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珮蓉
詹童羽
洪裔涵
李珮溱
江韋歆
黃湧淇
(榮獲桃園市111年度品格教育之童心寫力筆出好故事徵文比賽 國小中年級組 佳作)
父親很重視身教,一直都認為父母以身作則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大人們行得正、坐得端,自然小朋友也會一樣養成良好品格,在父親給我的啟示中,有一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有一次,父親帶我到廟會去參加活動,那裡攤販很多,很多人都在那裡買東西、吃東西、到處走動,我緊跟在爸爸身邊,張大眼看著這新奇的一切,廟會的角落,有十多個乞丐在那裡行乞,可能是因為乞丐人數有點多,所以走過的人多不願意施捨給他們,父親看到了,特地去換很多50元硬幣,然後一個一個的把硬幣投放到每一個乞丐的碗裡,我問父親:「爸爸,那些乞丐裡有好幾個看看起來都好手好腳,他們不去工作,卻在這裡乞討,大家都不想理他們,你為什麼要給他們錢,還一次給50元這麼多?」
爸爸一臉正經的回答我:「小溱,很多人身上的病或缺陷是看不出來的,不能光從外觀來判定這個人需不需要幫助,我們有點能力就應該去幫助別人,剛剛那些乞丐中,那怕只有一個是真正需要幫助的,我就覺得很值得了,爸爸給他們50元不算多,但可以讓他們去買個便當什麼的,也算飽餐一頓,這樣子就好,人啊!千萬不要因為懷疑就失去幫助人的機會,那太不好了。」
這時候我終於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幫助人不應該預設立場或是抱持懷疑態度,因為這樣的想法可能會使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沒人幫助他,而若人人有餘力都能去助人,那這個世界只會更加美好,不會充滿負面想法,這或許就是老師常常說的「做善事不要想太多」的道理吧!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覺得自己像一輛小汽車,而父親以他最特別的燃料——父愛,為我增添能量,使我順利前行。父親,也像一位導航員,引領着我,讓我不會誤入歧途。
父親對我的愛,在對我無微不至照顧中,表露無遺。從我剛出生開始,父親就為我剪指甲,幫我洗頭,直到我讀幼兒園,父親還是不厭其煩擔任着這個任務,但父親對我的愛絕非溺愛,在我4歲時,父親要求母親就讓我自個吃飯,8歲開始學操作洗衣機洗衣服、洗碗,讓我有了自主生活的態度。
夏日多蟲,父親便會默默的為我點上一卷蚊香,驅除蚊子;在我疲勞時,就會端來一杯牛奶,順便幫我壓幾下肩膀,使我恢復精神。有一天晚上,我準備學校期末考,趴在書桌上睡著了,醒來時發現書桌旁放着一盤新鮮的水果,還有一張紙條,是父親留下的,拿起來看,上面寫着:「孩子,爸爸看妳睡得那麼香,想說讓妳多休息一會兒,就沒叫醒你,把水果吃了,早點休息,別太累。」看完後,我的眼眶紅了,心裡暗想:「爸爸,謝謝你!我一定會好好用功,考出好成績,來報答您。」期末的成績出來了,我平均96分。
當我高興地把這個喜訊告訴給爸爸,爸爸對我讚不絕口,直誇我是好孩子,我心裡則在對爸爸說:「沒有您對我的支持,就沒有我的成績。我的成績,有一半都是您的功勞,謝謝您了,爸爸。」
我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給我影響很大,就是我媽媽。從我出生到現在,我沒有一天不受她的影響。她讓我學會正確的處事態度,我能健康成長到現在,我媽媽的功勞最大。
曾經,我有好多壞習慣,例如經常寫作業寫完後,不收作業本;也不削鉛筆,媽媽則每次都苦口婆心地提醒我並督促我把書包整理好,作業檢查好放好,文具準備好。我上學到現在,四年如一日,現在我已經會自己收拾作業、自己整理書包了並養成這個好習慣。
在我感到沮喪時,媽媽會給我打氣加油,並鼓勵我。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好,回家吃飯時覺得沒味口,心想我真是太沒用了。媽媽問我怎麼了,我跟媽媽說了原因,當她知道是因為我沒考好時,不但沒罵我,反而對我說:「孩子,一次、兩次沒考好沒有這麼嚴重,下次努力就行了。相信自己,你就一定是最棒的!」
我的記憶中只有一次媽媽很嚴厲的處罰我。那是去年上半年時,有一次在學校我跟我的同學在下課時,在教室追逐打鬧,媽媽經由聯絡簿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但她並沒有打我,只是讓我在客廳一個角落罰站,不斷要我思考自己犯錯的點是甚麼,不斷問我下次還會不會再犯,一直到我完想清楚之後才讓我休息吃飯。那時的媽媽是我見到的最嚴厲的媽媽,從那以後,我再也沒犯過類似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