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握了每分每秒,就是為了這個榮耀
建二忠王文伶
非常榮幸獲得「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11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第一名(競賽獎金壹萬伍仟元),也很高興新聞媒體的報導,讓大家看到我們!
剛結束高雄市科學展覽後,我們緊接著準備全國專題製作競賽。比賽前一週,幾乎是每天練習報告和問答,就是為了要在比賽時能有好的表現。經過與其他三位同學多次的練習,終於能完美的掌控好報告時間,也能精準回答老師的提問。為了這次的比賽,老師幫我們安排很多班級,讓我們練習報告,同時訓練我們的膽量,也多虧有這樣的訓練,才能讓我們在評審面前,能夠更從容的報告及回答問題。
我們比賽是在禮拜五,禮拜一老師邀請化工科卓啟豐老師與化三忠學長姐聆聽我們的報告,雖然是不同領域,但也因為這樣讓我們知道,不同領域的老師或同學對我們研究主題想瞭解甚麼?經過這次的練習,知道了後面需加強甚麼?所以在禮拜二和禮拜三又多增加了很多時間練習。
到了出發的前一天晚上,收到了非常震驚的消息,和我們一起合作的化二孝,因為班上有人確診,全班居家隔離,無法和我們上台北參賽,當時我們突然沒了之前的自信,很擔心我們的比賽,因為之前都是4個人一起練習報告,時間能掌控得很完美,但如今只剩我們兩個,心裡頓時沒了底。
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台北,抓緊時間進行練習。到了下午,松翰老師幫我們借「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三樓會議室,讓我們模擬當天的比賽。報告完之後,松翰老師、龍盛老師,問了許多我們不會的問題,當時我們很緊張,想說明天都要比賽了,狀態還這麼差,該怎麼辦?於是我們馬上整理好自己的狀態,趕緊問老師、找資料和練習。很幸運的是,比賽當天,真的被問到這些題目,我們就把前一天準備好的回答完整的呈現出來,真的很感謝三位老師在比賽前一天,找出我們的問題,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進。
比賽當天,非常的緊張,我告訴自己不需要緊張,準備這麼久了,沒有問題能難的到我。然後就這樣應戰了,結果非常的順利,我們報告得很完整,評審的提問都是平時有準備到的,當時聽完評審的評論,覺得應該有不錯的成績。
到了頒獎當天,比參加比賽還要緊張,感覺心臟快要跳出來了,帶著既期待又緊張的腳步進入師大體育館,看到「第一名」名條貼在我們作品海報上面時,嘴巴很不受控的發出尖叫聲!真的太開心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感謝永翔老師、世函老師的細心指導,也感謝詠暄、詠翔、冠瑋同學。我們真的很努力,把握了每分每秒,就是為了這個榮耀,謝謝你們,讓我有如此美好的體驗和青春回憶,謝謝!
參加全國專題製作競賽,我在不斷學習和成長
建二忠 彭詠暄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我們榮獲「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第一名」,能夠得到如此耀眼的成績,真的很不容易。
我們前後大約準備超過半年時間,其中包括蒐集相關文獻、進行研究設計、製作混凝土試體、整理實驗數據、編排作品說明書、練習口頭報告。從校內初賽、群科複賽、最後到全國決賽,中間的路程真的很辛苦,也幸好有組員互相的扶助、指導老師用心的指導,才能夠有機會獲得第一名。
我們是跟化二孝兩位同學合作,回想準備的過程中,利用許多課餘時間,也請了好多節公假,在練習報告時,我們依據3張海報,分配各自的報告內容,因為彼此的團隊合作,在練習報告時,一次比一次來的好,甚至到後面不用看資料就能夠清晰的描述報告內容。
只可惜在準備出發去台師大參加全國專題競賽的前一天,得知化二孝有一位同學確診新冠肺炎,他們需要在家自主隔離,於是比賽當天,只好由我和文伶進行口頭報告與問答,雖然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非常錯愕,但幸好我和文伶平時默契非常好,順利完成本次比賽。
在這次的北上行程中,第一天是佈展,第二天是比賽,第三天公布成績。第二天上午比完賽後,在松翰老師與冨田匡俊教授導覽下,參觀「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與「臺灣大學土木研究大樓」台大學生CLT木構作品。
第三天松翰老師帶我們參觀「青田七六」,位於台北青田街的一棟日式建築,這次很慶幸在松翰老師帶領下,能夠進入到室內參觀,同時邀請「水瓶子」老師為我們解說,從中認識許多日式文化、建築物特色、室內空間設計。
對我來說,這趟旅程非常有意義,也很榮幸能夠代表學校抱回冠軍獎牌,因為這是全國性比賽,大家一起參加決賽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同時我也見識到其他學校的優良作品,不得不說每一組真的都很有水準。
我要非常感謝永翔老師、世函老師,以及建築科全體老師,在準備過程中,給我們很大的支持,在練習報告時給了很多意見,也很感謝我的組員們,當我們碰到問題時,大家一起解決,雖然很遺憾最後比賽沒能全員到齊,但經過長期的相處、彼此有良好的默契,大家也都為此賽相當投入,能夠一起合作,感到很開心,完美畫下本次專題競賽的句點。
人生的第一次接受記者採訪
建二忠王文伶
首先,很榮幸能被《大愛新聞》、《港都新聞》及《漢聲電台》邀請採訪。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努力和成就。大愛新聞和港都新聞都是採訪我們的混凝土試體實做,所以比較辛苦,但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我們,這些辛苦都不算什麼。
5月9日來採訪我們的是《大愛新聞》,因為是人生中第一次被接受採訪,有點緊張,採訪時都吱吱嗚嗚,沒有完整的把我們的研究說完整,非常可惜,但幸虧有老師,幫我們補充了很多。還有很意外的是,來採訪我們的攝影師,竟然是我英文補習班老師的師丈,能夠這樣遇到他,讓我感到很光榮!
5月13日來採訪我們的是《港都新聞》,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發現港都新聞記者,比大愛新聞記者專業,大愛新聞拍攝我們研究過程時,都是聽我們的說明,沒有問其他的問題。但港都新聞會問很多為甚麼,讓我們知道一般的觀眾想知道甚麼?而且港都新聞的記者,還有考慮到鏡頭,安排我在鏡頭要做甚麼?以及要說甚麼?就這方面讓我發現港都新聞,真的有心在做功課!但也很感謝大愛新聞,撥空時間採訪我們。
5月17日是《漢聲電台》訪談,早上我和詠暄在左營高鐵站和永翔老師會合,老師花了幾分鐘的時間,教我們待會如何回答,接下來我們就租借YouBike前往漢聲電台,騎腳踏車的過程中非常得好玩,從沒想過會跟老師、同學一起騎腳踏車。但過程中有點恐怖,因為詠暄不太會騎腳車,所以我都是壓後,在後面看著她,但很值得開心的是,她沒有跌倒受傷。
到了漢聲電台接受採訪時,有點緊張,因為那裡的收音非常好,然後要連續回答30分鐘,很擔心沒有回答好。剛開始接受採訪時,確實講得不太好,但後來熟悉了之後,回答有比較順。經過這次的電台採訪發現,原來在車上聽到的廣播都是這樣錄製的,也發現主持人的聲音,在開始之後,竟然能跟平常的聲音有所不同,變得更宏亮也更吸引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很謝謝老師這麼辛苦的帶我們一整天,也謝謝老師指導我們拿到全國專題製作競賽第一名,因為有老師,我們才能有這麼多美好的體驗,也有這麼多人生的第一次。老師這段時間辛苦您了!
第一次感覺像在當明星
建二忠 彭詠暄
這次獲得「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奪得「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的第一名後,我們就像是明星一樣,有兩家新聞台記者到學校採訪,原本以為已經結束試驗,沒想到記者來,我們又重新準備材料、進行篩分析、坍度試驗、灌漿試驗,為的就是示範給記者看,及給新聞媒體攝影,雖然做混凝土試驗,真是一場惡夢,因為對女生來說很累、材料很重,且至少要花一個早上時間,但也幸好有同學幫忙下,才能完成,最後看到電視上播出的新聞,也覺得相當值得。
本次採訪的新聞電台有《大愛電視》、《高雄都會台慶聯港都》、《漢聲廣播電台》;同時在網路上也有許多新聞報導,包括《聯合新聞網》、《鮮週報》、《波新聞》、《自由時報》、《蘋果新聞網》。我從沒有想過在高職唸書時,有一天自己也會上新聞,也很開心本次製作的專題,能夠被大家看見,並且獲得青睞。這一次的採訪前後,我們也都做足了充足的準備,過程中也有很多新鮮事,第一次面對鏡頭被採訪的感覺與心情,既是緊張也很興奮。
《漢聲廣播電台》是永翔老師帶我們到左營受訪,這也是我第一次到廣播電台,受訪的空間其實不大,大約只擠得下2到3人,所以很可惜化工科的同學沒有一併前往,在錄音的過程,也都進行得相當順利、自然,就像在聊天一樣,沒有很大的壓力。
採訪完後因為時間還綽綽有餘,於是老師帶著我們參訪附近景點,我們逛了電台附近的左營眷村,我們參觀以前將軍住處,非常的漂亮,我很喜歡木造建築,所以看到眷村時非常的興奮!
接下來老師帶我們去吃榮園餡餅粥,這間餐廳是彥澤老師推薦的,非常的好吃,也謝謝永翔老師破費請我們吃午餐!老師又帶我們去附近的蓮池潭逛逛,我們先到左營孔廟,祈求明年統測順利。接下來騎腳踏車繞蓮池潭,包括孔廟、春秋閣、龍虎塔,這些都是高雄市的著名景點,增加了我們很多視野。
最後還是要再次感謝組員和永翔老師,從啟始點開始,一路走到今天,最後能夠獲得全國賽第一名,真的人生無遺憾了,除了為學校爭取佳績,同時這份榮耀是值得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完整結束本次專題的所有行程。「玻璃砂混凝土」下台一鞠躬 !
我們用努力和認真,換來最甜美的果實
化二孝黃冠瑋
非常開心能夠在「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土木與建築群」題組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整個過程可說是相當不容易,我們前後準備超過半年,還記得剛開始做混凝土試體時,我們都是利用假日和課餘的時間在學校做試體,看著同班同學在家裡休息或在教室吹冷氣,自己卻在實習工廠裡做實驗,想要得獎拿個好成績的慾望,就愈來愈強烈,幸好最後辛苦是有得到回報的,也很謝謝當時假日還到學校做實驗的隊友們和指導老師。
我們這組跨群科合作,身為一位化工科學生,還以為高我們這組跨群科合作,身為一位化工科學生,還以為高中生活只會碰到實驗室的器材,但藉著這次和建築科兩位同學合作的機會,接觸了一些建築科的材料試驗。在這次的實驗中,我們化工科最主要是負責氯離子分析,接著就是輔助兩位建築科同學完成混凝土試驗,在建築科的張永翔老師與化工科的徐世函老師指導下,完成「添加廢液晶面板玻璃製作 HFC 高流動化混凝土之研究」。
在全國決賽兩個月前,我們已經開始分配工作,每個星期五放學後,練習口頭報告,因為這次的報告內容是以建築科專業為主,對讀化工科的我來說是一個較為陌生的領域,所以也要另外花回家的時間了解一些專有名詞。時間也過得很快,比賽前一個禮拜,我們開始增加聚在一起練習,也在老師的安派下,在學長姐或學弟妹前面報告,訓練我們面對觀眾必須有不慌神色與膽量,面對評審提出的各種問題,必須有臨機應變的反應。
但卻在 5 月 4 日,要上台北比賽的前一個晚上,得知我們班有人快篩陽性,需等待 PCR 結果,如果 PCR 出來是陰性,我們才可以安心的從高雄出發,但如果是陽性,包括我和姜詠翔就必須居家隔離。當天下午得知 PCR 結果出來為陽性,我非常不甘心,準備了那麼久卻不能上台北。最後只有兩位建築科同學北上參加比賽,因為她們已經有豐富的搭配經驗,所以我對她們非常有信心,但我們還不時以訊息或視訊,表示關心,包括公布名次的第一時間,也是以視訊的方式大家一起得知。
最後我要再次感謝兩位指導老師和聽我們報告的同學們,給予我們許多建議,最重要的是感謝兩位建築科同學,在這次研究中的付出,和教導我們一些基本的建築科專業。然後我想說,我們從開始到最後都是很認真的,不管是實驗也好,還是口頭報告也好,努力和認真換來的果實最甜美。在這次的專題製作,我不只是結交了兩位建築科同學,還在全國專題製作競賽中獲得第一名,締造了我在高中生活的美好回憶。
我拿著全國第一名獎狀,感動的差點哭出來了
化二孝姜詠翔
這次獲得「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競賽」第一名,真的是非常榮幸。我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製作此次專題,說實在非常不容易。剛開始我們連檢測氯含量都不會,後來才請老師教我們,一路上我們跌跌撞撞的,但是並不氣餒,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就能獲得理想的成績。這半年裡非常忙碌,連假日也要來學校進行討論,其中就包括檢測氯含量試驗、製作混凝土試驗,以及整理實驗數據等。
不過也很感謝老師的細心教導,不然也不會有現在的我們,我們練習口頭報告時,老師教了我們許多,比賽前的每個禮拜五放學後,我們這組同學,都要留下來練習口頭報告,以及回答的技巧,即使不是禮拜五,老師也會空出時間,陪我們練習並指出缺點。
因為我是化工科學生,對建築專業名詞一竅不通,光是回答問題,就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實驗過程以及專有名詞,我花了好長時間才搞懂,要不是有同學及老師的幫忙,我到現在可能都無法理解。剛開始的我,報告時結結巴巴,回答不出問題,直接被釘在牆上,到了後來,口頭報告都能倒背如流,並且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都能輕易的回答。
不過很可惜,在參加全國專題決賽前一天,班上同學有人確診,所以我們只能留在高雄,進行居家隔離,無法一同前往台北。準備了這麽久,不能到台北參加決賽,真的很生氣,也很難過。雖然沒去決賽現場,但我們還是非常的緊張,因為原本分配好的報告內容,都變成建築科兩位同學承擔,實在為她們捏了把冷汗,不過即使我們無法出席比賽,她們還是勇奪全國第一名,真的由衷的佩服她們,就連上台頒獎時,她們也用手機視訊連線,讓我們分享現場的喜悅。
等到居隔結束返回學校時,我們穿著比賽服裝,拿著「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專題及創意競賽」第一名獎狀及獎盃,與校長一起合照,說實在當我拿著全國第一名獎狀時,我感動的差點快哭出來了,心裡想著:「努力真的是有回報的」,真的好有成就感!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建二忠王文伶、彭詠暄,以及我的同班同學黃冠偉,因為有他們,才能如此的成功,雖然剛開始的我們,沒啥默契,但到了後來,我們簡直配合的天衣無縫,也感激指導我們的永翔老師和徐世函老師,因為有你們細心的教導,我們才能學會了這麼多,這將是我在高中時期的最難忘經歷。