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工作簡介
性別平等教育
網路成癮防治
家庭教育
人際關係
自殺自傷防治
憂鬱防治
其他......
特教輔導專欄
親職教育講座資訊
親師溝通
依照校內教師需求辦理輔導知能講座,
進一步理解孩子的心理議題及行為成因。
低年級班級輔導-情緒教育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壞心情》
中年級班級輔導-人際關係
高年級班級輔導-壓力調適
信箱地點:前棟2樓輔導室外
信箱功能:傾聽你的心情故事,陪伴你面對生活中的困境與挑戰~
不論正面還是負面情緒,都歡迎你與魔法信箱分享喔!
信箱內容皆會「保密」請安心書寫♥
學校網站也有線上信箱喔!
個別輔導
運用藝術、遊戲、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自我覺察力,陪伴你走過不同的心情,並發展合適的情緒因應方式。
小團體輔導
運用藝術、遊戲、戲劇、角色扮演等活動,協助孩子自我覺察、社會學習,促進正向人際互動。
(上圖為本學期五年級小團體活動宣傳單,每學期都會針對孩子的不同需求開設團體。鼓勵孩子們多多參與喔~)
輔導專題-「犯錯」是孩子人生中的養分,並非羞恥
當提到「犯錯」時,你的腦中會浮現什麼樣的記憶呢?這樣的回憶又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呢?或許是受到指責,讓人很難受;或許你本是出於善意,所以會覺得很委屈;或許只是在課堂上回答錯誤,也讓人感到不安。當提到「犯錯」時,時常會浮現許多負面感受,所以我們也希望孩子「不要犯錯」。
然而,誰沒有犯錯的時候呢?在討論「如何處理孩子犯錯」之前,我們要先相信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會犯錯,你我都會。
試著回想過去自己犯錯的經驗,可以發現,引起負面情緒的通常不是「犯錯」本身,而是他人的反應,如:嚴厲的指責、大聲地吼罵、他人的嘲笑等。或許這些行為可以成功使孩子不再犯相同錯,但內心的羞愧和罪惡感卻可能伴隨著他們長大成人,以至於沒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但孩子犯錯時,也不能什麼都不做,讓孩子認為犯錯是對的行為,或是無法接受社會規範的約束。因此,如何陪伴孩子面對自己「犯錯」,的確是一門大學問。
釐清「犯錯」這件事
在處理孩子的犯錯前,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對於「犯錯」的定義是什麼?是造成他人不適?違反社會規範?還是因為對方不聽我的話?打破一個盤子算是犯錯嗎?那這些「錯」帶給自己的感受又是什麼?如果擔心自己忘記,可以先隨手記在紙上。釐清自己對於犯錯的定義,同時也是在釐清自己的教養界線,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更有原則的處理孩子的行為。
如何鼓勵孩子做出合宜的行為
掌握好自己的原則後,我們可以如何提醒或鼓勵孩子做出合適的行為呢?我們在生活中為了保護孩子不犯錯,不免常常會想提醒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現在如果我請你「不要想白熊」,請問你的腦中是不是馬上浮現了白熊的圖像呢?孩子也是如此,常常只聽到被禁止的事情,而沒有接收到我們真正期待他表現的行為(有時候或許是大人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比較好)。因此,現在就可以開始練習把禁止孩子做的事情,改成希望他達到的行為,例如:把「不要把碗摔破」改成「請把碗拿正、拿好」,可以把「不要跑」改成「請你好好用走的」,把「不要尖叫」改成「你可以小聲地說,我聽得見」,預防孩子發生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犯的小錯。
如何與孩子討論犯錯
那麼如果孩子真的犯錯了,我們可以如何和孩子討論呢?
1.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孩子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學習如何預防下次再犯同樣的錯,以及可以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彌補過錯,而非從錯誤中得到羞愧感。根據這個目標,就可以把面對錯誤的過程,從「責罵」調整為「陪伴面對」。態度要足夠的堅定,同時也要足夠溫和,要展現這樣的態度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別因為覺得自己這一次好像做的不夠好,就想放棄,請在陪伴孩子面對犯錯的同時,也給自己一些犯錯的空間。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照顧者,而是「足夠好」的照顧者。
2.同理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如何詮釋
可以邀請孩子說說看犯錯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試著去理解他如何詮釋這件事。從孩子的表達當中,試著傾聽他現在需要的是情緒支持,還是他已經準備好(情緒足夠穩定)可以討論這件事?被情緒淹沒的大腦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如果他需要情緒支持,先接納他的感受,讓他好好調適自己的心情,等情緒穩定了,才有機會好好處理事情。
3.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的行為,並鼓勵勇於面對
可以邀請孩子一起討論,在這次的事件中,可以做些什麼來彌補自己的過錯?如果忘記寫作業,則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將作業補齊;如果與手足發生衝突,則需要道歉,或是為對方提供服務。此時要留意,若孩子提出的解決方式與事件毫不相干,如:因為我和弟弟吵架,所以我要幫忙倒每天的垃圾,兩者並無關聯,則需要多引導他回到事件的核心。接下來,一起想一想下次如果碰到相同情境,可以調整什麼行為?有沒有更合適的解決方法?如果忘記寫作業,可以寫便條紙幫助記憶,或是可以先請照顧者幫忙提醒;如果與手足有意見不合的地方,可以暫時分開,等兩個人情緒較為冷靜,再決定要不要繼續活動。
每個人都會犯錯。希望我們能夠一起為培養勇於面對錯誤、承擔責任的孩子而努力,而非讓孩子不敢接受挑戰,難以忍受挫折。
2.【做錯事的孩子,需要的是學習分辨是非與改進過錯,而非終身否定自己】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2664
3.【當孩子犯錯,父母該如何回應?】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5005
輔導專題-【網路成癮防治】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