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在飛行中撞上玻璃,造成傷亡,就稱為「窗殺」。



鳥兒飛入都市郊區,李老師溫柔提醒:「你會被光線吸引。小心,別撞上窗戶玻璃。善良的人在鳥兒遷徙時,努力減少建築物的燈光。」



「留鳥」與「候鳥」有可能發生


隨著建築施工技術的改變,越來越多大樓採用玻璃帷幕作為外牆。雖然許多類似建物標榜「綠建築」,但是卻無意間成為鳥類的生態陷阱


以較早開始進行「窗殺統計」的國家為例:美國每年窗殺死亡的野鳥個體,估計大約10億隻,南韓大約有800萬隻之多。根據鳥類密度推估,臺灣每年窗殺數量可能也有幾百萬隻。只是因為過程迅速、隱密,不容易留下確切的證據。


候鳥在遷移路徑中,面對更多的陌生環境,因此遷移季節更是窗殺高風險時機。倘若鳥類族群不斷折損,勢必會產生嚴重的負面衝擊。因此,減緩窗殺是「真正的」環境友善建物努力的方向。



正視原因,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


鳥類撞上窗戶的原因通常可歸納為以下:(1) 玻璃太透明,讓鳥類誤以為可直接穿越;(2) 玻璃太反光,造成鏡像反射附近的地景;(3) 夜間遷移的候鳥被燈光吸引而撞上。


目前解決的主要途徑,就是從這幾個因素出發:進行光面玻璃改善,讓鳥類不再認為那是可以穿透的空間,提醒鳥類減速或轉向



〉伸出援手,幫助研究人員了解窗殺在臺灣的發生情形


部分先進國家已經將窗殺列為「友善環境建物」的先決條件;臺灣仍缺乏相關法令,有待諸多努力,推動大眾與建築設計者對窗殺的防治。


民間保育組織 台灣猛禽研究會,是目前少數系統性蒐集窗殺資訊的民間團體。若是有民眾發現任何窗殺野鳥,歡迎在 《野鳥撞玻璃》臉書社團 回報。


如發現受傷的野鳥,建議先電話諮詢,聽從專業指示,避免鳥類二次傷害或被帶離棲地,詳情可洽 中華民國野鳥協會 「全國野鳥救傷諮詢通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