「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研討會」,頁169-192。
(七)報紙:
作者(或版息)
西元年 〈標題〉,《報紙名稱》,月日,版頁。範例如下:
楊文
2003 〈鄉野傳奇:老婦汐止掃墓魔神拐走?〉,《聯合報》,4月6日,B2版。
1993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s,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September 30, A1, A4.
論文杜保瑞
n.d. 〈朱熹對胡宏在知言疑義中的義理爭辯之解析 〉。http://homepage.ntu.edu.tw/~duhbauruei/4pa- p/1con/42.htm,2007/4/20。
報紙
有具名作者
鍾玉玨
2014 〈汶萊實施伊斯蘭酷刑遭批野蠻〉,《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 com/newspa - pers/20140501000341-260108,2018/7/18。
Cripps, Karla
n.d. 1,015 steps to one of Japan’s most beautiful tem- ples, CNN.https://edition.cnn.com/ travel/arti- cle/yamadera-temple-tohokujapan/ index.html, 2018/7/18。
無具名作者
自由時報
2018 〈信徒驚爆妙禪大喊「我是真佛」網友笑稱:高 級反串〉,《自由時報》。http://news. 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7697, 2018/7/17。
※ 凡無具名作者之資料,可以「佚名」、書報刊名稱(不需加書名號《》);或是平台名稱,例如「youtube」;或是臉書(或其社團)名稱,例如「佛門警訊」表示。
※ 凡出版年代不詳者,請以「n.d.」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