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反覆聆聽王君如先生撰冩的名曲“吟盡楚江秋”,深感老先生功力深厚,遣詞用句別樹一幟,難怪此曲膾炙人口,自1958年面世以來,風行近七十年。
甫開腔是八板南音板面,全曲押的是“樓兜韻”。 “一江秋”勾勒出江邊愁雲慘淡,“紅荳暗拋”比喻暗自寄託相思之情,如今難忘舊愛,愁思萬種,“秋心”合體總是愁。
隨後撰曲人巧用“頂真”修辭法,“楚江流”的“流”又用作“流水恨”的“流”;“流水恨”的“恨”又見於“恨隨秋”的首字,“半含愁”緊接“愁容未斂”,“長相未斂”,“長相守”再來一個“長相守”,“偷吻佢”加上“佢笑還羞”,“你道嬌情愛我”,引出“我愛嬌情”,字句重複,有如接龍,營造出環環相扣,上遞下接,緊湊含銜的效果。
王先生喜將曲詞重疊,以便加強語氣,例如“笑笑歡歡,恨煞恨煞,同卿同卿,夜冷夜冷,秦箏秦箏,前恩前恩”等等,循環使用,樂此不疲,聽者總覺餘音繚繞,回味無窮。
“淚盈甌”,眼淚盛滿一碗,是誇張手法。我倆一見如故,記得藍橋約會時半喜半愁,盡訴心中情後,怨恨也一掃而空。知你出身名門望族,乃大家閨秀,只因京華發生變故,才令你獨自飄流。“郎心似酒”,我的心如酒般熾熱。怎料倭寇從南部挑起戰罰,侵犯中原。難怪古語有云,名將與佳人自古以來都不能同偕白首。你嬌瘦柔弱,就如窗外楊柳。
在寒夜疾風中,我憶起前塵影事。夢會佳偶,惟已一切如煙。自此我含淚撥弄秦箏,思前想後,我何德何能,有紅顏對我如此情深義厚。回想起來也暗自垂淚,難以消愁,如何能斬斷這相思鉤呢?
此刻我淚如泉湧,灑於你墳前奠酒。你的遊魂四處飄蕩,如何覓你芳蹤?我即使在江邊高呼低吟,也無濟於事啊。
參考資料 :
粵語的九聲六調,就像樂曲的音符,有高低跌宕,只懂普通話四個聲調的外省人,會茫無頭緒。撰曲人偶然也會把聲調混淆,例如在"此恨綿綿無絕期"中,有人指出,“唯怨蒼天不加庇佑”的“唯”字,如按“乙上尺反”來唱,只會變成“因為”的“為”,改成“獨怨”,則意思吻合,音調更凖。“塵寰世間”以“上工六五”唱出,會變成“塵幻”,把“寰”字省掉,唱成“塵世間”,既精簡,又典雅。“尚念記往”中,尚與念同屬第六聲,甚難唱“尺工反六”,倒不如用“常念記往”更佳。
此曲末尾"走關山千里,難冀望回望”,起初以為印刷錯誤,但黎駿聲在視頻也是唱“難冀望回望”,韻腳不符全曲沿用的“樓兜韻”,意思也較為牽強,建議改為 “難冀望回頭”。以上愚見,僅供參考。
清朝的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扶持順治帝登基,又親自到皇宮內院,多爾袞的行為無疑是把太后當成自己的妻子,把皇帝置於兒子的地位,而假如孝莊太后沒有下嫁,她和其他的清朝貝勒是不會同意的,而他們都對於此事呈默認的態度。
雖然皇太極不喜歡孝莊皇后,但多爾袞卻對其非常的痴迷,儘管孝莊已經嫁給皇太極,但多爾袞卻一直不改初心。
在皇太極過世之後,多爾袞甚至於為了孝莊皇后而放棄皇位,將孝莊的兒子順治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進行培養,並將其扶持帝位,或許也正是因為多爾袞的這份痴迷,在某些野史中才會留下孝莊下嫁多爾袞的記載。
多爾袞沉迷於孝莊,甚至為其放棄皇位,但他的結局卻不完美,在死後被順治剝奪封號,挖掘墳墓。關於孝莊與多爾袞之間具體的事情,史學家也爭議不斷,然而拋卻兩人之間的情感糾紛來看,孝莊皇后確實是歷史上的一位奇女子,古代王朝皇帝最擔心的便是後宮幹政涉政,外戚專政,
然而孝莊皇后,雖然幹政但是卻並不貪權,一心一意地培養皇帝,最終為天下培養出兩位好皇帝,她也因此留名青史。
此曲由蔡衍棻撰寫,採用多首膾炙人口的新疆民歌旋律,如草原曲、出塞曲、牧羊女等,填上歌詞,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曲譜如下:
南音的特色
南音說唱的傳統表演形式是:一人右手自彈秦箏,左手打拍板,由椰胡、洞簫、三弦伴奏,唱詞為七言韻文,代表曲目有“客途秋恨”,“嘆五更”等。南音旋律婉約優美,哀怨動人,有著濃郁的南國地方色彩和曲藝特點。下文試以“客途秋恨”為例,探討其特色。
南音有引子,或稱“南音板面”,有長有短,此曲採用“十板南音板面”,為時一分鐘,是較長的一種。南音說唱的音樂性強,句格、聲韻要求相當嚴謹,有伴奏、有快板與過門音樂。
南音以七字句爲主,唱者可加擸字或重複某詞語。有上下句之分,上句末字收陰平聲,下句末字收陽平聲,工尺譜上標點符號以“。”為上句,以“。。”為下句。如此上下句交替出現,不斷循環。
從“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説起
“客途秋恨”全曲押的是“連顛韻”,如將曲詞縮減至七字句,就成了“涼風有信月無邊。思嬌情緒日如年。。(收陽平)小生繆瑾蓮仙字。多情妓女麥秋娟。。(收陰平)聲色性情堪讚羨。重更才貌兩雙全。。(收陽平)就這樣梅花間竹,平仄不斷循環。“繆瑾”的“繆”乃姓氏,發音爲 miu6,“未雨綢繆”中的“繆”,則發 mau4 音。
南音採用板腔體,一如粵曲中的梆黃,沒有固定旋律,不必按音填詞,基本上是先寫曲詞,但要符合字數、平仄、押韻等要求,唱的時候則各師各法,句與句之間有過門,亦稱作“序”,旋律大同小異,作爲句與句之間的過渡,在曲中反複出現。難怪有人說南音是全無副作用的催眠劑,興趣不大的觀衆,聽著聽著便進入夢鄉。
擸字和重複詞語
南音以七字句爲主,唱者可隨時加擸字或重複某詞語,下文本是“多情妓女麥秋娟。。聲色性情堪讚羨。”就用了“爲憶個”擸字。跟着是“孤舟沈寂晚涼天。。夕陽對住雙飛燕。”加鹽加醋如“剃嚇,重有對”等等。如此潤飾加料,令説唱變得生動活潑,甚接地氣。販夫走卒也樂於傾聽。把“虧我,我重,又即見,唉我呢種,況且在,你話”等詞語刪掉,即如一首七律詩歌:斜倚蓬窗思悄然。。耳畔秋聲桐葉落。平橋衰柳鎖寒烟。。情緒悲秋同宋玉。客途抱恨對誰言。。上句收仄聲,下句收平聲,瑯瑯上口,工整無暇。但南音用口語連接上下句,聽來却自然流暢,甚受普羅大衆的歡迎。
南音的伴奏樂器
南音的伴奏樂器有椰胡、三弦、洞簫、古箏、拍(板),旋律週而複始,曲折低徊,不會喧賓奪主,曲目既有純器樂曲,也有“絲竹相和、執拍者歌”的奏唱曲,沒有大鑼大鼓,不會吵耳,觀衆凝神靜聽説唱者娓娓道來。
曲詞淒怨訴衷情
“舊約難如潮有信。新仇深似海無邊。。” 這裡的“如潮有信”與文首的“涼風有信”的“信”字,意指按常理定會發生之事。“觸景更添情懊惱。懷人愁對月華圓。。” “第一” “虧我”都是爲加強語氣而唱。“青樓邂逅中秋夜。並肩攜手拜嬋娟。。” “記不盡許多情與義。纏綿相愛復相憐。。” 唱者有時爲強調起見,會故意重複某詞語。“肝膽情投將兩月。同群催趲整歸鞭。。” “同群”指一同赴京考試的同伴,“催趲”指催促我動身返家。
“幾回眷戀難分捨。緣慳兩字拆離鸞。。淚灑西風紅荳樹。情牽古道白榆天。。”第一組上句收仄,下句收陽平;第二組上句收仄,下句收陰平。如此循環往複,高低跌宕,貫穿全曲,當然,結尾清唱轉慢處,字數可加長,不受限制。
“盃酒臨岐同餞別。望江樓上設離筵。。牽衣致囑衷情話。要存終始兩心堅。。言猶在耳成虛負。屈指如今又隔年。。”古人送別,臨近岔路口處才分手。“虛負”意指空話。
“好事多磨從古道。半由人力半由天。。風塵閱歷崎嶇苦。雞群混跡暫從權。。請纓未遂終軍志。試馬難揚祖狄鞭。。龜年歌調唐宮譜。遊戲文章賤賣錢。。”自古以來,美好的事往往要經歷多重波折才能如願。你是風塵女子,更吃盡苦頭,“從權”只是權宜變通而已。“終軍”是西漢一位少年,自小胸懷大志,曾向漢武帝請纓出使南越,立意建功報國。
“裴航玉杵諧心願。藍橋踐約訪神仙。。廣寒宮殿無關鎖。何愁好月不團圓。。滄溟鼎沸鯨鯢變。妖氛漫海動烽烟。。關山咫尺成千里。雁扎魚書總渺然。。”秀才裴航遇見織麻老太婆的孫女雲英,兩人互相愛慕。裴航欲娶雲英爲妻,老太婆有言在先,必須以玉杵臼爲聘。裴航赴長安買回玉杵臼,奉予老太婆,後與雲英結爲連理,婚後兩人入雲峰洞成仙。想不到恶浪翻騰,驚動鯨鯢,妖氣彌漫,烽烟滾滾。本來近在咫尺,竟變成相隔千里。往日偶有書信來往,如今也不見踪影。
“今日聽得羽書,馳牒報。又話干戈撩亂,擾江村。。嗰陣崑山玉石,也遭焚毀呀。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 “羽書”乃指古代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江村”泛指尋常村落。“桃源避秦”是成語,爲逃避秦朝暴政而尋覓世外桃源。
“嬌呀你紅顏命薄,定會招天妒呀。重怕啲賊星來犯,你個月中仙。。唉嬌花若被,狂風損。玉容無主,你話倩乜誰憐。。又怕幽蘭不受,嗰啲污泥染。你一定拼送香魂,玉化烟。。唉若然艷質,遭兇暴。我願同埋白骨,伴姐妝前。。” “倩”意指請人代爲做事。“幽蘭”比喻文靜優雅之女子。
“或者死後得成,連理樹。重好過生前長在,奈何天。。重有慈航法力,共你行方便。又把楊枝甘露,救出火坑蓮。。等你劫難逢凶,俱化吉。嗰啲災星魔障,兩不相牽。。虧我心似轆轤,千百轉。空眷戀,嬌呀但得你平安,我就願囉,任得你天邊明月,照向別人圓。。”楊枝甘露是觀音菩薩的一種法寶。觀音手執一個插著楊柳枝的寶瓶,瓶內的甘露便叫做“楊枝甘露”。佛教有“行人修德,雖火坑亦是青蓮”的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