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是一種廣東話文化中常見的語言幽默形式,說話時先說一句引子,後面一句用來解釋或補充,但通常會省略。它們常帶有諷刺、幽默或雙關的意味,來源多為生活經驗、傳統文化或歷史故事,在香港日常用語中十分盛行。廣 空間 編輯室透過搜集「歇後語」,希望協助讀者了解廣東話文化中這獨特的語言特色;同時,也希望「歇後語」能作為語言學習的工具,提升語言運用能力與創意思維。
*歡迎讀者來稿賜教,電郵地址:thecantospace@gmail.com ,本編輯室會定期更新。
有"阿" 字
阿崩叫狗 — 越叫越走
阿茂整餅 — 冇嗰樣整嗰樣
有"一" 字
一頭霧水 — 思緒不清楚,無法理解
一家十五口 — 七嘴八舌
一竹篙攬一船人 — 不分好歹
一個酸梅兩個核 — 今時唔同往日
有"八" 字
八仙過海 — 各顯神通
有"白" 字
白鱔上沙灘 — 唔死一身潺
有"半" 字
半夜雞啼 — 唔知醜
半夜食黃瓜 — 唔知頭唔知尾
有"雞" 字
雞咁腳 — 快步如飛 / 趕時間
雞毛蒜皮 — 無關痛癢的小事
雞食放光蟲 — 心知肚明
雞蛋裡挑骨頭 — 故意 / 挑剔
有"牛" 字
牛高馬大 — 身體高大健壯
牛𡁻牡丹 —唔知味道 / 唔識貨
牛鬼蛇神 — 種種怪異人等
牛皮燈籠 — 點極唔明
牛頭不對馬嘴 — 問非所答
隔山買牛 — 斷估
對牛彈琴 — 枉費工夫
有"馬" 字
馬有失蹄 — 人有失手
馬死落地行 — 冇法再依賴別人 / 靠自己
城頭上跑馬 — 一味兜圈
有"床" 字
床下底破柴 — 撞板
床下底吹喇叭 — 低聲下氣
有"鬼" 字
鬼揞眼 — 唔覺意 / 睇漏眼
鬼拍後尾枕 — 藏在腦中的秘密脫口而出
其他
火麒麟 — 周身癮
神臺桔 — 陰乾
水溝油 — 溝唔埋
新屎坑 — 三日香
生草藥 — 噏得就噏
密底算盤 — 冇漏罅
冬前臘鴨 — 隻棱隻
年晚煎堆 — 人有我有
過街老鼠 — 人人喊打
狗上瓦桁 — 有路
神臺貓屎 — 神憎鬼厭
和尚擔遮 — 無法無天
老公撥扇 — 淒涼
老婆擔遮 — 陰功
非洲和尚 — 乞人憎
潮州音樂 — 自己顧自己
隔夜油炸鬼 — 無晒火氣
老鼠尾生瘡 — 大極有限
狗咬呂洞賓 — 不識好人心
黃皮樹了哥 — 唔熟唔食
跪地餵豬乸 —睇錢份上
泥菩薩過江 — 自身難保
番鬼佬月餅 — 悶極
陳年中草藥 — 發爛渣
太公分豬肉 — 人人有份
壽星公吊頸 — 嫌命長
光棍佬教仔 — 便宜莫貪
潮州佬煲粥 — 呢鑊杰
鐵木真打仔 — 大汗揼細汗
陸榮廷睇相 — 唔衰攞黎衰
單眼佬睇老婆 — 一眼睇哂
泥水佬開門口 — 過得人過得自己
石地堂對鐵掃把 — 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